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韩国剧 少年法庭

    少年法庭

    评分:
    0.0很差

    分类:韩国剧韩国2022

    主演:金惠秀,金武烈,李星民,李姃垠,李尚熙,朴智妍,申宰辉,琴光山,朴钟焕,金英雅,申达琪,李妍 

    导演:洪忠灿 

    猜你喜欢

     剧照

    少年法庭 剧照 NO.1少年法庭 剧照 NO.2少年法庭 剧照 NO.3少年法庭 剧照 NO.4少年法庭 剧照 NO.5少年法庭 剧照 NO.6少年法庭 剧照 NO.16少年法庭 剧照 NO.17少年法庭 剧照 NO.18少年法庭 剧照 NO.19少年法庭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讲述讨厌少年犯的刻薄法官到地方法院少年刑事合议部新上任后在少年法庭展开的故事。曾经是少年犯罪受害人的大韩民国法官面对着有着多种故事的少年事件,思考着什么是真正的大人的作用,少年事件为什么不是"别人"的问题,而是"我们"的问题,通过成长的过程向少年犯和世界传达着沉重的信息。

     长篇影评

     1 ) 『少年法庭』少年之恶,成人之过

    用一个周末的时间肝完了豆瓣9.0的NETFLIX新韩剧《少年法庭》,探讨的是一个近年非常热门的话题——未成年犯罪。
    国内其实很少出现与此话题有关的影视剧,《少年的你》算一部,《隐秘的角落》也只是半部(因为几乎删去了原作中所有关于青少年犯罪的内容)。
    国外的青少年犯罪题材作品倒不少见,有校园霸凌致死,也有恶童杀人,出现过《伊甸湖》《坏种》等经典作品。但大多数的着墨点都是“童之恶”,其中很多的儿童形象都是妖魔化的。
    这其实属于满足观众感官需求的儿童恐怖题材,它外化了大人内心对于儿童这种看似天使,实则不可控制的“生物”的恐惧(或是对生育本身的恐惧),并在大多数影片的结尾以残忍的方式处决儿童,以宣泄很多成年人在现实世界中对儿童的不满。
    但这样的片子只会让成年人愈发恐惧甚至敌对青少年,并不能让我们反思青少年犯罪的本质。
    相比之下,《少年法庭》倒是显得非常特别,它以青少年犯罪为题,用七个案子系统地探讨了少年为何会恶,呈现了少年法庭这一特殊部门的职能,也反思了我们身为大人,应该如何对“少年的恶”负责。

    少年之恶

    从逻辑和结构上看,《少年法庭》首先为我们呈现了什么是少年的恶。

    第一个案子【延和国小学童凶杀案】,聚焦的就是青少年的犯罪能力。少女杀害八岁幼童并分尸,再利用精神病可不负刑事责任的条例,将主要罪责通通推给自己患有精神病的恋人。本案改编自2017年的仁川国小女童碎尸案,案件的原型人物是两名分别十七岁和十八岁的少女。这是一次预谋杀人,事件的主角在网络上认识,在网络上学习如何杀人以及如何规避刑责,甚至将网络游戏中执行的杀害幼童并分尸的虚拟任务放到现实世界中来执行,他们对生命没有丝毫敬畏之心,甚至在肢解后还收藏了部分尸块。

    去年大火的韩剧《窥探(mouse)》也是以此案为原型,但它更多关注的是精神病。而《少年法庭》则在这一部分重点描绘了青少年是如何犯罪,以及如何利用所学的法律为自己脱罪的。这也让观者意识到,未成年人的心智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成熟和复杂。互联网时代,信息纷繁复杂,百度一下,一切皆可找到答案,未成年人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强大的犯罪能力。

    当观众意识到少年之恶后,《少年法庭》又开始探讨少年为何会恶。

    第二个案件【家庭暴力案】,讲述的是少年犯遭受生父家暴的故事。少年为何会犯罪?可悲而无法摆脱的原生家庭也许是答案之一。荀子说性本恶,说的其实是人的本性中具有恶的因子,人性后期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转化为善的可能,因此需要道德教育。而很多少年犯的原生家庭都存在生而不养,养而不教的问题,甚至父母本身就涉嫌犯罪。如果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那很多“逾越道德和法律”的父母便是将少年推入深渊的罪魁祸首。

