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科幻片 本杰明·巴顿奇事

    本杰明·巴顿奇事

    评分:
    0.0很差

    分类:科幻片美国2008

    主演:凯特·布兰切特,布拉德·皮特,朱莉娅·奥蒙德,芳妮·A·钱勃丝,伊莱亚斯·科泰斯,杰森·弗莱明,大卫·詹森,蒂尔达·斯文顿,艾丽·范宁,乔安娜·塞勒,乔什·斯图沃特,丹尼·文森,塔拉吉·P·汉森,马赫沙拉·阿里,菲奥娜·黑尔,唐娜·杜普兰提尔,兰斯·E·尼克尔斯,特德·曼森,克莱·卡伦,菲利斯·萨莫维尔,杰瑞德·哈里斯,麦迪逊·贝蒂,汤姆·埃沃雷特,克里斯托弗·马克斯韦尔,伊利亚·沃里克 

    导演:大卫·芬奇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猜你喜欢

    • HD中字

      回到未来

    • HD中字

      回到未来2

    • HD中字

      回到未来3

    • HD

      动物出击

    • HD中字

      希特勒的男孩

    • 太空孤航

    • HD

      8号警报2

    • HD中字

      人肉鼠餐

     剧照

    本杰明·巴顿奇事 剧照 NO.1本杰明·巴顿奇事 剧照 NO.2本杰明·巴顿奇事 剧照 NO.3本杰明·巴顿奇事 剧照 NO.4本杰明·巴顿奇事 剧照 NO.5本杰明·巴顿奇事 剧照 NO.6本杰明·巴顿奇事 剧照 NO.16本杰明·巴顿奇事 剧照 NO.17本杰明·巴顿奇事 剧照 NO.18本杰明·巴顿奇事 剧照 NO.19本杰明·巴顿奇事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飓风正在侵袭美国新奥尔良,一位病危的老妇睁开了她的睡眼。老妇名叫戴茜(凯特·布兰切特饰),她叫女儿凯若琳(朱莉娅•奥蒙德饰)为她阅读一本日记。这本日记的作者叫本杰明•巴顿(布拉德•皮特饰)。本杰明出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之时,但生来便像个老人的他被父亲当作怪物,被遗弃在了养老院。本杰明在养老院与老人们一起生活。但谁都没有想到,本杰明逆向发育——越活越年轻!也许“越活越年轻”是某些人的梦想,但真正这样成长的本杰明却有了别人无法理解的烦恼与快乐。穿越半世纪的世界变革,本杰明身处其中,感受别人感受不到的感受。  为何母亲会让自己念这本日记?本杰明•巴顿此人与母亲有什么关系?凯若琳陷入了深深的疑惑与好奇之中。

     长篇影评

     1 ) 难言推断,只谈感想

    生命中如此纷繁复杂的交错只用一次逆行就被表现得一丝不挂般彻底,一览无余的同时也心悸于芬奇处理大时代跨度时的镜头张力:搏击俱乐部里的时间可以说是固定的,但本杰明巴顿则带着我们在时间之河里感受溺水之苦。鬼才超越了自我的极限,用阿甘和魂断巴黎、盲刺客同红与黑、大鱼跟各类家族史片之意象杂糅出的一部短篇小说改编来的剧本,营造出了思考密度极高的一系列冲击:有的人跳舞,有的人是母亲,有的人是艺术家,有的人游泳,有的人被雷电击中七次……有的人则是寻找自我的观察者,他的名字是本杰明巴顿,他最终迷失在支离破碎、以他婴儿般大脑不堪负荷的记忆里,忘却烦恼滋味,在交织的爱意和温暖中再入轮回。

    灵与肉从没有被如此残酷地隔离开来讨论过,就算是罹患衰老症的那个Robin Williams,他的生命之钟也只是比别人走得快而已。却不似巴顿家受的逆行诅咒,和泛舟远去的钟表匠——这之间有什么联系不重要,想像可以做不同的赋格;重要的是这如看负片时很容易想到的一个感受、一点小冲击:相向而行时,相会就只有一瞬间。本杰明和黛西,灵魂的成长、老去是走在一条线上;但却只能心态平和地渡过年龄相仿的那段时光。他们对命运的嘲弄所进行的小小叛逆是什么呢?——他们卖了有数百年家族史的房子,抛弃了过去(这是个含着“时间”意味的概念),在新买的二层小屋里装修、拥抱、接吻、做爱……他们每天的作息时间全然混乱,罔顾一切外在的约束和压力:呵,这倒像是苔丝和她的爱人最后渡过的那一周,但却不是面临毁灭,而是察觉时间缓缓流动时抱持的无可奈何的虚弱争辩。

