• 当前位置:首页 大陆剧 我们的法兰西岁月

    我们的法兰西岁月

    评分:
    0.0很差

    分类:大陆剧中国大陆2012

    主演:朱亚文,钟秋,李艺科,马晓灿,缪俊杰,李泓良,张隽溢,邓莎,代旭,刘智扬,叮当,林栋甫,袁文康,吕夏,唐以诺 

    导演:康洪雷 

    猜你喜欢

    • 更新至18集

      但愿人长久

    • 完结

      煮妇神探

    • 完结

      国家孩子

    • 已完结

      小戏骨:包青天之秦香莲与陈世美

    • 完结

      极品女士第一季

    • 完结

      极品女士第二季

    • 完结

      山野异事

    • 已完结

      医妃难囚第二季

     剧照

    我们的法兰西岁月 剧照 NO.1我们的法兰西岁月 剧照 NO.2我们的法兰西岁月 剧照 NO.3我们的法兰西岁月 剧照 NO.4我们的法兰西岁月 剧照 NO.5我们的法兰西岁月 剧照 NO.6我们的法兰西岁月 剧照 NO.16我们的法兰西岁月 剧照 NO.17我们的法兰西岁月 剧照 NO.18我们的法兰西岁月 剧照 NO.19我们的法兰西岁月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初叶。为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周恩来(朱亚文 饰)、邓希贤(钟秋 饰)等一批进步青年来到法国勤工俭学,邓希贤因学费不够,被校方劝退,从此,他和伙伴们开始了异国他乡的工读生活。1921年,周恩来、赵世炎(李梁 饰)等成立巴黎共产主义小组,陈延年兄弟俩在他们感召下开始信奉马克思主义。北洋军阀停止供给留法学生,蔡和森(张念骅 饰)带人到驻法公使馆请愿,遭到警察镇压。在不断斗争中,蔡和森与向警予(吕夏 饰)结为革命伴侣,蔡畅(吴晓丹 饰)和李富春(刘智扬 饰)也喜结连理。由于里昂大学拒收勤工俭学的中国学生,赵世炎、蔡和森等人奋起交涉,遭军警逮捕,后被遣返回国。血的洗礼让广大留法青年自觉地站在了共产主义的旗帜下......

     长篇影评

     1 ) 燃情岁月 闪光理想

    《我们的法兰西岁月》是我无意间找到的

    现在想起来我是在对那段历史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看的——结果这部剧和我的“预想”是大相径庭

    这部剧视觉上做的最好的是“滤镜”:

    故事发生在百年之前,又是在远隔万里重洋的法兰西,很多人对这段历史了解有限(像我当时就是完全不知道)

    ——这就营造出了一种特殊的氛围,对观众而言就是代入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中

    结合泛黄的色调,全片就有了一种岁月如歌的浪漫情怀

    而本剧最出彩最惊艳的,莫过于对于这群留法学生的塑造,以及他们折射出的青春朝气

    他们聚会,他们辩论,他们学习,他们抗争…

    他们没有风花雪月,而是一起探索救国救民——这是属于无产者的浪漫

    而他们也都是那样鲜活,那样年轻

    (也有一个“彩蛋”,是决定留在祖国大地上的那个男人)

    时间大概是1920年,彼时的中国还处在军阀混战之中,学生运动在高潮之后此起彼伏,各地开始自发地组织学习马克思主义

    法国还在平复战争的创伤,它并没有从一战中获得足够的利益,反而流尽了血炸光了厂,劳资矛盾日益尖锐,GCD被当局盯得很紧,而留给留学生们的工作机会少之又少

    本作的主角就是这样踏上了去往法兰西的道路,一开始也是有各自的人生轨迹,最后才在法兰西相遇

    而此时的周翔宇,文能办报写评论,武能组织人游行,被抓了进去还带着狱友们继续搞事,被高官半劝半送给请到了国外,仿佛一尊瘟神,辗转英法等国

    其实这部剧他的戏份不是最多的,最多的可能还是一开始就登场的赵世炎

    剧中的他温和、自信、以理服人而又富有实干精神,是留法勤工俭学的领袖之一

    而他来法国还有一个特殊的目的,那就是受陈独秀先生的委托,帮助他的两个儿子“迷途知返”

    这里的陈独秀不同于我们对对历史的一般印象,1915年开始的他锐意进取,大革命前后的他“投降”又“右”倾,再多知道的,可能是他因为“风流”而被抓到了局子里…

    这里的他是一个老迈而又充满悔意的父亲,尽管自己没照顾好两个孩子让他们流落街头(后来也有一对兄弟和组织失散流落上海街头,很久以后才被找到送去苏联学习,那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但是自己也不希望孩子们走上“歧途”,便希望赵世炎拉他们一把

    而陈延年陈乔年两兄弟远在法国,要靠自己的体力赚钱,但赚的钱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而且陈延年还很倔,他不认他的父亲陈独秀,更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而赵世炎拿给他的书(马、共此类)更是“看都不看”,赵世炎也只能从他的弟弟入手(小孩子长身体毕竟还是要吃好吃的),一点点的改变他们

    这些领袖人物们串起了一条主线,出场人物还有贵州的学生代表王若飞

    另外的一条主线是更“素人”的四川小分队:邓希贤,他的幺叔邓绍圣,以及两名原创人物:性格暴烈的李火镰&性格犹豫的耿照泉

    他们四人出身更加贫苦,最初只是凭着一腔报国和开眼看世界的热血报了名,一开始的眼界也有限,甚至没出国就上当受骗

    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中国普罗大众的求索,出洋之路更是千难万险

    法兰西不是天堂,他们在这里经受了现实的阶级和民族矛盾,因为募捐款有限,他们不得不离开学校,到工厂打工维持生活

    在这期间邓希贤结识了自己的四川老乡,早一两年来到法国的“老司机”聂荣臻

    这里面的聂荣臻高大帅气,富有生活和斗争经验,还时不时扶持自己的老乡,帮忙找个住宿找个活干

    我一个男的都觉得这形象超级完美…

    人家也是能直接在黄埔当教员的人啊~

    在他们打工的宿舍,他们又结识了陈毅和李隆郅(李立三)

    他们的历史形象也十分鲜活,陈毅幽默风趣,而李立三还是十分激进,四川佬和湖南驴子成天斗嘴,承包了本剧相当一部分笑料

    剧中还有几段令人印象深刻的爱情

    蔡和森是一早就出名的湖南奇人,而他除了理论之外更喜欢身体力行做一些“奇怪”的事情,行事风格让人捉摸不透,而向警予也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奇女子,她有自己的理想和坚持,也会为蔡和森所折服——倒不如说是两人产生共鸣

    这两个人的戏份我其实记不太清了,印象最深的是向往上半身全裸的蔡身上泼冷水,一边对他说“你忘了国家和民族的耻辱了吗”(具体说的什么不记得了orz)

    蔡和森不仅自己来法,也把自己的母亲和妹妹带来了(《人间正道是沧桑》里的瞿恩应该借鉴了这一点,我觉得瞿恩的原型包括蔡和森方志敏瞿秋白毛泽民毛泽覃…)

    而李富春和蔡畅的感情就欢快很多,蔡畅作为小妹本身性格就活泼明快,而李富春又是一副公子哥的做派(这个小哥是真的帅,就算不看给全剧人加buff的浪漫情怀的历史滤镜也是很帅),穿得光鲜亮丽,该上工时摸鱼,经常去整花活,这么一对活宝是真的很有爱

    顺带一提,他们都完完整整走完了长征路,前者还带领慰问团拜会过老张

    最令人欣慰的是,他们都活了很久

    周恩来和张若茗的初恋就显得很僵硬,说直白点就是“三观不合”,前面说到的高官就是张父,张和她父亲都希望周能“改邪归正”,好好做学问出人头地,

    他们两个为了躲过巡捕的搜查去和负责人接头还冒充过夫妻,但张应该是受不了这么胆战心惊的生活..

