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动画片 校塔枪击案

    校塔枪击案

    评分:
    0.0很差

    分类:动画片美国2016

    主演:维奥莱特·比恩,路易·阿内特,布莱尔·杰克逊,蒙蒂·缪尔,克里斯·杜贝克,里斯·埃弗雷特·瑞安,约瑟芬·麦克亚当,凯伦·戴维森 

    导演:基思·梅特兰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剧照

    校塔枪击案 剧照 NO.1校塔枪击案 剧照 NO.2校塔枪击案 剧照 NO.3校塔枪击案 剧照 NO.4校塔枪击案 剧照 NO.5校塔枪击案 剧照 NO.6校塔枪击案 剧照 NO.16校塔枪击案 剧照 NO.17校塔枪击案 剧照 NO.18校塔枪击案 剧照 NO.19校塔枪击案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通过几位当事人的视角,旁白叙述中动画与资料影像拼接还原出令人揪心的案发经过,它用这种方式使观众能更自然地了解与代入这个发生于50年前的枪击案,其专注于几位当事人关键抉择的悬念塑造,与之后插入的真人采访录像,以及有意忽略凶手的叙事策略,表明影片重点是关于几位普通人的伟大抉择与伤痛回忆。

     长篇影评

     1 ) 总会有人肩负责任或如此无私

    主体以真人伪动画的形式来阐述这起真实的事件,叙述过程中作为背景音穿插当时人的想法和真人访谈。真实事件本身承载了太多的悲痛,当时人真实情感的流露和电影描述的方式,很真切地重演了整个枪杀事件,如纪录片一般,真实地记录了下来。电影情节没有作任何的渲染,只是很合理精巧地把各处场景剪辑而成。电影结束,再把电影的制作花絮和访问的录像看完,更是感觉到,台前幕后都想着诚心诚意把事件真实原貌展现出来,这也许是对一代人的解脱,也是破除外界对这事件有错误想法的途径。

    尽管枪杀事件事出突然,大部分人都陷入茫然、不知所措中。庆幸的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仍然有人敢于挺身而出,从而让事情有了转机。

    虽然事情至今已经过去50年,但是烙印还深刻地印在他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时间流逝,也许只有选择原谅、宽恕才能真正地放下思绪。但无论如何,伤疤仍在。

     2 ) [影評] 校塔槍擊案 TOWER

    1966年的夏日,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傳來陣陣槍響,造成校園師生的重大死傷,這天種種驚心動魄的過程,皆在《校塔槍擊案》這部紀錄片完整重現。


    《校塔槍擊案》姑且算是呈現某件事件發生始末的紀錄片,在過去有相當多類似的作品可以參考,這類紀錄片大致來說已經發展出相當的固定語法,有當事人的訪問、事件的示意畫面、文件資料的佐證,《校塔槍擊案》當然具備這些基本語法,然而導演 Keith Maitland讓電影穿插著訪談、動畫,結合著劇情片與紀錄片的元素,將《校塔槍擊案》切割出與眾不同的論述,卻依舊謹守著真實的需求。


    1966年 8月 1號,25歲的工程系學生 Charles Whitman在殺死妻子與母親後,持著狙擊槍登上校園的高塔,隨機槍擊路人,起初槍聲聽來就像煙火,人們未察覺自己生命正受到威脅,直到親眼見到旁人被擊斃倒地,才紛紛逃竄,整起案件在警方與犯人交火後結束,造成 14人死亡,以及更多數目的重傷。導演 Keith Maitland選擇如此沈重的題材,選擇從當事人的眼光切入,《校塔槍擊案》重新建構起整起槍擊事件的一分一秒,運用訪談與動畫的呈現,捕捉到事件當下的恐懼、痛苦、凝重,《校塔槍擊案》的手法不是首創,前幾年以色列的動畫紀錄片《與巴席爾跳華爾茲》才是真正的頂尖大師之作,不過《校塔槍擊案》在態度上紀實與情緒抒發並具,不失為值得一看的作品。


    《校塔槍擊案》在多半的情節,以動畫呈現當天的情境,電影旨在建立當下的戰慄,在學生、警察、記者等不同角色間穿插,猶如劇情片般,重現當時的樣貌與經過。《校塔槍擊案》聚焦的幾位當事人,來自各個不同領域、背景、人生的人們,他們的生活過去或許毫無交集,卻因為這起慘劇而產生命運碰撞,有人這事件中死去、有人活下來,也有些人眼睜睜看著旁人死亡,選擇有所作為、或是畏懼躲藏。