    同样回答这个问题的还有第四个案件【学校集体舞弊泄题案】。都说中国的家长鸡娃,其实韩国有过之而无不及。本案发生在一个二胎家庭里,父亲因为事业而常常忽略陪伴孩子,在仅有的与家人相处的时间里,却还用成绩高低区别对待两个孩子。缺爱的少年为了赢得父亲的关注,选择在考试中作弊。除了不负责的父母,本案也引出少年犯罪背后的另一个黑手——分配不均、财阀垄断资源以及极端内卷的韩国社会。

    除了犯罪原因,本剧还有一个重点议题:少年犯为何会一犯再犯。

    少年法庭的作用并非仅仅还受害者一个公道,也肩负着让少年们“改邪归正”的重责。第三个案件【蔚蓝青少年中心集体霸凌案】,讲述的就是少年犯改造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因为原生家庭的伤痛而走上犯罪道路的少年们,本身就对世界充满了敌意,他们企图通过破坏成年人制定的法则来引起注意力,因此很难在区区一两年的改造时间里选择相信世界。纠正与伤痛的治愈都是少年犯改造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是为他们重塑世界观。

    当然,即便是教育成功,重返社会,少年犯依旧有可能二进宫。这便是剧集第五个案件【未成年无照驾驶交通事故案】的关注点。一个改造后出狱的少年犯,怀揣着重新开始的梦想,却被卷入不良少年团体,再度作案,夺去了一条无辜的生命。这也是其中最令人难过的案件,它一方面在说明,少年的恶并非生来有之,正确的引导会让他们的人生重回轨道,而另一方面,也说明社会和家庭的种种阻碍,让他们很难彻底地重新开始。

    此外,还有第三个原因会导致少年再犯——不健全的法律与不正确的判罚。

    就像第一个案件所呈现的,互联网时代,青少年的犯罪能力直线提升,他们会在知法的情况下犯法。在《隐秘的角落》原著《笨小孩》中,主角朱朝阳就曾多次强调自己的年龄是十三岁,不需要负刑事责任。当然,如今法律将年龄界限调整为了十二岁,但我们依然也能看见十二岁以下未成年人“草菅人命”的新闻。更何况在我们未成年时期的教育中,老师会告诉我们法律给未成年人提供了怎样的保护,却从不会说法律不允许未成年人做什么,更不用说死亡教育了。

    除了法律本身的漏洞,法庭也可能存在因为懒政而误判的现象。《少年法庭》的最后一个案子【青少年集体性侵案】讲述的便是这个问题。【青少年集体性侵案】中一群少年性侵了一名少女,其中的两个犯罪少年便曾在小学时,因为恶意高空抛物杀害了一名无辜的幼童。当然,根据当年庭审时法官的错误判决,他们没有受到任何责罚,甚至没有任何害怕和悔过之心,因为他们懂得在庭上伪装无辜,也知道少年法会为他们“免责”。因此五年后,他们再度犯下了令人发指的集体性侵案。

    大多数未成年人罪犯所受的责罚其实并不重,即使是仁川国小女童碎尸案中的两个凶手,也只是分别被判罚了二十年和十三年,他们离开监狱时也正值壮年。如果后期没有受到应有的教育,他们会不会再度危害社会?很多人都对此感到恐惧。

    成人之过

    如今网络舆论的谴责声很大。

    我们在气头上会说:“该死的小孩,牢底坐穿。”但罪是不是犯了?人是不是死了?就算让少年牢底坐穿甚至是死刑,都不可能改变一条生命已经逝去的现实。

    事实上,能杜绝少年犯罪的并非少年自己,而是如今掌握着资源和权力的大人。《少年法庭》的其中一条复线剧情,讲述的就是该不该取消少年保护条例,让每一个犯下滔天罪责的少年都受到严厉的惩罚。剧集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法律是指标不治本的,今天他们可以利用未成年保护法杀人而后自保,明天也可以以精神病为由实现同样的效果。因此真正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唯有教育。父母的教育,学校的教育,还有犯法后相关部门的教育。