    本杰明一生的女人只有两个,一生的挚爱只有黛西。一个给水手老汉开苞的妓女,代替了青涩的窥视,或者童年期的乱伦之心;发迹后一堆符号般的女人,一闪而过。在廊桥遗梦摄影师的年龄遇到了美丽佳人欧兰朵,从拘束到无话不谈,到每晚一个相同房间里的偷情缠绵——这样的爱是怎样的呢,除了外表像Clint Eastwood外,他的内心应该是于连,眼中应是Tilda Swinton饰演的德雷纳夫人——当然,和司汤达的嘲弄不同,Tilda没那么柔弱,而是和她男人的龙套命运及惨白的、被描述出的外貌及场景之俄罗斯背景贴合密实,再次找到了人生的航标,被看到终于成功渡过海峡,换来是旧情人的会心一笑。

    有些人造纽扣,是啊——像劳拉的家族企业,因为战争中纽扣一箱箱地丢失,反而让工厂得招更多的人。本杰明的父亲像理查德么,他的遗弃应该得到宽恕么:其实根本无所谓宽恕,就是松手而已,看到蜂鸟,那个心跳到每分钟两千次的漂亮死神,看着湖畔的夕阳落下,或者心疼自己的纹身,或者听女儿读读爱人的日记,或者悄无声息地离去,像几拨钢琴声,或者有一条老狗在坟前守望一番,甚或是父亲母亲的死,总是事后才获知,错过一年、一周、一天,带来终生的缺憾:这些不都是寻常的人生片段么?

    黛西是玛蒂尔德么?年轻的时候是,但不带侯爵家的骄纵,不会去葬了恋人的头颅。她的放纵起初是对本杰明的报复,但23、4的年龄,收不住了,纵情声色是怎样的,好与坏,她自己也辨不清楚;相反是需要在海雾中费力辨认灯塔方位的本杰明看得更清晰些,他会等她,期待她回到那个屋子里,掌控生死、有人消失的地方……

    只数得出六次雷声,有些人被雷打中,雷击的寓意是什么呢?生命中的意外——那在片中倒有七次,那个被雷击的人,正是本杰明的投影。被雷击的人住在养老院里,但他是不会死的,他的符号寓意,就是“七次雷击”,仅此而已:他教导了本杰明,永远都去勇敢尝试,去完成他被命运赋予的使命,寻求安身立命之平和、安心及归属感。

    在老去时看到愈发年轻的爱人,是使黛西神伤的。她最后却要在那么老的时候来牵引主线,老到无需在乎衰老的程度了——阿特伍德的爱丽丝,在叙述那个故事时也是如此:衰老,衰老到自己不敢相信,却又习惯了的地步。这在本杰明那里倒是幸运的,因为他在懵懂中渡过了最难熬的濒死之境,又在遗忘中渡过了懵懂少年时——垂死和初生有什么区别呢?生命是一个环,我们看到,终究又回归原位了。

     2 ) 让我们循着意义重新活过 然后像婴儿般的死去……

    ——我们总渴望有轰轰烈烈跌宕起伏的人生,但生活却是在时间的流驶中显得那样厚重而美好,并教会我们生命的真谛。

    ——每每当我们对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开始怀疑的时候,每每当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感到绝望的时候,每每当我们觉得自己对命运变得力不从心的时候,总会有《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这样的故事让我们相信——生活是美好的,理想是现实的,世界是可以为之奋斗的。

    ——你可以做一个平凡的劳动者,你可以做一个激情洋溢的艺术家,你可以是一个愤情,可以是一个文青,也可以是任何人——因为有些人生于河畔,有些人击于闪电,有些人长于音乐,有些人精于艺术,有些人敢于游泳,有些人明于纽扣,有些人了解莎翁,有些人是为母亲,有些人,能舞蹈生命……Just to be the one you wanna be.

    这部电影很多人向我推荐过,我也一直想找来看,并且在一次逛IMDB时惊异的发现它的评分高达不可思议的9.6——当然现在没有那么高了。
    很多人抱怨电影情节冗长,很多人看到最后也不明白导演到底要讲什么,甚至有人看到中途便得出结论——这又是一部故弄玄虚的赚人眼泪的片子。
    然也?非耶?

    其实这就好像我们的生活,我们做事之前总会问:“有什么好处么?”“有什么意义?”“结果会怎样?”——诚然这些都无可厚非,但,有些东西是不求意义、不求结果的,至少在我眼中,《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就是这样的存在。

    有人曾给出一种看电影者的分类——为求得到感悟,抑或为求得到娱乐。于是像我们这种看完电影唏嘘不已的人往往就被归为前者,并且被部分人斥之为“多愁善感”、“无病呻吟”——然后我想说,是,因为在看《赤壁》的时候我们的笑声绝对比你们来的爽朗,来得无邪。

    其实像《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这样的影片是的确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审视的,只有进入了导演为我们设计的那个节奏,我们才能从中感受到属于我们自己的意义——正如一千人一千哈姆雷特一般,一千人同样有一千个本杰明的意义所在。

    本杰明是不幸的,在未老先衰的状况下出生,伴有严重的心脏病没、关节炎、器官退化……这使他的成长要经历一般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也直接导致了他被伤心欲绝的父亲抛弃。
    但本杰明又是幸福的,他被好心的奎尼收留,他可以一种不同于常人的,甚至于超脱的姿态观察他周围的世界,他可以越来越年轻,越来越英俊。但似乎就像老子说的一般,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本杰明却又在记忆丧失,心智退化中死去,不曾留下任何最后的遗言。

    ——但作为一个婴儿死去的本杰明何尝不是幸福的呢?