    有位懷孕的女學生 Claire Wilson,被槍擊倒地後,身旁男友隨後被擊身亡,夏日酷熱的環境下,她倒在路中央,四肢幾乎要被馬路燙傷,簡直是生不如死的情境,周遭躲藏的人們想前往協助,卻又怕一出去就會成為下一個目標。有位超市的店員 Allen Crum,原本只是前去幫助一位被槍擊的男孩,卻差點成為槍下魂,在一連串的際遇後,竟然協助警方登上塔頂,與兇手展開槍戰。《校塔槍擊案》這兩位角色的經歷最令人印象深刻,也足以成為整部電影最核心的焦點,在這種高節奏的緊繃處境,電影以極為出色的剪接,以及畫面的視覺搭配,成功打造出槍擊現場的風聲鶴唳,完全不輸於劇情電影的煽情手法,要是這起案件被改編成劇情片,恐怕也會徹底輸給《校塔槍擊案》。


    《校塔槍擊案》採用的動畫手法叫「動態遮罩 rotoscoping」,是將真實圖像進行後製的動畫繪圖處理,將實際的照片、影片處理成色彩分塊的繪圖感,成像介於真實影像與傳統動畫之間,宛如真實影像的素描版。如此來看,《校塔槍擊案》其實也算是劇情片,視覺上必須找來演員演出當事人口述的過程,再交由動畫師轉化成動畫影像,《校塔槍擊案》的影像時不時將此類的動畫融入真實中,例如動畫的當事人會行走於真實校園的照片中,而電影也因此有幾幕的影像極為風格化,受害者被子彈擊中後,整個畫面變得通紅,人物成為白色的剪影慢動作倒下,對比起電影中多半的灰階動畫影像,以此強調這幾段戲劇化的重要時刻,即便有如此反寫實的影像,導演 Keith Maitland仍小心翼翼地沒有過於跨越真實的界線。


    當時的生還者,至今大約都已 60、70歲,但當電影後段真正引出本尊時,依舊看得出這起事件仍是場夢靨,傷疤仍深深刻在心頭未曾離去,只是《校塔槍擊案》前兩幕如此精彩的事件重演,在觀眾情緒仍緊緊糾結時,電影在第三幕突然跳至現今的時空背景,卻又沒有明確揭示主題,顯得力道疲弱。當然,《校塔槍擊案》的情節不可能不與美國今日嚴重的校園槍枝問題產生聯想,不過電影沒有在這塊上多作著墨,似乎也未將心思放在討論兇手動機,電影後段有一大重心在說明當時當局未有明確的傷後重建,使得許多生還者仍活在傷痛之中,《校塔槍擊案》在第三幕繞了一大圈,最後仍要將焦點放在受害者上,但與前段的情節比起來意義不清,虎頭蛇尾、相形失色不少。

     3 ) 谁都不是孤胆英雄

    这部电影既是动画片,也是纪录片。影片别具匠心地构建了两条主线,一条是对已经老去的当事人的采访,另一条是通过动画的方式还原了50年前悲惨的德克萨斯大学枪击案。
    在影片里,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在危险突然来临时的惊恐、无助,也正是这场灾难将许多本来不会发生交集的生命联系在一起。
    在真实的生活中没有孤胆英雄。影片里怀孕的克莱尔听到了枪声,受到了惊吓,倒在血泊中。倒在她旁边的男友受到枪击早就没了呼吸。克莱尔发现远处几十米站了很多人,但谁都没有上前营救她。这些人或许是顾虑自己的生命、家庭......,只得在一旁默默地叹息。
    但总有几个人愿意放下顾虑来挽救那些奄奄一息的生命。有个叫丽塔的女人,恰巧走过克莱尔身边,打算帮忙,可没等伸出援手,子弹飞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她只能和克莱尔一样趴在地上。那是,丽塔能做的就是不断和克莱尔说话,让她千万不要丧失意识。克莱尔说:“只有不断的回忆与男友的认识过程我才感到自己是清醒的。
    影片里有一句台词令我印象深刻,就作为结尾吧。当有记者问到前去狙击罪犯的警察心里会不会感到恐惧时,他说:There is no time to think about fear.是的,我们不是超人,我们会在恐惧中产生动摇,但是善良、勇敢、温情就是可以击败恐惧的力量。

     4 ) 2016年 電影 Tower 校塔槍擊案 紀錄片 (觀後感)

    2016年 電影 Tower 校塔槍擊案 紀錄片
    (觀後感)
     



    片名:Tower 校塔槍擊案 (紀錄片)
    美國上映:2016年3月13日
    香港上映:--
    導演:Keith Maitland
    編劇:--
    演員:--

