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大陆剧 李卫辞官

    李卫辞官

    评分:
    0.0很差

    分类:大陆剧大陆2005

    主演:于波,秦沛,温兆伦,刘思彤,郑佩佩,杨光,郝柏杰,胡小庭 

    导演:鞠觉亮 

    猜你喜欢

    • 第01集

      上有老下有小

    • 第25集

      海天雄鹰

    • 更新第36集

      但愿人长久

    • 更新第16集

      颜心记

    • 更新第19集

      金庸武侠世界

    • 全24集

      哥哥你别跑

    • 42集全

      大宋少年志

    • 全13集

      惹不起的宫主大人

     剧照

    李卫辞官 剧照 NO.1李卫辞官 剧照 NO.2李卫辞官 剧照 NO.3李卫辞官 剧照 NO.4李卫辞官 剧照 NO.5李卫辞官 剧照 NO.6李卫辞官 剧照 NO.16李卫辞官 剧照 NO.17李卫辞官 剧照 NO.18李卫辞官 剧照 NO.19李卫辞官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老臣少君宫廷斗气各不相让,少君老臣口角之争各有千秋。在本剧的前传《李卫当官1》中,李卫由一名街头小混混,变成了一代名吏。在本剧中,一开始雍正已逝,乾隆即位。有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登位之初,乾隆对李卫一点儿也不喜欢,尤其看不惯李卫身上的混混气。碍于是前朝老臣,能留给几分面子就已经不错了。李卫何等聪明,乾隆又是他在雍亲王府里看著长大的,知道这个新皇帝和雍正的行事为人全然不同,所以从一开始,他就决意辞官,回家种地去。年轻的乾隆由于经验不足,往往事与愿违,越想展示自己的才华,越是常常陷入尴尬。而李卫一心想辞官归里,可越想躲越躲不过,还因为他的老辣和老道,将一件件棘手的难事办得滴水不漏,每次帮乾隆保住了面子,于是别人想爬爬不上去的,李卫却想下还死活下不来……  乾隆面对李卫是很矛盾的,既不喜欢他又不能不用,当最讨厌李卫的时候,恰恰李卫办出了漂亮的事;当想重用李卫的时候,李卫却自己往后退,一再递上辞官摺子,令乾隆气也不能恨也不是。李卫面对乾隆,也是无可奈何,由于有一层君臣的名分,大水漫不过鸭子。面对乾隆的华而不实、心高气盛的作为,也常常有戏弄之举,由于行事老道,分寸火候拿捏得让谁也说不出什么……

     长篇影评

     1 ) 一些观后感

    2022/05/19 看到第三集,啊我真的受不了李卫他家里人的戏份,他儿子那个演员演的真的太浮夸了,超级没脑子,每每看到我就跳过,在李卫当官里虽然也有点不喜欢李卫他妈吵吵嚷嚷的戏份,但至少人物设定还是有层次感的,但这个人物设定就一直那样一惊一乍,好歹人姑娘的父母刚被人杀害,一直不得清静,还在那献殷勤想些七八,我真的无大语。感觉编剧在写这俩人物时没带什么脑子,纯纯脸谱化的工具人。包括李卫他妈也是只想着帮他孙子娶媳妇,其他正常角色在他身边都跟降了智一样,跟着胡闹,这么大的事都瞒着李卫,我真的不理解。以上是令我看得十分出戏只想跳过的部分,其他剧情暂时不出戏。

    看到第十集了,第一个贝子案看得真是令人唏嘘啊,但乾隆真的好狗啊,真的太自大了,碰上像雍正那样愿意干实事会赏识人才的上司是件幸事,但像乾隆这样只会搞虚名,真正需要仁的时候却压根就抛之脑后的人,虽然李卫还能圆滑地绕绕,但因为自己被薄了面子就随随便便安插罪名打入牢内,真的让人心生寒意,即使是好官都要被这种人搞得战战兢兢,成天在那猜人心思,你说猜对了吧让他知道他要搞你,猜错了也是搞你,呵,这官真是不当也罢!

    另外,我觉得李卫好歹都当上了从一品,给两任皇帝打过工了,你们这帮子人有什么瞧不起人家的啊,一天到晚说人家小混混,干不成什么大事,那人家胆识不知道比你们大多少,即使这样一个肯为民为百姓的好官在这帮人眼里还是这么不入流,唉也是真的好无奈啊。

    2022/05/20 看到十四集,哈哈哈哈太好笑了,看李卫坑乾隆,太有意思了,以为自己拿捏了人家,殊不知自己在往人李卫一步一步画的圈里走。这单元的对手还挺势均力敌的,把李卫想到的都提前防范了,但小皇帝还是太年轻啊,可别这么自负了。

    十六集,小皇帝看了一场大戏要气死了,哈哈哈哈,看他生气我咋这么乐。

    2022/05/21 二十一集了,看了这么多集,我是觉得编剧是想把李小卫往年轻的李卫写的,都是误打误撞地办成了一些对的事,但为什么演员总给我把人演的像傻子一样呢?我不理解,完全没演出人物的机灵活泼,看上去就像是油腻耍宝般的无赖,怎么会演成这样啊啊啊啊啊,让人无法接受!!

    另外家里人怎么啥都要瞒着李卫啊啊啊,这什么人啊啊啊啊,我看李卫如果不得好死八成就是你们自己人坑的!!李卫当官里虽然前期有些坑人,但后面总归也是明白事的,看得我好气啊啊啊

    乾隆你丫的,就是过得太舒服是吧,不明白你老子是怎么腥风血雨过来的,你有什么脸还看不起你爹!!!!

