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记录片 约翰·威尔逊的十万个怎么做第一季

    约翰·威尔逊的十万个怎么做第一季

    评分:
    0.0很差

    分类:记录片美国2020

    主演:约翰·威尔森,Cynthia Larson,Ron Low,凯尔·麦克拉克伦,Gabrielle Merken,Niko Nelson,Yanjaa Wintersoul 

    导演:约翰·威尔森 

    排序

    播放地址

     剧照

    约翰·威尔逊的十万个怎么做第一季 剧照 NO.1约翰·威尔逊的十万个怎么做第一季 剧照 NO.2约翰·威尔逊的十万个怎么做第一季 剧照 NO.3约翰·威尔逊的十万个怎么做第一季 剧照 NO.4约翰·威尔逊的十万个怎么做第一季 剧照 NO.5约翰·威尔逊的十万个怎么做第一季 剧照 NO.6约翰·威尔逊的十万个怎么做第一季 剧照 NO.16约翰·威尔逊的十万个怎么做第一季 剧照 NO.17约翰·威尔逊的十万个怎么做第一季 剧照 NO.18约翰·威尔逊的十万个怎么做第一季 剧照 NO.19约翰·威尔逊的十万个怎么做第一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一个焦虑的纽约客,在处理个人问题的同时,试图提出日常生活的建议。

     长篇影评

     1 ) 一些会心一笑的画面

    2022年劳动节期间北京天气好的离谱,与此同时,半个朝阳的小区实行封控,公共场所需持48h核酸阴性证明入内,全市禁止堂食。需要做好一旦出门,就再难找到合适落脚点的准备。

    机缘巧合,居家看了这部实操性极差的生活指南,却算的上五一期间屈指可数欢乐时光,记一些会心一笑的画面。

    第1集 如何开始闲聊

    小麦色阳光男邪魅一笑

    touch & go

    dj布道现场

    确实

    多线程-奇妙的组合

    微笑货箱

    枕头山谷

     2 ) 自得其乐

    我曾经写过一篇读后感《人间很可爱,且读梁实秋》,生活很有趣,那就看《十万个怎么做》该纪录片讲了有趣的曼德拉效应,还有发生在纽约脚手架的故事。

    台词:历史记录与集体记忆不符的现象

    你越去挖掘,越会发现不一样的东西。

    要解决一些你不喜欢的事物其实很简单,因为,如果你绝不承认你对什么东西有不满,那,你就不需要做出改变。我们多数都不会在产生不满时声张,然后问题就会越来越多,最后,你也没法想到会有什么改观。你可以以结束一段让你一无所获的关系或者你干脆就赖在其中,再不出来,因为这实在太难过,翻不了片啦。

    如果你建了太多的脚手架给自己,你终会埋葬于此,但如果我们尽我们所能,一点一点拆掉它,最后,全部都会消失的。

    攀谈是社会的调和剂

    而真正会攀谈的人,知道要怎样抑制那种表达,假装情绪稳定。

    所有的关系会是同一个轨迹。

     3 ) 一个充满“废话”的纪录片

    看完莫名想到莫妮卡说的那句,“ Welcome to the real world . It ' s sucks . You ' re gonna love it .”

    感觉作者完全沉浸式地参与着自己的生活,完全真诚而细腻的表达着自己的内心感受。在他的镜头下,无厘头的场景、稀奇古怪的人都那么可爱。只能感叹,有趣的生活是需要有趣的灵魂来发现的一﹣如果身边多几个这样的朋友,一定会很快乐吧!如果没有,那我希望自己能成为这样的人。

    虽说是纪录片,但好像没什么逻辑,更像是 vlog ,碎碎念的分享。想起最近看到,说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说的话若90%以上是废话,他就快乐。若废话不足50%,快乐感则不足。在交流中,没有太强目的性的语言,更容易让人亲近。所以,我们每天都在找"幸福"。幸福是什么呢?大概就是找到了一个愿意听你说废话的人吧。

     4 ) How to develop from a Vlogger into a documentary filmmaker with John Wilson?

    这是我心中目前除Jonas meka之外最棒的对于生活的解构。

    怎么small talk?怎么提高记忆?怎么AA吃饭?怎么搭脚手架?怎么做可口的risotto?

