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大陆剧 我的抗战

    我的抗战

    评分:
    0.0很差

    分类:大陆剧大陆2012

    主演:朱泳腾,戴娇倩,杜志国,丁勇岱,寇振海,徐少强,张家荣,魏春光,岳跃利 

    导演:陈伟祥 

    猜你喜欢

     剧照

    我的抗战 剧照 NO.1我的抗战 剧照 NO.2我的抗战 剧照 NO.3我的抗战 剧照 NO.4我的抗战 剧照 NO.5我的抗战 剧照 NO.6我的抗战 剧照 NO.16我的抗战 剧照 NO.17我的抗战 剧照 NO.18我的抗战 剧照 NO.19我的抗战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抗日战阵时期,神州镖局接到一批文物,要送往革命根据地,交给八路当作军费。镖局老英雄苗峰,带着他的女儿苗香儿,以及一批热血男儿誓死护送文物,路上不但遇到了日本人的阻截,又遭遇一伙凶悍的土匪。一番斗智斗勇的厮杀之后,苗峰不幸身亡。宝物被日本人夺走,苗香儿求助于在大法寺高僧,得到大师的入世弟子陆有为帮助。这个时候,聂天鸣带领英勇的八路军小分队前来接应,遇上了苗香儿这路人马。白三等土匪也以大义为重,决定重新做人,加入了小分队,他们各施本领,终于夺回了文物。组成了一个以聂天鸣为中心的,凤凰山抗日武工小分队,继续与日本鬼子做战斗。

     长篇影评

     1 ) 前二十集剧情简介

    由于早些时候看过《我的团长我的团》和《生死线》,读过柴静的《崔永元说》,读过老六关于《我的抗战》看片会的图文记录,还由于一直以来对崔永元的喜爱,所以对《我的抗战》特别关注。在看,一天一集,本来想自己作笔记,特别是想记录、整理一份片中出现的三百位抗战亲历者的名单。不过搜狐《我的抗战》的网上播映专题做得很用心,有总有分,每一集都有“简介”和“编导手记”,我也就先偷个懒,将已完成的前二十集的“剧情简介”搜集整理如下:

    资料来自搜狐《我的抗战》专题:
    http://tv.sohu.com/s2010/wodekangzhan/

    ◆ 第一集:卢沟晓月(编导:鄢 郁)
    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1937年7月7日,这个原本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日子,因为几声划破天际的枪炮声,从此永远变得与众不同,这是我们知道的历史。这一集的主角是当年镇守北平的二十九军的将士们,他们一手举着落后的“汉阳造”,一手握着锋利的大刀。当年南苑一战,冲锋陷阵的还有一群学生兵。南苑一战,29军失去了一个副军长,一个师长。今天的北京市中心,有一条赵登禹路,一条佟麟阁路,两条路隔着一条长安街,相互凝望。但是,平津最终失守,华北宣告危机。

    ◆ 第二集:八百孤军(编导:张 冬)
    淞沪抗战,中日首次决战,日本没能实现三个月灭华的狂言。中国军队撤出上海后,还有四百多人没有撤出,他们就是传说中的“八百壮士”。这些孤军的抵抗,成为全中国的精神支柱。但是他们的命运却极其波折悲壮。先是团长被刺,后又成为战俘,甚至一些壮士被运往遥远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做苦力。这一集是几位幸存“壮士”的讲述。可播出前,老人们相继去世,现仅在世一人,他也是全国幸存的惟一的“八百壮士”。

    重庆晨报2010年12月11日新浪微博:【最后一位八百壮士——杨养正病危,让我们为他祈福】随着历史车轮的不断前行,当年的八百壮士都逐渐离我们而去。唯一健在的96岁高龄的杨养正老人,由于全身多处器官衰竭,依靠呼吸机维持着生命,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我们希望曾经挺过日军炮火的壮士杨养正老人,能够再次挺过病痛的折磨。