    其实留法的学生也有很多是搞研究的,很多一带而过的名字下都是一方大家,豆瓣评论里也有人提到,但这毕竟不是他的追求,最终两人和平分手,各自奔赴自己的事业…

    快结局的时候周恩来开始给国内的“小超”互相写信了,嘿嘿嘿嘿…

    互相扶持,灵魂共鸣,这是什么神仙爱情啊!

    说完了主角团还要说一说反派。

    万恶的资本主义——法国当局在这里被当作了环境,毕竟历史上这个并没有被推翻,而且也不能靠中国人来干,这是法国人民的事…

    驻法公使以及留学生会的秘书这帮人陈箓、褚民谊,他们对内不能保护学生,对外则是悉听尊便,他们中饱私囊,还“教育”留学生们接受现实学会服从,一副奴性的嘴脸,也反映出了国弱民穷的无奈

    这两人后来都成了汉奸,无比真实

    宗旭之是本剧的虚构人物,不同于自费的勤工生,他是拿北洋政府经费的公派留学生,但他也没去上学,而是当起了寓公,办报写文章结识青年…

    原来反派也不上学的吗!

    ——其实一开始看到四川小分队退学我是很奇怪的,说好的来法兰西勤工俭学,结果学直接不上了,这能学出来啥?

    这个疑问一直到我看完全剧才有了谱:

    剧中有很多次激烈的思想交锋和现实对抗

    一开始是赵世炎想办法让陈延年放弃无政府主义,其最终认同了马克思主义

    以蔡和森为首,向北洋政府和法国施压让他们给学生补助的“蒙达尼派”和以赵世炎为首的“勤工派”,两者一度要拳脚相向,最后在咖啡厅实现了一场辩论

    留学生们的进步思想和宗旭之等人正统、守旧且反共思想的交锋,后者对国共合作的干扰破坏

    还有学生们对北洋政府以铁路抵押来借款的抗议行为

    周恩来赵世炎在法庭上的据理力争

    对里昂中法大学不平等招生的反对…

    周恩来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立了旅欧支部,学生们中间也成立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四川娃子邓希贤开始崭露头角,担负起越来越多的工作

    最后因为国内外革命的形式和当局的镇压,周恩来赵世炎聂荣臻等出走英德比各国,陈毅李隆郅等人被强制遣送回国,邓希贤等人在维持工作一段时间后也转移到了莫斯科…

    如果还有续集的话,可能就是我们的莫斯科岁月/我们的黄埔岁月,前者牵涉到其后漫长的国际派和本土派斗争,而后者是因为国家尚未统一而修史不能,所以可能题材上就没法拍了吧,其实这部剧就挺不容易的了,这么特殊的历史时期,还是不虚化去拍历史人物

    幸好,导演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回到刚才我的疑问,看完之后我的答案是什么呢?

    法兰西不是天堂

    它不是花团锦簇的诗意或者革命的热血,更多的是惨淡的现实

    留洋、做工、实践、路线、主义、斗争、暗算、大学、巡捕、遣返、组织、联合

    他们在法国的工厂里,深刻体会了劳资关系和工人运动,在实践中加深了印象

    他们组织工人、学生,为以后积攒了丰富的经验

    他们在这里生活、实践,本身就是一种学习

    这种“社会学习”的内容,是在法国的学校中国的学校里都学不到的

    他们也没有放弃对理论的汲取,经常一起读书,交流讨论

    思想互相碰撞,事半功倍

    法兰西是一所大学校,你所学到的是一个社会

    写到这我感觉我有时间了还得再看一遍,很多东西只能笼统的套一下了,具体的细节却讲不出来…

    我确实非常喜欢这部电视剧

    一开始接触是惊讶,觉得制作组如同一个时间的魔术师,把我们带回了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带我们领略什么是真正的浪漫

    再然后是崇敬,他们诞生在那样动荡的时代,而他们的目标都是救国救民,而且他们心甘情愿为了理想而实践乃至献身

    进一步是欣慰,因为看到历史上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都曾经代表一个个鲜活的少年,他们欢声笑语,他们青春飞扬,他们书生意气,他们中流击水…

    最后的是感动:

    赵世炎(1901年4月13日-1927年7月19日)

    蔡和森(1895年3月30日—1931年8月4日)

    向警予(1895年9月4日~1928年5月1日)她就长眠在汉阳的龟山脚下

    陈延年(1898年-1927年7月4日)

    陈乔年(1902年—1928年6月6日)

    邓绍圣,生卒年不详,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牺牲。由于种种原因,邓绍圣的史料已难以找到。

    王若飞(1896年10月~1946年4月8日)和叶挺、博古在空难中遇难

    那时的他们有着美好的设想,并准备克服千难万险去实现

    他们也许有着牺牲的觉悟

    很多人都没能看到胜利的那一天

    而即使是他

    也并非一帆风顺

    广州、上海、瑞金、遵义、延安、西安、重庆、南京、北京、日内瓦、万隆...

    也得过高热 肝脓肿 九死一生...