    John Wilson有在很认真的和生活交朋友,半嘲讽半委屈地给出一个私人的生活指南。

    你听或不听其实都无所谓,因为他也并未给出任何建设性的意见,也因为生命本来就不过一场浪费,一场空。而往往对生活如此悲观的人,又恰恰是在用全身力气在热爱着生活的人。

    不过本指南于我有很建设性的意义,

    一来,我开始学着John将自己每天的生活事无巨细的记在小方格子里。因为最近突然有的一个感悟,我对于自己正存在着(或曾存在过)的认知并不是来源于当下,也不是来源于某个汲汲渴求要追寻的理想。我的存在无限依赖着记忆——而我又是一个记忆如此之差的人,因而突然有些害怕对于被遗忘的日子仿佛从来没活过。尽管太过于纠缠回忆过往或许不是一件好事,John也在影片里吐露他记录了好几十本的生活没有任何意义,甚至回看起来还是一片空白。不过我还是想试试。

    二来,创作角度,如标题所言,这个看起来像个vlog一样的自说自话,低清手持的街头巷角,能放在HBO上卖钱,绝非他看起来这么简单。credit里一长串的制作团队足以证明,这并不是作者简单心血来潮拿着相机随便拍拍配个旁白就完事的东西。 那么Vlogger和·John Wilson之间的分野在哪呢?

    这个记录剧集特别的点在于,看起来随机且意外的事件比如:small talk那一集中作海滩偶遇的另一个格格不入的人,成为了尴尬的朋友,随即意外破解他心底的秘密;脚手架那一集中作者从纽约飞去另一个城市参加脚手架博览大会时途径的一座高楼,作者一边吐槽这个脚手架搭建的不太合格,随即在返回纽约后就在新闻上看见那座大楼倒塌的消息……皆为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惊喜。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是小说和电影编剧制胜的法则。而本片作为纪实类的作品,却能将这一点发挥到了极致,巧妙编织出生活,编织出偶然与必然,矛盾与冲突的交汇——生活是如此平平无奇却又充满如此多无关痛痒的波澜壮阔。

    我看来这是一种很棒的创新,也能给观众带来一种非常诡异(in a good way tho)的观看效果。

    其实观众公认的,覆盖面更广,影响力更强的纪录片多以《地球脉动》或《舌尖上的中国》为主,从外部,用较为客观的口吻来描绘“真实”的地球,描绘真实的火腿腊肉和包子饺子们,将物质世界的某一个切片制作成标本,让观众拿着放大镜细细品读——这是此类(及大多数)纪录片的作用方式。

    而如同本片此类的第一人称纪录片,(我甚至想给其冠名为“自言自语式纪录片”),则是完全的从内部视角出发,从创作者,或者创作者塑造的这个第一人称形象出发,而观众拿着放大镜看见的,是一份心灵切片。

    当然不能够将纪录片粗暴一分为二地割裂成为你中无我,我中无你的内部与外部这样两个块。纪录片的内涵其实非常丰富,所以有时甚至会令人产生一种错觉,是否只要拥有一个能够录制视频的机器(DV,数码相机,手机),进行真实的记录,就能称之为纪录片。这种错觉时常让我陷入沉思,如果这样放大纪录片的内涵去定义的话,是否vlog也能称之为第一人称纪录片在新媒体时代的一个全新变形呢。

    或许又要从纪录片的本体论开始聊起,纪录片到底在干什么的?纪录片的目的是什么?或者纪录片到底是什么?如果我们将纪录片归入艺术的范畴,那么不难得出,纪录片的目的,if not the only one, 无区别于任何其他的艺术形态,是作者手中的一个工具,一种载体用来表达观点,用来处理关系,处理和这个世界的关系,处理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处理与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突然想到另外一部Banksy的纪录片《画廊外的天赋》(exit through the gift shop), 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里也有相似的描述,片子的主人公是Mr brianwash,一位开vintage服装店热爱影像记录者,最终成为了一个融合街头文化和pop art的“艺术家”。Mr brianwash和John Wilson一样,是一个狂热的影像记录者,房间里堆着不可计数的录像带子,但如果没有Banksy,Mr brianwash记录的这些影像或许只能称之为vlog, 或者是私人的家庭录像带,而从vlog 到真正的纪录片作品之间需要跨越的一个鸿沟到底是什么呢?

