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战争片 大捷

    大捷

    评分:
    0.0很差

    分类:战争片中国大陆1995

    主演:雷恪生,袁苑,赵胜胜,周国宾,宫晓瑄 

    导演:吴天戈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中字

      大逃亡1963

    • 正片

      浴血狙击

    • 更新HD

      半条棉被

    • HD中字

      勇士连

    • 更新HD

      那一天的管风琴

    • 更新HD

      大捷

    • HD中字

      苍狼之特战突击

    • 更新HD

      军歌嘹亮

     剧照

    大捷 剧照 NO.1大捷 剧照 NO.2大捷 剧照 NO.3大捷 剧照 NO.4大捷 剧照 NO.5大捷 剧照 NO.6大捷 剧照 NO.16大捷 剧照 NO.17大捷 剧照 NO.18大捷 剧照 NO.19大捷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抗日战争时期,有一支由三教九流人员组成的杂牌部队,号称新编第三团,团长为原县长段仁义(雷恪生 饰)。为调教这群乌合之众,国民党方面派来两个职业军人,参谋长方向公(袁苑 饰)和谭参谋(谭增卫 饰),并配备报务员白洁芬(宫主 饰)随队与上级联系。由于部队人员组成乌七八糟,各种违纪现象层出不穷,经肃纪整治稍有起色。大敌当前,国军主力撤退,命令新三团留守抵抗,后果可想而知。敌强我弱,方向公急电上峰求援,上峰找借口不予理会,新三团只好孤军奋战,伤亡惨重。段仁义安排上面派来的三人撤走,不料途中遭督战队截杀,仅白洁芬只身逃回。段仁义宣布解散部队,让大家各自逃生,却遭同党伐异...... ©豆瓣

     长篇影评

     1 ) 这场大捷属于谁?

    非常偶然的看到了这部周梅森的电影,而且时间是24年前的1995年。用倒序的手法记述了抗战中新三团在卸甲甸的诞生覆灭记。电影从拍摄手法上并没有什么亮点,本片的魅力归根结底还是周梅森原著故事的高明。

    我没有读过周梅森的这部原著,也没有找到相关史实,所以不敢说真实二字。卸甲甸现在位于南京市六合区大厂地区,东临长江,南与浦口区接壤,西临江北大道。据传这里曾是项羽解下盔甲休息的地方,故名“卸甲甸”。马鞍山狙击战在武宁战斗中确实有过,但和这个故事有很多对不上的。而保安团变正规军的例子可就太多了,最出名的当属王陵基把16个保安团改编成第三十集团军出川抗战。这个王陵基也实在是个人物,他是解放军俘虏的唯一国军上将,俘虏军衔最高、资历最老的国军将领。他最出名的抗日事迹就是棺材山阻击战,地形跟本片倒是有几分相似。话说这个人称“王灵官”的王陵基曾经和蒋介石抢过女人,睡过曾国藩的曾孙女还骗了她15万银元,到战俘营杜聿明还帮他刮胡子,1964年被特赦,1967年病逝北京,活了85岁,历经清、北洋政府、袁世凯复辟、中华民国、新中国五个朝代,风光一生,寿终正寝,不知道是该说历史的讽刺还是讽刺的历史,真是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铺路无遗骸啊。所以本片的故事和原著故事应该是综合各方信息来源而虚构的,不必过于纠结史实的问题。

    那么周梅森故事的的亮点在哪里呢?

    首先,故事的内容很另类,既不是描写国民党军队抗战英勇,也不是写日军凶残,更不是写共产党军队的抗日反蒋事迹。而是写了一群本地民团和普通百姓、兵痞流氓、爱国将士、爱国青年与国民党正规军、日伪军“双线抗战”而牺牲,幸存者在国军褒奖授勋仪式上刺杀下达该命令的集团军司令为同乡报仇的故事。本片难道是为了抹黑国军吗?我觉得不是,因为这些事情国军确实干过,所以不算诬陷抹黑,是对客观现实的艺术性表达。那么本片就是为了展示国军的这些恶劣行径吗?我觉得不全是,这只能算是本片的附带效果。