    相信你我都记得那位老妇人所说——
    “钢琴不是关于你弹得有多么好,而是你对所弹的有何感悟。”
    一部电影不是关于评论界说它有多么好,而是你对它有所感悟。
    而我,尊重你的感受。

     3 ) 《本杰明·巴顿奇事》有哪些细节打动了你?

    1.我永远忘不了她那双蓝眼睛

    2.不顺心的时候,你可以像疯狗那样发狂

    你可以破口大骂,诅咒命运

    但到头来

    还是得放手

    3.做你想做的人

    这件事,没有时间的限制

    只要愿意,什么时候都可以开始

    你能从现在开始改变,也可以一成不变

    这件事,没有规矩可言

    你能活出最精彩的自己,也可能搞得一团糟

    我希望,你能活出最精彩的自己

    我希望,你能见识到令你惊奇的事物

    我希望,你能体验未曾体验过的情感

    我希望,你能遇见一些想法不同的人

    我希望,你为你自己的人生感到骄傲

    如果你发现自己还没有做到

    我希望,你有勇气

    重头再来

    重头再来

    4.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可以悠闲地坐在河边

    有些人,会被闪电击中

    有些人,会音乐

    有些人,是艺术家

    有些人,是游泳健将

    有些人,懂纽扣

    有些人,懂莎士比亚

    有些人,是妈妈

    有些人,是舞者

     4 ) 奇事不奇 童话而已

     这部火热的电影被赞誉为“带有童话色彩的现实主义故事”。而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的全部内涵仅止于此。许多交口称赞的评论和影片本身一样地词藻华丽,却中规中矩。

    结尾关于“有些人”的一分钟,的确让我眼前一亮。醒悟:原来影片除了和Button有缘无份的Daisy,还有这些人在。很多人认为这部电影是关于人生的史实。回忆一下,悔恨的父亲、博爱的养母、梦想不灭的间谍夫人、战斗中牺牲的船长,这些人,哪个指引了Button不一样的人生?哪个受Button非凡的人生经历所影响?刻薄一点地说,他们只不过是那段爱情故事以外的漫长情节的苍白填充。
    23岁的Button目睹船员们在战争的炮火中死去,战后回到家乡的他只是幸运的那一个。抛弃了他的父亲在Button的前半生中数次造访并讲述家族传奇,Button似乎只是一个父亲死后将他安葬的聆听者。离开怀孕的Daisy,直至十数年后以青年的面目再度出现,期间似乎只见女人的无奈老去,Button又去了哪里?Benjamin Button,七岁时从轮椅上颤颤立起,时日无多时变作一位失忆孩童。逆流人生的内心变奏又在哪里?于此我真是没有慧眼。
    David Fincher花了那样巨大的篇幅极力雕琢Button与Daisy之间,与其不如说是Brad Pitt与Cate Blanchett之间不受超自然外力阻挠的不朽爱情。末了,他在结尾处用了一个看似妙笔的点缀,提醒观众不要忘记对于主题相当重要的另外一票人。不过对不起,这个举措没有改变我的看法,即这部电影的主题仅限为本杰明巴顿的生理奇事和爱情奇事。
    “前面雍容芜杂,中间甜腻煽情,结尾匆促萧索。”摘自某篇评论,这番笔墨让我为之一振。然而这些所谓的“缺点”依然能够让该评论人对这部电影加以盛赞,对我来说真是有些匪夷所思。

    我并无意以上面的话否定这部电影的一切,只是在我看来它实在不及如此盛赞。下面,我想借另外两部电影之名再言些其他。

    其一自然是《阿甘正传》。在我看来这也是一部受誉过度的电影,却无疑比《奇事》言之有物。
    只想比较一处,两部电影在一些角色设置上实在很像。《阿甘》里的中尉与《奇事》中的船长都有点睛之笔的作用,双腿截去的中尉一番行径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而满是纹身的船长死后,我也就彻底忘了这个人物。母亲毫无疑问是《阿甘》的灵魂人物,而在《奇事》中,十七岁的Button独自闯世界之后,黑人养母便成了可有可无的人物。《阿甘》中与Forrest Gump青梅竹马的Jenny并未占去影片太大篇幅,儿时的一声“Run!Forrest!Run!”却常上心头。而为了让Daisy成为剧情的全部,安排年幼稚嫩的她与耋耄之容的Button超越年龄界限而“一见倾心”,实在是不怎么让人信服。以至于最终垂垂老矣的她抱着初生般的Button的画面,便让我难以为之动容。
    我不记得《奇事》中究竟有何历史事件,战争似乎也只是可有可无的出现。在Fincher的导筒下,战士冲锋画面的慢镜倒退也许试图要让人唏嘘,似乎却不如热带的阵阵惊雷和一个穿梭其间的傻子。