    他们笑着面对屠刀心中的信念却愈发闪亮

    他们坚定不移地走在自己开辟的革命道路上

    这条道路注定千难万险,坎坷棘途

    但他们还是义无反顾

    他们都曾是少年啊

    我们知道后面是背叛、清洗和屠杀的腥风血雨

    但电视剧选择把时光定格在他们最光彩夺目的时候

    也许,这就是历史的残酷与温柔

    2021.01.08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

     2 ) 好剧,是能给人信仰和力量的

    必须承认的是,我原本是冲着刘智扬先看了李富春的个人cut,不想竟被吸引到把全剧刷了一遍。这是非常神奇的一部电视剧,它看似又红又专,几十年前的往事看似与现世无太多关联,却能轻松把人带入,并让你从每个剧中人身上找到力量。 要说本剧没有瑕疵,那绝对是过誉了,剧中给总设计师过多的加戏,以及把反派宗旭之表现得太坏,都是硬伤。但瑕不掩瑜,摈弃生硬的说教、整体洋溢着青春气息、美到梦幻的自然光影,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部剧都是红色题材中的佼佼者。 开始看本剧时,恰逢每年最忙季,加之还有几篇论文要交,压力山大。我向来是压力太大就想逃避的人,然后便翻到此片。前十五集简直完美,我看到扑面而来的朝气,看到热血飞扬的青春和纯粹而坚定的爱国心,因压力而阴霾的内心,瞬间亮了起来。 导演非常厉害,在后人眼中,剧中人都是伟人,必然不凡。可当时的他们也不过是20来岁的年纪,难免幼稚冲动,如何把握这个度?作为群戏,角色多又都是名人,要让每个人都闪光,又要让每个人都特点鲜明、与日后的他们相符,还要展现其年少的青涩与飞扬,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本剧做到了。尽管除邓公外,其他人的出场时间都很有限,但每个人物都非常立体,让人印象深刻。总理冷静睿智谈吐不凡、赵世炎成熟隐忍、蔡和森冲动固执却意志坚定、乔年单纯有担当、延年外冷内热、李立三脾气火爆嫉恶如仇、陈毅稳重老练充满文人气质、张若名温柔大气、向警予成熟文静气场十足、聂帅儒雅可靠什么事都能办妥,而我最爱的富春和蔡畅最像现代的我们,活泼又阳光。当我看完整部剧回想起他们每一个,竟没有一个不喜爱。听说康导选演员要求很严格,我想,每一位演员自身的气质与人物契合度原本就很高,再加上细腻地演绎,这才能让每个人物形象都如此丰满而有说服力吧。 很庆幸能看到这部剧。有它之前,那段历史只是教科书上慷慨激昂的口号,这些伟人只是个名字加头衔。我们心底知道应该要尊敬怀念他们,但是要说动情入心,真的有点难。而好剧总能让人不知不觉地入戏,它将你拉入其中,让你感觉自己站到了他们中间。那段岁月开始有了颜色,那些教科书上的名字开始会笑会哭,有雀跃有沮丧。你仿佛与他们一起走过那段日子,开始对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同身受。他们走进你心里,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亦师亦友时时激励着你。你忽然就有了力量,并且在生活学习中下意识地开始学他们:遇到麻烦时想起总理的冷静和温和,做决定时学小平的果断和通透,受委屈时试着像世炎般隐忍、大度,开始学和森的坚定、聂帅的公正不偏私,并从富春和咸熙身上看到爱情最好的样子,明白美好婚姻的基础必然是一致的三观和相同的信仰。 好多弹幕说“好羡慕他们,好想活在那个年代”。哈哈,其实真的去到那个年代我们未必忍受得了那样的苦吧,可是我也好羡慕他们。现在的生活固然安逸,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是理想太现实,所以任何微小的得失都变得重要吧?计较得多,自然无法快乐。好剧总能带给人反思,为何如今不需扛着救国重担的我们,反而不如他们快乐有朝气呢?也许对人类而言,生命的意义终究还是重要的。所以,想要快乐,理想大一点,才是关键。 绕不开的话题是,本剧的政治以及爱国教育的功能。我们必须承认,任何一部文艺作品都是有传播理念,影响思想的作用的。所以,还是想劝那些一听说政治二字即排斥、逢爱国主义必反的朋友,以一颗平常心来看看这部剧。既然每一部剧都有类似的“洗脑”作用,为何我们一定要排斥宣传爱我们自己国家自己民族的作品呢?毕竟看了那么多好莱坞大片和美剧的我们,一直被洗着脑。如果能放开心胸去看这部片子,即便你对他们信奉的主义无感,甚至反感,你依然能从这群人身上得到力量。 写在最后:看剧时,我一直在想着一句话“今日中国,可如您所愿”。我感到迷茫,因为他们想要的世界大同、平权、消除贫困,我们似乎未能做到。100年了,我们的国家是富强了,可先烈们痛恨的事情依旧在发生:贫富差距严重、资本家剥削工人、官员腐败无能的情况依然存在,且绝非个案。当年宗旭之推崇的、先烈们批判的国家主义,似乎也是现如今所提倡的了。而人民,在一次次的波折中,丢失了信仰,变得自私。那场革命真的顺胜利了吗?我很怕他们泉下有知,会觉得自己的牺牲白费了,会对今日之中国感到失望,但也许是我想多了。初建时,精英云集,且仅有信仰之人方可加入,自然纯粹。而今,国家那么大,必须大范围吸纳人才。范围一大,如何确保无害群之马,这本就是人类社会的难题。他们当年心心念念的,是为中国找寻再次崛起之途径,他们做到了,何来失望?如今我们已强大到无人敢欺,全仰仗先人的努力和牺牲,该感激。而消除如今的种种社会乱像,不让先辈们失望,是我们的使命。与其纠结如今之中国,是否辜负了先烈们,不如从自己做起,力求不让他们失望。虽然有点事不在渺小的你我的控制之中,可总也能出点绵薄之力。再不济,任何时候都坚定不移地爱这个国家和她的人民,不崇洋媚外、不妄自菲薄,也是一种贡献。若每个看完本剧的人都能做到,也算是这部剧的另一种成功了。

     3 ) 单纯列出一些极萌的片段(不喜勿入)

         这个电视剧是从去年就开始等的,那时候看到演员表好像是说李晨张国强他们主演的,而且导演是康师傅,作为一个11年才开始看士兵突击但是绝对已经成为粉丝的我来说,当然很是期待。暑假一回家看到央视一居然开始用深沉的语调开始宣传了,兴奋。虽然发现主演不是士兵帮,但是朱亚文李梁谁谁谁的也是挺喜欢的,主要是画面色调是我的菜啊~宣传花絮中看领袖们还是热血青年时候的指点江山状,有点想起《恰同学少年》了,不过估计会更精良大气一些吧。
         (前面貌似太多废话了==),这不是剧评,只是单纯列出一些本人喜欢的萌段子~(本人是很喜欢看革命剧的,看得也多,好认真的评播完看完再说吧 hia hia hia)不一定按照剧集顺序,仅评记忆......
          
          1.吴 稚 晖资助一些川籍学生去法留学,出结果那天,邓 希 贤邓绍圣李火镰都入选,但是报最后一位入选者后还是没有同行耿照泉的名字,耿照泉瞬间晕倒==好吧,这个不怎么萌,只是本人突然发现那架着眼镜的看起来很胆小的小屁孩是小叮当......一下没认出来,真名,谢钧杉。
          
          2.恩 来同学和初恋女友张若名及随行郭隆真到了法国后找地方投诉,结果饭店房间只有一个(呃,这样说感觉是好恶俗的桥段,其实还好啦),然后恩 来兄用英语和前台交流希望能多匀出一个房间,说“我们两个女生一个男生不太好”,幽默的法国兄弟回一句哽到了咱总理——“对男人来说可不一定哦”。后来恩来无奈只能入住,临走前台还说什么法国可是浪漫之都祝你快乐云云,看恩来兄那个囧囧囧~

          3.美型的赵 世炎去陈 延年两兄弟住的地方,悄悄地给他们的白菜汤里加了肉,然后弟弟乔年很高兴,可惜大哥不买账硬是不吃搞得弟弟很尴尬不知道该不该吃,然后少年侠士世炎君开始开玩笑,“看你弟弟红苹果都变成饿苹果了”......加上一个劲地煽动乔年别管他哥尽管吃就是......
         
          4.(这个情节接上面)赵 世 炎想在陈家兄弟那借宿,但是由于陈延 年的条件之一他不能苟同所以还是不住了,出来时是苹果乔年送的,夜黑风高的,两美少年,一前一后,拉手臂某叫”世炎哥“某宠溺(涌出这个词真该抽打,但是剧里表现得只会更那什么诶)自称“世炎哥”神马的...萌啊萌,逃跑==

         5.蔡 和 森这只大毛虫在图书馆啃马克思,被管理员问是不是日本人,蔡问为什么,管理员说因为中国人都不读书,蔡深感气愤,于是出来之后在身上挂了一板子,上面写着“我是中国人”,在街上碰到一人管他男女老少就囧盟囧萌地说,我是中国人......哈,真真萌物也。

         6.蔡 和森童鞋和周 恩来去咖啡馆聊事情,蔡说不喝资本主义的东西,周一人自得品味,聊着聊着蔡激动了,抢过周喝到一半的咖啡就往嘴里灌(这熊孩子)......后面是重点,两人偷偷摸摸勾肩搭背一起唱国际歌==那场景,我都不晓得说啥了,喂喂,这样犯规——

         7.赵世炎跑去帮陈家兄弟扛袋子,耍帅地一个回旋结果没掌握好平衡差点摔倒,陈 延 年在后面翻白眼~

         8.争回里昂大学运动失败,学生被关,周 恩 来他们用计把赵 世炎救了出来,但是赵也因此沦为法国警方的通缉对象,就偷偷去比利时打扫战场躲避风头了,回来之后密见周,两人的拥抱过程,嗷~

         9.(写不出更多就是因为今晚看的这里!!!)赵 世炎和超级无敌可爱正直的陈 乔年小盆友再聚首,在树林里,两人坐下来,然后不知是谁示意的,所以就开始背靠着背你一句我一句地背诗。首先,诗很喜欢,大家也一定都知道这首诗的;其次,朗诵得让人很动容;再次,背靠背诶,这举动......(不淡定抽风中)真的萌得某吐血三升!