    一行热泪数次开口:谢团长……
    http://sh.eastday.com/eastday/shnews/node42337/node42418/node42423/node71438/userobject1ai1230346.html
    上海侬好:我的最后一个心愿了了
    http://sh.eastday.com/eastday/shnews/node42337/node42418/node42423/node71438/userobject1ai1226852.html
    最后的老兵泪湿四行
    http://sh.eastday.com/eastday/shnews/node42337/node42418/node42423/node71438/userobject1ai1230321.html
    两代三"父子"共忆当年悲壮沙场[图]
    http://sh.eastday.com/eastday/shnews/node42337/node42418/node42423/node71438/userobject1ai1230310.html

    ◆ 第三集:伏击(编导:刘 元)
    八路军在抗战期间经常运用的一种战术,叫伏击战,伏击战通常是以弱胜强时的最佳战术,代表战役就是平型关战役。本集所要讲述的,并不是历史课本上冷冰冰的平型关大捷。坐在镜头前的人,都是迟暮的老人,你也许很难把他们和当年奋勇杀敌的勇士联系在一起。但,就是他们,这些普普通通的士兵,用血肉之躯书写了一段生动的、可歌可泣的历史。

    ◆ 第四集:长城谣(编导:赵 慧)
    九·一八当晚,沈阳有东北军八万人,但他们接到的命令是不抵抗,整个东北在四个月零十八天里,丢失殆尽,三千万东北人成了亡国奴。1937年,北平、上海、 南京,相继被日军占领。八年抗战,中国被日军侵占沦陷区面积,有六百余万平方公里,二十六个省,一千五百余县市内的中国人,在日军统治下屈辱的生活着。学日本话,行日本礼,穿日本的衣服。他们的行囊里,装载着血泪耻辱。八年抗战,他们的心里始终也装载着一个民族不弃的希望。

    ◆第五集:白山黑水(编导:刘 元)
    本片的主人公叫李敏,当年她还是个十四岁的小姑娘。1938年11月23日,十四岁的抗联战士李敏只身一人,迷失在在东北茫茫的雪海中,这之前她曾经遭遇了敌人、狼群、寒冷等种种磨难,死亡正步步向她逼近。精疲力尽的她,在第二天再次与敌人迎头相撞。纷飞的大雪差点要了李敏的命,却也在此时救了她的命。大雪的遮掩,让她顺利逃脱了敌人的追捕。故事以李敏的传奇经历为线索,展示出东北抗战的艰苦岁月。

    ◆ 第六集:第五战区(编导:张 冬)
    1938年春,日本侵略军调集大量部队涌向了津浦路和陇海路的枢纽、中国南北交通的中心之一——徐州,著名的徐州会战就此打响。台儿庄战役是保卫徐州的一次外围战役。从1938年3月24日始到4月7日,台儿庄战役共历时十四天。这场血仗的重要支柱不是国民党的嫡系王牌部队,而是一支到处没人要的部队——川军,一支地地道道的“杂牌军”,一支杂牌军中的杂牌军。他们凭借血肉之躯,全歼装备精锐矶谷师团主力约一万多人。但胜利的代价也相当沉重,中国军队的损失将近两万人。战后,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望着重叠铺倒在地的中国守军尸体,跪倒在已是一片焦土的台儿庄的土地上,满面泪涌。随同的将士也一起跪了下去,放声嚎哭。

    ◆第七集:八千里路(编导:赵 慧)
    抗战是全国总动员。为了保存珍贵的国力,1938年,搬家成为了很多人的共同行动,文物在搬,工厂在搬,学校在搬,多搬走一点,就多保护一点。就为抗战胜利多积蓄一些力量。但是八千里路云和月,充满坎坷与冒险。

    ◆ 第九集:在延安长大(编导:罗 峥)
    抗战期间的延安生产生活散记。在整个抗战期间,延安确实从某种意义上,成为全国有志青年的“圣地”,延安,也比全国任何一个地方,展现出了无限的活力和生命力。本片通过十几位当事人的叙述,尤其从一群孩子的视角,试图再现生动亲切的延安。

    ◆ 第十集:潜伏(编导:李 戎)
    抗战期间的秘密工作。这也许是整个抗战中,最神秘的一支部队,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实在太过惊心动魄匪夷所思。他们有复杂的身份,有奇特的命运。今天,在我们镜头前的他们白发苍苍,口齿未显流利,却传递了令人惊叹的信息。(那位炸火车、杀北大校的王芸彬老人何其厉害!正称快呢,却知已逃走的车夫竟又一家三口被抓,且惨死,快里立时很多痛。)