    其二是Fincher本人上一部已见转型锋芒的作品《十二宫》。和童话般的《奇事》比起来,似乎鲜有人提及它的低调和从容。大概是它没有解疑的结局让很多人大失所望。
    两者都是流水账式的电影,这个形容不带贬义。我记得《十二宫》平静外表下的层层深入和抽丝剥茧始终让我保持期待,而未明示的结局并没有破坏此前的累积,反而耐人寻味。而影片中有两处不同寻常的情节设置,可以称之为高潮。一次是扮演小报记者的Robert Downey得到前往案发现场与杀手交锋的机会,在观众的紧张感骤升之后,影片竟在Downey前往的路上戛然而止,想来有些反高潮的意味,却也符合Fincher的独特作风。还有片末对十二宫案兴趣未终的Jake Gyllenhaal前往放映员的小屋一段,Fincher在这里给我们制造了一个“假高潮”,令人不快却也拍案叫绝。
    而反观《奇事》,观影过程对我来说几乎比实际片长还要漫长,难免拖沓。当然,Pitt久久不露其壮年面目也是原因之一。据说,菲茨杰拉德的原著小说根本没有所谓的高潮,因此难倒Ron Howard、Spike Jones等一票导演。但成功执起导筒的David Fincher却没能制造高潮。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可以说根本没有高潮。
    平缓的叙事以外,看得出Fincher的确不忘展现其叙事技巧。“被闪电劈过七次的人”增加了影片的趣味度和人生无常之感,无可厚非。然而Daisy在巴黎遭遇车祸的一段时空巧合,徒显刻意,实在不知有何必要。仅在这一点上,也输给了《十二宫》暗藏玄机的笔墨。

    最后,依然以《看电影》形容的“难以置信的芬奇”来反驳。对我来说,Fincher的难以置信在于《Fight Club》,在于《十二宫》,甚至说在于《七宗罪》。《本杰明巴顿奇事》的确让我们看到了又一个尝试突破的David Fincher,然而却未有超越,于是不知何致如此盛赞。

     5 ) 晚安,本杰明•巴顿

    推荐理由:一向阴森森的鬼才大卫•芬奇突然具备了人性。 片 名:《本杰明•巴顿奇事》 导 演:大卫•芬奇 主 演:布拉德•彼特、凯特•布兰切特、蒂尔达•斯温顿、茱莉亚•奥蒙德 出品时间:2008年 奖项提名:第八十一届奥斯卡包括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导演等在内的十三项提名 读 家:石头花园的歌女 呵,我早该料到,如果一定要在好莱坞找一个人来拍摄时间,拍摄时间的流动,它的湍急与缓慢,拍摄时间对人的苍老,对生命的腐蚀,对爱情的试炼,能够把它拍得既深沉又细腻,既哀艳又释然的那个人,应该是大卫•芬奇。 不错,大卫•芬奇是个浪子,热衷黑暗,一向借由电影探究人性波澜诡谲的暗部。 但倘若不是对这世界用情太深,他又何至于那么愤怒,像《搏击俱乐部》;何至于那么无望,像《七宗罪》;何至于那么垂头丧气视人间如同末世,像《异形3》像《十二宫》。 所以这部《本杰明•巴顿奇事》,真是值得小心了列位看官,鬼才的身上倘陡然闪现出人性之光。 故事改编自菲茨杰拉德的一个短篇,说是有一个婴儿,生来是个老人的模样,一身老年病,行将就木,之后,他开始逆着时间生长,每一天都变得比从前更年轻。 本杰明•巴顿的一生固然异于常人,但电影却并不刻意对他作边缘化处理,在大卫•芬奇的镜头里,本杰明不过是时光潮中一名逆流而上的普通人,一样有困惑,有情动,有桩桩件件避无可避的失去。 是,原本没有那么多惊世骇俗,在时间的旷野中顺行也好逆行也好,终究要不多不少,恰恰过完我们相当有限的一生。 私心里,我是乐意看布拉德•彼特跟凯特•布兰切特谈情的。 故而我为那一幕心折:黛西穿红裙,肩线菲薄,蝴蝶骨凛冽欲飞,金红长发垂落如绸缎,在泛着水光的凉亭,她赤脚为本杰明跳了一支舞,以舞,探究肉身何以有无数种可能。我相信那一刻,观者本杰明与我一样,被深深地魅惑了。 呵,本杰明和黛西,两列人生相向而行,数度擦肩,电光石火,几番聚合离散,在时间匀速的流动里,他们各自美艳,艳绝人寰,之后萎顿,挫骨扬灰。 但好在,万幸有这个“好在”,他跟她在岁月的中途曾有过抵死缠绵的交集。 那时她已不再青春凛然眉目昂扬,而他也已走出衰朽的阴影,两个人还来得及,恰到好处爱恋一场,还来得及在家徒四壁的房间做爱,在客厅里野餐,那时候甲壳虫乐队正大行其道,他们还来得及在对方怀里,听一首披头士再睡。 一点也不奇怪,他们每爱一天都像末日,只因这是他们对于“明天”,仅有的,卑小的,抗辩。 同时代女星,倘一定要我挑一个来偏爱,不用想,是凯特•布兰切特。 因为她够复杂。凯特繁复的表演层次令她足以幽然潜入每一个角色,填充它,使它变得饱满,使它瞬间具备前尘往事,并且从此逃不开生老病死,——凯特无疑是那种能够把一个高度概念化的人物准确地带到红尘中来的演员。 我记得片中,黛西在游泳池边喘着粗气,一面扭头看隔了几条泳道一个年轻女孩蓬勃健美的身体,她的表情静下来,僵住了。 一句台词也没有,但凯特那个眼巴巴的神情,令我知道,此时此刻,她想起了自己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又过了一会儿,她把头埋在臂弯里,哭了,仍然,一句台词也没有。 本杰明•巴顿的一生,多半在江湖浪迹 —— 成长于养老院,见惯人间的来去。初夜在新奥尔良的妓院。 第一次喝酒是跟父亲一起,萨泽拉鸡尾酒,掺威士忌。 初恋在俄罗斯,爱上有夫之妇,夜夜在旅馆私会,有时又开一瓶香槟在落雪的街头边走边喝,他浪漫起来也真是无敌。 参加过二战,爱过,有过一个女儿,去过印度,最后死在爱人怀里,以一个婴儿的形态。 其实写出来倒也平常,但这是头一回,在电影中,我感受到时间的深度,以及它湮盖而下势不可挡的非凡力量。 线性时间的最大魅力,在于它的不可逆性。 可以说亘古以来人类出尽百宝所做的一切,匍匐于神性的庙堂或是追随科技飞速奔跑,都是为了超越它。 然而,被时间俘获,是所有生命体共同的宿命。 我猜大卫•芬奇是想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看吧,大千世界如此莫测,有人曾被雷击中七次,有人周身布满刺青,有人游泳,有人能背诵莎士比亚,有人是天生的母亲,甚至,有人逆着时间生长,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年轻,但我们当中的每一个,其实也一样孤独,一样经历四谛法门,苦集灭道,在爱与死的面前,天网恢恢,我们一个也逃不掉。 纵然如此,纵然个体的生命轻如微尘,但也一样,要有勇气过得丰盛。 2009-2-14