    John Wilson在他的这部作品里面其实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尽管从vlog的井喷到式微,也不过是短短几年的时间。从qq空间 部落格(文字),到Instagram(图像),再到vlog(影像),或许对于一个非影视专业从业者来说,影像成为了除文字之外的更顺手的新工具,用以记录与表达生活。

    但我们需要更多的vlog吗?在视频内容无比冗杂过剩的时代,看千篇一律的脸对着镜头机械介绍我今天吃了什么,干了什么,用了什么牌子的洗发水完全无法激起我任何的兴趣。或许我们需要的是,更多对生活的想象力。

    用影像去思考,去进行小写的我与big Other之间的无声对抗。

    又或许思考意义本身并毫无意义。

     5 ) Through John‘s lens

    《约翰·威尔逊的十万个怎么做》可以说是UGC的巅峰了,对生活拥有如此高的感知和观察,能将普通的生活也活成有趣的诗。希望俺也能继续保持!摘录了一些触动到我的碎碎念:

    交流情感会让你在还没做好心理准备时就被卷入人际关系的湍流之中,所以一定要懂得如何引导这种互动,从而缓和氛围。

    我们大多数人不会在感到不满意的时候发声,除非不得不做出改变。

    过去存在于我们脑海中的方式,并不总是我们经历的那种方式,只要人类还需要记忆一切,就会存在一些记忆的偏差。所以,趁着还有机会,享受这种想象吧,如果你今天过得不开心,当明天到来时,这份记忆总会被自己美化。

    人类会自找很多麻烦,只为让自己觉得,他们在掌控着环境。

    对一样东西太过珍视实际上会让你没那么享受,而且会带来一种低沉的、熬人的焦虑,你永远无法逃脱。

    当你无计可施时,就会很自然地盖点什么在那个东西上面,但也许我们这么做是为了避免面对最根本的问题,这只能给我们一种掌控一切的假象,此时世界正慢慢分崩离析。

    好像以后做什么事情都没有绝对正确的方式,你为了活下去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有一定的风险,世界上已经没有纯粹主义者的位置了。当你必须抛开所有的东西时,你也该抛弃追求完美的心态了,你只需要做感觉正确的事情。

     6 ) 还是没明白但又好像很明白怎么做

    嗨,我是Charlotte,nerd,十级社恐。

    我讨厌家庭聚会,不知道迎面而来并不认识的亲戚问我房子多大的时候怎么回答。

    我讨厌坐地铁,不知道在拥挤的车厢里怎么看自己的书才能保证不被边上的人偷看。

    我讨厌家里乱糟糟,却宁可懒洋洋在沙发上看书把左脚的袜子丢到地上七歪八道的娃娃身上也不站起来收拾。

    我最近,被老板建议去参加一个培训课程。老师说了很多管理中必要的沟通技巧。可我只觉得身心俱疲。老师说,你们要问open question,这样才能有去有回。老师让我和他做角色扮演,我只坚持了两个问题,老师就宣布我把天聊死了。课上了四次,可我依旧是社恐。别人跟我说“天气真不好”,我却因为喜欢雨天而自顾自沉默。

    就像上厨艺课,老师教了好多做菜技巧;可我呢,我连厨房都不想走进去。

    这周,因为在过去的周末参加了一场不被事先告知赶鸭子上架的无聊家庭聚会身心俱疲的我,无意中打开了这个剧集。啊,太适合经常在日常生活中手忙脚乱的我了,我需要一本生活指南。

    六集,试图回答六个问题,“如何进行一些聊天”“如何增强你的记忆”“如何保护你的家具”“如何分摊钱款”“如何提供脚手架”“如何做意大利烩饭”。

    但一季看完了,发现他也没给出任何建设性的意见。他不过是一个虽然特别丧,却又努力和生活交朋友的人,所谓的生活指南,不过是带点委屈的戏谑之语。到最后,他自己也没找到答案:完美的意大利炖饭还还是没做出来,他想要送饭的房东奶奶却中风进了医院;他想知道如何做到公平,参加了一场裁判的聚会,却发现他们在宴会上拼命薅羊毛。回头看看,生活中最终的解决方案都是一开始最不想要的,一开始最笃定的永远不是最优解。

    你看嘛,这片子看似轻松怪诞,但我看到好像只有我们努力地得尝所愿,就是会撞上事与愿违。家庭聚会上,我躲在一个角落里拼命吃东西,不想让大家看见我跟我说话。可最后,我去桌子上拿薯片的时候,别人还是抓着聊天。一点办法都没有。

