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欧美剧 黑镜第二季

    黑镜第二季

    评分:
    0.0很差

    分类:欧美剧英国2013

    主演:海莉·阿特维尔,多姆纳尔·格里森,克洛伊·皮里 

    导演:欧文·哈里斯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第2集

      年少轻狂 第三季

    • 第03集

      野探哈莉 第三季

    • 第15集

      月亮女孩与恶魔恐龙

    • 更新至第06集

      新神秘博士第一季

    • 完结

      基和皮尔第三季

     剧照

    黑镜第二季 剧照 NO.1黑镜第二季 剧照 NO.2黑镜第二季 剧照 NO.3黑镜第二季 剧照 NO.4黑镜第二季 剧照 NO.5黑镜第二季 剧照 NO.6黑镜第二季 剧照 NO.16黑镜第二季 剧照 NO.17黑镜第二季 剧照 NO.18黑镜第二季 剧照 NO.19黑镜第二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和上一季相同,本季的《黑镜》也由3个故事组成,向观众展现了一个残酷而又现实的未来世界。  《马上回来》:一次车祸夺走了玛莎(海莉·阿特维尔 Hayley Atwell 饰)的男友艾什(多姆纳尔·格利森 Domhnall Gleeson 饰)的生命。在朋友的推荐下,玛莎利用艾什在社交网络上留下的信息塑造了一个具有人工智能的假艾什。刚开始玛莎只能通过手机听到合成的艾什的声音,不久之后,那个声音告诉玛莎,有一个方法可以让艾什“真正”的回到她的身边。  《白熊》:托尼(勒诺拉·克里奇洛 Lenora Crichlow 饰)从昏迷中醒来,发现自己在一间陌生的房间里并且失去了记忆。在她昏迷的这段时间中,世界显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街道上充斥着无情的看客,而她竟然成为了杀人狂追杀的猎物。  《沃尔多一刻》:沃尔多是一只虚拟的蓝熊,出现在深夜的喜剧节目中,而站在它背后的...

     长篇影评

     1 ) 非常现实地揭露人性的黑暗。

    接着说第二季,用黑暗的色调揭露着社会现实,第二季相比第一季的话,更加揭露的是人性的黑暗这点。

    第二季依然有个特别亮眼的故事,白熊,这个故事我记得太清楚了,看的我不知道可以说什么,看完觉得谁都不可信,每个人都是黑暗的。女主角从昏迷中醒来,发现自己在一间陌生的房间并且失去了记忆,然后她跑到街道上求救,发现每个人都拿着手机拍自己,根本不理会自己的求救,并且,成为了一个面具人的追杀对象,不得已,她只能跑,路上遇到了“好人”,带着她逃亡,渐渐地发现了“好人”也想杀自己,也发现自己根本不是好人,女主角快崩溃了,这到底怎么了?!最后,当她被绑着坐在舞台中央的时候,一切终于明朗了,自己杀了人正在被审判,而拿着手机的人们是游客,这是游客们的一个旅游项目,审判自己!游客们可以通过给钱达成此次审判。当夜幕降临,游客们结束了自己的旅程,女主却并不能结束,审判会一直一直下去,因为晚上,主办方将会把女主继续放在同一个位置,并用电击让她失忆,永远重复着逃亡审判,这是对她的惩罚。

    这故事看的真的有点沉重,杀人犯法应该由法庭审判,那些说着审判罪犯的人正做着和女主一样的犯罪事实,罪人是不可以审判罪人的!然而,并没有人觉得不妥,主办方游客们都觉得理所当然,他们觉得自己是正义的一方,这就很可悲了,沉重的不是做了错事不能改,而是永远也没有机会改。

     2 ) 一个程序没编好导致的悲剧

    只谈第一个故事。

    玛莎的男朋友因车祸去世,朋友给她推荐了人工智能,通过读取男朋友在网上的发言来模拟他的性格。最初玛莎不同意,因为那不是他,然而不久她发现自己怀孕了,终于忍不住尝试着与人工智能对话,在听到他的声音时泪流满面。之后他们一起聊天、回忆过去、故地重游,玛莎用男朋友的视频给人工智能订做了身体,似乎过去的一切又回来了。然而随着相处的深入,玛莎发现与人工智能的交流总是无法达到她期望的结果,逐渐陷入绝望,最后人工智能被关到了阁楼上。

    这个结果产生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程序编得不够好,宅男程序员们真是太不懂女性心理了,处理问题都是直线思维,看玛莎心情不好就问要不要滚床单,让滚出去就滚出去,让跳崖就跳崖,让不跳就不跳。其实程序应该这么写:
    当她无来由地心情不好的时候;
    当她让你滚出家门的时候;
    当她叫你从悬崖上跳下去的时候……
    上前抱住她,说“我爱你”。