    ◆ 第十一集:雾都茫茫(编导:张 冬)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发表,重庆正式成为中国战时的首都。在这个雾气缭绕的山城,有保卫陪都的军人,有制造国防酒精为抗战服务的商人,有为抗战找杜月笙捐款的小孩,有在日复一日跑警报的恐惧中生活的女子、还有柴米油盐、衣食住行,这些普通人也许没有意识到,他们的生活时时刻刻和抗战发生着密切的联系。进入相持阶段,抗战的前景、国家前途处在一片迷雾之里。(1946年4月30日,国民政府颁布《还都令》,定于5月5日还都南京。《还都令》说:“国民政府前为持久抗战,于二十六年十一月移驻重庆……回念在此八年中,敌寇深入,损失重大……其对国家贡献之伟大,自将永光史册,弈叶不磨灭。全文:http://www.3gmuseum.cn/article.asp?7-78-1074-31

    ◆ 第十二集:反扫荡(编导:鄢 郁)
    反扫荡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中国军民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反扫荡的故事,一是惨烈,一是传奇。在那些故事里,有眼泪,更有眼花缭乱的智慧战斗。本集讲述了三个神奇的敌后游击队的故事。

    ◆ 第十三集:敌后武工队(编导:鄢 郁)
    从1939年开始,日军频繁扫荡各地后根据地,抗日形势日渐恶化,为扭转此不利局面,各根据地先后派出成建制的小分队,携带少量武器,奔赴日军占领区。1942年1月,中共中央北方局肯定了这种斗争方式,并将其统一称为“武装工作队”,简称“武工队”。 成为了一名武工队员,侦察、锄奸、策反的经历都很丰富精彩。敌后武工队有很多神奇之处。任旭东和战友几名穿着日军服装,潜入武陟县城抓回了一名日本军官。被抓之前,日军军官还在搂着一名女人睡觉。李耐因44年入伍,作为一名武工队员,也有活捉伪军小队长的经历。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雁翎队,这些地方武装活跃在敌后,他们的故事,比电影还精彩。

    ◆ 第十四集:永远的微笑(编导:罗 峥)
    爱情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情感之一。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越是在生离死别中,人性的光芒就越是四射。在战火中,亲人更加亲密,朋友更加珍贵,爱情,则更增加了生命的本色。本片中讲述了三对恋人,有的幸福结合,有的天涯两隔。即使今天,我们也能从他们的讲述中,感受到爱情的力量。

    ◆ 第十五集:拔据点(编导:鄢 郁)
    据点,是日军稳固占领区的桥头堡,它们如铁网般盘踞。拔掉这些据点,是八路军和新四军的重要工作。拔据点的故事都很传奇,日本人虽然在正面战场上节节胜利,但在局部的拔据点战斗中,却有不少失败的经历。这一集,讲述了几个神奇的拔据点的故事:王刚的果断,王扶之的机敏,曾思玉的才智,总之,他们值得我们敬佩和敬仰。

    ◆ 第十六集:钢筋铁骨(编导:伍安生)
    抗战是中国军队进行的一场力量悬殊很大的保卫战。悬殊大的重要体现,是武器。那么中国军队都在使用什么样的武器与强大的日本帝国作战呢?我们今天能看到的,有大刀,红缨枪,土地雷,汉阳造,捷克式轻机枪,德式重炮,苏式坦克,各国淘汰的飞机,等等等等,当你看着这些参差不齐,年代各异的武器时,并听听它们背后的故事时,也许会饱含热泪。

    ◆ 第十七集:飞虎飞虎(编导:刘 元)
    查尔斯·邦德,美国空军少将。他曾经非常渴望能够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然而现实却跟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最终成为了一名轰炸机的飞行员。1941年 他来到中国,加入了陈纳德领导的美国志愿航空队。他曾单独挑战过同时二十多架日军战斗机的攻击,出色完成了很多飞行任务,大家都称他是“王牌飞行员”。遗憾的是,节目还没有制作完成,查尔斯•邦德就去世了,今天,活着的飞虎队队员凤毛麟角,这种情况正是今天回顾抗战时的现实。