    我一向不多看紀錄片的。
    當然大部份拍成紀錄片的事情都是值得的。
    但很多時候,看到差不多 40 分鐘就開始感到悶悶。

    通常都是找幾位當事人,敘述不同角度的視點。
    旁白與大量的實景或模擬片段。

    而今次選擇看這部紀錄片的原因,是它加入了動畫製作,我感到有趣。



    先說一下事情簡介:-

    於 1966年 美國德州奧斯丁大學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發生了一宗嚴重槍擊事件,導致 16人死亡、33人受傷。

    殺人犯是該校學生,曾加入美國海軍陸戰隊擔任神射手。
    1966年8月1日 清晨,先在家中殺死妻子與母親。

    再攜帶各式槍械,進入大學在90-95分鐘間,於校區的高塔內外射殺。

    直至被一名熟知高塔配置的平民和兩名警員制服。



    紀錄片看完了。

    對我來說是一場通識教育電影,讓我知道1966年8月1日美國曾發生了這樣的一件事。

    每次看到一些生生死死的電影,處於危難情急的狀態之下,然後,人性便出現了。
    第一時間救人、第一時間逃走、第一時間呆了。




    對我來說這是非一般的紀錄片。
    拍得太有趣了! 九成動畫。
    把老膠片和動畫拼接交錯,把事件還原。
    同樣找了幾位當事人,但就以動畫與真人交接形式來接受訪問。
    很創新的製作方式。
    令觀眾更容易了解事情,和增加投入感。
    全片 1小時 36分鐘,不經不覺地看完。
    音樂部份也很悅耳,古典且優美。



    殺人犯:
    Charles Joseph Whitman,1941年6月24日-1966年8月1日





    導演:Keith Maitland



    結論: 我喜歡!



    多謝你看了這篇小文章。
    如果覺得不錯,希望得到你們的贊賞。
    因小小的贊賞,能給我大大的動力。
    感謝!

    文 goods_hk @ 東加豆
    (tonkabean@ymail.com)

     5 ) 报复社会吖

    报复社会吖……

    1.百度了下数据,德克萨斯州人均枪支拥有量全美排名No.18.南方州、民风彪悍的州、牛仔传统州……合法拥有枪支滴咋就有点少嘞 2.动画效果穿插真人秀,可能就稀释了很多不可描述吧,提高接受度?搞成《24小时》美剧的拳拳到肉滴滴见血效果,更带劲刺激,但是不是亵渎死者嫌疑?

     6 ) 拍摄手法独特

    拍摄手法独特,导演巧妙地将老胶片和动画拼接交错,真实还原1966年发生在得州大学、美国首例随机枪击事件惊魂时刻的群像!曾任海军陆战神枪手的查尔斯·惠特曼杀死妻子和母亲后登上校区高塔大开杀戒,杀18人伤31人!直至被一名熟知高塔配置的平民和两名警员制服。本片反映了美国的枪支文化,貌似现在美国人不能随便买到类似的杀伤武器了。

     7 ) 真实让人进步

    在看这部影片的开端,还在思考动画的什么鬼,然而随着剧情的迈进,会真的看进去并随着主演开始思考人生。

    如果你是旁观者,会上去救人吗?应该不会。我想我应该是不会的。首先是枪击带来的茫然,在此之前,从未出现过的事情,所以第一反应,在恐惧之前,会思考发生了什么,而大脑的排斥反应,会让你更长时间陷入迷茫。迷茫之后,应该是恐慌,自保。观察自己所在地区是否安全,自己所在乎的人是否安全。

    但是如果倒下的是自己很在意的人呢?应该会死。会大脑空白,不理性冲上去,然而这个时候,不考虑步骤计划,无疑增大了被枪击的概率。

    如果是警官呢?应该会理性思考击毙凶手。使命感那时候是最浓烈最充斥血管的时候。警官会认为是合理性,而非是一时冲动。专业性的训练也会大大增加营救本身的概率。

    所以那些突破自身限制的人们,无私的英雄们,我们还相信这世上有英雄们,超越本身的恐惧,走在救援的路上。

    RITA不顾一切的冲上去关心伤者,不断对话防止孕妇昏迷。所有的一切,不是一两句语言可以说的清。她跑上去之前,该是怎样的精神。

    那三个冲上去的警官不是没有恐惧,如他们所说,我很害怕,但是我把害怕放在身后。一切结束,瘫在地上,才重新想起发生了什么。

    我们作为观众,看一些真实的事件以及当事者真实的感受是幸运的。

    这一切,与使命感是否有什么关系。是否人生来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使命感呢?