    一早看到新闻《计算机首次通过图灵测试》,瞬间觉得科幻中的好多问题都即将成为现实了,比如人工智能的一大痛苦在于,他们以为自己是人,应该有人的尊严,而人类把他们当做机器来利用和销毁,于是人工智能与人的冲突爆发了。不知为何联想到《青蛇》中,白蛇生了一个看起来完全是人的孩子,法海的表情震惊而悔恨,伸手要去救她,那一刻是承认她是人了吧。

    如果程序能让人相信它是人,并且有学习能力,它就有了生命吗?它的生命要通过人来定义,还是有其自身的存在意义?这样的生命有原罪吗?可以被拯救吗?参与轮回吗?可以谈恋爱吗?问一个程序员同学:“你觉得人工智能算生命吗?”“算。”“要足够复杂才算吗?”“不用啊。”然后他贴了Youtube上的一个故事:

    “我四岁的时候,我爸买了台XBOX,如果你有印象的话,你或许还记得那2001年出的黑色的、挺结实的方块盒。对,就是那个XBOX(不是360),我们一起玩了很多游戏,而且玩得很开心,直到我六岁的时候他去世了为止。
    在那之后的10年,我没能再去碰它,然后当我再度将其打开的时候,我留意到了一件东西。
    我和我爸曾经玩过一款赛车游戏:《越野挑战赛》,当时它刚出来的时候我们真觉得它挺不错的。
    就在我打开游戏这看看那看看的时候,我找到了一个名符其实的幽灵。
    这游戏的设定是计时赛中,最高纪录保持者的录像将会以幽灵驾驶者的方式呈现出来与你一起竞赛。猜到了吗?对,没错,我爸的幽灵至今仍在赛道上奔驰着。
    我于是玩儿了一遍又一遍,试图打败这一幽灵。慢慢的,我追逐上了幽灵,而终于有一天我超过了它,然后……
    我在终点线前停了下来,以确保我不会将它抹除。”

     3 ) 黑镜S02E01细节补充,及个人猜测

    首先是关于@skylocker 写的这篇《黑镜 Be Right Back:一些有趣的地方》的个人看法:
    (原文链接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775864/

    4, “不知道是假笑才更糟糕”:
      一,A的妈妈唯独留了一张假笑的照片,只在意表面的笑容,却连亲生儿子真实的情绪都分不清;
      二,暗示分不清真假、分不清虚拟与现实才更糟糕,对应后面M纠结于直面惨淡的现实还是沉溺于虚拟。
      
    5, 丢到阁楼上而不是直接扔掉,既舍不得放不下又不够勇敢面对,眼不见为净。

    7, 如果真是这个那么应该是暗示神的意愿是让自然延续,而不是人为地改变自然轨迹,这种复制人的技术就是像阿斯克勒庇俄斯(Asclepius)神医那样违背神意--自然规律的。个人不欣赏这种行为所以支持该技术支持公司被法办。

    9, M不是抓飞蛾,更像是在把飞蛾赶向窗户接口处的缝隙让它离开。对于任何飞虫(甚至可以说是任何生物)来说,玻璃都是一种奇葩并且恐怖的产物,飞蛾无法分辨玻璃的隔离作用,只能无数次往上面撞(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它们永远出不去,就像首尾相连求食至死的毛毛虫实验),相比较来说人类的智商更高,懂得吸取错误经验改进行动。也是因为人类智商更高,所以发明了玻璃,这种实质上隔离了自然的产物。
      A的身高记录:A、M的女儿都有身高记录,我想这应该是象征生命成长的印迹,与之对应的是复制人数十年不曾改变的外貌(胡渣都不长的)。人可以成长和衰老是基于生命本身的规律,复制人只是一个印象的综合体,并不具备生命力。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人,死了就是死了。 但是我们只是不敢面对。
      另,M重整房屋的时候只有A的身高记录,说明A妈妈在另一个孩子死掉之后也做过同样的事情,抹掉他存在过的痕迹之类的。
      
      

        所以,我想这一集BM的主题应该是“逃避”。

      逃避痛苦是一种自然属性,现实本就惨淡苦痛,逃避现实即是一种天性,而网络以及智能技术扮演的角色就是虎作伥助纣为虐。
      
    --------------------------------------------------正文始----------------------------------------------------
      