    ◆ 第十八集:生命线(编导:伍安生)
    持续的战争最重要的是补给,日军能在中国坚持那么多年,靠的是良好的补给系统。而中国军队最致命的问题是补给,武器弹药,粮食军饷。当日军切断中国整个海岸线后,中国军队的补给,成为头等大事。在这一集中,“生命线”主要指的是:蜿蜒曲折的滇缅公路,和重重险峻驼峰航线。全长1146公里的滇缅公路,要穿越横断山脉无数的沟壑险滩,美国工程师在实地勘测后认为,即使用上全世界最先进的工具,也需要整整三年。云南几十万老少妇孺,用双手和简易的工具,只用了十个月的时间,便让滇缅公路正式通车。中美空军开辟了飞越喜马拉雅山脉的驼峰航线,是中国与外界联系最重要的航线,也是唯一的生命线。1500多名中美飞行员在这条航线上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在这一集中,你也许能体会,生命是多么的顽强。

    ◆ 第十九集:松山之战(编导:刘 元)
    日本军队在中国战场上认输的战役不多,松山之战即是其一。这场“玉碎”之战的背景,是整个滇缅抗战。这一集以松山之战为主要内容,讲述了艰苦惨烈的滇西抗战。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集中,我们赴日本采访到了松山之战仅存的一位日本老兵,他在讲述的同时,向我们展示了浑身的弹道伤痕。惭愧的是,这场战役至今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将士们的事迹无人知晓;他们的尸骨不知所终;他们的墓碑空无一字。

    ◆ 第二十集:到敌人后方去(编导:伍安生)
    1938年开始,大片地区沦陷,为适应形势发展,敌后工作越来越重要。如何在敌后落脚(解决吃住行)、如何发动群众、如何动员百姓参军,如何发展地方武装,与地方势力如何既团结又斗争,如何建立政权,这些问题,在日军密集的铁蹄声中,一个一个解决,但解决的又是那么惊心动魄。

     2 ) 2010.9.18 深圳 一渡堂 《我的抗战》

     时间:2010年9月18日(周六)下午2:30—5:00
    地点:华侨城恩平街OCAT创意园一渡堂
    事件:免费观看《我的抗战》三集,并与主创人员老六、张均等互动

    第一次参加了豆瓣组织的活动,看到了一部很有价值的纪录片(虽然不是全部的三十二集),见到了《读库》的主编老六,也见到了桑格格口中的腻哥,甚至还见到看了片子激动到特别啰嗦的前《凤凰周刊》的前主编邓康延。

    现场的气氛非常好,到了很多人,没有座位的人或席地而坐或一直靠边站着,会场是满满的。

    我去的时候已经很多人了,座位当然是没有了,我于是找了嘉宾席与观众席之间的空场席地而坐,就这点空档,也坐了两排人。大家都很安静,很配合,没有因为这个特殊的日子出现一些非理性的举动。真没想到深圳有这么好的文化氛围,有这么多高质素的文化青年。(前天晚上,我还被一位豆粉那句“真担心明天会有脑残的喊口号”给逗乐了半天)

    片子真的蛮感人,放第二集的时候,我掉泪了。

    非常高兴有这么一群人这么努力地去做这么一件有意义的事,拍了这么一部有意义的纪录片。

    非常凑巧的是,在这之前两天,我重新温读了2006年第1期《中篇小说选刊》中严歌苓的那篇《金陵十三钗》,严歌苓在文章的后记《失忆与记忆》中写道

    “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像中国人这样达观,不记仇。日本人挨了两颗原子弹,战后产生了许多文艺作品、电影作品控诉美国,纪念他们的创伤。美国人为此忏悔了很多年,最终和日本人一块把这个悲惨事件纳入了美国人的集体记忆。犹太人更是如此,每年都有一两部电影、若干书籍来刷新他们的集体记忆,刺激全人类的集体记忆,才有可能避免再做牺牲品。受的创伤越深,越应该刨根问底,民族间的伤害究竟是怎样出现的。因为我们整个民族长期以来没有理性地对待自身所受的一场场伤害,包括民族内部的自伤,日本人和美国人对他们曾经的施虐也就从来没有诚恳的歉意。砸大使馆、示威是气头上的行为,但犹太人并不靠它赢得全世界人的同情。德国人对犹太人道歉了再道歉,是因为犹太人长久的“念念不忘”,以他们控制的美国媒体、好莱坞、出版业对他们所承受过的动难予以理性的思考,形象的表达,逐渐烙在人类的集体记忆中。受辱者并不羞辱。只有我们尊重自已生命的价值、尊严的价值,才能使曾经加害于我们的人尊重我们。”