    看到傅恒被他姐姐骂,实惨但我好想笑啊,对不起,李小卫把人坑的啊,但我是会想说谁让你们把人留着的,虽然替你们解了科考大事,但这些小事骂一骂还是好爽啊,但马上我们的李大爷又来活了,真是一个不让一个好过啊哈哈哈哈

    傅恒姐弟咋都这么傻白甜的感觉啊哈哈哈哈,我看乾隆都要昏过去了,我也要笑撅过去了哈哈哈哈哈

    二十二集,好无语的官,自己的家人贪了钱还把罪名盖在李卫头上,这官场真的好黑啊,怪不得李卫不想干,身边没几个真正为民的好官,不过都是为己为利,想来千百年官场也不过如此,看着真是好凄凄然啊。

    二十三集,哈哈哈哈看小皇帝吃瘪笑死我了,让李卫在门口跪着,结果他在睡觉💤哈哈哈哈哈

    二十四集的开头,李卫明参傅中堂,实为劝谏,字字句句,一针见血,为民劝诫。这段写得好好啊,后面李卫给小傅道歉,小傅只感叹自己无法说出像又玠那样的话,称赞他的胆量,两个好官互表衷肠,也好喜欢。小皇帝你何德何能啊!!

    二十七集,丫丫个呸的,这皇帝兴大狱不让自己的人做,恶人尽给李卫做,你真是好手段啊!!!这就是你的长进啊!咋这样坑人害命啊,兴次大狱,让多少人家破人亡😫,狗皇帝!!!看得好难过啊😫

    看到本集后期兴大狱,我已经很难用那个时代的角度去看待,在我眼中,不过是个位高权重的皇帝仗着自己的出身,肆意的时候就可以随便找个借口摆布他人,我已经很难接受可以把别人的生命随随便便处置,口口声声说要勤政爱民,可若真正伤到了这位天子的脸面便可立即查处,虚伪,自大,让这样的人来治理天下,真是可笑至极。面对古代的皇权政治,我已经很难心平气和地看下去了,心中只觉悲凉。

    总能想到,天下兴,百姓苦,天下亡,百姓苦。也想起李卫当官里,那些说着百姓就是个屁的官们。唯有希望这世间能多一些像李卫这样的官,但像他这样子的人又有多少呢?

    ps:最后还是评价下,因为刚刚看完李卫当官,不免要做出比较,李卫辞官的配乐真是差太多了!不是特别喜欢它弄的那个戏剧的风格,演员大致都还行,但最主要的就是李小卫那个演员不太行。over!

     2 ) 。

    乾隆刚恢复八爷九爷的名号,允许他们入宗籍,让他们的儿子承袭爵位,李卫手上就来了一个他们儿子报复当年关八爷九爷宗人府的典狱长,杀光了她们全家人。李卫本想把这事压下来,可是诚亲王想看皇上的笑话,故意在皇上面前参李卫不实心用事,想让李卫捅破这个事。 李卫就让受害者的女儿去告自己不办案,皇上派傅恒来打听,后来皇上私下传召李卫 李卫说 臣宁可什么都不知道。 皇上说 看见没有,这就是老吏,那些刚出道的官员,四处钻山打洞的乱打听,可是一旦把官做通了,做到像他这种地步,就想知道的越少越好了。 李卫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一遍,不经意地透露出诚亲王事先知道这个事了,还有意往上捅,成功让皇帝的怒火转移到了他身上。 没有本身,就不要去趟浑水,小心热闹没看成,还把自己搭进去。 李卫自己辞官,乾隆不准,后来乾隆让李卫去查诚亲王,给他安个罪名,李卫故意参了个不大不小的罪名,还特意在皇上因为太湖石沉底的事情生气时递上去,皇上就气的让李卫回家种田。 乾隆知道李卫是头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犟驴,他明明知道李卫在狱中被人陷害压麻袋,还和傅恒一唱一和,拼命夸赞那个人,数落李卫,逼的李卫气的请命去查那个人。 李卫知道江南官场积弊已久,想要置身事外,皇上拿到了江南官场黑账,如果他提起这个事,就必然会大面积处理官员,但没有新人及时来替代,容易导致社稷动荡,因此他让傅恒强行把账本给李卫,让李卫来当恶人,账本上最后一页有写李卫查黑账时伪装成大内总管收受了贿赂,于是李卫为了不当恶人,皇帝到时可以说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敲打官员一下就好,他却会遭到报复,于是他上朝时说参自己收受贿赂,如果皇帝要动他就必然要动全部人,如果不动他,那别人也不能动,他因此避免了过多的仇恨。 李卫辞官回乡,皇上留下了他的儿子御赐御前带刀侍卫,风筝飞的再远,有根线攥在手里,要他回来就得回来。 贺维明(皇后父亲的门生)参李卫霸占乡里的寡妇,李卫当时在奉命查傅恒泄露考题的案子,查出来考题是皇后故意泄露的,他不敢说,引起帝后失和不是他能承担的,于是他顺坡下,让傅恒去跟皇帝说调贺进京,负责查案,他给贺当副手,这样可以堵住皇后父亲那帮人的嘴。后来他一步步引诱贺发现真相,最后吓得他生了大病,李卫让贺向皇上请求保护,引起皇上注意,这时皇后父亲派人来找贺,皇上就猜想到了是皇后泄露了考题。 皇上办朋党一案,特意让李卫去办,因为会得罪很多人,所以没能力的人不能去,有能力日后要给前程的人也不能去,只有李卫这种一心要辞官,没有日后前程的人适合。皇上还派了两个贴身侍卫随行,嘱咐出头的事让李卫去做,你们要注意看,多学习,日后可以得用。 皇上兴大狱,说的话被鄂尔泰误认为是要把这个案子做越大越好,于是他们横行无忌,打死了很多人,还急急的递了补官的折子,大多安插了自己的人,事后发现理解错了皇帝的意思已经晚了,但其实皇帝刻意做局,也容易搞掉他们了——容易被抓住把柄的事一定要慎重 皇帝想派人去寻找佛教龙珠,被臣子阻止,原因是大清尊崇的一向是儒家,千千万学子学的也是四书五经,一旦出动官方的人,思想不统一,会导致社会动荡。 皇帝说李卫在这次找龙珠的行动中功劳不到,在赏赐名册上把他划掉了,太后说十个手指头总是有长有短,但都是有用的,使唤臣子不能现使现报,不然怎么笼络人心呢? 大将军得胜回朝,皇帝大加赏赐,想要借此激起八旗子弟的士气,两个侍卫将真相告诉皇帝,被大大责罚,还连累了李卫。有时候重要的不是真相,而是皇帝的脸面和目的。