     8 ) 《校塔枪击案》短评

    所有片段在微博上。剧透! 2016年美国犯罪纪录片动画。好看!美国近代史上发生了好几起校园枪击案,尤其在过去的十数年中。这部动画纪录片人物线条流畅、表情丰富,非常真实地还原了1966年8月1日那个炎热的夏日正午在校园内的高塔上所发生的无差别射杀案件(firing at will)。在那一天,有人经历了生死的边缘、有人见识了自己的懦弱,有人见义勇为地出手相助、有人机智勇敢地伸出正义之手。如果你在现场,你会如何反应?看到在射程范围内需要帮助的他人,你会如何行动?是无奈地选择自保?还是勇敢地选择救助? 我想我会尽可能地收集现场信息(比如,射手的具体位置、射程、规律、使用的武器、弹药等)、具体了解现场的状况(比如,受伤人员的伤势等),把信息发布给电台和警方。在信息相当充足的情况下,想办法分散射手的注意力,集中救助还有生存可能的人。射手选择在视野最广泛的高塔住扎、枪击命中率又是如此之精准,这就足以说明射手是有备而来、精通枪法、不可小觑的。在当时没有任何监控和罪犯信息的情况下,警方显然是被动的。选择在校园内无条件射杀,可以感觉到射手的反社会心态,渴望从手无寸铁的学生那里夺走他们的青春、梦想、幸福、和生命。看到怀孕妇女依旧射杀无疑体现了射手冷血的心理和憎恨的报复性心态。在炎热的高塔内连续射杀一段时间,说明他的意志力非同寻常,有视死如归的觉悟,那种放弃了一切的绝望。捕获前,自杀的可能性很高。与枪手协商成功的可能性较小。 “时代杂志列为2016年十佳之一,本片中导演巧妙地将老胶片和动画拼接交错,真实还原1966年发生在得州大学、美国首例随机枪击事件惊魂时刻的群像!曾任海军陆战神枪手的查尔斯·惠特曼杀死妻子和母亲后登上校区高塔大开杀戒,杀18人伤31人!直至被一名熟知高塔配置的平民和两名警员制服。通过几位当事人的视角,旁白叙述动画与资料影像拼接还原出令人揪心的案发经过,它用这种方式使观众能更自然地了解与代入这个发生于50年前的枪击案,其专注于几位当事人关键抉择的悬念塑造,与之后插入的真人采访录像,以及有意忽略凶手的叙事策略,表明影片重点是关于几位普通人的伟大抉择与伤痛回忆。” 片段(二)人性的美好和恶毒、无私和自私、正义和懦弱,真的出乎预料。不到危机的时刻,也许我们谁都不会发现自己和他人的本质与可能。 片段(三)当你一个人不得不面对死亡的恐惧,选择与枪手搏斗时;当你一个人孤立无援地躺在灼热的地上,感到腹中怀胎8月的孩子停止运动时;当你忘却去感受害怕、一味地开枪把弹膛打空、脑中一片混沌时;当一切安静地终结,你开始回放经历时犹如慢动作的、近似梦游的不真实场景时;当你反思是否应该先和枪手对话、劝降无效再开始扫射时;当你能清晰地感受到死亡的不真实感、和生命变得模糊的消逝时;当你连人生的走马灯都来不及回放,便永远地沉入了无尽的黑暗时。。。到底是什么、从什么时候起、因为什么,而开始变质、将一个可爱的孩子扭曲变质的呢?

     短评

    和「斯隆女士」比較下只能給五星,「斯」就只有words。

    10分钟前
    • Die Katze
    • 力荐

    2016真是一个纪录片的好年啊!

    13分钟前
    • TheGZMovieGuy
    • 力荐

    以动画的形式“重构”了历史事件,动画的间离感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暴力本身的血腥和残酷,但并非远离了现实,而是提供了另一种进入事件的途径,扩大了影像表现的可能性。只是电影本身并未叙事结构上达到一种平衡,后半部分有些落入俗套,无论在事件的挖掘和人物的情感层面都停滞不前,让人感觉十分沉闷。

    18分钟前
    • 鱼剑
    • 还行

    1. 动画形式复原了当时情节,而活着的人几十年后真身再现,解释当时情形,可以把我们带入历史又没有远离现实,因为校园枪击案在美国依旧存在。影片故意避开了杀手的背景介绍,也是遵从了新闻报道中不鼓励犯罪,不示范的原则。