         呃,完了,暂时想不出其他了,其实还有很多很多的。

    PS:没有对历史革命先驱不敬的意思,我从小就很崇敬他们,这也是我喜欢看这类电视的原因之一。PS又PS:真的很萌诶......喜欢上赵世炎的扮演者李梁和陈乔年的扮演者代旭了
         

     4 ) 那时候的文艺青年们

         天空没有翅膀的影子 但我已飞过
         ……
         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 而是那最好的选择了我
         
          周恩来,赵世炎,陈延年,陈乔年,王若飞,蔡和森,李隆郅,李富春,陈毅,聂荣臻,刘伯坚,邓希贤…….他们是文艺青年,他们是有志之士,他们是各大高校学府的学生领袖,他们是中共早期的缔造者核心人物。应该说很幸运,我党在早期一没枪,二没钱,三没权,四没群众基础的条件下,居然能笼络,不,确切的说是吸引那么一批年轻有为的栋梁之才为之前赴后继,这真是一个奇迹。
           还原历史的真实面目,其实当时摆在这些青年面前的主义、团体有很多,除了各种军阀,国军,还有无政府主义,国家主义(宗旭之),实业救国派,教育救国派(吴稚晖,蔡元培),民粹主义,社会党等各式派别,包括军阀中都有被俄共一度考察的对象(吴佩孚、陈炯明等)。所有这些主义、团体,具备的先天条件几乎都要优于中共,如果当时的年轻人像现在选工作一样考察企业的实力、待遇等各方面条件,那像中共这样一个小党派,小公司几乎无优势可言。
          由李大钊、陈独秀这些教授带领一帮文艺青年建立的中共,诞生之初,其弱小的程度真是可谓星星之火。中共有的只是理想主义和飘渺的期望,也类似于如今善于买概念的上市公司和给消费者美丽承诺的保健品公司。成立之初,中共联合的对象不过是发达国家的薄弱环节(也就是落后国)——俄国,并且,其政权才刚刚确立,还正处于被各帝国主义及国内残余势力绞杀与反扑之中。当然,按照托洛斯基的观点,这并不重要,一切反动派绝对是纸老虎。恰好当时很多中国的文艺青年,同样持有如此纯粹的观点,一如他们的先辈秋瑾、郑毓秀、徐锡麟等忠贞死节之士,也同样被当时最为激进的新兴政治团体所吸引。
          这个团体吸引了一批最有才华的文艺青年,当赵世炎、王若飞、陈延年、蔡和森这些不为人们熟知的文艺青年登上荧幕,我们才知晓中共早年拥有多少正气凛然、睿智多谋、慷慨激昂的英杰人物,他们在异国他乡气吞山河,谈笑风生;他们咖啡馆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们在法庭上有情有义,在法国军警面前临危无惧,他们每个人都可以是独当一面的将帅,统领一方的大员。他们也有着丰富的情感,关怀着身边同胞的一点一滴,用吃、住、上学、工作这些最平淡的事情启发大家觉悟,嬉笑怒骂间得到2000多名留学生的拥戴。这一切真是令人震惊的,一个只有50多人的激进组织在成立之初就聚集了这样一大批人才,几乎个个都是一方干将,即便后来经过党内外各种残酷的斗争,牺牲掉一批,叛逃掉一批,打倒掉一批,仍能有周恩来、邓希贤、陈毅、聂荣臻、李富春等渡过重重难关,收获革命的硕果。所以,西方学界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这个国家的第一代领导人是踏着同辈战友的献血拼杀过来,他们不愿看到烈士的鲜血白流,所以誓死捍卫其制度的纯洁性。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那时的文艺青年们,之所以能有如此激烈的报国情怀,与其时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仅仅是当时的政治腐败,国家危机,就这些方面而言,今天的tanfu程度并不比当年差。还有一点需要关注的是,儒家的士大夫精神在那个时代仍然存在。正如古时的状元、榜眼有着非同一般的政治含义(诸如公车上书的学生们),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学生领袖便预示着未来的政坛新星。最潮的文艺青年作为新文化旗手陈独秀、鲁迅哪怕是胡适的粉丝,不能谈论政治问题,不能有一翻独特的政治见解那简直是莫大的耻辱,如当真能站出来承担起民族危亡之重任,那才叫将文艺进行到底。
           所以,这样一群文艺青年来到了法兰西,不仅为欣赏巴黎的浪漫,学习欧洲的先进,更为了追寻大革命的起源,追寻西方近代文明的真谛。他们可能因文艺而聚集,却终究走向革命的前线,并献身时朗诵大仲马的诗句:“为祖国而死,那是最美的命运!”

     5 ) 恰同学少年

                                                                        恰同学少年
         写在前面的话:谁说看红色剧就是老土?优秀的红色剧可不是像教科书式的灌输,把马列毛硬生生地装进你的脑袋,而是敢于把伟人们从高挂在墙上的照片搬下来,变成亲切可亲的人物形象。《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就是这样一部红色剧。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人物设定在伟人们的青少年时期,是一位位朝气蓬勃的少年。暂且没有伟人光环的他们,也像我们一样,会在草坪上肆无忌惮地打滚嬉戏,会为一点小事争吵得面红耳赤,会有独属于花季雨季时的怦然心动……可除了无异于现在少年的鲜热青春,他们还多了现在少年所缺少的英雄气概。以上便是我极力推荐这部剧的理由。
                                                                                                     