    我们的青年,常常做一些难以理解的事。在论坛上,只要振臂一呼,痛骂小日本,马上跟贴就会形成一个巨大的规模,充斥着各类怒骂日本人的话。每当日本哪位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马上愤怒的声音处处可见,游行的,签名抵制日货的。。。。数不胜数。只要中国人和日本人有关的新闻常常会上升为一系列国仇家恨的事件。


    可是日本人呢,全世界人呢,他们真的觉得日本人必须为他们对中国人造成的伤害诚心诚意的道歉然么?


    《看天下》杂志有个加藤嘉一(北大的日本留学生)的专栏,每一期他都会就日本人和中国人的一些行为作个对比。他说他是离开了自已的国家之后才知道爱国的。我很赞同这句话。

    非常感谢〈〈看天下〉〉能为一个日本人开辟一个专栏,让我们更多的听到了日本青年对两国关系的一些看法。


    在加藤的文章中,可以看到他对中国的评语,他说“我对于庞大而不确定的超级大国,多了些理解,但同时,误解也多了”。在日本人眼中,甚至在世界人眼中,中国是庞大的,但也是不确定的,充满了迷茫、浮躁、盲目、不可信。

    他这样看待日本跟中国的关系“日本人有没有想过,中国近代以来被西方列强半殖民化,赶走殖民侵略者之后建国,随后经过几次政治风波,才走上现代化的轨道。国家这么大,国民这么多,改善整个社会的全貌有那么容易吗?中国人有没有想过,是日本打赢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后采取扩张主义,发动战争,结果战败,但日本是被美国投下原子弹之后投降的,是人类历史上核武器的唯一受害者,日本人认为自已败给了美国,是受害者,不正常么?”

    通篇字眼里反映出大多数日本人心中日本跟中国的关系——中国进步这么慢,是因为西方列强及内部政治风波的影响,跟日本侵华战争没有关系。日本采取扩张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并不是败在中国人手上,而是败给了美国人的原子弹是,日本才是受害者。

    我们如果在网上发个贴子,征集哪个是伤害中华民族最深的国家。排名第一的绝对会是日本。毕竟那段历史离我们太近,我们活着的祖辈他们还亲身经历过那段可怕的岁月。〈〈我的抗战〉〉第二集中一位东北老太太抖动着嘴唇回忆亡国的情形,她说“很长一段时间,对于中日友好这件事来说,他们这些经历过亡国之恨的人来说,在情感上是很难接受的。”


    作为中国人心中那块最深的伤疤为什么总是得不到别人的承认,感受不到对方真诚的歉意。甚至还屡屡传出日本打算篡改教科书的消息。不仅仅是日本人不觉得对中国人有歉意,世界上很多国家也搞不清中国人为什么那么恨日本人。


    这么一个超级大国,有多少人肯去真正做一些让世界认识那段历史的事?我们的大师,拍着亿元大片的同时,有没有试着也把这段历史拍一拍,让世界人更多的人认清那段历史。

    真的非常开心有这样一群人不计报酬,不畏艰辛,坚持拍了这样一部纪录片。想起某个网站上前几天列为头版的新闻“崔永元拍片没人看”,几乎出离愤怒!!