    19分钟前
    • Sabrina
    • 推荐

    第一人称的汇集、动画真人的转换都用得十分巧妙。恶魔行走于我们之间,而我们很可能就是制造恶魔的人,所以影片选择了把凶手完全隐去,也符合暴力行为传播的社会学诱因。播报死亡名单时发现自己孙子名字的那段音频太戳泪点。

    23分钟前
    • 脱氧核糖十三
    • 推荐

    想法巧妙的纪录片,别出心裁地用动画还原犯罪现场,枪声不绝于耳,穿插的采访让动画片段看起来也残酷异常。全片没介绍无差别射击的罪犯,可以理解为不鼓励犯罪。而放在最后的人物采访则展示了人性在危难时刻闪耀的光芒。

    25分钟前
    • 东北洪常秀
    • 推荐

    将老胶片与动画交错重现历史的形式非常聪明,叙事者的恰时出现也很是煽情。虽然仅从受害者角度重述可能略缺乏厚度(相比较从加害者身世追诉行凶缘由),但勾勒出的爱与勇气的故事足够动人。

    28分钟前
    • mOco
    • 推荐

    原谅不适用于纯粹的恶

    29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推荐

    3.5 故事只从受害者和警察的角度来讲,让枪手完全隐形,这样本身是没法立起一部完整的电影的,结局很拖就是因为这个。类似的电视节目和文章很多,在一部长片里我期待看到显然不止这些。不过电影先用动画之后在救援达到情绪顶点之后突然转为真人采访这个做法挺戳泪点

    34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形式很新颖,动画+原始素材+真人访谈,突出了受害者、见义勇为的路人和警察,动画转转真人那一下还挺戳人,还有竖中指、眼睛滑落等细节。但问题是全片没观点,温情有余,表达不足,把枪手完全隐去,让整个事件有点没头没尾,流于冗碎。

    36分钟前
    • 牛油果豆
    • 还行

    在创想上占据了高地,可惜没能完成得更好。

    40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为什么真人出镜才感人?枪声有完没完?-11/26/16 at MoMA

    42分钟前
    • sheepfield
    • 较差

    听到新闻邻里纷纷举枪前来声援…………我也是懵了

    44分钟前
    • 竹傻傻
    • 推荐

    无知如我在看完这部片后才第一次知道这个事件,后又翻阅各种资料作为补充,2016恰逢枪击事件50周年,同样的事件未再发生,但类似的事件却不断上演,反社会与反人类群体永远不值得被原谅,即使它有任何人格缺陷。给差评的各位难道还不明白这部片的意义何在?对形式和拍法评头论足的人到底在看什么?

    47分钟前
    • 柯里昂
    • 推荐

    动画、真人、影像资料交替切换的手法观感非常好。 叙事流畅,张力充足,有条不紊,从容不迫,非常剧情味道的纪录片。唯一缺憾是少了枪手的角度,很可惜 #“新闻里一说学校出事,一堆市民不等警察来,就从家里抄起长枪就冲过去枪战”这种事也就在德州了吧#

    50分钟前
    • davekozg
    • 推荐

    看的版本只有82分钟。所buffy中的某集取材的就是这个事件吧

    52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纪录片很扣人心弦,钢琴配乐也很渲染。影片故意淡化了对肇事者的介绍,而从受害者的角度描述整个事件。用动画重新构建现场,很聪明的表现手法。4.5星推荐备注:德州就是民风彪悍。连李安的新片都把主角和背景场景定在德州。

    54分钟前
    • bugz
    • 力荐

    竖起的中指,滑掉的眼镜,奔向血泊的少女,茫然徘徊的群众,软弱或英勇只是一瞬的决定,六十年代德州人类学考

    56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用动画拼接胶片的形式来做纪录片,很细致的还原50年前的枪击案,无差别的枪击事件的镜头对准了受害者,校塔周围成了这个「隐形」的狙击手的狩猎场,瞬间就有很多人躺枪,面对暴恐真是考验人性的时刻,是仓皇而逃保全自己还是挺身而出扶救受害者?事实证明,德州人民确实威武霸气了点!

    60分钟前
    • kiki204629
    • 推荐

    纪录片神作。1966年狙击手从校塔上任意狙击路人,转眼间五十多人躺枪。导演将老胶片和动画拼接交错,真实还原惊魂时刻的群像,每一枪都揪动人心。而当monster行走在我们当中时,也见证了人性之崛起:顶着被爆头危险救死扶伤的路人、举起霰弹枪和凶手对狙的市民、力挽狂澜的警察...平凡、伟大。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