    1, 开场加油站M淋雨买咖啡,A只是坐在车里玩手机,貌似是在刷社交网络之类的东西,以至于没听到M说话,象征人类痴迷网络虚拟社会从而对现实生活各种“无视”。
    例:A一个男人不开车不买水不整理东西各种吃白饭行为,虽然西方世界确实男女平等比较严重,情侣都要AA制之类的,但是英国人的绅士风度是流传在骨髓里的,所以这个甚至有可能是在暗示如果人们埋头网络世界只会造成生活自理能力的丧失(包揽一切事务的M就没那么迷恋智能终端)。
    例:回家后A坐在沙发上继续埋头手机中,M开玩笑说让他用鞋子喝汤他也只是随便应了一声,非要M扔个东西过来才能把他拉回现实世界。

    2, 要M强制要求手机放入杂货箱A才能专心陪开车的M聊天以免出车祸之类的。

    3, 开车严重依赖导航仪,人类生活严重依赖技术。说不定就是导航仪害死的A,也许是google地图造成的车祸,也许是Doctor Who里异化为坏(外星)人所用的车载智能技术。

    4, be right back(难道这是这一集的名字?)两个猜测:
      一,就像电视台插播广告那句“不要走开马上回来”,对于M的一生来说,从A死亡到被注册加入参与此项技术活动的这个时间长度,确实只能算是电视剧里插播的广告(或者广告里插播的电视剧?);
      二,如果right理解成“刚刚好”之类的意思,A的虚拟邮件、虚拟语音、复制人都是让M“刚刚好”回到了A死前的世界,精神上。

    5, A一个人开车就翘辫子了,两个猜测:
      一,暗示现代人寂寞到没有“人”陪伴就不能存活。开头M开车回家那一段A的存在并没有起到任何实质性的帮助作用,充其量算是坐在旁边帮忙排解无聊,以免M困驾。
      二,暗示沉溺网络必死无疑?A一个人开车没有人强迫他手机扔杂货箱,有可能因为分散精力到智能终端上不小心车祸了,或者过度依赖导航仪。
      
    6, M跟姐姐打电话时,后者在家带孩子,而她老公只是坐在沙发上麻木地看电视,收到老婆的求救信号后也只是把孩子报上沙发一起看电视。
      妈妈带着男孩玩玩具,而女孩早就已经加入爸爸看电视的行列,按照女孩成熟较早或者这里本来就是姐姐弟弟的设定,现代社会中人越成长越远离自然,现代科技捆绑了人类并极大程度上稀释了天性。现在的家长都喜欢让各种pad成为保姆,除了对孩子视力的伤害,更大程度上是在剥夺他们的童年,他们在自然属性中或者人类社会前期的自然行为被篡改;而这又仅仅只是为了家长的方便,源于人类的本质属性--惰性--还是逃避。

    7, M让警察吃闭门羹,这显然就是拒绝面对现实。
      Revenge里某段独白貌似是说面对失去有五个步骤,一开始我们否认逃避拒绝面对,然后我们愤怒,balabala,最终我们接受。
      A的死、虚拟邮件、云端对话、复制人,M对待这一切的过程都是从拒绝到接受,但是整体上看来,M选择了复制人而不是直面现实,这本身就相当于回归到了第一步骤,还是逃避。

    8, S推荐M加入虚拟技术的时候用的是过去式,两个猜测:
      一,她说谎,她不光是当时得到了治愈,更是从此之后就沉溺于虚拟世界。
      二,她比较坚强挺过去了走出来了,虚拟技术只是一个过渡期。
      个人倾向于前者,首先我不相信人的自制力,其次人如果真正进入到纯粹臆想的世界,根本走不出来,这个世界要有变化才有发展,就像物种要有变异才有进化,如果沉溺于过去式,那就只能成为过去式,走不出来的。

    9, 关于S的推荐和后续发展:一,S像是在传销,是不是这种东西上下线有提成神马的,纯猜测;二,虚拟A像是病毒营销。后者随着网络虚拟社交的发展一方面让宣传回归到口耳相传的原始阶段,另一方面更是对这种病毒营销效果效率的近无限放大。

    10,垃圾邮件的读书推荐两个猜测:
      一,讽刺亚马逊的智能猜测(类似于豆瓣的猜你喜欢之类的?)以及谷歌的智能搜索。一切信息都会被记录然后根据数据推测,但是也只是数据处理的结果,一方面让人觉得毫无秘密可言一方面也不一定能够真正模拟复杂的人脑。
      二,讽刺人们心口不一。M删除该垃圾邮件,以及后面抱怨复制人不该那么听话,我只想说女人真是复杂的生物...
      