    但是,在问完十万个怎么办后依然毫无头绪,在生活面前几乎要投降的极度悲观主义者,又常常是用尽全力努力生活的人。我可太羡慕John Wilson那永远保持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新鲜视角的能力了。反正人类社会都这么让人绝望了,远方也好,回忆也罢,都不见得有多好,那还不如就着眼于每天犄角旮旯里的古怪荒诞和温柔伤感。我爸常说我是个想太多的人,但此刻我觉得想太多也没什么不好,毕竟还在努力琢磨的人,是依然相信明天转角有惊喜的人。

    我一口气看完了一季,也没明白怎么做。但倒是明白了,寻找答案的路,比答案本身有趣得太多太多。而本来又有什么答案呢?你喜欢人群,我喜爱独处;你能保护好你的家具,我的家具上总有奇怪的污渍,又有什么区别呢?我手忙脚乱学了这么多年的怎么办,到头来来学会的,也只是用自己笨拙的处事方式,过好这一分钟。而这当下的解决方案,换了个场景又无解,我又得再次寻找答案。

    但是,我还是觉得,只要还能问怎么做,就还没到对生活彻底投降的时候。——最后,那个中风的奶奶治愈回家了,他端了一碗不完美的炖饭给她。我真想尝尝。

     7 ) 我是一个鼠标人

    我想把我自己分类为一个鼠标人。因为我不是——至少目前不是——键盘人。我所指的鼠标(cursor)人是在使用电脑时,绝大部分时间是使用鼠标浏览信息、点击一个接着一个链接。乐此不疲地穿梭在一串串信息流中。当然这么讲他们大概也可以称为“冲浪人”。

    我前面也提到了,与之相对应的就是键盘人。这类人比鼠标人多使用键盘一些。我定义的使用键盘是一种生产行为,用键盘玩大部分游戏时,键盘的功能依然是鼠标——似乎没有留下什么。我崇拜着键盘人,他们用“键盘”留下了许多文章、代码、图像。

    鼠标与键盘只是一种代指,美术从业者也经常使用鼠标进行创作,而相机、麦克风以及笔都是“键盘”的一种。我只想把这两个事物对立,以阐述我是多么惭愧:作为一个“鼠标人”。

    最近听着播客,被悲观生活指南安利了一部纪录片: How to With John Wilson。 John Wilson 使用他积累多年的摄影素材击垮了我对自己生活的无谓。他拿着他的摄像“键盘”在纽约街头创作。他的作品看似很依赖于外界,但我仔细一想,这些空镜头和尴尬的采访巧妙地契合了他自己想表达的思考。通过记录,行走他发现世界,并分享给观众他的发现。这是一种21世纪的探险行为、挖掘那些被路人漠视的日常宝藏。

    作为鼠标人,我很是赞叹他的成功创作。在这种赞叹的同时,我也开始怀疑自己的生活。在这种对比之下,我仅仅是自己生活的过客,碌碌无为地度过了四季。

    我从来没写过几篇日记,我痴迷于浏览。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在一次概率论复习前夕,我在追逐微博上某个“瓜”,第二天的考试不出意料地挂了。八卦、吃瓜之类的信息摄入是每个人都会做的,走在街上、打开手机地你无时无刻在接收信息,但鼠标人和键盘人的区分在于接下来做什么。

    鼠标人极大概率去追逐下一条信息,大脑也很识趣地淡忘上一条信息。键盘人可能大部分时间也会这样反应,但又有一些不同:在面对一些事情时,他会记录下来。更为重要是他会翻出来看看,想一想。

    在上文提到的纪录片某一集,John 在自己的生日派对上怀疑自己的朋友利用他自己的生日聚餐作为退税依据。我觉得他有些神经质,可这大概是一种键盘人的天赋:偏执于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积极与环境互动;怀疑、记录、思考、创作。键盘人们似乎对这样的行动信手拈来,而鼠标人有可能在每一步停滞不前。

    我是多希望他做一集:How to be a Keyboard-man. 教一教我怎么成为键盘创作人。虽然深知这一转变需要我自己完成。

     短评

    表面看似很丧,但实际上充满了奇怪的正能量?

    6分钟前
    • 小虎队解密卡
    • 力荐

    请认准「英美剧漫游指南」的翻译,不认准也没办法,因为只有我们翻译了😂。这是英美剧漫游指南的首次翻译,完全出自对本剧的喜爱,NEW字幕组网站有全6集,B站有其中4集(某2集不给过我们又不想打码)(update:弯弯字幕组也翻译啦!)