     3 ) 百看不厌的周易好剧

    国庆在优酷重温了李辞,没想到后劲很大,一直到今天都还没出坑。看到豆瓣只有不到1500人评分,顿时感觉到了此剧的冷门,写一点东西,如果能忽悠更多的人去看就好了。

    剧情: 李辞前三个案子是公认的佳作,什刹海命案算是开胃小菜,主要是引出女主、让观众了解人物关系。海关道和科场案(大概从第7集到第25集)是两场紧锣密鼓的大戏,剧情紧张环环相扣毫不拖泥带水,对官场人生的刻画辛辣至极、鞭辟入里。其间穿插的配角众多却都个性鲜明,从陈宝琨到贺维明,一群老戏骨对着飙戏,令人大呼过瘾,根本不用快进。第四个案子兴大狱/女鬼,三法司兴大狱这条线的剧情还是保持了前面的水平,皇帝谈恋爱就弱了一点,但还能看的下去。第五个故事主场转移到了西北,李小卫做主角,剧情也开始灌水拖沓了起来,老实说我最后10集都在拖进度条……总体给我的感觉是编剧前三个案子写的非常流畅,如果30集打住这部剧可以封神了,但是硬生生给拉长到42集,我记得以前还有50集的版本,就略有狗尾续貂之嫌。李辞虽然是单元剧,但是每两个案子之间衔接的非常自然,比如李卫因为参诚亲王进了刑部大牢,这是第一个案子的尾音,正巧海关道沙俊普因为沉了太湖石也关在同一个牢里,这是第二个案子的发端,剧情就十分巧妙地将两人联系到一起。海关道结尾,皇帝把江南四个乐坊女子带回畅春园,皇后妒忌在心误会傅恒,把偶然偷到的考题泄露出去,才有了科考案。优酷弹幕里经常有“怎么变成宫斗了”“怎么变得像鬼片了”之类感想,说明剧情在观众还没注意时已经过渡到下一个故事了,足见编剧功力。

    台词: 李辞的台词是本剧一大亮点,从台词的角度甚至感受不到这是一部戏说,让人真误以为是历史剧了。朝堂之上,大臣参傅恒说的是考题“流布于市井之间,辗转于商人之手”,希望皇帝“允执其中,以孚众望”,贺维明参李卫,写他“贪图颜色,包容祸心,纳于府第,破男女大防,百般手段,行不轨之举”(说起来,李辞的道具做的不错,奏折里臣要靠右写字体要小,提到尊崇字词必须抬格换行等都顾及到了)。即使是没那么文绉绉的日常对话,也是佳句频出,比如李卫辞官成功,在家乡救了小寡妇,小寡妇公公程员外派两个清客到李卫家给他说媒,那一段台词就非常精妙,岳小满上公堂替李卫应诉,和贺维明的对话也极有张力,更不用说被称作封神的第15集,江苏大员们齐聚江宁府让陈宝琨自杀,那一段真是百看不厌。这部剧还喜欢用长镜头,演员背那么长而且晦涩的台词真是辛苦了。

    配音: 李辞的配音还是周易惯用的那些配音演员,比如李小卫是童战的配音,傅贵妃是天雪的配音等等,只有于波是第一次自己给自己配音,观众都感觉不太行,好多人甚至就是因为他的声音弃剧了。其实我觉得于波除了念台词快了容易吞字外(这一点还是前两天看别的网友说才发现的),声音还是可以的,就是鼻音太重了,多听听也就习惯了,因为这一点弃剧未免太可惜。其实姜sir和陈浩应该是也试配了乾隆和傅恒的吧,偶尔能听到一两句,陈浩说实话不太适合傅恒,姜sir的皇帝倒是真的很让人想入非非啊。顺便吐槽一句,龙珠案里的关键道具龙珠,一开始不叫这个名字吧,凡是提到这个词的一听就知道是后面改的配音,串来串去的真的好出戏。

    服饰: 周易的服饰啊,哎!清朝官服我不太懂,看网友说傅恒他们衣服都不太对,皇帝十四五集穿的那个胸前有美女头的更是令人无语,演员也没抗议一下么。小皇帝自己衣服不少,大部分也挺不错,但是后宫就太寒酸了,被人吐槽过的傅贵妃光秃秃的旗头,皇后贵妃日常装头上几乎没点装饰,太后头上那一串珠花也很丑很难看。还有皇后那件拖地的长裙,好像就是周易哪一部的金缕玉衣也是阳光穿过的,反正不是清朝的衣服,她穿着那件去找傅贵妃的茬的时候,我全程都在盯衣服,根本看不进剧情,实在太想笑了!不过这部已经算是周易斥巨资搞服装的良心剧了,很多衣服在大内低手里也在重复利用。