    11,M打给姐姐的未接来电。一,男孩当时在玩类似于平板的游戏终端,同6;二,男孩女孩没做事也没提醒妈妈有电话,同1。

    12,M从“只说一件事”到买下一个昂贵的复制人,好比现实生活中很多女人血拼的战果可能是买了一堆没用的东西一样,营销手段只是手段,最终是人的贪婪成就了销售业绩。

    13,用影像数据模拟电话以及生成复制人,除了说明仿真以及智能技术之牛叉,反过来看也是人类对技术的依赖,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数据可以用来生成拟态。

    14,M说“不是法国人”...这应该是个笑话吧?调戏法国佬貌似是英国人的看家本领啊,就连BBC“建国大业”的《亨利五世》里面的法国公主都是公认的丑得坑爹,摆明了不放过任何黑法国的机会...

    15,手机摔坏M急哭了,A安慰说他在云里,两种理解:
      一,在云端,数据云存储,免丢失神马的奇葩高端技术。说白了就是把所有数据都集中到某一方或者少数方手中节约仓库租金,个人认为这是极为危险的,安全和隐私都超难保障。
      二,在天上,提醒M他已经死了。一切看似听似真实的虚拟都只是数据的智能排列组合。
      个人倾向于前者,因为A马上就提出了销售新产品的要求,提醒A就相当于一个销售告诉顾客“我即将卖给你的这个东西不能给你的人生或者生活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帮助,也不能解决任何实质性的问题,纯精神满足”,尼玛又不是贩·毒。
      
    16,复制人回答M的问题现场搜索答案,之前在草坪上对话那个应该也可以算在内,那就两次。人们果然已经依赖搜索引擎到脑子不想动的地步了么...

    17,复制人说无毒就可以吃,讽刺转基因食物?

    18,复制人说人们总是留着好看的照片,恭维自己,所以复制人保持的是最好的状态,但是这个还是逃避现实,因为现实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美好,现实因为变化莫测所以美好。

    19,复制人行动范围受限,大抵象征科技再如何发达也是有限的,智能技术再发达也只是一堆0和1的排列组合,永远不可能超越人脑。相较之下,人的行动范围则是无限的,但是也可以说正因为这种看上去的无限让人类的欲望成为黑洞。
      复制人须得管理员陪同才能离开离开原点,象征科技再发达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就像人类永远无法超远神明(或曰自然),科技也永远无法超越人类,就像盖上了“所有权”的邮戳一样?
      
    20,最终,M也没能彻底脱离复制人和有A的过去,没能走出阴影发展一段新的人生。她保留着复制人(藏在阁楼远离外人和自己、只在周末让女儿与之交流这些就不说了),时光荏苒,她会变老女儿会长大,但是复制人永远保持那个样子,这说明复制人只是一种技术,只是一堆数据,甚至比克隆人还要低级。
      虽然按照多利羊的例子推断,初期克隆人的生命应该也比较短暂,但是那好歹是人得意忘形到妄图cosplay造物主所培育出来的生命,那是从受精卵借由实体子宫生长出来的生命,也会成长也会衰老也会死亡,但是数据只能排列组合,复制人只能停留在有记录的那个世界里。
      当然,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只有遗传没有变异,所以人在怎么自以为是妄自尊大胆大包天,到底不是神。
      这里的神不是指的宗教神。
      但是现在的所谓的科学,尤指教科书营造和灌输出来的定义,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在离经叛道的路上一去不复返了,个人认为,这也是人类对面对这种“能力有限”的事实的一种逃避。
      
      欢迎捉虫和补充。

     4 ) 聊聊第二集:Come on!只是一场show!