    还有一点要特别提及,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未成年人的“新老师”,他们在互联网上学知识,追星,参与时事评论。他们会因为一个优秀的偶像而努力学习成为更优秀的人,也会因为所谓的饭圈、咖位,以最污秽的语言进行人身攻击,甚至认为颜值即是正义的,将嫖娼、赌博、吸毒、代孕的明星奉为神明,不断追随。

    前两天有这么一条热搜,【人大代表建议禁止未成年人玩网游】。我并不提倡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就像阉割电影一样,是一种懒政的行为,或许根据年龄进行分级处理是更好的选择。

    但就我的个人经历而言,我确实能在吃鸡等网络游戏中遇到用家长的号打游戏的未成年人,他们在系统里挥舞着M416,说出的话都是在“诅咒”对手的父母。游戏本身存在的暴力会对未成年人有所影响,但互联网中遇到的“狐朋狗友”也许存在更大的危害。

    正如仁川国小女童碎尸案,少年们在网上相遇,又因为网络游戏而开启谋杀。再次强调,教育是根本,尤其是家庭教育。但我们无法保证每一个父母都能尽到全力,要在互联网时代杜绝悲剧的发生,也许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

    关于缺点

    最后再提提缺点。和很多NETFLIX工业化生产的韩国网剧一样,《少年法庭》的叙述方式是非常流水线的:每个主角各自有秘密,在一集一集单独的案件里紧扣主题,解开秘密,同时混合悬疑惊悚、女性以及紧张动作戏等多重类型元素。

    最大的缺点是故事节奏把握不好,情绪性的空镜太多,煽情的背景音乐一奏,总让人想快进。人设上,女主属于爽剧设定,背负着伤痛,代表观众以铁腕的方式惩治少年犯,大快人心,但bug出在身为法官,却天天干着检察官和警察的探案工作,单枪匹马与罪犯战斗,终归是不太现实。以上就是我关于《少年法庭》的一点拙见,总的来说,还是值得一看的。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土卫儿六胶片厂】,欢迎关注

     2 ) 这部剧完成了它的使命,值得一看

    首先,法官查案这个点确实看上去不是很合理,但是作为这样一部想要反映🇰🇷少年犯和法律现状的短剧,为了更好地展开剧情,展示一件件事件背后的真相和背景,需要这样的戏剧冲突,毕竟也不是纪录片。 有些人对对话中的核心观点输出很不满,觉得像说教一样很没意思。但在我看来这些话语并没有另我感到尴尬和厌烦,我也不觉得这些部分很冗长且无聊。恰恰相反,这些内容在剧情中间的穿插恰到好处,有时更给我一种幡然醒悟,主题升华的感觉。针对剧情上,或许是因为我的共情能力很强,很多情节让我忍不住痛哭,有不解和气愤,也有感动。 我认为剧情是触碰到核心矛盾点的,切入点无疑是深入的,虽然很多细节没法深究但也足够引起讨论,关注与思考。 再提一嘴,我很喜欢男主,因为自己曾被黑暗侵蚀,所以想为别人点一盏灯,这样的精神真的很令我感动。女主很无情且偏执但她的很多决定又是令人敬佩的。男女主两人的态度也代表了对少年犯看法不同的两种声音。但无论是哪种,主角们的信念无疑是感染到我的。

    总体来说,对这部剧我个人是强推的。

     3 )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和《我们与恶的距离》一样,看完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觉得有必要写篇影评记录下。

    人之初,性本恶。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八年前永新打人的事情。从那以后,不但类似的事情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甚至和它们一样,一边霸凌一边录像...

    前两天看到一个痛心的新闻,一个十一岁的男孩撞死三岁男童,工作人员提醒拔钥匙却只字不提教育孩子不要偷盗。或许它们知道,教育也没用,毕竟它们未成年...

    记得前段时间有个老师跟我讨论教育,她说教师只是个职业,课后辅导什么的都是占用了她们的时间。我说就你这种人能教育出什么学生来,她说不行领回家自己教育。可见我们的教育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如果每个教师都这种态度,我们孩子的未来在哪?