    我的微信公号:逍遥兽

     6 ) 每一处细节,都是温柔却疼痛的提醒。

    我怎么也没有想到,这样一部冗长的平铺直叙的电影,会让我止不住地有眼泪掉下来。电影的色调和口吻都太平常,我曾在焦躁的那晚打开不到一分钟就关掉了它。而现在我庆幸自己是在心平气和的情况下观看这部电影,它需要这样的氛围,你才能静下心来去解读出电影里那些无处不在的细节所包含的暗示。

    ◆母爱的力量

    影片对母亲这个角色有着神圣的定位,无论是本杰明那因为分娩而撒手人世的生母,还是排除了众人的压力一手养育本杰明长大的奎尼,母爱的神圣光辉,点亮了这部电影最初始的氛围与力量。
    奎尼是一个寻常女人,有信仰,并且懂得宽容。她渴望爱与被爱,对情感有着最热烈的表达,同时也不掩饰内心所萌生的感动。对于容颜苍老的婴儿本杰明,她眼神中的关爱绝对没有矫饰,她爱这个孩子,不管他是否怪异,是否己生,仅此一点,她便抵达了了别的母亲不可比拟的神圣高度。
    整部电影都在演绎爱的形式,母爱则是第一曲乐章。对于本杰明来说,他异于常人的存在并没有过多地妨碍他感受母爱的完整,爱与世界的启蒙,他并没有被孤立或被遗忘,而这是多么珍贵。这珍贵的力量支撑了他整个生命,让他学会爱,学会了宽容与原谅。
    葬礼上,本杰明在奎尼的耳畔轻言:“你才是我的母亲。”于奎尼,一切艰辛的过往都成了甜蜜的音符;于影片外的我们,是感动,也是震撼。

    ◆对峙与原谅

    与母亲这个角色相对立的,是父亲。父爱被放在了一个隐晦的角落,布满蛛网。
    巴顿先生很爱自己的妻子,他在匆忙地奔赴回来后应允了妻子最后的请求,给予本杰明一个完整的家庭,令他可以如正常的孩童那般体验人世,却还是在见到本杰明皱纹纵横的脸后遗弃了他。那一刻,他爱自己的面子甚于一切,也包括他自己的孩子,本杰明。这里的遗弃是对峙的伏笔。
    而铺开另一条线的角色是船长(很抱歉我又忘了他的名字),我很惊异这个形象的立体性,虽然只是简短的几处镜头与台词来衬托。父与子之间的对立,本杰明是没有选择余地就被置身于那一处,而船长却是鲜明的个体情感的选择。7岁离开,自谋生存,努力想摆脱父亲的命轨,却实是对这一命轨的再现。他在展示自己为之骄傲的艺术时,旁人的目光里夹杂讥诮与哂笑,他并不在意。他以此为对峙的筹码,因为对象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并不苛求大众的理解。这样的对峙贯穿生命始终,原以为是不可剥离的,却还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忽然走向宽宏。无论生命以怎样纠结怨恨的过程存在,最后的最后,我们都将会带着平静离开。
    于是在影片里,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日出,本杰明背着年迈的巴顿先生去海边,他们坐在木椅上,晨风清冽,云彩蕴红。蛛网终是褪去,阳光乍现前的时分,如此美丽,如此温情。