    看到女主角手腕上的纱布,我以为这是苦情戏;再看到她狂奔在一个人人举止怪异的大街上被追杀,我以为这是恐怖片;再看到身穿小迷彩的女2带着女主去捣毁发射器,我以为这是科幻片;最后大幕揭开人人都是演员并以此戏弄犯罪的女主,我终于恍然大悟:原来是真人秀的剧情片!
    这个诡谲的世界里,所有人都是知情者,唯独主角毫不知情——这是《楚门的世界》的旧脚本。只是相比15年前的那部电影,这集《白熊》里的围观者并未一起坐在酒吧里望着电视,而是人人手捧一部手机自媒体,进行自己独家的实况转播。围观演员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从谨小慎微的路人变成了近距离的恐惧施加者,但无一例外的是,这群人都让主角成功做到了崩溃。
    相比最后楚门的出走,这集最残忍之处在于,女主角掉入了酷肖的循环。今天刚刚看完了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开篇便探讨了生命的永恒轮回。如果说生命只有一次不再反复,似影子一般,那么它就了无分量。如果女主角在谋杀了婴儿之后像她的未婚夫一样干脆地了断自己,责任就在轻忽的死亡中终结。但是人们却用高超的科技将她拴在轮回的轨道上,植入恐惧,消除记忆,再继续植入,那么女主角便在一遍遍负罪的重复中被最沉重的负担压垮(好吧,卤煮听到她杀猪一般的吼叫真是吓尿了)。
    是消费主义把女主角推入循环漩涡的吗?可是没有人因此牟利。是娱乐主义干的吗?可是没有群体狂欢。所有充当围观者的演员们都抱着诚挚的心理,他们质朴的笑容都只是为了“惩恶扬善”。我想,恰恰是“善”造就了酷刑,而科技充其量只是刑具。
    突然间我意识到,黑镜只是人类人性异化的一个帮凶。从第一季开始,黑镜是众人围观首相与猪ML而娱乐至死的帮凶、是少女成为艳星而消费至死的帮凶、是夫妻情感破裂而质疑至死的帮凶、是少女失去男友聊以自慰而智能至死的帮凶。始终不变的都是我们的劣性——猎奇。每个人卑劣的初衷如稻草一般,最终压垮了自己。刚开始,人人都只是想“看一眼”“听一下”“感受一下”,在科技的推波助澜下,终于自食其果。
    也许《白熊》的一开始,人人都只是想体验一下惩罚的快感,而他们没有料到的是,自己也掉入了另一种循环的圈套。演员们一遍遍走回高处的房屋、踏进汽车、穿上小迷彩,他们自己的生命之轻便也流失掉了,一遍遍用黑镜窥伺着自己残酷无趣的生活。

     5 ) 死了也要发微博——大数据如何将你变为僵尸

    BLACK MIRROR的S02E01又为我们展示了一种新科技的可能性——当一个人死后,TA的社交帐号时间线可以不会是戛然而止,永远停留在TA离开世界的那一刻之前的,死者的亲属可以选择提供账户授权给某个互联网公司,由它们负责将死者的“网络人生”继续下去,模仿死者生前的网络言行,与TA的网路好友们继续对话。

    实现这种“模仿”的技术根源,就将是所谓的“大数据”,网络服务器通过在互联海洋中遍历一个人的发言残留,购物清单甚至访问记录,猜测、判断死者是一个怎样的人,TA有着怎样的喜好,对社会事务可能抱以怎样的观点,如何以语言组织与他人的交流——进而,在服务器的硬盘上,就为死者生成了一个数字替身,模拟死者与TA们处于悲痛中的亲友继续交流。

    这似乎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英国的一家公司本月将发布一款名为“LivesOn”的APP,“可以在Twitter帐号所有者去世之后,继续模仿帐号所有者的风格发布Twitter消息”,即使是在不能直接使用TWITTER的中国,网民也为此兴奋不已——“BLACKMIRROR真是一部神奇的影片,预言这么快就得到了实现”。只等着哪一个互联网公司跟风山寨Liveson,中国人很快也能实现死后有机器人替自己更新微博的“梦想”。

    让电脑程式成为你死后的替身,真的是一件那么梦幻的事情吗?BLACKMIRROR的这一集,传达的更多是这种“梦幻”的局限性。无论一个人在互联网上留下了多少言行记录,计算机都不可能通过读取这些数据来真实“还原”一个人,人的“言说”是可以被模仿的,但是“思想”总在不断悄然改变、进化,“观点”、“观念”也由变动中的思考而生,机器可以记录,甚至可以学习,但终究无法替代“人性发展的可能性”,即便超级电脑深蓝记录、分析了尼采的全部著作,你也不能指望尼采借由技术因此而再生。

    数据科技所记录的始终只能是人类最肤浅的表象,哪怕它甚至能够还原出一个与死者一模一样的肉体,操持一模一样的声音,但它绝难复制死者真正的“想法”。或许在有些人的眼中,这样的“表象”比死者本体更加完美——千依百顺、拒绝争辩、记录着无数种性爱姿势,可以任意控制性交的激烈程度,真是一个完美的自慰器。而当失去亲人伴侣的悲痛与“穿越阴阳的交流”的新鲜感都过去之后,“自慰”也就不再那么必要,这个“数据替身”也就成了一个VERY CREEPY的僵尸纪念品,惮于展示,更惮于应用,然而你又不忍心去将其就此从这个世界上如同死者一般“DELETE”掉,因此,他就只能终身生活在阁楼上,让孩子偶尔能得到一个僵尸玩伴。

    在海外,为死者去世后打理社交帐号等数字遗产的网络服务商已然有着不少,译言曾有报道,如Entrustet(嘱托)、Legacy Locker(遗产抽屉)、Future.tk(计划未来)等。这都是一些收费服务,让死者可以利用社交网络提前为自己交代好后事。而那些可能“免费”的此类服务,如“LIVESON”,将如何运营呢?