    当然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一环,本片的宗旨和我们与恶一样,讨论的不是他们如何犯罪,而是他们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有好几个情节看的我泪流满面,他们为什么走上这条路,他们只是想获得关注。为什么作为受害者,我还要受到身边人二次伤害,明明我才是受害的一方。本片最后一个故事也提醒我们,如果它们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那么它们长大了只会变本加厉,而很少成为正常人。

    我们应该怎样教育孩子,这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一个问题。“孩子还小,你跟他计较什么”,“你是大人,他是孩子”,“他还是个孩子啊”...或许我们很多人都听过这些话,每一个熊孩子背后必定有一个熊父母。如果不好好教育,最终等待的是法律的严惩!

     4 ) 我们一路奋战 不是为了改变世界 而是不被世界所改变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法律题材的电视剧,不得不提当年的《熔炉》,改变了韩国的青少年保护法,而这部剧则聚焦了青少年的犯罪,能看出韩国致力于改变目前尚不完善的青少年犯罪规制的问题,现实意义拉满的情况下,想从电视剧的角度看看这部剧。

    实话实说,对这部剧期待值是很高的,因为具有现实意义,并且女主也是我蛮欣赏的韩国女演员,当年的《信号》真赚足了我的眼泪,但是这部剧说实话,她的演技非但没有惊喜,甚至说是没有及格。不知道是脸部填充过度尚在恢复期的缘故还是什么原因,她的脸部很僵,看不出表情,甚至有点馒化,满影响观剧感受的。

    但是不得不说这部剧的一些价值输出还是很值得共鸣的,虽然女主人设是有点难以名状。

    《1-2集:未成年人虐杀分尸案》

    1.法院设置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

    2.少年法庭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人类是永远学不会反思的是吗?想到了《我们与恶的距离》,这个案子结束了就是真正的结束了吗?难道我们除了等待下个案件出现后再次进行审判之外上什么都做不了吗?

    3. 法官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受害人的母亲那里真的狠狠扎心了,难受受害人就没有活下去的权利吗?

    《3-4集:家庭暴力案》

    《4-5集:青少年教化中心案,青少年组织及强迫卖淫案》

    这几集都太好哭了

    遭受家庭暴力伤害的孩子们,在受害之后就不会再长大了。
    能给予少年犯机会的人,只有法官。
    大人们永远无法理解,孩子们当下收到了多么严重的伤害。
    在家受到伤害的孩子们往往会有自虐倾向,他们明知故犯,只是因为希望自虐带来的痛苦,也能对家庭造成伤害。
    他们想引起注意,想传达自己的痛苦,希望别人不要忽视自己。
    妈妈爱你这里真的很好哭啊😭

    明明都是些韩剧爱玩的那些老梗,可是还是忍不住一直流泪,几个配角的演技还有那些触动心弦场景,适时的bgm,还是狠狠共情了。

    那些看似不能理解的行为是孩子求救的声音啊。

    孩子的问题说到底都是家庭的问题啊,看似即使出身险恶也可以选择一心向善,可是他们的出身从一开始就是没得选择的。那些不配为人父母的人,会源源不断的给社会制造垃圾,但是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6-7: 集体舞弊案》这个主题我愿称之为本剧最高光的案件,直接封神。

    看似讨论了教育制度,实质讨论的是社会制度的问题,还顺带吐槽了一波政党制度,部长演技直接封神!

    韩国应该是全亚洲最卷的资本主义国家吧,不知不觉教育这个看似最公平的竞争演变成了社会资源的一种的打拼,努力与天赋再也不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标准了,由于资源有限导致内需减少,人力资源的过剩,怪不得韩国生育率跌破眼镜。

    而教育改革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因为不是一考定终身,相继加在学生身上的负担更重了,每一场的考试都会对未来的发展造成影响,学生一刻喘息的机会都没有。