    这就是故事的第二个亮点:不动声色,以小见大。有人参与的事情就透漏着人性。任何领域成功的故事就是对人性利用成功的故事。计谋、心眼、权谋、策略、战略、兵法等等都是把人性中最丑恶的东西试图规律化、工具化。本片堪称战场现形记。集团军韩总司令并没有因为自己麾下炮团被袭击而直接军法处置卸甲甸当地民团,而是以更高明的手法让他们充当炮灰,充当自己功勋章的垫脚石。方参谋为了阻击战成功,向韩司令要一个营的增援,韩司令顺水推舟,给他一个团的超预期增援,实则是为了确保炮灰不能逃跑,稳住方参谋,既保存了自己实力,又为之前自己的炮团出口气,收买部下人心,真是一举四得。韩司令为了让功勋章更耀眼,还不惜牺牲掉方参谋这样优秀的指挥军官。日本人让伪军在前面充当炮灰,就像176团对新三团做的一样。刘破烂想着发死人财;欧阳贵为了打好这场仗升连长……不多展开了,每个人、每方势力都在影片中展现了自己的小算盘。看完电影,我们知道了这场大捷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但是这场大捷属于谁呢?结尾的广播是这样是说的:“前线社23路军特快专电,我23路军河西会战已告大捷。昨授勋大会上枪击事件,23陆军已授权我社做郑重声明如下:开枪击伤团总司令的凶犯欧阳贵实为混进我国军队伍之日伪奸细,该团团副霍杰克为掩护韩总司令奋勇夺枪也被击伤,欧阳贵当场被新三团团长段仁义击毙,凶犯因惊慌之故未击伤要害,韩总司令目前已脱离危险,迅速康复,不日将重返前线指挥大局。”如同河西大捷一样,再一次变废为宝,三个英雄形象再次塑造,再一次向我们展示了人性中的现实主义。试想,是不是日军也会在自己的广播中说自己也取得了“河西大捷”呢?作者是想告诉我们,史书上的历史就是这样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由当权者书写的,每个人手里都拿着自己的版本指责别人在说谎。其实,可能他们都说的是谎言。在电影中我们虽然没有看到这些人物的真实结局,但我们可以确定广播中对于枪击事件的描述是彻头彻尾的谎言。所以,大捷是人性的大捷,人性是最终的胜利者。新三团看似死于韩司令之手,实则亡于人性。人性和动物性的唯一区别就在于它的极高的复杂性。人性当然包括国民性,所以故事在展现人性的同时,也顺便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人“轻家国而重乡土,怯于公战,勇于私斗”的国民性。

    故事的第三个亮点在于它的可迁移性和复制性,或者说普适性。如果这个背景换成文革呢?文革中死去的人们,无论迫害者还是被迫害者,他们是不是也像新三团一样,既是死于敌人之手,也是死于自己人之手?归根结底都是死于时代背景下的人性之手。再如果把这个故事背景换成二战中的德国和意大利呢?不用展开说,大家尽可以发挥自己的联想力。故事的普适性已经可以跨越时间、空间和种族了。(顺带说下,人类的头号敌人既不是自然环境,也不是外星人,永远是人类自己。)