                                                                               正文
            我时常在思考,这是一段怎样的历史?这是一群怎样的少年?我也时常疑惑,为何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会被他们所改写?为何上天会把改造建设中国的重任交给他们?看了《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后,我觉得我有了答案。
           《我们的法兰西岁月》讲诉了二十世纪初在轰轰烈烈的赴法勤工俭学运动中留学生们的故事。这些留学生们去法国可不是逍遥自在的,而是带着想学一身本领,想找到救国救民道路的企盼而到达法兰西的。他们的留法生活充满了艰苦:邓小平他们啃着长棍面包,到处打着散工找着房子;聂荣臻踩着自行车送牛奶;陈独秀的两位公子住废弃的小仓库……可这些艰苦没能磨灭掉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对腐败政府的控诉,还有对国家的热爱!
            这是一幅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的群生姿态相。剧中的同学们个个意气风发,满腔热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即使生活在贫困当中,但他们的精神仍是富足的。他们会心怀着祖国与人民,时刻关注着国内的时事情况;他们会为在帝国主义压迫下的工人们伸张正义;他们会为各自的“主义”争辩不休……他们的青春仿佛一轮冉冉升起的红日,炽热而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为我们积贫积弱的祖国燃起了希望!
            激情燃烧的青春是多么令人羡慕啊!充实而问心无愧,朴实而不喧张,热情而不虚伪。也正是有了这份青春,才造就了之后叱咤国际风云的他们,才赢来了如今我们的幸福生活和如今强盛美丽的新中国!
            我们必须心怀感激且时刻学习,他们的青春献给了挽救中国的伟大事业,他们的青春无悔。
            每当我看到此类描写领导人们当年读书求学的故事时,我总是会检讨自己和反观我们当今的青少年。我是个很迟才有“爱国”概念的人。曾经的我,也许就是你们所说的“美分”吧。日日吹捧国外的所谓“人权”、“民主”、“平等”殊不知那只是一个个幌子,披着“人权”这张羊皮下如狼般的霸权主义。说制度,现在仔细想想,当初的自己是多么的幼稚,拿着一个个发展了好几百年且经历了各种革命改革的发达国家与中国比较,是毫无可比性的。我们的祖国,她还需要不断的改革前进,在探索中发展。而且仅在短短几十年中我们便从一穷二白到昂然挺立在世界的东方,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每一位中华儿女自豪的事情。现在的我,不说会勇敢地为祖国献出生命,但至少,我会义无反顾地维护我国的利益,也会在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之时,流下赤城的泪水。
            步入爱国青年队列里的我,很想看到你们的蜕变,但我感觉现实并不乐观。你们仍在这个巨大谎言里高唱“自由之歌”,而且越唱越响亮。不仅如此,还有越来越多的人慢慢地沦陷进去。好吧,这是思想觉悟上的问题,来日方长可以慢慢谈,但你们起码得先活成个人样才能唱歌,是吧?可你们都做了些什么?成天沉迷于游戏与美色当中,活得可是越来越颓废。相比较一百年前的青少年们,他们不仅身体力行,给你们做了一个榜样,还栽了一个大苹果树,给你们遮阴和果实。想想他们,你们是否感到一丝愧疚?
             剧中的周恩来说过一句话:“有理想才能有目标,有目标才能去实践和努力。”我定会将此铭记在心,树立自己的理想与目标,并为此付出自己的汗水与努力和整个青春!同学们啊,祖国的未来掌握在我们的手中,一个人青少年时期的作为,一定程度地会影响这个人的一生的思想与事业。所以,我希望我们的青少年,不仅要敬仰100年前的他们,更要学习100年前的他们,因为如果没有他们的鲜血和奋斗,我们就不会看着今天强大的共和国流下眼泪。
              致100年前的意气少年:如果说,为祖国而死那是最美的命运,那你们不仅活出了这份美丽,你们还获得了整个世界!
              一首词在我的脑海里久久不能忘却,也正好符合这篇文章的主题,那么,我就用这首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作结吧: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6 ) 2、赵世炎

    赵世炎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赵世炎赵世炎(1901-1927)字琴荪、号国富,笔名施英、乐生。四川酉阳(现属重庆市)人。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