    糟糕的系统只会制造出糟糕的人类而已。

    部长跟议员几段吃饭的戏真的可以封神,部长演技在线,讽刺效果拉满。

    这一段跟老白演的《法官大人》有异曲同工之妙,一生正直的法官都是因为儿子坑爹万劫不复,走向不归路。

    不同的是,老白是为了儿子的性命,部长是为了修改《少年法》,可是手段不对,即使目的再光伟正,结局肯定不能正确。

    这里部长太好哭了,我第一眼就认出你来了,谢谢你成为一个这么优秀的大人。😭

    不得不说,部长的演技真的好,中间的纠结,懊恼,悔恨还有释怀演的太到位了😭

    《第8集:未成年人校园霸凌案,无证驾驶致人死亡案》

    这一幕,跟日剧《非自然死亡》“幸福蛋糕”里面,一个工人给老板送蛋糕,由于过度加班疲劳驾驶摔在地上看到满天的烟花的场景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个对比,写尽了心酸。

    这个故事看的肝疼,法律不是万能的,学校跟家长除了加强反对校园暴力的教育之外,更加重要的是加强未成年人如何向外界求助的能力。为什么我要说这是一种能力,因为这不是与生俱来的,这是要靠后天的教育习得的。看到这些案件真的很痛心,因为他们明明都是受害者,可是因为不知道如何求助如何应对,而变成了加害者。我不能理解的是植物人小哥明明跟男主关系这么好,遭受校园暴力之后为什么不向他求助呢?还有那个被拍照的女生,明明整件事情她是一个导火索,面对如此不公平的结局,她作为既得利益者,最后受伤的只有为她出头的植物人小哥跟死去的努力赚钱养家的建筑师,真正校园霸凌的始作俑者却没有遭受任何处罚,就因为她的软弱,她的良心往后余生真的可以过得去吗?

    这个案子不完整就是,这个事情发生之后植物人小哥的做法是否是唯一的选择,他们期间是否有寻求其他帮助,而这一切都因为证据不足都无从得知了。

     5 ) 一口气刷完 超有意义的作品

    又是每月的网飞之夜 想看的都是一口气熬夜刷完👍 金姐选的本永远精品 这部太有社会意义&教育意义 案件都太有代表性 金句频出 剧里的法官真的都不是坏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要坚持的奉行的 剧终之后 每个人也都磨平棱角 懂得自己不对的地方 角色真的都很鲜明 对于剧情 两位主角的故事真的很好猜 还有本来以为少年的故事都是那几个 归根结底就是家庭教育 但有的还是会让我破防 青少年恢复中心和试卷泄露两个案子 都超戳我 and金姐最后打开箱子 心结终于释怀 也很好哭😭 在我心里这部可以堪比DP了 看过的所有网飞中最佳 真的要大爆啊🎆

     6 ) 安全地感知光束外的黑暗

    首发《北京青年报》

    文/ 淹然

    大全景里,霓虹璀璨,为都市裹上童话般的马卡龙色。新年的喧嚷里,镜头钻进无人瞩目的一隅。小巷里麋集着抽烟的少年。从药店出来的少女,神色不安,眼球里的血丝,清晰可见。一群少女的手机屏幕里,闪动着非法交易的对话。

    连帽衫少年出场了,衣角沾着血污,看不清他的眼神。他向路人借手机,但一再遭拒。孤零零的少年,站在街头,天空突然飘雪。

    这是韩剧《少年法庭》的头两分钟,也是生动凝练的主题隐喻:身处社会边缘的不良少年,宛如“灯下黑”般的存在,当他们试图向大人求助,结局是失败的。

    上线两天荣登网飞全球播放量榜单第10,豆瓣开分9.3,使得《少年法庭》备受关注。这是一部典型的社会派作品,讲述少年法庭法官如何处理少年犯案件,六个单元故事,涉及暴力、盗窃、霸凌、援交、诈骗等诸种少年违法犯罪,并时刻以法官视角探问:面对犯错的少年,大人是否也有错?

    少年与法官、少年与家长,是编导着力刻画的两层关系,其中的矛头更多地对准成人世界,法律、教育、社会规则,都该好好反思——法律是否真正起到了保护与惩戒的作用?跌进深渊的少年仅仅是咎由自取吗?为何少年犯会屡教不改?