    故事的第四个亮点在于引起我们对历史观的思考。如果不是761团在后面不让他们撤,是不是新三团就是逃兵团了呢?是不是可能阻击战就不会成功呢?历史没有假设,我们只能看到今天的历史结果。当人们发现不能改变历史结果的情况下,于是开始更加关心它的产生过程或者说是结果产生的原因,试图找出规律,解释过去推测未来。本篇故事就相当于一个时间切面中的某一层。历史所谓真相的多角度早已是老话题了,历史的版本有多少呢?其实,有多少个参与者,就有多少个版本,因为每个人都是所谓历史的一部分,每个人的每一个行为都影响着自己的小历史和世界的大历史,当一个人消失的时候,意味着有一部分历史也被抹去了。影片中白小姐问霍杰克,历史真的有记忆吗?会知道我们正在干什么吗?我相对白小姐说的是:历史记录在每个人的人生中,一个人消失了,如果有人记得他,知道他的一些故事,那么历史就会想起这个已经消失的人和他被别人知道的一些故事,但是仍然会有遗漏,因为只属于这个人独家的、私有的记忆随着生物体的消失也永远消失了,很多事情也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成为悬案。因此,历史如果是一张拼图,那么永远不会是完整的,总会有遗失的部分,而我们甚至都不知道缺失那部分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所以我可以回答白小姐:历史是有一定记忆的,但是历史不一定会知道我们真的干了什么。如果有一天,每个人的所有思维活动细节都可以被完整记录下来,并以区块链的方式保存下来,可以随时查阅但不能被清除,那么历史的拼图将第一次完整的展现在所有人面前,而且是毫无保留的。我们不仅知道这个人做了什么,我们还会知道他曾经想过什么,做出每个选择的原因。那时,所有的善与恶都将通过过程而不只是结果呈现给我们。那一天可能也意味着历史过程的价值将第一次大于历史结果的价值,评价的客观性将超越过去历史的总和。

    写到这里,困了,晚安

     2 ) 这么拍战争片,怪不得公知不喜欢

    当《长津湖》等一批国产战争电影将国产战争片抬高到了一个层次之后,我们的观众对于战争电影的期许就降低了许多,好多人认为战争电影就是宏大的场面或者是劲爆的烟火效果,再或者就是讲求人性。然而观众们以及创作者们都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战争电影是很多人参与的,有人参与的地方就有各种各样的展现人性的时刻,有的展现出来的人性是真善美,有的则是假恶丑。刻意的强调一方面的人性展现都是片面的,我们需要好的战争片,我们更需要多方面的国产战争片。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电影,是一部比较另类的战争电影,在国产电影中,它既没有火爆的动作场面,也没有荡气回肠的英雄气概,片中的军人不怎么正面,但却是抗日战争期间最真实的写照。本片就是《大捷》,这是一部标题都透着讽刺味道的影片。

    《大捷》的背景在抗日战争时期,某杂牌军组成的新三团奉命抵抗日军侵略,这支由国民党拉起来的队伍本是一群三教九流的人,他们是一个县城的全部有生力量,县长段仁义担任团长,国民党军派来了督战员担任参谋长和参谋以及报务员。这群乌合之众抵抗日军的决心没有很大,但为非作歹的心思却很重。

    开战之前挖战壕的时候就开始磨洋工,在配合行动方面,没有人能做到令行禁止,然而在开战后却成为了国民党军抵抗日军侵略的“先头部队”。因为他们的牺牲,本就无所谓。

    战争打响了,日本人的侵略并不会因为这伙人的存在而有丝毫的懈怠。然而即使是这些人,他们在抵抗日军侵略的时候依旧是发挥出来了最大限度的勇气,他们一波一波的死去,却也死的十分壮烈。原本的抵抗任务一再延期,眼看着这伙人基本上快要打光了,然而指挥部上峰并不要求他们撤退,反而是要求他们继续抵抗,在炮火连天的日子里,没有任何的支援的抵抗注定没有好结局。看透了这一点的团长等人在庆功宴上最终做出了“惊人”的举动。

    为什么说《大捷》是一部极具讽刺意义的国产战争片?原因很简单,本片以一种真实的虚假构筑了虚假的真实。什么是真实的虚假,本片中的新三团的所有成员都是三教九流,且没有任何的抗争意识,他们认为被叫来当兵不过是听从命令去做一些事情,这些事情并不包括送死,谁都不愿意死,哪怕是民族大义面前,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让自己获得一定的地位,至于说为国捐躯,谈不上。

    段仁义是一个县长,如今却一跃成为了团长,他的内心深处很清楚自己究竟是在做什么,段仁义知道自己不是指挥军事的那块料,他不过是听从了国民党的命令去集结这群人,至于说这群人所担当的抗日使命究竟是什么,他不清楚,他也不愿意清楚。段仁义只想着可以带这群人过来磨洋工赚点钱,而不是随时准备送命。