    瑕疵: 可能这部剧最大的bug就是傅恒的姐姐被降成了贵妃了吧,凡是姐姐出场的地方都有弹幕提及,但我觉得这一点小改动无伤大雅。剧情上的bug,比如王总管明明在刑部大牢门口见过李小卫,下江南以后却不认识了,比如岳小满在老家和贺维明对簿公堂,到了京城当了偷题的证人贺维明却不认得他了。一些小地方,可能也有待商榷,比如承恩公看戏,后面的宫殿(?)上挂着漱芳斋的牌子,过一会儿御林军来宣旨,居然要把佟家“着宗人府即刻圈禁”,拜托,承恩公不姓爱新觉罗,宗人府管的到他么。而且,都圈禁了,后面怎么又进了三法司?这部剧对人名也乱用,典型的是李小卫在江南化名阿里衮,鄂尔泰要弑君时说“世宗位下还有弘时弘昼”,虽然每集开头都写着本剧纯属虚构,但作为粉还是希望剧能写实一点,认真一点,不过毕竟还是瑕不掩瑜。

    人物: 我是因为四哥看这部剧的,虽然是粉,但我当年还是觉得四哥文戏不如于波,傅恒戏份太少只是个男四之类的。现在看来,作为非科班演员,四哥02年在萧十一郎里演技还非常青涩,3年后居然可以接得住秦沛老师的对手戏不让人觉得出戏,这进步速度已经是突飞猛进了。傅恒虽然戏份少(后两个案子几乎一直神隐),但是人设上佳,除了有些稚嫩,赶不上李卫和皇帝聪明外,简直是个完美的人。于波的乾隆非常肖似历史上刚即位时的乾隆形象,但剧情里他和臣子斗气,动不动勃然大怒摔杯砸折子,“好色”对乐坊女子恋恋不舍等等,使得皇帝这个男一不是那么讨喜。李卫老了,虽然智计百出老辣圆滑,但看他遇事躲起来不出头,一门心思想着怎么把锅甩给别人自己赶紧辞官,我也实在很难打心眼里喜欢上他。傅恒第一个案子被李卫甩锅后只付之一笑,没过两集李卫被害,他不顾首辅之尊连夜上门看望,说明他一点不在意被坑,反而对李卫心服口服,担心其被害国家少一良臣,这份胸襟气度实在难得。科考案和乐坊女子那里,傅恒身背双重黑锅,被皇后害,被太后骂完姐姐骂,姐姐骂完李卫骂,李卫骂完朝臣骂,可以说是万千骂名加诸一身,但他硬生生忍住了没有叫屈,抱定心底无私什么都不怕,甚至想着自己也有责任低头认错。皇帝每每生气,傅恒总要来灭火,不管生气的对象是谁,他总要怀着一片慈悲之心拦一拦劝一劝,让人忍不住叹息,这个人是一点都不懂明哲保身么。这样的人品,怎能不令人心折。

    (以下文字涉及腐向cp,慎入) cp: 十几年前第一次看李辞的时候就非常心水小皇帝和傅恒的暧昧了,也潜水了很多同人论坛,甚至往后看遍原耽里的君臣文,实际上都在下意识地找乾傅的代餐。也许是于波和四哥搭了那么多的戏,实在太默契了吧,尽管两个人的角色都是一本正经的,但从语气甚至眼神里我都能感觉到他俩的熟稔与亲近。优酷弹幕有说,这部剧好像所有角色都在萌乾隆傅恒的cp,我深以为然哈哈哈哈。什刹海案子里的德茂与师爷在剧最开始就说了“傅恒见皇上可比我见您还容易”,科考案皇后几次嫉妒的说,“这傅恒一定是干了让皇上顺心的事了……连傅贵妃也沾了光”“(傅恒是皇上面前一等一的红人)怪不得傅贵妃比我得宠”,这是盖章贵妃得宠是因为傅恒,皇帝爱屋及乌,“屋”是傅恒,“乌”才是他姐姐,虽然这于史不合,但是真的是太好嗑了救命。太后骂傅恒那里,小皇帝提到傅恒是大学士的时候那自豪的笑哟,后面又句句护着他“傅恒他办事规矩品行端正”,结果太后洞明烛照“他和你一起去的南边,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没有?”咳咳,剧情里太后是在说乐坊女子,但单截出来还以为是乾傅两人在江南干了啥呢,每次看到这里都要想歪。还有片尾曲,最后快尾声的时候,出来的一对对都是cp,分别是秦如汉与何玉春,皇帝和小倩,小卫和海菊,后面居然跟着的就是乾隆与傅恒,实在令我脑洞大开。jq太多,无力列举,他俩几乎每次同时出现都非常有cp感,尤其是第21集,周易剧里的天然腐真的是令人欲罢不能。 总之,李辞真的不愧是周易剧排名前三的好剧,希望它能被更多的人看到。

     4 )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对于作者的创作初衷不好臆断,评论中有人说和徐峥的表演有不少连贯,也有人说蹭了李卫当官的热度。从演员的流量等看确实有蹭热度之嫌。李卫当官太火了,徐峥也是很多人的偶像,但是秦沛的演技,当给他一部42集连续剧主角尽情发挥的时候,绝对不再是港片里面那个板着脸的秦沛了。从头到脚都在散发着一个词,演技。