    所有艺术创作,都是作者的自问自答。最好的作品,问题简单,答案复杂。次一等的,问题简单,答案简单。《少年法庭》显然属于后者。它交出的答卷是,每个人都可能是受害者,每个人都可能是施害者。发人深省有余,却难称惊艳。这是一切社会派作品的标准答案,比如2019最好的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就是如此回答的。其实,《少年法庭》胜在解题过程够漂亮,找到了新鲜的角度和有力的细节。

    在残杀女童案里,那种恶童式的凶暴,那种冷血快感:“听说未满14岁,就算杀人也不用入狱,是真的吗?太爽了!”,是同类题材展演过无数次的图景,但此刻,故事将笔触伸向一位迟到的母亲。第一次庭审结束后,被告人的母亲姗姗来迟,她未向受害者家属道歉,只关心儿子还要过多久才能回家。观众立即明白,儿子与母亲是同类,冷漠也可透过亲缘遗传。

    在轮奸少女案里,我们自以为对他人的痛苦有了更多想象力,但受害少女在那刻的流泪,还是将我们猝不及防打翻在地。女孩说起不幸发生后,伙伴对自己的疏远,原因是对方父母的阻拦。

    在青少年恢复中心集体霸凌事件里,霸凌事件不及那条支线撼人:恢复中心主理人与她女儿的亲子线。就像出生无法选择,女儿与这些少年犯同在一个屋檐,也是要被迫接受的现实。她承受的苦痛是无法言说的——这些少年犯抢走了我的母亲,这些少年犯就是一堆不知悔改的“人渣”……这要怎么说出口呢?在公益面前,私情显得过于政治不正确。最后,女儿成了那个“恶人”,将少年犯赶出恢复中心。

    试想,如果驱逐少年犯,是一则真实的新闻……我们或许只会看见一个自私的、对少年犯缺乏同理心的少女,一个百分百要被谴责的对象。但《少年法庭》给女孩留出了辩白的空间,让观众有机会打量那些隐秘的委屈。

    类似地,《少年法庭》的女主,亦是老调新弹的典型,就是那种先抑后扬式的“恶女”。身为法官的她,在第一集便释出宣言:“我对少年犯厌恶至极。”她以重判出名,她胆敢对着少年犯当面说:你们就是无法改过自新的。

    冷酷的背面必然是仁慈,这是任何资深观众都能预判到的,但特别的细节让我们永远记得这个特别的法官,记得她是个会亲手制作受害者生前爱吃的便当的法官。而她身上那种看似没来由的严苛,在最后也得到了解释,她年幼的儿子当年正是死在少年犯手下。一切突兀因此变得合理,我们明白了她何以处理案件时几近疯狂,甚至屡屡越权调查,也懂得了她所谓的“厌恶”,与其说是针对少年犯本身,不如说是制造少年犯的土壤。

    《少年法庭》的标准化与类型化,不是我们小瞧它的理由。在可以施展的范畴内,它已经做得够好。导演对镜语的运用,虽然无甚新意,但称得上简洁有效。几个转场利落干脆,比如从法官暗沉的审判桌过渡到黑压压的床底,又或者,在女孩遭遇同伴殴打一幕,其中一个混混顺势关窗,及时切掉了暴力画面,也以自然合理的动作为该场景做结。

    想象一个画面:黑暗中打下一束光,《少年法庭》就是透过光,安全地感知光束外的黑暗。剧中的少年刑事合议庭是虚构的部门,好让少年保护案件与刑事案件的审理集中于同个舞台。故事里的大部分案件均有真实原型,但改掉了更复杂的部分。譬如,残杀女童案的真实凶手,其实是一对女性情侣。而那些难啃的关隘,也是可以绕过的,三分钟就能结案的效率主义法官,最终被女主的情感牌轻松收服。

    人们很容易指责《少年法庭》,比如它不敢更多地展露人性之暗,写不出《八毫米》那样的罪犯自白:“你以为我是个怪物,但我不是。你很难理解是吧?其实我也没有答案。我说的话可能会让你晚上睡不着,我没有被毒打过,没有被性侵过,妈妈没有虐待我,爸爸也没有强奸我。我就是我,事情就是这样,没有秘密,我这样做,是因为我喜欢这么做,因为我想做。”又或者,尽管剧中插入了废除《少年法》的示威画面,但废除的理由从未得到充分展示。

    我们知道,有很多作品比《少年法庭》走得更远,去探掘光与暗之间的暧昧界限,但这显然已经超出了《少年法庭》的本来意图。

     短评

    一口气看完10集,网飞爸爸真的在KR什么题材都敢拍,基本未成年人的热点都拍了,就是不知道这样的片能不能拍掉那些"Democracy"脑袋里的灰,Wake up!!!