    ◆爱从未离开

    撇开了亲情的画面,来谈影片的另一主旋律,爱情。这是我看过的最忧伤的爱情,明明是对的那个人,时机却总是不对拍。
    遇见的时候,她娇俏可爱,他却鹤发苍颜;
    她主动靠近的时候,他没有做好准备;他跑着来挽回的时候,她身边却有了他人;
    尘世纷扰,他们的世界渐行渐远,上苍给予机会与怜悯,尊严又成了新的壁垒;
    终于对了时机,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力珍惜,而下一段旅程,还是分离。
    爱是需要时机的,至少在这部影片的形式上如此。它需要最佳时间、最佳事件以及恰好的那个人。那样一个人,是你无论身在何方做怎样的事情,都会念念不忘;是你在每晚睡前安静的时光里,会轻声遥道晚安;是即便天涯遥远,在你最需要的时刻依旧会以最快的速度抵达;是尊重你的内心,并在现时的每一天都为你一生的幸福构筑最完美保障。
    我们看过很多童话,童话里的结局总是离别与苦难过后,最终是幸福和团圆,这是两条不断靠近并最终并行的轨迹。而本杰明的忧伤在于,他与黛西的爱情,是交叉而过的两条线,相爱的时光与漫长的一生相比较,是如此短暂忧伤。我看到他们把自己宅居在那所木头房子里,他们笑着闹着,快乐有多明显,忧伤就有多深刻。(他们是多么用力地在相爱啊,时光那么短,是预知的命运。)
    倒行的生命轨迹原来并不是幸福,尤其是与众生背道而驰。(其实不幸福的,只是与心爱的人们背道而驰。)越活越年轻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可若是从极端的这头跋涉到极端的那头,那是多么讽刺的悲剧啊。(尤其是在经历了爱情的甜蜜之后,在彼此还深爱着的时刻分离。)
    本杰明的离开是一种爱的延伸。他深知卡罗琳需要一个怎样的家庭,也深知黛西承受不起这样的打击。卡罗琳最后如观众所期待地说,她真希望他是她的父亲,而这却是她在经历了岁月磨洗后的心境下,才懂得这大爱的含义。在此之前,她与本杰明也只能是构成对峙,不是不能化解,是时间还不对。
    我们看到本杰明在世界各地奔走,生存,而这一行为的背后,诚如那本日记所呈现的,爱从未离开,离开却是爱。

    ◆死亡的寓意

    而死亡,与离开不同。
    影片给本杰明安排了一个别样的环境,类似于中国的养老院。在这里,死亡如同空气,因太常见而寻常,因寻常而沉默。你会在某一天,发现大厅里空出了一把椅子,或是清晨缭绕的音乐忽然消失了,或者在某一天醒来,发现隔壁的房间忽然空了,不久后又住进了新的人们。
    司空见惯,悲伤就不再明目张胆,而是潜藏在那些深刻的皱纹下,被埋在浑浊的眼神里。最初的本杰明并不知晓死亡的寓意,人们来来往往,世界照常运转,没什么和昨日不同。是那个教本杰明弹琴的老人,告诉了本杰明,死亡对生命的意义。
    这是众人都不可避免的去处,也是我们不可控制的命运,它的存在将人人置于平等的位置,并告诉我们,走入我们生命之中的,可以由我们主观来决定的,人人并不平等。
    他人在自己内心的地位,与情感的浓烈程度构成正比。越重要的就该越珍惜,只有如此,失去之后方能少些后悔。悲伤是被允许的,后悔却没有救赎的途径。
    这一点,不仅仅是对爱。对梦想,同样如此。

    ◆梦想的期限

    这是影片所蕴涵的另一道感染力。梦想往往无关其他,只是对自己的承诺与期望。但是它有期限,兑现的时间最底线,是有生之年。
    那位夫人终是在60多岁的高龄里,挑战了自己的极限,并兑现了自己的诺言。这对于本杰明的激励是深刻的,它成了他不断行走的力量之源,并重拾了他童年时代对这个世界永不枯竭的好奇心。爱情,也是本杰明的梦想,而书写,是一种外现与铭记。他以有生之年的记忆,完成一场类似于圆的生命旅行,并最终回归了原点。而在爱情之外,本杰明还有生活和其他梦想,所以没有理由绝望。(更何况,他的爱一直延伸着,随足迹遍布世界的角落。)