    然而真正的战争发生后,这一切都改变了。一场战斗下来这群临时组成的军队死伤大半,这个时候他们才明白了战争到底是什么。他们其中不乏有打红了眼的人,但当这几个人开始意识到战争就是打日本人后,他们依旧是体现出来了民族的血性,这就够了。

    什么是虚假的真实,本片中没有英雄人物,也没有喜欢炮火声音的老兵,他们大都是街边的闲人却被征召到战场,他们不知道如何打仗,更不知道如何挖战壕。炮火声一响,他们都不知道朝什么方向放枪。即使是上面派来的参谋人员也在炮火声中迷失了自己,好多人都是一听到枪响就四散奔逃,更何况一辈子都没看过真实战争的县长。

    这种看上去近乎于滑稽的场面却是抗日战争初期时候的国民党军的真实写照,他们在前线牺牲靠的是骗,他们打仗靠的是乱,但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生生的抵抗了2天,这远远超过了国民党给出了抵抗极限,然而最后他们还是避免不了被出卖的命运,他们是一群炮灰,但是他们同样是一群敢于抵抗的“炮灰”。

    之前被观众以及媒体人们大肆营销的《集结号》中的欺骗,放到本片中一点也没有违和感。真实的战争往往没有那么热血沸腾,战争就是要死人的,我们的先辈们勇敢的抵抗侵略者的时候,他们是动人的,即使这群乌合之众不值一提,即使他们对于打仗来说不过是添油战术中的炮灰,但他们真实,他们同样勇敢,这或许没有人性的光辉,但却依旧是不错的战争片。

    本片的片名叫《大捷》,而所谓的大捷不过是上峰在庆功宴上的话题,这句锦上添花的字眼背后,牺牲了这群乌合之众,他们却不配被提起,如果讽刺有等级,本片算不上低。

    ……

    你好,再见

     3 ) 大捷

    抗日战争时期,有一支由三教九流人员组成的杂牌部队,号称新编第三团,团长为原县长段仁义。为调教这群乌合之众,国民党方面派来两个职业军人,参谋长方向公和谭参,并配备报务员白洁芬随队与上级联系。由于部队人员组成乌七八糟,各种违纪现象层出不穷,经肃纪整治稍有起色。大敌当前,国军主力撤退,命令新三团留守抵抗,后果可想而知。敌强我弱,方向公急电上峰求援,上峰找借口不予理会,新三团只好孤军奋战,伤亡惨重。段仁义安排上面派来的三人撤走,不料途中遭督战队截杀,仅白洁芬只身逃回。段仁义宣布解散部队,让大家各自逃生,却遭同党伐异......

     4 ) 平民到战士的转变

    刚看到这部电影名字的时候我以为是类似于平型关大捷这样因为我党英明指挥而获胜的战争剧,看到了才知道片名就是对民国政府的腐烂的最直接讽刺,挺不错的一部电影,我看得很入迷。 当然找这部电影看,还是因为有#赵君#老师参演,嘿嘿!!赵老师在剧中饰演一名被拉了壮丁的铁匠欧阳贵(在这里要吐槽一下,赵老师饰演的角色确确实实是有名字,而且在剧中不止叫了一次,但是在片尾演员表里面却只标注了铁匠,这就有点过分了,所以导致名字里面gui是贵还是桂,或是其他gui我就搞不清了)。忽略括号中的吐槽,咱回归正题,准确的说电影里面的所有人都是拉的壮丁,都是平民老百姓,根本没有受过什么正规的军事化训练,就是一群散沙,而就是这么一群人却要去和凶残的日军正面作战,结果可想而知。但是逃跑和避战也只有死路一条,所以也只能正面硬刚。一开始我看百度百科的介绍时,我以为赵老师的戏份会很少,可能没几场戏就要壮烈牺牲了,没想到还是给了我惊喜的,戏份挺多的,如果雷格生老师饰演的段仁义是指挥员的代表,那赵老师饰演的欧阳贵就属于战士的代表了,从恐惧畏战,到最后杀出了血性,成为了一位合格的中国军人,赵老师演的可谓非常好了,总之看赵老师演戏就是享受,哎呀,看不够,哈哈 结局比较惨烈,作为在战场上活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几人之一,为了复仇,最后也死了,有点难过,如果欧阳贵能在我党的指挥下成长的话,最后一定可以成为一位非常优秀的指挥员的