    个人立场,这部剧强于李卫当官,因为少了男女主角谈情说爱的偶像剧做派,更多的是官场从上到下的勾心斗角,帝王和臣子的勾心斗角,更显得真实,有料。当然,为了不枯燥,又刻意增加了很大的戏剧冲突。比如神一般的九公,女鬼小倩,通神的龙珠。有利有弊,增加了戏剧性,但拉低了逼格。

    还是个人立场,这部剧强于百分之八十的古装剧,特别是最近的古装剧。在如何让角色的智商高于编剧的智商这一点,编剧无疑是成功的。虽然也有人说感觉反派都傻,其实不然。诚亲王搅和皇帝和两个表弟的时候并不傻,何玉春案里面几个反派虽然猜错了圣意,但也绝不傻。他们都只不过是有缺点的普通人罢了,试问谁不是普通人呢?即便遇到大事变聪明的又有几个?只不过李卫本来就特别聪明罢了,最重要的是,人到无求品自高。

    这部剧很好,却不火,于是让很多人以为它不好。首先编剧在认认真真做一个故事的时候,做的很完整,但是并没有做出话题性来。其次,演员和服装造型上,没有做一些噱头出来,处理的很中庸。在出风头这方面似乎只是想做好一部电视剧而已。然而这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作风。

    剧中引用了不少民间故事和古诗词,都恰到好处,也展现了编剧的功底。前几天,几乎要以为那年花开月正圆除了孙俪太玛丽苏以为算是一部好剧,可是带一位男士一起看了5分钟以后,我已经坐立难安了。看了男士对我怀疑的目光,原来这剧玛丽苏的不是一点点。

    我仍坚持李卫辞官是一部好剧,好过太多浪费我们时间的古装剧。

     5 ) 高开低走,整体可观

    高开低走,结局尽力拉了,没拉起来,不能说烂尾,但结局真的差口气,可惜了,最后落地居然是在举头三尺的神明上,过于真实且无奈了 ,真是讽刺,处处透着微妙,虽然十几年过去了,借古讽今永远都能对号入座。

    虽然是因为四哥的傅恒看的这个片子人,但是整体来说还是挺值得一看的。一本正经讲故事的时候很精彩,可能是因为定位是喜剧的关系,闹剧也是一出又一出,特别是李小卫这个人物,就是个剧情推进的工具人,幸运EX的搅屎棍,观感其差,演技浮夸,一出场就让人想快进,一开口就让人血压飙升,说是全剧败笔也不为过。李卫和皇帝塑造的不错,两人的对手戏就特别有趣,老狐狸小狐狸斗法,各自有各自的聪明。于波把乾隆帝王心术、好大喜功、喜怒无常、风流成性、死要面子演绎的极为生动,让我喜欢不起来,不过总的来说,还不算昏聩能听进诤言,于大事不糊涂,确实是想做个盛世明君的。李卫那就是老奸巨滑(褒义,不忠君但于大义人情无亏)的人精,可爱的小老头,看透世情君意,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太难了,一家子除了小满师爷和一个外人海菊,个顶个的麻烦事精,也就是为了喜剧效果和剧情工具人属性,不然这么闹李卫有天大的本事也早就没了。傅恒在全剧里在剧情上其实真的挺边缘,不过也多亏了这种边缘,涉及的戏份都极为正经,人设纯正面,忠君爱国、胸襟磊落、立身持正,虽位极人臣但谦和忠厚,被皇帝宠信太合理了。杨俊毅演的好,配音也极温和,这些特质都表现的淋漓尽致,还有偶尔在面对李卫时明显玩不过老狐狸的可可爱爱,傅恒太完美了,无可挑剔!

    全剧总共五个故事,线索一环扣着一环,具体事件剧情质量有参次,但胜在剧情流畅,人物鲜明生动皆可一观。第二个海关道和第三个科考案的故事非常精彩,第一个第五个故事可看,第四个故事离谱。开局案子不难,难的是办事分寸和人心算计,也是把主要人物地位关系理一理,也是循序渐进。但是第一个案子有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李小卫戏份太多了,多到吐,游戏太过,李卫也有不正经的时候但是就很符合人物定位,李小卫就是为了滑稽而滑稽的,极其影响观感,后面戏份少一点会好一点,但整体仍然是观感很差。第二个海关道的案子和第三个科考案的案子都是大案,幕后黑手也都不是等闲之人,特别是海关道的案子看的人心惊,嘲讽拉满,还是要自己体会。科考案主要是傅恒被卷在中心,我私心最喜欢这个案子,贺大人最后的君前奏对那叫一个精彩绝伦。第四个故事乾小四网恋的剧情不提也罢,毫无意思,也就是最后老太后一语道破,必须要无疾而终的,毕竟还是那个最好面子的乾小四。最后一个故事是因为反派太LOW了,整体拉低了故事的格调,反派太LOW也会显得主角团水平不高,所以才是李小卫上,最后李卫来擦屁股,编剧其实也是这么觉得的吧,所以最后这个故事李小卫主场,而且因为最后的故事落在了因果报应上了,不在人事,李卫一直以来都是事在人为,所以让李小卫主力也符合设定。