    ◆蜂鸟的倔强

    有些人一辈子的历程会很孤单很艰难,就像是蜂鸟,在飓风的天气里出现,只是一只,孤单的,单薄的,却倔强地扑腾。
    也许,它是在寻找自己的爱人。
    本杰明曾遇到过这样一只蜂鸟,他学会了它的精神。自然的规律在他身上全然颠倒,他一生都要遭受,自己深爱的人们,比自己先死去。以及,某些时刻,自己不可选择的离开。
    我一直记得奎尼在迷糊中给本杰明讲述的道理,那时的本杰明有着70岁的容颜,却是7岁的心智,他有太多事情不懂,有太多迷茫需要人引导,他因此在夜晚心神不宁。她握紧他的手,正如一个母亲给予孩子勇气与安心,她告诉他,我们每一个人最终都会去同一个地方,无论这过程中,我们是以怎样的形式怎样的方式,最后我们都将殊途同归。
    这是一处最震撼的暗示,也是这部电影的主题。在影片快要结束的时候想起这一镜头,更懂得了这些平凡的镜头所要呈现的,是一个简单却温情的道理。
    殊途同归。
    影片最后,已是婴儿般弱小的本杰明,在黛西的怀里安静离去;最后的最后,黛西在飓风来袭的时刻,看见了一只倔强的蜂鸟。
    至此,眼泪汹涌而来。

     7 ) 菲茨杰拉德的南方与大卫•芬奇的新奥尔良

       菲茨杰拉德的小说,已经被改编成电影的有很多,《本杰明•巴顿奇事》(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是最新的一部。不过如果看过原作,你大概会惊呼编剧手中的手术刀游走的面积之广,电影好似一个全身整容的人,除了名字和最核心的前提,其他都变得快要不认识了。那原本只是菲茨杰拉德给《科利尔周刊》(Collier Weekly)写的一个短篇小说,基本上有着观察日记的性质:一个生下来就是一个老头的人,如何在这个世界当中生存,如何结婚生子,如何参军打仗,如何尝试去耶鲁和哈佛上学,如何在几十页的篇幅当中慢慢变年轻,直到回到婴儿状态,度过漫长而短暂的一生。

       但是编过《阿甘正传》的埃里克•罗斯(Eric Roth)动过刀以后,这个故事发生了巨变,变成了一个时间的寓言。布拉德•皮特(Brad Pitt)饰演的本杰明•巴顿变成了一个类似于《人总是要死的》和《奥兰多》一类故事中的人物,以违反所有科学定律的方式过完了自己的一生。除了名字与内核之外,可能还留在电影当中的菲茨杰拉德元素,就只有永远的美国南方。大卫•芬奇把巴顿的家乡从巴尔的摩换到了新奥尔良,而主人公巴顿依然是家庭富足的小开,哪怕他真正的家是在一个死亡如人来客往的养老院。病床上风烛残年的凯特•布兰切特饰演的戴茜,在卡特琳娜飓风来临前的一刻,回忆巴顿和她的一生。不论是讲述故事的模式,还是魔幻的故事本身,都颇有些让人想起卡尔维诺和博尔赫斯。

       在这部片子筹划的前期,导演过《阿甘正传》的罗伯特·泽米基斯(Robert Zemeckis)也曾经作为导演的人选被考虑过,但他毕竟更适合塑造那些简单、阳光、一身正气的角色,像巴顿这样的角色,似乎和他的气场互不相融。但如果让邪气十足的提姆•伯顿(Tim Burton)来导演,又恐怕会把那份笼罩菲茨杰拉德一生的南方韵味吹散,变成一个彻底的童话故事,与此世的新奥尔良难有瓜葛。这样想来,在《十二宫杀手》(Zodiac)里面把过去的氛围还原得好像伸手可及的大卫•芬奇,就的确是这个故事最佳的导演人选了。

       在巴顿的故事当中,人们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自然是舞台上引人入胜的角色,而舞台的布景——新奥尔良,却也是人们难以觉察,但更加重要的布景。皮特和布兰切特说的一口软软的南方口音,在新奥尔良的夜雾当中,几乎能让人感觉到空气里来自密西西比河,与墨西哥湾海水的味道。这是菲茨杰拉德所爱好的,美国南方的味道,正如雾气弥漫的夜晚,布兰切特在凉亭上起舞。美国南方女孩的美丽和倔强,和《乱世佳人》里的郝思嘉隔着半个多世纪,仍然回响不已。

       为了讲述这样的故事,特效是必不可少的。正如当年《阿甘正传》大量使用数码特效,将阿甘塞进每一个历史时刻去打酱油,而载入电影史一样,这部电影为了突出时间的魔力,而对皮特和布兰切特的造型大下苦功,也已经被视作了不起的技术突破。《色|戒》的配乐亚历山大•普拉特(Alexander Plat)为影片所作的配乐,小心地融入电影的每一时刻,丝丝入扣,也十分值得称道。

       和《阿甘正传》的相似性,也是话题所在之处。二者都是有残缺的主人公,都出生在大时代的背景之中,不过巴顿始终努力要躲在历史的角落。他的一生也会闯入战争,同船的兄弟尽数战死,但他们实际上只是在战团的边缘;就好象布兰切特也曾经是舞蹈大师巴兰钦最钟爱的舞者,却因为车祸而离开舞台。而阿甘却被设定是那个历史照片当中总是出现在大人物身边的人。阿甘有着亚拉巴马平原上的直接,而巴顿则充满了南方白人的精致,总是欲言又止,眼神深不见底。在小说当中,巴顿出生在南北战争之后,而电影则将他的生日变成了一战结束那天。唯有这样,才能看到大卫•芬奇的新奥尔良,这个在卡特琳娜飓风中几乎毁于一旦,让无数热爱爵士乐的人们为之痛苦的城市。这样的安排也许会有人认为是在讨巧,但卡特琳娜飓风过后,新奥尔良的确需要一部发生在那里的电影,来回忆那些往昔的荣光。从爵士乐时代的代言作家菲茨杰拉德那里借一个故事,来放在爵士乐之都新奥尔良,还有什么比这个更恰当呢?