    作为今天的中国青年人,80后大军的一员,非常希望我们,能够有更多的人理性的看待这段历史,有更多有才能的人将这段历史推到世界面前,希望有哪一天,日本人就像德国人对犹太人,美国人对日本人一样,深深意识到当年的伤害,也深深地对中国人感到歉意。

     3 ) 崔哥 干得好

    感谢崔哥!支持您!您做的,是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在您身上,我们看到了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已经所存不多的良心。希望您在忙于做事情的同时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因为有时候,我们战胜敌人的法宝之一就是比他们长寿!哈哈哈

     4 ) 不争论功劳了,我们就看历史吧

    关于这部片子的意义和可看性,就不重复表扬了

    深圳专场时,有观众提问,导演是不是出于政治原因,对某个政党的功绩弱化处理了,嘉宾回答:就像沪淞会战一样,国难当头,各军阀冰释前嫌,20万大军从各处集结,这个时候,再去区分政党好像没什么意义。

    其实,我倒希望导演在这方面,能做更多技术性的处理,让这部纪录片,更容易在大众媒体上传播,这样,观众和了解这段历史的人会更多,这,才更具意义吧。

    正如某位嘉宾提到的,历史总是在前进的,去年建国60周年国庆时,宣传口径开始提“正面战场”,《我的抗战》也将在某些频道播出,从小众传播走向大众传播,如果你有心,也许可以通过这个一角,去找冰山。

     5 ) 这些抗联英雄永垂不朽

    这些抗联英雄永垂不朽。这些抗战英雄永垂不朽。他们需要被记得,他们也应该被记得,永远……
    感谢崔永元,感谢创作组,在这个阴雨连绵的夏日,因为这部片子,我热血澎湃,情绪激荡。

     6 ) 历史的魅力

           之前我一直在看动漫。觉得很多故事和色彩很吸引人、很刺激、很动人。有的让人很热血、有的很感人,当然最多的是吐槽时的乐趣,总之故事画面总能把我带入不同的情绪感受之中。
           看了这部纪录片之后,突然觉得无论电影、小说还是动画的故事都索然无味。
           因为这些故事所带来的感受远远不及在一段段讲述中体会的历史过程、人情冷暖那么震撼那么令我“着迷”。
           抗战历史固然是沉重的,血腥、消沉、悲痛都展现在人们眼前,但其中的希望、温暖、奋斗,人在历史中的选择、内心思考,无一不是黑暗中的熠熠光芒。照耀每个阅读历史的人的心。
           因为历史是真实的。
           而历史的真实在细节中展现。
           每个讲述的人都记不全整部历史,但每个人心中都有难以磨灭的瞬间藏在心中。这些瞬间、细节拼凑在一起才是历史。无数细小支流汇聚而成的历史滔滔大河。
           口述历史让人着迷。这才是鲜活的历史,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事情。
           回想起08年暑假,因为闲着捧了本《国史大纲》读。当时教室里周围的同学不是在看托福、雅思就是注册会计师的教材、习题,我觉得自己格格不入。很尴尬。
           但进入历史之中的乐趣、发现新知的快感至今还记得。这是因为历史而着迷,为细节而着迷,为一张张曾经的面孔说过的话做过的事着迷。而中学的历史课除了阶级矛盾和革命什么都不记得了。
           人们常说从电影小说中感悟人生,体会道理。但历史才是人们从中感受和借鉴的最直接的人生财富。历史是很多人,不同的人的人生经验的累积和总和。聆听长者们的人生经验,用以理解自己现在的生活。读历史不就是这样吗?
           这里和电影小说一样有浪漫、有艰辛、有遗憾还有满足和期待。
           唯一的不同是历史是真实的。
           这里主角不一定是帅哥美女,剧情也不一定惊心动魄、纠葛反复,但人在其中的情感思绪却绝对没有任何修饰和渲染,直白而震撼人心。
           如此优秀的纪录片豆瓣上评分的不超过一千人,觉得奇怪。推荐给朋友,回复说如今大家都很累,工作学习压力大,都想放松放松,如此沉重的历史题材没人愿意去碰。想想确实这样。分享一段轻松逗趣的视频关注度都比这高吧。

     7 ) 我的抗战

    2008年,45岁的崔永元离开了央视的新闻岗位。走之前,他给要好的同事柴静打了一个电话,说: “这时代太二,我不跟了。” 这话颇有点愤世嫉俗的味道,但从某个角度上来说,它很精准。崔永元想去做的,是抗战老兵的口述历史。这事儿他之前就有做,而现在,他想专门去做。 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他和团队花掉了“厚着脸皮”筹来的1.2个亿,最穷的时候差点要把车卖掉,同时跑遍了全国各地,采访了3500个人,收集了超过200万分钟的记录影像、300万张老照片。 最后,他做成了一部叫做《我的抗战》的32集纪录片。 在看片会上,崔永元对这部片子的形容是“抢救性的”: 2006年采访滇缅抗战老兵,2007年回访就有一半不在了; 800壮士,实际是400人,采访到了三人,播出时只剩一人健在。 那段历史正在流失,被加速遗忘。