    中文名: 赵世炎
    别名: 字琴生,号国富,笔名施英。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四川酉阳(现属重庆市)
    出生日期: 1901年
    逝世日期: 1927年7月19日
     职业: 中共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
    毕业院校: 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
    信仰: 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 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书记
    政治面貌: 中国共产党党员
     人物生平
      赵世炎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者、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者。他是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陈独秀指定的旅法共产主义小组首批五名成员之一,他和周恩来是邓小平的入党介绍人。
      赵世炎,1901年出生在四川省(今重庆市)酉阳县龙潭镇。少时因父亲不惜重金为儿女聘请名师,在家读书。他的二哥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给少年赵世炎以很大影响。1912年他入高级小学,1914年随二哥到北京,考入高等师范附中,学业优秀,英语尤其突出。
      1915年考入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早年结识革命先驱李大钊,在“五四”运动中被师大附中学生推选为学生会干事长。1919年参加了"少年中国学会"。他还在师大附中学生中组织少年学会,出版《少年》半月刊。1919年秋,参加了李大钊等人创办的少年中国学会,为创建一个有朝气的年轻中国积极奋斗。赵世炎在《少年》半月刊上连续发表《说少年》等论文,分析当时一般青年的思想状态,揭露封建家庭、旧的教育制度对青少年的思想束缚和毒害。在他主办的《工读》半月刊上撰文,与朋友们共同讨论中国的前途,公开评论当时中国社会的弊病,主张中国应实行社会主义,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是“最公道,最平等,无军阀、财阀,无种族界、国界经济上固然好,道德上尤其好”的社会制度。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赵世炎组织和领导师大附中的同学走出校门,同各大、中学校的师生一起参加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  
      赵世炎被北京高等师范附中学生推选为学生会干事。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与周恩来等建立旅法共产主义小组和少年共产党。1922年6月,赵世炎与李立三等人在法国筹备建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赵世炎被推选为书记。同年秋,经胡志明介绍,赵世炎和王若飞、萧三等人加入法国共产党,成为国际党员。1923年3月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共产主义大学学习,住在特维尔斯卡雅街53号东大宿舍。1924年7月回国,先后参加中共北方区委、中共江浙区委的领导工作。同年秋,任中共北京区委委员兼地委委员长(1925年1月,委员长改称书记),机关设在北京大学红楼。同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北京设立中央北方局,李大钊任书记,赵世炎任常委,共同领导北方地区的革命运动。他是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在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斗争中,他紧紧把握斗争方向,注意加强起义队伍的组织建设。在斗争遭到挫折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组织好第三次武装起义,他和周恩来同志一起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并在斗争中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打败了反革命武装,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领导广大上海工人群众继续坚持斗争。面对严重的白色恐怖,他临危不惧,坚定表示:“共产党就是战斗的党,党存在一天就必须战斗一天,不愿意参加斗争,还算什么共产党员!”   
      1927年5月在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中央委员。他主编过党的内部刊物《政治生活》,撰写了70多篇宣传马克思主义、抨击时弊的文章,对提高党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1927年7月2日,赵世炎不幸被捕。在凶残的敌人面前,他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表现了共产党人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面对敌人的屠刀,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把26岁闪光的青春和满腔热血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曾任北京市委第二书记的刘仁是赵世炎的外甥,青年时由赵世炎带上革命道路。赵君陶是赵世炎的妹妹,是李鹏的母亲。
    人物经历
      1901年 生于重庆市酉阳县一个有较多田产的工商业主家庭。少时因父亲不惜重金为儿女聘请名师,在家读书。他的二哥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给少年赵世炎以很大影响。   1912年 入高级小学;   1914年 随二哥到北京,考入高等师范附中,学业优秀,英语尤其突出。他在校内结识了李大钊,积极参加了“五四”运动。   1919年 他由李大钊等介绍加入提倡新思想的团体“少年中国学会”,并在法文专修馆学习法语。1920年春,赵世炎赴法国勤工俭学,曾组织华工斗争并参加学生运动。他被旧中国驻法使馆勾结法国警察抓捕,但在遣送回国前机智地逃脱。   因护照已被没收,他来到原为战地的法国北方,住到华工们中间。此间,他选择了共产主义信念,并于1922年6月在巴黎西郊主持召开了中国少年共产党成立大会,当选为书记。这一组织的成员,回国后大都转为中共党员。   1923年 赵世炎赴莫斯科入东方大学。翌年回国,应李大钊的要求担任中共北京地委书记,并主办北方区委的《政治生活》周刊。他在北京、天津和张家口等地十分活跃,除在知识分子中活动,还大力做工人和蒙古族的工作。李大钊称赞身边这位主要助手说:“世炎脑子快,很多问题对我很有启发。”   1926年 春,奉系军阀控制了京津一带。赵世炎因长期出头露面难以立足,被调任中共江浙区委组织部长兼上海总工会党团书记。此后,他组织过三次工人武装起义,并在1927年春的中共“五大”上当选中央委员。同年7月,赵世炎被捕牺牲。
    相关事件
      1926年,北京发生屠杀学生的“三一八”惨案后,李大钊率北方区委机关避入苏联使馆,赵世炎也奉命转移到上海。随后,赵世炎以“施英”为化名,发动了一系列工人罢工,并秘密组织武装起义。因他在莫斯科受过军训,此时就在秘密训练点亲自教授如何射击和组织战斗队形。   1927年3月,第三次武装起义打响后,他和周恩来一起指挥只有150支枪的工人纠察队,向着3000直鲁军发起冲击。由于工人们差不多都是第一次经历战阵,赵世炎便亲临火线,纠察队员见带头人如此无畏,也都勇敢地冲锋向前。   武装起义成功后,蒋介石率北伐军进入上海,4月12日开始了反共屠杀,赵世炎等人转入地下。当时不断有人牺牲,也有意志不坚定者脱党和叛变,赵世炎每次主持江苏省委的会议时见来人越来越少,就一再鼓励大家要坚定信念。有的同志报告说路遇叛徒敲诈勒索,威胁不给钱就要去告密。赵世炎听后愤然表示:“绝不能给钱!以后遇到叛徒就要想法甩掉他,摆脱不了就找组织想法干掉他!”他提议建立工人秘密武装“红队”,以对付叛徒特务。在他牺牲不久后这一组织由周恩来组织起来,成为令叛徒敌特丧胆的“伍豪之剑”。   1927年7月2日那天风雨交加,国民党警探根据叛变的省委秘书长的供词,闯进赵世炎的住所。此时,他外出未归,敌人在屋里蹲守。他的妻子夏之栩和岳母夏娘娘焦急万分,在窗口见他走进院门时便奋力把报警的花盆从窗台上推下去,可惜因风雨太大,赵世炎未看见仍走了进来,结果被捕。在提审中,赵世炎坚定地表示:“志士不辞牺牲。”   1927年7月19日,赵世炎在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受刑时大义凛然,据说在头颅被砍下后,英雄的身躯久久不倒——临难时意志之坚强,吓坏了刽子手。
    编辑本段社会评价
      赵世炎的一生是短暂的,他将自己的全部青春年华和满腔热血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不朽篇章。今天,在赵世炎的家乡——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龙潭镇,建有赵世炎故居和烈士纪念馆,永远缅怀这位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者、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
    人物事迹
      求学北平
      怒目切齿痛剪长辫   
      赵世炎故居简称赵庄,砖木结构,复四合院布局,记录了赵世炎童年和少年全部时光。   赵庄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今虽焕然一新,仍保持原状。穿过赵庄天井,正面是堂屋,抬头望去,堂屋檐下高悬“琴鹤世家”鎏金匾。赵家在素有小南京之称的龙潭算是数一数二大户,经营桐油等生意。赵世炎父亲赵登之夫妇育有9个子女,赵世炎排行第八。赵家请有私塾先生授学,并督促9个子女学业。   
      赵世炎自幼酷爱读书,喜欢听大人讲“酉阳教案”等故事,反帝反封建等种子自小播下。1912年秋天,赵世炎入读龙潭高级小学堂,地理老师是同盟会会员王勃山,常常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   有一天地理课上,王勃山讲到香港被割,九龙、澳门被租,中国领土被列强瓜分,大好河山支离破碎时,边讲边哭。当时,许多同学受老师爱国主义情绪感染,跟着痛哭。赵世炎怒目切齿,默不作声,下课后,反复高唱岳飞《满江红》:“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随后,在哥哥世珏的影响下,赵世炎剪掉头上的长辫子,决心与清朝统治者彻底决裂。在他的影响下,龙潭镇小学堂许多小男孩也剪了长辫子,许多小姑娘扔掉裹脚布。对赵世炎离经叛道之举,当时,母亲惊慌失措,父亲赵登之却微笑着夸奖儿子有志气。   14岁自荐英语翻译   赵世炎兄弟姐妹9人,只有大姐、二姐嫁在酉阳境内生活。   1914年,赵世炎以优异成绩毕业,考取酉阳联合中学,但他放弃了,决心到省城或北平(即现在的北京)去求学追求进步。1915年,赵世炎考入国立北平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这是北平当时最好的中学之一,人们思想活跃。   赵世炎各门功课出色,尤其喜欢英语,为克服发音不准,他不怕嘲笑,当着同学的面高声朗读。有了一定积累后,又开始大量阅读英文书刊。为练习英语,赵世炎常往外国朋友处跑,许多同学不解,以为他想加入基督教。   赵世炎勤学苦练,英文进步很快。有一次,学校邀请一位外国老师来演讲,14岁的赵世炎自告奋勇担任翻译,居然出色完成任务。此后,赵世炎在学校成为编外英语老师。   尽管他的地方口音常惹得同学捧腹大笑,但赵世炎性格活泼,关心时事,敢于组织和领导各种斗争,喜欢唱歌、体育运动,积极助人,很快在同学中赢得“外交大臣”美誉。1917年夏天,赵世炎引起李大钊注意,多次约他参加活动,有意吸纳他加入新思想传播学会。   通过聆听李大钊著名演说《庶民的胜利》,阅读光辉论文《布尔什维克的胜利》,赵世炎感觉兴奋、激动,心里也亮堂多了,积极组织少年学会,参加工读等各类斗争活动。   差不多同时,酉阳赵家也举家迁往北平。
    巴黎西郊
      赵世炎故居陈列馆中,赴法勤工俭学,是赵世炎人生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篇章。   1920年5月9日清晨,赵世炎搭乘的法国阿芒贝尼克号轮驶出上海杨树浦码头,毛泽东和其他赞助勤工俭学运动的各界友人前来码头送行。船上学生120多人,还有萧三、张天翼等。   轮船经过50天航行,抵达马赛。赵世炎来到巴黎,主要为附近华人服务和帮助华人教育会做些编辑出版工作。他经常找朋友讨论勤工俭学的情况,其中包括16岁的邓小平。   后来,赵世炎在巴黎西郊一家铁工厂工作,其间,经历母亲病故等悲痛。他每天坚持3小时的学习,阅读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小册子。每到黄昏,赵世炎就独自跑到楼顶平台,借助夕阳余晖读书,并自喻“黄昏之贼”。   勤工俭学的生活实践,迅速提高赵世炎观察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1921年,赵世炎与李立三、刘伯坚等人共同努力,成立华工劳动学会。1921年2月 28日,赵世炎与400多名中国学生到巴黎游行示威,呼吁面包权、读书权和劳动权。随后,因反对迫害中国学生,赵世炎等被抓,囚禁法国兵营,后被李立三以 “狸猫换太子”方式巧妙营救出。   同年11月,赵世炎去法国北方,筹建起少年共产党,出版《少年》,并参加法国共产党。1923年3月,陈独秀来信,赵世炎交卸法国“少共”总书记职务,赴苏联工作。
    古都烟火
      赵世炎旧居陈列馆有幅硕大地图,上用箭头标示出赵世炎生平足迹,北京成了众多箭头指向地。   1924年,赵世炎回到北平,被任命为中共北京地委书记,协助李大钊具体负责北方地区党的工作。在秘密工作环境里,赵世炎精力旺盛,才华横溢,他经常开会时用英、法、俄三种语言给外国朋友演讲做翻译。散会时,他总是率先离开说:“我先走,把‘泥巴’带走,免得麻烦你们。”“泥巴”是当时大家给反动政府暗探取的绰号。   有一次,赵世炎去参加一个会议,发现被特务跟踪,怎么都甩不掉。开会时间将到,着急时,赵世炎发现对面来了一个和自己打扮一模一样的青年。青年靠近他悄悄说:“躲进那边饭馆,我来对付特务!”赵世炎这才认出,青年是区委机关里的夏之栩。   随后,赵世炎一直询问夏之栩为何知道他被特务跟踪,夏总是笑而不答。其实,后来成为赵世炎妻子的夏之栩,当时因为李大钊对赵世炎的赞许,已把赵世炎当作了自己的意中人,随时关心他,惦记着他的安全。   在北平,赵世炎参与组织领导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国民大会”、天津斗争、赵各庄矿罢工,在内蒙古建立党组织并指导斗争。1926年春,赵世炎被委驻天津代表,前往天津工作,发起并领导了大沽口事件、“三·一八”请愿等。
    黄浦江畔
      1926年 5月,赵世炎遵照中央决定来到上海,被委任为中共上海区委组织部主任兼上海总工会党团书记,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获得胜利。1926年6月中旬,赵世炎代理江苏省委书记,挑起了省委的全副担子。   1927年 7月2日黄昏,风雨交加,密探合围北四川路志安坊190号的赵世炎住所,抓住了赵世炎。趁敌特翻箱倒柜瞬间,赵世炎悄声将正在上海的中共中央秘书长王若飞住址告诉了妻子夏之栩,要她尽快报告。   赵世炎被捕后,敌人使尽种种酷刑,赵世炎始终坚贞不屈,坦然镇定,一口认定自己是湖北人,叫夏仁章……直到敌人叫来韩步先、张葆臣两个叛徒当面指认,赵世炎才理直气壮承认,自己就是共产党员施英。   7月6日,上海数十万工人从报纸上获悉赵世炎被捕,无比悲愤,有的要求用自己的生命去换施英,有的主张武装劫狱。党组织虽采取种种措施营救,均未成功。   在狱中17天,赵世炎用种种方式对敌斗争,迫使敌人加快杀害计划。7月19日清晨,刽子手将赵世炎带到刑场,赵世炎激昂高呼:“共产党万岁!打倒新军阀蒋介石!工农兵联合起来!”刽子手一连几刀,赵世炎立而不倒。这位坚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壮烈牺牲。
    编辑本段相关评价
      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曾形容赵世炎的性格像一团火,总在燃烧并照耀着他人。在他的影响下,妹妹赵君陶后来也走上革命道路,并与著名革命先烈李硕勋结婚,他们夫妇的儿子便是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
    编辑本段故居现状
      