    11分钟前
    • 陆小鸟
    • 力荐

    应该是自媒体时代内容生产的最佳范例吧

    16分钟前
    • 鸡头井。
    • 推荐

    看到他写得满满的日记本就懂了为什么他能拍出这部片,有趣的生活需要有趣的灵魂来发现

    19分钟前
    • Aviana
    • 力荐

    Nerdy weirdo白男的旁观视角纪录喜剧片和写给纽约的情书。每一句话都能有一个对应的片段这是有多少素材啊…回味无穷,有跟High Maintenance一样的energy,两位主创估计能做好朋友吧。(看出他跟我住的地方在同一neighborhood,不知道能不能撞见呢

    23分钟前
    • 倪克斯
    • 力荐

    怎么办从看到纽约人对街头遛猪见怪不怪那刻开始憧憬了,感觉是很适合怪人生活的地方。

    27分钟前
    • 羊皮糖
    • 力荐

    看完好想自己拍。p.s.放到上海或者广州能拍出来,北京永远不可能。

    31分钟前
    • 康堤
    • 力荐

    孤獨的人觀察力最強,而且關注點會比較奇怪,可能看似無聊沈悶,但是能自嗨。

    34分钟前
    • *
    • 还行

    把月曜、发国新浪潮和一个nerd放锅里煮,会获得本剧。嫉妒到不想给五星

    38分钟前
    • 🍞
    • 力荐

    目瞪口呆 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tv show

    41分钟前
    • oo!oo
    • 力荐

    Joe Pera + Nathan Fielder 2020 年的写实主义经典

    46分钟前
    • Jin
    • 力荐

    爆尬之中又有一丝寂寞,平中见奇,发人深思……满满的Nathan For You之geek感,还以为是Nathan Fielder恶作剧伪造了一个身份在说话,一查原来真有John Wilson此人。

    48分钟前
    • ハヴィエ
    • 推荐

    爱到跳楼,辞典型纪录片,整合素材的能力简直是未来机器人水平。生活没有剧本却如此情景喜剧!socially awkward nerd的遛弯总结,虽然你已经不再是从前那个纯粹主义者了但你依然能感受到这份纯粹快乐!最后一段call back太强,像是揉面团一样拉长成六个三十分钟的深情凝视,爵士乐一样零碎的漫步迎来舒缓的收尾更爱纽约一点,我紧握他手说:you are so my SOULMATE,hiya NYC,empire state of mind

    52分钟前
    • 根斯巴克连续体
    • 力荐

    约翰·威尔逊总是有他独特的视角和幽默感,而且又很巧妙地呈现出来。而在开心了五集半之后,最后却突然滑向伤感。

    5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作者对生活的解析如同他对素材的捕捉利用一样敏锐

    55分钟前
    • 睿蕊
    • 推荐

    纽约漫游者,或是影像单口喜剧表演艺术家。因为絮语的体裁,所以作品和作者是高度同一的,Wilson很难在镜头前伪装出一个人设,而观众爱死了他的那些奇特的联想和微妙的尴尬——我们知道,他是谦逊的,善于在无聊日常里发现有趣细节的,因而可以信任的。每个主题下盛放的是孩童般的好奇心和成年人的生活困惑,而他有刨根问底的精力和深入思考的毅力,于是每次升华都是那么自然,给予我们解决问题的全新角度。笑足了五集,然而在季终猝不及防地大哭了一场——新冠入侵、被迫隔离,时刻陷入失去的恐惧之中,所爱之人离我们愈发遥远。愿你我都能更勇敢,愿善良的房东太太永远健康。

    58分钟前
    • 晚不安
    • 力荐

    最搞笑的剧本来自于真实,比如《波拉特》;最高级的幽默莫过于讽刺,比如《pretend it’s a city》。本片两个都做到了极致。一本正经搞笑,搞笑中透着些许丧,丧中又带着某种哲理,配上nerdy宅男画完音,直戳心灵。最后半集首尾呼应加升华,从五星提到了六星。Thank god,这种片子真是可遇不可求。

    59分钟前
    • 小羊不亦乐乎
    • 力荐

    John Wilson拍得太好了,是21世纪的浪荡子,影像时代的漫步者。

    1小时前
    • fushia
    • 力荐

    🧡💛💚💙可能就是我一直最想拍的那种美妙狗屁吧💙💚💛🧡

    1小时前
    • crankyanny
    • 力荐

    神一般的影像表达形式 so much more than vlog 会讲故事的人太牛逼了

    1小时前
    • Jus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