    互联网发展至今,并没有诞生出更高明的盈利手段,除了直接收费,“免费”的应用大多基于广告服务的投放而牟利。当你将死者的帐号交给了这些“免费代维”的互联网公司后,法律协议里必然赋予了它们全权的内容自决权。“大数据”不仅会通过计算让死者的社交帐号继续与你保持联络,还将算计着死者的喜好与你的喜好来为你提供精准的网络广告推送服务。

    试想,在未来的某一个早晨,你打开新浪微博,发现了三条私信通知:

    你死去的母亲的帐号:HI,我亲爱的孩子,我的孙女近来过得还好吗?会叫妈妈了吗?当当网40万种图书5折封顶,3.15万种童书半价抢了,不去为孩子挑几本书吗?

    你死去的丈夫的帐号:HI,甜心,我们的孩子最近吃得好吗,最近的奶粉似乎不是太安全,快上红孩子网给孩子购买安全放心的海外品牌奶粉吧!

    你死去的同事的帐号:HI,早上好,后天就是我的忌日了,不去我的网络墓地为我送上一束电子鲜花吗?地址是:XXXXXXXXXX

    ..........................................................

    你感受一下。

    科技让人类活得更先进,听起来很美,你是否希望你的亲人好友的社交帐号在其死后成为电子商务僵尸呢?

     6 ) 恐惧的变形与进化——黑镜第二季全解析

    我看的电视剧不多,不过如果要找一部没有一集不精彩不深刻不叫人失望的电视剧,想必只有黑镜了吧。

    英剧出了名的慢工出细活,等了一年,终于等到了黑镜第二季,这两周所有的期盼和等待全都给了它。而它也一如既往的黑色,冷酷,超前,批判得不留痕迹,揭露得毫无保留,看完每集之后,我几乎都有一分钟时间不想说任何话,只想沉默,看这结尾的字幕缓缓上升,五味杂陈。

    总的来说,黑镜讲述的是一个关于恐惧的故事,这种恐惧并非来自奥威尔笔下1984老大哥统治下的黑暗,而更多的像是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中预言的变形——即我们终将在一切的娱乐化里迷失自己,文化,教育,特别是政治,一切都无法幸免。比如黑镜第二季第三集《the waldo moment》里那个虚拟的蓝熊,靠着粗口讽刺娱乐大众就获得了选区第二的选票,甚至冲出英国走向世界,还有第一季第一集《our nation anthem》中,舆论,信息,博弈,民主,娱乐,一切让首相去强奸了一只猪,荒谬,黑色,压抑,不现实但你又无法肯定这一切不会以另一种形式发生。

    另外,黑镜所描述的恐惧还来自于对科技发展的警惕而引发的对自身认识的迷失,比如第二季第一集《be right back》通过对社交网络上一个人遗留信息的分析,可以造出和这个人一摸一样的人造人,但是由此而引发的却是来自于最亲密的人巨大的恐惧;比如第一季第三集《the entire history of you》中诞生了记录你所有生活片段的芯片,可以随时回放,忠诚对于隐私的拷问在科技里找到证据,怀疑在对生活的拷问里将恐惧放大到无以复加。


    最后还有关于“我是谁”这一古老问题的讨论,只是这种讨论并非以哲学的意味呈现,其方式依然是恐惧的变形与进化,比如第二季第二集《white bear》,我们到底是谁,是正义的执行者审判者?还是比杀人犯还要冷酷凶残一万倍的看客和怂恿者?西西弗斯式的惩罚到底是满足了我们内心的凶残,还是用轮回的方式惩罚了罪恶?又比如第一季第二集《15 Million Merits》中,不停地骑脚踏车来换积分,而积分可以用来换食物换虚拟衣服换名利的入场券,我们娱乐别人却又被别人娱乐自己,一切都是一场秀而已,那么我们到底是谁,活着到底为了什么?


    下面全面分析一下第二季的各集




    《be right back》——我是谁

    我们是谁?我们如何把自己和别人区分开?古老的问题

    说过的话可以代表我们吗?

    那些留在twitter facebook 微博 豆瓣上的自以为个性的话啊

    真的个性到可以代表我们的地步了吗

    那真人触感的可以像我们自己那样说话的人体模型呢?