     5 ) 替导演难过:这么好的电影,硬是只有这么几个人捧场

    黑色幽默中隐藏着的那种深深的无奈和痛楚,导演拿捏得很好。整个影片节奏明快、叙事流畅,看起来很过瘾。防守战那种紧张气氛渲染很成功,让观众有一种如临现场的压力感。这一点在平庸的国产战争片中显得鹤立鸡群,其实直到近期的《集结号》在这方面也没有强到哪里去。象《辽沈战役》中的黑山阻击战那一段,虽然场景宽大、死尸累累,但观众在观看时仿佛置身事外,根本紧张不起来。

    可惜啊,好片子没人捧场。看看现在一些高踞票房的超烂大片,深切感到观众的水平其实也是决定一个国家电影制作水平的重要因素。

     6 ) 大捷

    为什么抗战初期,几万人的国民党部队被日军的小部队追着跑?为什么一个小队就能占领一个县城?这个电影告诉我们人多,不代表能打胜仗,一群刚刚放下锄头的农民,刚看到人就乱开枪,敌人没打死几个,火力点全部暴露,日本人用几门迫击炮轻轻松松敲掉,被吓得晕头转向的老实人们,抛弃相对安全的战壕,撒腿就跑,把自己暴露在空旷地上任人宰割。——这就是差距,这就是全方位的差距,从兵员素质,到武器火力,战略战术,这种差距在抗战初期是全方位的。

     7 ) 抗日战争电影最正确的打开方式!

    这是一部少有描写国军正面战场的抗日题材影片,电影的切入面很小,只是描写了国民革命军23军新3团,在一次阻击战中3天2夜的故事,这次阻击战是整个战役中很小的一次,可能也不是影响战局的战斗。但是通过三天两夜的故事我们却可以看到整个抗日战场的囧境。

    1939年日军在中国大地上正强势推进,两国极不对称的工业水平以及对战争的准备,日军处于压倒性优势,国军在正面战场一路溃败,兵源极度匮乏。片中新三团一看就是刚组建的军队,与其说是军人,不如说就是一帮刚放下锄头拿起枪的农民,战斗经验几乎为零,没有任何的训练,打起仗了一触即溃。国军1937年开战全国军队200万左右,其余军队在各地军阀手里,人数不少但极差的投送能力,使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兵力不能及时部署!开战前期淞沪会战及其惨烈,几乎一星期死光一个师的频率,国军精英尽失。后面日军连续组织会战,国军虽然一直保持军队数量但质量却持续下降。电影开头描写这支部队就是这个情况,一群拿枪的农民。

    中国人的民族性格“轻家国而重乡土,怯于公战,勇于私斗”片中人物有着自己的局限性,嘴上说保家卫国,但是关键时刻也会想着为家乡保留一些人脉,段仁义口中的英雄是那些不是本乡的人,在他看来这些人是为外人在打仗!有点不可思议!

    蒋说“最后关头一至,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唯有牺牲到底”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这才是抗战最该的方式!

    电影最令人心痛的一段是大批战士没有死在对敌的战场,却牺牲在撤退时自己人的枪口下,这段我倒觉得不是讽刺,而是真实战争下的残酷。当时国军打的是守城战,不同于八路军的游击战,国军是不能撤退的,因为他们每撤退一步,国家就会损失一寸土地,就会有无数国民遇害,所以只能死战不退,战争的大环境下所有的人都是炮灰,是一将功成下的枯骨!