      在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赵世炎诞辰109周年纪念日里,重新修缮完毕的赵世炎烈士纪念馆正式免费对外开放。   109年前,赵世炎诞生在酉阳县龙潭镇。14年后,他考入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从此踏上了短暂而光辉的革命道路。风风雨雨的109载已过去,但革命烈士不朽的精神还将世世代代的传下去。4月13日,是赵世炎烈士诞辰109周年纪念日,是日上午,修缮一新的赵世炎烈士纪念馆正式免费对外开放。   赵世炎出生于1901年5月30日(农历1901年4月13日),酉阳县龙潭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著名革命烈士。   赵世炎故居位于酉阳县龙冬乡龙潭镇赵庄,占地1605平方米,建筑面积710平方米。其建筑为清代砖木结构四合院,共有房屋32间。旧居大门上方,有邓小平现场亲笔手书“赵世炎同志故居”字迹,院内有赵世炎同志塑像。院内正门照壁呈凸形,上有一幅松鹤壁画,光彩夺目,恰与中堂所悬“琴鹤世家”鎏金匾相映。   赵世炎在家里男孩中排行老五,是男孩中最小的。他从小就勤奋好学,聪明、稳重、幽默,善于体贴人,于1915年8月进入北平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学习,1919年留学法国,在法期间,赵世炎与周恩来同志同为中国共产党旅欧总支部主要负责人,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留学苏联,回国后为李大钊助手。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与周恩来、罗亦龙共同领导了震惊中外的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并担任江苏省委书记。1925年与浙江海宁人、我党著名的革命活动家夏之栩结婚,在婚后不到两年,也就是1927年7月, 赵世炎便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残酷杀害。   由于受到赵世炎的影响,赵世兰、赵君陶(共和国第四任总理李鹏的母亲)也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妇女活动家。
    基本陈列
      
      故居和陈列室 赵世炎故居为砖木结构复四合院布局。正房坐北朝南,居中呈“T”字形,建筑面积712平方米,占地面积1605平方米,共有瓦房32间。前院东西厢房;后院东、西厢房;磨房面阔三间;碾房位于正房东侧。故居南面为赵世炎烈士塑像和凭吊广场,占地面积980平方米。塑像南侧陈列室,建筑面积200平方米,陈列着赵世炎同志生前活动照片、手迹、书稿及李鹏、朱琳同志捐赠的赵君陶同志的遗物等文物

     7 ) 剧中让人印象深刻的台词及主人公性格分析

    第16集
    赵世炎在旅欧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说——
    我相信,历史将会铭记这一天。无论命运将它降临是多么的默默无闻,世界终将认出它是主人,对于我来讲,这是一个人生的转折,能参与挽救苦难的祖国,能为理想而成为战士,是我一生所追求的,也是我的荣幸。从今天起,我不再属于我,我的一切,包括生命,都将献给这个崇高的事业。

    第19集
    张若名在同宗玉佩谈心时说起对周恩来的爱——
    爱是种欣赏,如果想要不断的欣赏下去,我们需要不断的提升自己,充实自己,慢慢的你会发现,这种欣赏就成了我们自我成全的方式。它让我们的理想越来越明析,精神越来越充盈。这就足够了。
    第24集
    赵世炎同陈乔年背靠背一起吟诵泰戈尔的诗——
    天空没有翅膀的影子 但我已飞过
    我的幻想是一群萤火虫
    活跃的火花 闪耀在黑暗里
    路旁的紫罗兰吸引不了
    那些疏忽的目光
    它的声音却在零星的诗句里呢喃
    在这沉寂晦暗心的岩洞里
    梦用白天沙漠里旅行遗落的断片
    营造香巢
    春天撒播花瓣
    不是为了未来的果实
    而是为了这一刹那的妄想
    从尘世微寐中解放出来的欢娱
    涌进无数花丛 凌空飞舞
    以竟那一日之欢
    如果你因错过太阳而流泪
    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
    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
    而是那最好的选择了我
    <图片1><图片2><图片3>
    第27集
    邓小平跟赶回来参加足球赛的聂荣臻谈自己为什么喜欢足球——
    足球就是在于它的一种激情和一种精神,只要你进去,融入到那个环境当中,所有的烦恼、不快乐、不安逸全部都没有了,只有漫天的那种…一点都不会感到烦恼。只要有一方进球了,你就会跟他们一起跳起来了,好球,好球…
    第27集
    足球比赛后,赵世炎坐在草地上跟邓小平谈起他的故事——
    我小时候,我家的院子里,有一棵大槐树,我总想爬到最上面,可我爸我妈不让。有一天我趁我妈我爸不在,我就爬到了树顶。当我爬上树顶仰望浩瀚的星空,我突然感觉,这个世界太神奇了,神奇到我要不停地问自己,我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界?
    我走了一路,也找了一路。我看到因为愚昧,人像动物一样饱受折磨;我看到因为不公,人丧失了最基本的尊严;我看到因为私利,一些人剥夺了另一些人的生命。后来我终于明白了,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为了我能活成什么样,而是为了,我能让大多数人活成什么样。
    第30集
    邓颖超在给周恩来的信里谈起两性的爱——
    两性的恋爱本来是光明正大的事,并不是污浊神秘的,但它的来源须得要基础于纯洁的友爱。美的感情渐馥渐浓,个性的接近、相互的了解、思想的融合、人生观的一致…