    总的来说,没那么神,但也有趣,值得一看,要我推荐的话,看到27集前三个故事就可以了,如果真的喜欢,后面两个故事别抱期待随便看看尚可。

    最后说点无关紧要的,这片BGM有点离谱,欢乐的场景就是OP的各种变调,乾小四拿起笛子一吹,吹出来OP,笑死我了,还有我肯定在哪里听到用《大中国》的调子做背景音乐,真的好随便啊。还有就是服化道,因为前段时间看了不少周易剧的CUT,服装发型各种惨不忍睹,这部辫子戏限制了服装师的发挥,虽然还是有皇帝衣服上绣着现代美女这种放飞,但是整体上正常的让我感动,傅大人的每件衣服我都看着很顺眼,辫子线虽然没什么发型可言,但是整张脸规规矩矩的露了出来,没有各种披头散发和杀马特,脸也不像余火莲时那么(),我真的很满意了。

     6 ) 浅谈《李卫辞官》对传统戏曲的应用

    最近刚刷完李辞,深深地被这部冷门老剧所征服了。这部剧的剧本写的是真的好,台词古典文雅,用典颇多,乾隆能对大臣表示,“君有过可以直谏,臣有过可以明参。”,傅恒能说出“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来直谏,连一个不学无术只擅长逢迎的官场老油子,随便一撇嘴,都能吐出一句,“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而大字不识两个的李卫张口就是俗语,“老母猪打滚,蹭一身泥是那模样,不蹭一身泥还是那模样。”

    除了剧本精彩以外,李辞在制作上同样非常用心,剧里有多处对传统戏曲的应用特别考究。这在现在的古装剧里,是非常少见的了。

    李辞在剧中,用了戏曲的剧情来暗示剧情的发展。这种应用,有点类似于戏谶,而戏谶最有名的应用当属《红楼梦》。当然,李辞对戏谶用的没有《红楼梦》那么讲究,而是比较直白易懂。

    谶语,应该算是是中国汉字独有的一种发明。它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那时的先民们通过在龟甲兽骨上找到一些细细的裂纹来判断吉凶。到了后来,谶语慢慢发展成为一种预言,其形式也丰富了起来,比如有诗谶、戏谶、物谶等等。

    《红楼梦》里用到了多种谶语,判词是诗谶,元妃省亲点戏是戏谶,《豪宴》、《乞巧》、《仙缘》和《离魂》四出戏,暗伏元妃由受宠到薨逝。贾母清虚观打醮也是戏谶,《白蛇记》、《满床笏》和《南柯梦》,暗示了贾府百年兴衰的历史。元宵节的灯谜是物谶,风筝伏探春远嫁。这是非常古典的一种文化元素。

    李辞里有三处用到了戏曲元素来讲剧情。

    第一处出自贝子杀人案,第四集。

    诚亲王得知杀人案的真相后,两位贝子爷找到诚亲王处探口风,下人报上来的时候,诚亲王正在家里听戏,听的是一出《钟馗嫁妹》,钟馗是判官,专捉小鬼。待到,两位贝子爷进来请完安,问完话,一起坐下听戏的时候,演的却是一出《活捉三郎》,被杀之人死后冤魂不散要到阳间来索人性命。两出戏都在暗示两位贝子爷的杀人案注定是瞒不住了。

    第二处出自海关道过度集,第九集。

    太后万寿节,海关道送了太湖石过来,宫中庆典唱的是一出大闹天宫的猴戏,热闹好看。此时小皇帝乾隆使计赢过李卫一头,心中甚是得意,亲卝自卝上卝戏卝台卝去卝操卝鼓,彩衣娱亲。此出戏则是孙猴子翻不出如来佛的掌心去的意思。

    【李卫辞官】【于波】激将后续 皇上操鼓_哔哩哔哩_bilibili

    第三处出自科场案结局处,第二十六集。

    承恩公以为皇上没追究到底,顾忌帝后颜面,自以为过了这一坎在家里听戏,可惜皇上忍过风头去才来收拾他。正看到台上一个吊毛的动作,锣鼓声刚落,台下一阵拍手叫好声还没停,已经从门外闯进来两队兵士,手持圣旨要拿人了。1宣完旨后,承恩公一脸不相信地叫着要进宫,才给了台上京剧演员一个直挺挺地向后倒的动作,应该是京剧里的“僵尸”的动作,不过这个镜头没拍完。

    吊毛,是头不点地,空翻一个,应该是可以起来的,但是剧里,没有起来,就躺直了。“吊毛”是表现一个人走在路上摔了一跤。“僵尸”动作,是人物僵硬着倒地突然死去的场景。

    承恩公本以为这桩科场案,只是摔了一跤已经过去了,没成想,皇上却下了狠手,直接是要送他去死了。

    李辞三次对戏曲元素的应用,虽然因为剧集是喜剧的路子,都比较直白,通常都马上安排剧中人给讲解出戏曲的意思来,并不像《红楼梦》里的戏谶那么含蓄,但是用的也恰如其分,颇为雅致。

    除了李辞以外,《雍正王朝》里,也用到过戏谶,用在了康熙二废太子后,在等待着西北战事的消息时去点的戏。康熙一边等待西北战报,一边点戏,点的是著名京剧折子戏《失空斩》,《失空斩》是中国京剧传统剧目《失街亭》、《空城计》和《斩马谡》的合称。此处则暗示了西北战事的不利,以及最终八爷被在夺卝嫡卝之争卝中卝被老四胤禛斩落卝马下。