    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抗日题材电影,电影看到最后几度潸然泪下,这是一部平民英雄的电影,电影中所有的人几乎都是狭隘,他们也许不理解什么民族大义,不知道家国情怀,没人心怀天下,但是他们骨子里流着反抗侵略者的热血。电影中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主义,不见誓死杀敌的主动请缨,不闻英雄临死前的豪言壮语,那些普通的农民却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部属于自己平民的史诗!

     短评

    官场和战场,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9.0

    5分钟前
    • 田间箫鼓赛闲神
    • 力荐

    抽国粉的脸

    9分钟前
    • Die Katze
    • 力荐

    可以重拍

    12分钟前
    • 曼特宁
    • 还行

    看完想吃烙饼和大葱

    15分钟前
    • 发条J
    • 推荐

    是我高中时代去电影院看的电影,大家应该想象不到吧?我也想象不到我是去看周星驰的九品芝麻官,前面附带一本电影,就是这本了。我不知道电影票里面有没有包含这部电影。好吧我说一下最终感受,当天回来的时候我觉得九品芝麻官不如这部电影,当时我就有这个觉悟,我还是很为自己感动的!

    20分钟前
    • 张悦
    • 力荐

    7.1;8.6。

    22分钟前
    • 神哥
    • 还行

    相似的题材,这片比《集结号》好不少

    27分钟前
    • 尾生
    • 推荐

    新三团与民族解放,历史的记忆有毛关系?那姑娘问了两个永远没有答案的问题,抽了谁谁谁两记大嘴巴子!

    28分钟前
    • Gemini
    • 力荐

    生动描绘了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贫弱愚昧。不足是把日本人描写的弱了点,现实太残酷,电影人给人们看的往往已经是美化版本,经历抗战到底的中国人都是英雄。

    32分钟前
    • 桐斋
    • 力荐

    虽然让主人公们穿上了国民党的军服 但题材适用于任何一支军队 任何一个政治组织 因此有人说这部影片是一部“影射性的野史” 里于河西会战的战略格局上担任正面阻击任务的新三团 是由普通农民临时凑起来的部队 浓墨重彩地展现了普通农民在“国军”高层的诡计与日伪军进攻的双重压榨中所爆发出的生命辉煌

    33分钟前
    • 李小庫
    • 推荐

    95年之前中国的电影真够开明,什么样的都敢拍,放到现在想都不敢想,还有背靠背脸对脸 活着

    37分钟前
    • 战马空肥
    • 推荐

    1995年上影厂出品 电影《大捷》。2011年看 依然觉得影片在叙事和表现手段上有不俗之处。人物塑造鲜明,情节设置也很巧妙,采用倒叙的手法,先从一场庆功宴开始,拔枪。制造悬念。国产战争片中显得十分特别。难得之作。编剧:吴贻弓,第四代导演中的领军人物。

    42分钟前
    • 张劳动
    • 推荐

    真实的战争,真实的政治,真实的人性。

    43分钟前
    • 北小邪
    • 推荐

    鬼子来了挂甲台, 国军大捷卸甲甸。 信老蒋,得永生, 一寸山河一寸癣, 十万三毛十万兵, 青天白日满地爬, 乐土抗日众生相, 抗战到底赖阿Q

    47分钟前
    • 丁一
    • 推荐

    炮灰的悲哀

    51分钟前
    • Fal Conde
    • 推荐

    二战时最差的武器装备,最涣散的军纪整备,却打着史上最艰苦的仗……

    54分钟前
    • 春田
    • 力荐

    历史有记忆吗?历史不就是消失的过程吗?

    58分钟前
    • 低等游民
    • 推荐

    今天跟朋友闲喷电影,突然提到了这部片子。没有周梅森的原著,就没有这样出色的一部电影。抗战题材,《鬼子来了》第一,它第二,《血战台儿庄》第三。

    1小时前
    • 月黑风高
    • 力荐

    雷恪生居然没凭这部片子拿个影帝啥的?

    1小时前
    • 安东
    • 推荐

    心目中和鬼子来了相提并论的电影,无意间找到这个条目(因为忘了叫啥……),居然才这么几个人标注的。墙裂推荐,完全是被埋没的好片!

    1小时前
    • 正宗牛肉汤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