     8 ) 像小崔致敬

    一直泪流满面 向崔永元这样有良知的人致敬 这多少让我感觉我们国家还有希望 不是每个人眼睛里都只认钱的 不容易啊 前辈打下的江山 真希望如今的当官的能好好珍惜 这些历史 他们最应该好好看看

     短评

    虽然受制于意识形态束缚,但崔永元等毕竟还是在努力做一些对得起良心的实事。

    3分钟前
    • 甲馬甲
    • 推荐

    在国内这样的政治大环境下,做这么一部内不讨好,外不卖座的纪录片。对的是民族认知感,对的是对历史的良心,对的是对先烈的祭奠。求不得名利,只为良心和使命感,小崔好样的

    7分钟前
    • flyingmiao
    • 力荐

    作为中国人,我们不能忘记血脉里留存的骨气,崔的影像资料也告诉我们要不忘国耻,希望多年以后能公开所有的影像资料。

    12分钟前
    • 老六
    • 还行

    时间不等人,再不拍,老兵都要过世了,谁能亲口告诉我们他们的故事,看看NHK在做什么,再看看CCTV,想转型不是换张皮,也不是重新包装节目,搞搞清楚自己要干什么吧,一部好的纪录片居然只能在网络播!

    15分钟前
    • 小H
    • 力荐

    现在能做点有意义的事的人不多了,崔就是其中一个

    18分钟前
    • 马拉
    • 推荐

    很难得,很不错!唯一纠结的是美国从31年到41年不遗余力的向日本出售军工技术、军火、战略物资,限制中国对外采购;而苏联志愿航空队37年末就战斗在南京上空。纪录片竟然大肆吹捧中国重金雇佣来的飞虎队,却对苏联人只字不提!

    19分钟前
    • 游方僧
    • 推荐

    历时几个月的折磨与洗礼,仅仅是回溯那段记忆都如此疼痛……多少次泪流满面,然而我的眼泪在先烈的鲜血面前又是何其轻薄啊!

    20分钟前
    • 奥蒂安斯
    • 力荐

    崔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值得敬佩。

    25分钟前
    • xiaohanyu
    • 力荐

    为了不被遗忘

    30分钟前
    • 摩诃曼珠沙华
    • 力荐

    冲小崔的诚意就该打五分

    33分钟前
    • 李摇光
    • 力荐

    小崔干的真不错,“为这个喧嚣与浮躁的时代抹上了一笔亮色”;历史不容忘却与篡改,但愿更多的人来拯救和发掘历史。

    36分钟前
    • 边城在云端
    • 力荐

    应该被记录的历史

    41分钟前
    • 方枪枪
    • 力荐

    我觉得某些打三分的人实在太装B了 这种有良心的作品都得不到认可和关注 中国真的只有亡国了

    45分钟前
    • vivyin
    • 力荐

    历史里从来都不缺少英雄,政客,汉奸,流氓,皇帝。。。。但真正值得让你我铭记的,是这个民族的魂,是永不放弃的希望与难凉的热血

    48分钟前
    • 冰雪为卿热
    • 力荐

    跑出来的不一定都是被关着的。

    49分钟前
    • Ahtoha
    • 还行

    小崔同志非常有正事,应当大力表扬

    54分钟前
    • The 星星
    • 力荐

    集集大哭,幸福并感激着。还能听到口述历史的时代,也是活在当下的幸运:离历史如此近,离未来也不远。

    56分钟前
    • 沉歌
    • 力荐

    有瑕疵有遗憾,但毕竟做了宝贵的纪录以对抗忘却。

    59分钟前
    • 堅定de錫兵
    • 推荐

    http://tv.sohu.com/s2010/wodekangzhan/

    1小时前
    • 王二
    • 力荐

    尽信书不如无书,看建国大业不如来看看当事人的采访,向真正的人民英雄们致敬! 小崔团队办了件好事,历史需要实话实说~

    1小时前
    • 漪萌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