     7 ) 老戏骨的爆发力

    看《李卫辞官》,本来是在电视播出时瞄了两眼,觉得还行,再加上没什么可看的就去买了碟子。没想到,这一看还看出了点真味。窃以为比它的前部《李卫当官II》强的不是一点半点,比《李卫当官I》也深刻了许多。秦沛是老演员了,分寸火候拿捏的恰到好处,演技可说是炉火纯青。演乾隆的于波也是塑造的相当不错,足见功底。演傅恒的杨俊毅是配角,确也很讨人喜欢。最赞的就是整个剧本精彩之极,每件案子首尾相接,过渡自然,又各自有各自的妙处。我以为海关道案是最精彩的,这部分中众人各怀鬼胎,无论是皇帝老子还是一届臣子,小九九都打的泼天的响。老臣少主你捅我一火棍我还你一榔头的斗智斗勇,上司下属你来我往各不相让好不热闹。联想到现实身边发生的人和事,真有点印证的意思。

      李卫多年官场生涯,往往小皇帝的政令旨意还没出来就让他料了正着。精练老道的他对乾隆的心思门儿清,每次都能走在前头,事后又推得干干净净,让自负的少年天子怄得心绞痛。而乾隆也不是省油的灯,他阿玛是九子夺嫡的幸存者,又对这个儿子寄予厚望,还曾得圣祖康熙的亲自教导,哪能这么被人牵着鼻子走。科场舞弊案,牵连出了皇后及其族人,他明面儿上不动声色,稳住诚恩公这个老江湖,回身就兴了大狱。这一个快狠准,让李卫这只千年道行的老狐狸都被狠狠的闪了腰,几乎晚节不保,若不是后来其它枝节,怕是难以善终了。

      这一老一少斗得不亦乐乎,我倒看出点惺惺惜惺惺的意思。老的自不必说,看着小的长大,对其脾性是深为了解的。难得小主子对这个老臣也知之甚深,看他殿上被人逼问案情却无言以对就知道必有更大的隐情;李卫奉旨出京办差,他不催促不过问,很是信任;而当接到其语焉不详、含混其辞的奏折时就能敏锐的感觉到出了大事;李卫盘算着辞官回家,去傅恒府上话别亦被他料到,半路截个正着,还推了个烫手山芋给他。这小皇帝,一边厢说着此人市井无赖、泼皮落户不堪大用,一边厢每逢上坎过沟,又思量着怎么把李卫给套上,让其心甘情愿的为自己办事。看这两个水晶心肝的剔透人儿斗法实在是有趣得紧。

      说道李老爷子的儿子李大公子李小卫,此人的智慧与其运气成反比。他道行与他爹比那是一个天一个地,不具可比性。偏偏还心比天高,一心超越父亲,结果就是给老爹带来一个比一个大的麻烦。什刹海血案涉及贝子更关乎皇帝的脸面。老爹不想管也不敢管,让他心生不忿,他领回来苦主还自做主张抓了两个刺客,把他爹惊得出了一身身的白毛汗,差点没从凳子上摔下去,自个儿子揽的破事,不管也得管,最后还是老将出马,解决了难题。到了江南则是干脆认识了微服出巡的皇帝,还和别人勾肩搭背称兄道弟顺便口无遮拦。连海菊都猜到此人来历非凡,恐怕是当今天子,他还懵懂不知让几路人马当枪使。他老子也就顺便推了他一把,变成了护驾有功,捞了个五等侍卫。西宁战局纷繁复杂,君臣斗智斗力,眼看朝局困顿难开,他倒好,一通泻药解决问题,还差点被如花似玉的寨主女儿招赘。回京后,皇帝为着脸面,父亲为着长远,便宜了那个凶残狠毒的克勒阿升官晋爵。又是他的泻药为皇帝和父亲出了一口恶气。难为他老爹从乞丐混混做到封疆大吏,历侍三朝,经历了多少腥风血雨、官场倾轧才熬成老谋深算、左右逢源最后才能抽身而退;他无智无谋,白得了个五等侍卫不说,还顺带手儿的娶了个巾帼不让须眉的老婆,李家的福气,都被他一人占全了。

      总之,好剧可遇不可求,各位电视迷们,自求多福吧!

     8 ) 高智商爽剧

    借古讽今针砭时弊的爽文既视感哈哈哈哈哈哈!李卫这家里水泼不进,堡垒没有从内部攻破,就非常爽!超级好笑超级好看!贪污结党这些自不必说,还借题批了闭关锁国文字狱啥的,编剧小嘴挺损。这剧里乾隆和李卫太好磕了!!!他追她逃她在劫难逃,20集乾隆硬把李卫叫来问李卫为什么不关心自己的时候真的直接嗑晕过去!这个版本的乾隆放在曾经的语境里已经是很美化的形象了,看剧的时候乾隆好狗(从现代人角度看),看完剧脑海里却是于波这张帅脸!感觉这是我看于波所有角色里后遗症最凶的一个角色!太上劲了!傅恒真是正直勇敢善良的“傻白甜”!主要还是被老狐狸们衬托的,我们傅恒傅萌萌真的很棒!!最难受的是看鄂尔泰大兴文字狱。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啊,一个政令下去传着传着全变味了。真的非常恶心。当然开始贪污案也很恶心,但这是相对来说好一些的结果了。水至清则无鱼是真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啊。剧里有句话是真理,活着哪有死容易(大意)恭喜李卫无官一身轻啊!

     短评

    官场的事分析得很透,但后面没有前面精彩,总的来说还不错~

    2分钟前
    • cc
    • 推荐

    每年都要重温一两遍的好剧,现在的剧几乎都是谈情说爱去了,像这样正经讲官场的剧实在是不多。每次重温都觉得周易的剧本真是很赞,选的演员演技也很好,虽然自身也存在问题,但是总体来说在现在的市场上也是劣币驱逐良币,可惜了😭!顺便为我老四的傅中堂打个卡,中堂大人真是立身持正,谦谦君子,温文如玉,帅翻了简直!