    下面简要分析一下几位主要人物的性格——
    邓小平,
    我认为邓小平是该剧最着力刻画的一个角色,通过诸多不同的事件及场景,表现出少年邓小平丰富且异于常人的性格。
    1.不人云亦云,有独立的思想,善于分析问题(蒙达尼派同勤工俭学派在咖啡馆辩论时,当他周围的人被两派的观点所牵动时,他理智的表达出了自己的想法…)。
    2.善良,富有同情心,甘愿放弃自己的利益来帮助弱者,并且能做到对事不对人(把钱给欺负他的工头的母亲;把做工的机会留给更需要它的人)
    3.有崇高的理想及抱负(对周恩来、赵世炎所做之事的敬佩,在同他们谈话时也充分流露出一股仰慕之情)。
    4.遇事冷静,观察细腻,做事严谨,有独挡一面的能力(在和李火廉一行人的相处中;加入组织后刊物的发行…)。
    5.爱好广泛,对新鲜事物有极强的好奇心(体现在自行车、足球等事物上)。

    赵世炎,
    具有领袖气质,宠辱不惊,对信仰的执着与坚定,眼神里始终流露出一种顽强的毅力。同时具有幽默感,能够调节气氛,得到大家的欢喜。

    周恩来,
    大多数时候脸上都挂着笑容,从容淡定,尤其具有书生气,然而该强硬时丝毫不弱下风,无不令人相信他能征服一切敌人,当然还有女人。

    蔡和森,
    刚强彪悍,有勇有谋,言辞铿锵有力,演讲极具鼓舞性。意志坚定,在面对大家不同意见的时候,丝毫不改变自己的观点立场。而在面对结果的时候,又能服膺多数人通过的事实。

     8 ) 让电视记录真实的岁月

    整体风格大气细腻,满怀激情和思考,风起云涌的岁月,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在异国他乡对祖国的柔情和自我挣扎,犹记在郑毓秀女士举行的聚会中,尚在当服务生的邓希贤遇见周恩来和赵世炎,三人一见如故,喝着家乡带来的白酒,念着“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历史不会让人枯燥,曾经的英雄人物不会被忘记,优秀的电视剧能记录最美最真实的岁月,先辈们付出的热血和生命,在不同载体的传承下,将那光辉一代一代流传下去。

     短评

    非常棒的剧值得推荐值得观看周恩来最喜欢总理

    6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除了把和森兄刻画得太二之外也没什么不好的了~

    7分钟前
    • 五月的麦地
    • 力荐

    不算在苏州大学的山寨背景和不搭调的配乐 这部电视剧真心可爱。没有口号化的爱国 没有做作的忍耐 只有年轻人逐渐形成的信仰和勇气。反观自己的生活和追求 不胜唏嘘 也许唯有苦难才能让人成长 才能让人拥有真正的理想。ps:超爱赵世炎~ 看到现在我们这些年轻人 不知这些早已牺牲的前辈们会做何感想 唉。

    9分钟前
    • hook桃
    • 力荐

    记住他。赵世炎。他被遗忘了那么多年。另,小书虫子你老了……

    14分钟前
    • 白驹在空谷
    • 力荐

    曾经大家有一个深深相信的东西,但是后来却被这个深深相信的东西深深地伤害了,于是开始变得不知道该相信什么。

    16分钟前
    • 李洛克の下忍
    • 力荐

    身为一个90后,我觉得我们的同龄人应该多看看此剧,对我们是一种鼓励和惊醒。现在生活好了,我们最缺少的就是那股勇气和志气!

    21分钟前
    • annayun
    • 力荐

    好久没看见过这么中意的中国剧集了

    24分钟前
    • 月一
    • 力荐

    大神们都是神交已久的:-)还有这剧不分“高才帅”组合“屌丝组”,应该分“英年早逝组”和“将来搞大事组”。

    28分钟前
    • 日常
    • 力荐

    能为祖国而死,那是最美的命运。

    30分钟前
    • 宁芙与露西安
    • 力荐

    被赵世炎,周恩来的风度迷倒了不说,邓希贤被那个小男孩演的既有头脑胸怀又不失可爱,比较困惑的是蔡和森,性格和我理解的蔡和森反差有点大。最后,我想说,邓颖超写给周恩来的书信总结的男女之间的恋爱关系真是境界啊~~谢谢全体演员和导演给污浊的现代营造出这么晶莹剔透的作品。

    34分钟前
    • 挖鼻屎的年轻人
    • 力荐

    鲜衣怒马的少年英姿群像,康洪雷导演真是良心保证,主旋律偶像化也是个新路子--赵世炎扮演者李梁是最大亮点,压过朱亚文的总理

    39分钟前
    • 洛水之渊~~
    • 力荐

    叫我怎能不羡慕着那个时代的有志青年,他们的精、气、神。这部人物群像的塑造强过恰同学少年啊。

    43分钟前
    • 豆芽
    • 推荐

    期待会有我们的莫斯科岁月和我们的黄埔岁月

    45分钟前
    • 阿拉贝斯克
    • 力荐

    周恩来赵世炎太有魅力,求此款男友

    49分钟前
    • Elly
    • 力荐

    红色剧这么拍才有市场嘛,对每个教科书上的人物做大胆挖掘,再找了这么一堆演技过硬的帅哥来演,聂荣臻、陈氏兄弟、李富春等一系列人物帅得有点不科学啊(¯﹃¯)。最难得的是表现出了那个年代独特的精神气质。不过陈乔年爱情支线的狗血以及对非赤色的丑化还是硬伤。最后,求导演剪辑版!

    54分钟前
    • 未来有限事务所
    • 推荐

    剧本写得生动而不做作,故事情节合理而不夸张,同类里的精品。

    57分钟前
    • 月暝堂主人
    • 力荐

    尼玛怎么可以这么好看!!!!颠覆观念!!

    1小时前
    • Giants
    • 力荐

    我觉得这应该能成为我远离电视机这么多年之后唯一一部守着电视看完的片子吧!真心好看!→ →真的一集一集的守着电视机看完了。除了邓公分量太重之外,好喜欢周相和赵世炎呀呀呀!!!还不到一百年,我们已经生活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了,该做的还有很多,可是你们看到了吗 值得的吗 会安心吗?会更好吧

    1小时前
    • 乔麦|灰
    • 力荐

    这才是真正的青春偶像剧!各种款型的帅哥,理想和信仰,热血与良知,他们的青春在历史长河中璀璨闪亮

    1小时前
    • 爱哭的痞子
    • 推荐

    时间点正好衔接上觉醒年代。赵世炎太有魅力了,演员李泓良演得真好,台词好强,整个人钻进角色里了,非常精彩。世炎哥哥本人的魅力肯定比演出来的更胜百倍。邓爷爷的演员演得也好,好可爱。陈乔年帅气又可爱,陈延年外表冷酷但内心柔软。朱亚文演得最差,表演太轻浮,讲台词摇头晃脑,光顾着耍帅,没有深入角色。总体质量上乘,人物刻画真不错,聂帅、陈老总、蔡和森、李立三和李富春等都很鲜活。

    1小时前
    • Augentropfen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