       “有些人就在河边出生长大,有些人被闪电击中,有些人对音乐有着非凡的天赋,有些人是艺术家,有些人游泳,有些人懂得做纽扣,有些人知道莎士比亚,而有些人是母亲,也有些人,能够跳舞。”电影结尾,旁白里的巴顿这样说。他和所有这些人一样,只是生命的过客,他们的生活或许卑微,或许毫不起眼,但在电影当中,透过巴顿的眼睛,能看到他们的灵魂。这也许是大卫•芬奇至今最了不起的电影。


    --------------据说理科生都不喜欢这个片子(更正~~有些理科生不喜欢这个片子~~~),我只好承认我是个文科生。我最喜欢的是里面的氛围,还有美国南方的细腻,这些东西很难言传。这样的片子,大约不喜欢的人,怎么也不喜欢。不过,是我的大爱~

    :P 发现留言里大部分都是在说文理科。。我错了。。其实是有学理科的朋友这样说,没有轻视和偏见的意思啦

     短评

    前半部太冗长了,我现在对这些都市童话不大有耐心了。也许我老了

    4分钟前
    • 衣莎贝
    • 还行

    我们每个人都有本杰明梦寐以求的能力:和爱的人一起变老。

    5分钟前
    • 大島
    • 推荐

    时间的玩笑,时间的重量,这惊天动地的化妆...

    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我心目中最优秀的电影,至今无法超越。满满的都是时光的隽永、寂寞的主角和奇特的故事。影片的质感丝丝入扣,如同醇酒回味无穷。这是一个温柔的童话,黛西的女儿在母亲的病房里,读到本杰明写给她的那些不会被寄出的明信片“我想成为你的父亲,我这一生做过的所有事都没有这件有意义。”真是无比心碎。

    10分钟前
    • 西楼尘
    • 力荐

    最喜欢黑人妈妈了,她是天生的母亲。T T

    15分钟前
    • 红豆♥
    • 推荐

    其实也是有感动,感动的点很奇妙。

    17分钟前
    • 莫呼洛迦-屁股上的青春在歌唱
    • 力荐

    有种莫名的伤感。我们总会失去所爱之人,要不,怎么会感到他们有多重要呢。

    20分钟前
    • mon babe
    • 力荐

    当他变成一个孩子,他开始迷惑,“我好似已经经历了一生。”他曾经的衰老,曾经的爱恋,曾经的年华,到了某一刻,只能轻轻放手,顺服地走向死亡。

    25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我们像婴儿一般来到这个世上,又像婴儿般安详的离去.留下的,也许都在最后与心爱的人眼神交汇那一个瞬间,从眼前飞逝而过的所有故事吧.

    26分钟前
    • 晨雾鹤影
    • 推荐

    “于时间的长廊上你再也不等我”

    31分钟前
    • 熊阿姨
    • 力荐

    细节成功,但缺乏整体性。

    33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你前进,我倒退,我们爱对方整整一个曾经。

    35分钟前
    • minhe
    • 推荐

    虽然明星众多,也有装逼文艺片的嫌疑,但这部片子实际有点混乱,而且似乎什么都没有说。

    37分钟前
    • 思阳
    • 还行

    关于时间关于爱……后40分钟忧伤到令人窒息。

    40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力荐

    你可以像疯狗那样对周围的一切愤愤不平, 你可以诅咒命运,但是等到最后一刻到来之时, 你还得平静的放手而去。每个人在某种程度上都对自己有不同的认识,但是我们最后都会去往同一个地方。只是走的路不同罢了。你也有属于你的道路。

    43分钟前
    • Ridden
    • 力荐

    哇被两个女王睡过的男人,简直可以说是Holy cock了

    44分钟前
    • 王大根
    • 力荐

    细节无比丰满,视觉效果,被雷劈了七次的人,水手,妓女,团聚,分开,年轻,衰老,在路上。两个方向并行前进的中心点,时长结构叙事两段人物线索一整个故事所共同构筑的四平八稳。

    45分钟前
    • 流空破刃
    • 力荐

    看了第二遍后,觉得是杰作。好电影就是每次看都会觉得心醉神迷。

    50分钟前
    • 张小北
    • 力荐

    阿甘正传+大鱼+摩托日记+罗拉快跑+千岁情人+第六感生死恋

    51分钟前
    • 莫沂
    • 力荐

    我好像曾经有过一生 可我忘记它到底是怎样的了

    56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