    5分钟前
    • ·
    • 力荐

    8.5分,这部编剧和演员表演都非常精彩,看点十足,剧情非常有意思,秦沛的晚年李卫尽显老辣,此刻的李卫对官场已经莫得透彻无比,与新任乾隆皇帝斗智戏味十足,小满也成年了,李卫老婆虽然压根就没戏早死了,但儿子小李卫也很屌,比较中二,还是能够明显感觉与他老爹一脉相承,郑佩佩的李卫妈这里面也完全不讨厌了,皇后与贵妃(富恒亲姐)演得也很棒,这部最大的糟点是乾隆的配音,听起来怪怪的变扭,其余都好,李卫辞官,乾隆皇帝的成长,小李卫取得女友的爱,相当于三个登顶剧情,看得出来编剧依然借鉴了不少《鹿鼎记》的剧情模式,总之就是妙趣横生,绝对是一部经典,与《李卫当官》第一部组成正统续集双绝。

    10分钟前
    • 影错强
    • 力荐

    剧本绝对不输《李卫当官》第一部,编剧毓钺,原名爱新觉罗·恒钺,恭亲王之后,对清史和官场之道颇有研究,其作品获得过多次国家级文学奖,也是一位有深刻生活积淀的编剧了。他还参与过我喜欢的另一部作品《非常公民》的编剧,这样有沉淀、有内涵、有功底的编剧现在太少见了。可惜这部作品流传不广。

    15分钟前
    • 小猪真2
    • 力荐

    于波的配音太恶了吧

    19分钟前
    • 流月城沈胖子
    • 推荐

    很好看的官场斗,嬉笑怒骂下的混水呼啦啦的,秦沛很棒。台词写的不错,而且配音竟然很少有错别字唉,不容易。没红的好剧。

    22分钟前
    • 马小得
    • 推荐

    剧情很好 只是李卫没感情戏

    24分钟前
    • hogdeer
    • 力荐

    居然还不错……其实不喜欢温兆伦的这个角色,他喜欢的那位我也觉得不够养眼为什么这就一见钟情了(。但是李卫和皇上、皇上和呆萌&耿直的傅恒就很有戏,私心很喜欢冤枉傅恒泄题的那个案子……

    28分钟前
    • frian
    • 推荐

    很好看,最爱中堂大人的一身青衣,掩藏不住的光彩。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32分钟前
    • 行走皆风景
    • 力荐

    好看的,剧情还是很好玩的,以前的清朝官场剧太靠谱了,而且还这么搞笑,现在根本没有这种片子了。延续的是李卫当官的主设定,年轻乾隆皇帝和三朝老臣李卫的对弈以及君臣间复杂的关系。李卫真的是太聪明了,官场上下人心都被他玩透了。每个单元案子各有不同人物纠葛性格还有官场风气。于波的乾隆演的居然还不错,更不用说乾隆和傅恒这对CP>_<

    34分钟前
    • 年上党怎么办
    • 推荐

    傅恒耿直又忠心,每次都被耍得心甘情願,呆萌好可愛<3

    39分钟前
    • 飯糰配麵包
    • 推荐

    毓钺出品,必属精品!李卫当官三部曲,第一部李卫当官少年意气,第二部李卫辞官嬉笑怒骂之中笔锋老辣,第三部大内低手荒腔走板里笑尽人生。这是毓钺先生想讲的故事,饱含了雪柔女士想传递的情!周易经典不老!

    42分钟前
    • 锥锥粉
    • 力荐

    辫子戏的巅峰,官场剧的顶点,剧本、台词、演绎都登峰造极。几场高潮,如海关道案交账本、歌妓案李卫指桑骂槐、最后和大和尚佛下论佛,任何一场出现在现在的热门剧中都足以封神了,但是这样的对戏在本剧中出现了好几场。剧本方面,前几个案子把官场、为人之“术”演绎到出神入化,最后一个案子却回归到了“道”上。与之相比,人民的名义、琅琊榜、甄嬛传等都显得小儿科。

    46分钟前
    • 有涵养
    • 力荐

    这个里面除了李卫的经典台词好看以外,乾隆和傅恒的暧昧也是在让人心动。

    48分钟前
    • Vesper。。。
    • 力荐

    四哥电视剧补完计划,剧情不错,台词不错,演的不错,乾傅更不错~~

    50分钟前
    • 森林优
    • 力荐

    秦沛还是不错的看这个完全是冲着当官去的

    54分钟前
    • 改回积极向上
    • 还行

    最想说,皇上对傅恒感情不一般啊,去哪都带着他,却从来舍不得他蹚浑水,他出事了就竭力回护;他说话好听就夸他老实,他触了龙鳞就赞他死谏;有情诗也跟他分享,发火了也找他来灭火,没事了就藏在他家后屋里。。 干脆把傅恒也藏畅春园算了,估计比他姐还得宠。。

    59分钟前
    • 姬长安
    • 力荐

    不错的类型

    1小时前
    • 七彩云男
    • 还行

    看过两遍了,于波饰演的少年乾隆是一亮点,演出了少年乾隆的青涩与稚嫩,也演出了古时皇帝亦有的无奈和身不由已,与李卫的斗智斗勇,一步步的成长都蛮有意思,值得一看!

    1小时前
    • 秋水映月
    • 力荐

    居然三刷了,哎呀小傅恒啊小傅恒,没赶上好时代,就这么退出演艺界了,可惜了的杨俊毅。于波都还在继续混着呢。

    1小时前
    • 曲奇🍪小饼干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