    不知饥饿,不知疲倦,不会厌倦,没有愤怒,永远陪伴

    完美的让人找不出拒绝的理由

    可是为什么又觉得不对劲儿,一切都觉得很怪

    是的,“他”不会愤怒,即使被打也“不知道”还手;

    “他”更不知道恐惧,站在悬崖边,只要一声令下,随时可以跳下去

    女主角终于明白了,其实,“他”终于不会是他,因为,“他”没有感情

    这里的感情,包含了感觉,喜悦,恐惧,厌倦等一切人对于外界对于他人的情感反馈和交互,我们就像一个个形状各异绝不相似的棱镜,对于光的反应不是简单的机械的沿固定角度反射回去,而是折射出不同的色彩组合,这些色彩,才是我们与其他人最大的区别,也是我们每一个独特的自己。

    然后人终于是脆弱的,我们都需要一些东西去依靠,女主角将“他”锁在阁楼里,和女儿约定周末可以去看“他”,一切看起来都很和谐,也许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是可以被替代的,如果你不仔细地生活。



    《white bear》——又一个西西弗斯

    西西弗斯,古希腊神话中的悲剧人物,被众神所惩罚,要不停地推一块巨石上山,到达山顶之后,巨石又会滚下去,一切重新开始,周而复始,无穷无尽,众神觉得再没有比这更严酷的惩罚了

    同样是西西弗斯似的悲剧,如果说《恐怖游轮》里一遍又一遍的死亡循环像是一个充满哲学意味的宗教故事,那么《white bear》里一次又一次重演的“秀”更像是一个深刻的超现实主义讽刺小说。

    整个故事写的一波三折起承转合一气呵成,个人觉得是第二季里最为精彩的一集,开始以为只是科幻电影,大家受了白熊信号的影响,残忍的旁观甚至录像女主角被追杀的过程。女主角好不容易跑出来了,结果又差点儿被白熊党在树林里干掉,最后,女主角终于快切断白熊信号了,忽然大幕拉开真相大白,原来女主角是一个杀人犯,残忍的录下了男友杀害一个小女孩的过程,大家觉得判罚太轻,于是开设了“白熊正义公园”,将这个经典的剧情一次又一次上演,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正义的狂欢,被一次又一次去除记忆的女主角每天都不停地完成这幕剧,一批又一批的观众被请进公园去参演参观直到晚上的闭幕狂欢。

    他们自诩正义,完成对杀人犯的审判和惩罚,然而在这种西西弗斯的轮回里,观众是否已经成了比杀人犯还要残忍的看客了呢?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the waldo moment》——虚拟统治世界

    在娱乐至死的时代,最大问题,其实是厌倦

    我们厌倦了政客的虚伪与谎话,我们厌倦了中规中矩的辩论与陈述,我们厌倦了无聊的生活,我们厌倦了平淡的爱情,是的,我们也厌倦了日复一日不断在平凡中失去兴趣的自己。

    厌倦啊

    这时候,有个虚拟的动画蓝熊跳了出来了,它可以说任何过分的讽刺的话而不必承担责任,因为它是虚拟的,;它可以做任何搞怪的下流的猥琐的动作而不必遭受责骂,因为它是虚拟的,;它可以没有任何立场只是一味的攻击别人而免于被指责,因为它是虚拟的。

    我们爱它,因为它标新立异如此奇特!

    我们爱它。因为它是虚拟的,我们对它格外宽容!

    猎奇和宽容,我们就在这两种情绪里将虚拟的人物捧上了神坛

    很有意思,我们对人如此苛刻,对虚拟的不现实的东西却宽容的要死

    某种意义上,我们只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为了摧毁而摧毁

    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一个更好的明天,而只是

    只是为了发泄自己出于厌倦而对于这个世界以及自己的不满

    “没有政治态度,也是一种态度”

    这更像是一个“厌倦宣言”

    最后潦倒的蓝熊原创者看到播放中的蓝熊荧幕,愤怒砸之,却被警察打到在地,屏幕中的画面依然在播放,蓝熊活跃于世界各地的慈善项目中,它好像病毒一样传播开来,充满了讽刺

    蓝熊背后是谁,重要吗?

    蓝熊的目的是什么,蓝熊是善是恶,重要吗?

    厌倦永恒,猎奇永恒,也许下一秒,我们会就将自己的票投给了一个虚拟的蓝熊,娱乐至死,who cares!

     短评

    社交网络反噬社交主体,信息不等于存在;道德审判反致道德沦丧,娱乐之罪不轻于犯罪;政治娱乐趣味根深,民主不一定得到明智。

    3分钟前
    • 不流ᝰ
    • 推荐

    (第二集:《白熊》)何止未来,现今大众早已把恐怖事件当早餐吃,罪犯在这个能够得到大量关注甚至欣赏的社会里,乐此不疲,于是到头来,最终每一个人,都无法避免从旁观者到受害者的蜕变——谁说世界在发展进化?我们一直都在弱肉强食,唯一区别不过是以前用石器现在用枪支。

    6分钟前
    • Ocap
    • 力荐

    其实没有上一季那么惊艳了,不过东西嘛都是第一口最好吃所以还是公正的给满分

    10分钟前
    • 黄青蕉
    • 力荐

    麻烦把第一集里所有电子产品都打包:那个超薄手机、超薄笔记本、触屏式电子绘画工作台…另外,再给我来一栋那样的英国乡村老砖房,和一个留胡子版的阿德里安.布劳迪。谢谢,一共多少钱?

    11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1、鉴于现代人在社交网络所表现出的虚伪性,我认为这种假设至少在50年内不成立,也就是说,科技仍然无法改变人外在的假模假式。2、冲锋枪狂扫微博众傻逼,假正义、伪公知、麻木不仁的看客、处心积虑的阴谋家,送你们一句话就是“都你妈别装了“。3、网络红人什么的真可怕

    16分钟前
    • Doublebitch
    • 推荐

    继续犀利,然而突破性比上一季有所降低。最喜欢第二集,挑战人的道德观逻辑和底线。

    20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今晚连着看完三集之后,忽然瞥到IPHONE黑色的屏幕,瞬间觉得脊背一阵发凉。可怕的并不是科技改变了什么,而是它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到底是什么。

    23分钟前
    • 亚比煞
    • 力荐

    人类的未来究竟会走向何方?生存还是毁灭,进化抑或消亡。随着物质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个问题的答案也似乎愈发明朗。科技让人类逐渐失去生命的华彩,人性在冰冷的机械时代里早已黯淡无光。所谓的现代文明不过是燃烧未来的虚空假象,我们始终在作茧自缚的道路上奔走匆忙。

    28分钟前
    • 白发生
    • 力荐

    去年被第一季第一集深深的震撼了,今年的第二季相比去年变得温和了许多,每一集的创意虽然依旧很正点,单独展开都能拍一部不错的小电影,但都没有往更加极点的方向发展,祈祷明年的第三季可以超越首播集那座高山吧。★★★★

    32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第一集回味长,第二集极扭曲,但第三集才是整季里感觉最英国的。

    33分钟前
    • 煎饼菓子兔
    • 推荐

    第一集模拟电话刚打通的时候我就哭了

    37分钟前
    • RITA
    • 力荐

    第三个故事不是在王尼玛的身上发生了吗

    42分钟前
    • 大島
    • 推荐

    我有几十个G的视频资料,能做一个苍老师么?什么?中文服务还要另加钱?不是有谷歌么!

    46分钟前
    • 离开了的猪
    • 力荐

    需要一个替代品,需要一个惩戒园,需要一屏遮羞布

    51分钟前
    • JulyChan
    • 力荐

    额 我需要一个志玲版的。。。

    56分钟前
    • Eroica
    • 力荐

    其实相比第一季的耸动我偏爱第二季呢,并未完全从现实中抽离出来玩概念,实则温柔地杀死你。现代性有时候残酷到让人怎么也抓不住生活的实感,过度依赖社交网络的自己其实也是live in the cloud吧,恍惚中我觉得自己说的话所花费的时间就是在复制粘贴,多可悲。(201看到哭啊我真是弱爆了

    60分钟前
    • Nolita
    • 力荐

    第二季第二集实在太折磨我了 这是谁想出来的阴暗故事

    1小时前
    • 杉源给
    • 推荐

    第一个故事:女主角无法和模拟自己男朋友的人工智能好好过日子,很大一部分是程序没编好导致的吧,宅男程序员们实在是太不懂得感情了。第二个故事:把惩罚虐童罪犯当成每日娱乐活动,人内心的攻击性总是要找一个渠道发泄,与其以道德的名义惩罚别人,不如多来点足球这种无害而有趣的活动。

    1小时前
    • 丹AI🌵
    • 力荐

    我喜欢第二季第一集。我想让失去的人回来。

    1小时前
    • 推荐

    去世的人的“东西”都放在阁楼上……不知道呆在阁楼上的人工智能会不会寂寞(☍﹏⁰)

    1小时前
    • 瑾朵朵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