    8分钟前
    • 最爱抽风王子样
    • 力荐

    希望“少年案件不再只是个人问题,现在该是社会和国家站出来的时候了”“要让他们知道,所谓法律有多么可怕,要教育他们,伤害他人要付出何等的代价”

    11分钟前
    • sober.
    • 力荐

    可是这就是一个不完美 甚至可以说有点肮脏的世界 你真的做好成为别人父母的准备了吗 少年犯在成为少年犯之前 Ta也是个渴望爱的孩子啊

    14分钟前
    • 九磅十五便士
    • 力荐

    一部看得人心里沉甸甸的剧。就像女主说的“少年案件,不管处理了多少,总是让人心里不愉快”犯人年龄趋于年轻化,到底是谁的责任呢,又该怎么解决呢?这是现代社会,各个国家面临的难题。

    17分钟前
    • 荷依翩翩
    • 力荐

    当见过13岁杀人分尸,14岁强奸幼女,就会发现人是性本恶,挑战人性和法律的底线,所谓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究竟是保护还是纵容,从日本的《告白》开始,日韩在这个社会性问题的批判和质疑上一直走在最前列,到底要不要降低犯罪处罚的年龄界限,这是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社会性问题,这部剧的出现也是非常具有意义和代表性,去揭露针对少年犯罪司法体制的缺陷和漠视,去重新审视未成年人的法律界限,如何做出正确的判断以及树立法律对未成年人的权威!

    22分钟前
    • Wick
    • 力荐

    了不得!剧作完整度已经到了浑然天成的地步,文本滴水不漏,台词没有一句废话,如此苦大仇深的题材竟然能拍得如此好看抓人,网飞批发量产又怎样,国剧能搞到这种地步不得被吹到天上去……好久没看到如此酣畅淋漓的律政剧了,真一口气撸八集不费劲,女主塑造的非常成功,偏执、臭脸、冷漠但却一点不招人讨厌,马上加入毁天灭地大女主豆列……

    26分钟前
    • 20个小明≯
    • 推荐

    想起了大连10岁女童事件,犯罪的13岁男孩最后被判了3年收容,现在应该还有一年要放出来了,加害者父母扯皮很久后,最后赔给受害者家庭的是当初杀害女童的那套房子

    28分钟前
    • momo(懒人版)
    • 推荐

    可以和《我的遗物整理师》《D.P.逃兵追缉令》并列为网飞残酷现实主义韩剧三部曲,探讨的话题依然是校园霸凌和阶级特权,观感也依然让人愤怒又惋惜,虽然故事不新鲜但很工整,挑不出毛病来的满分命题作文既视感。

    29分钟前
    • 阿五
    • 推荐

    敢拍,能播,已经比别的好太多了

    32分钟前
    • 11
    • 推荐

    不该说“又被韩国抢先一步”,争先后、较高下的前提是具备参赛资格。咱都没入局,谈何被谁抢先?

    35分钟前
    • [未注销]
    • 推荐

    我们可以继续说他们各种敢拍,拍了又不改,但不得不承认他们又双叒叕一次站在了选材的制高点,又双叒叕一次将我们感同身受但无法放大的问题摆在了太阳下。什么程序正义结果正义的二律背反我不想多说,什么电车难题落水难题如何在法律框架下解决我也不想多想我只想生活在一个“欠债还钱,杀人偿命”拐卖妇女儿童就该重判的天经地义中。

    39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力荐

    少年背后的成年人,才是罪魁祸首。

    40分钟前
    • 小野
    • 推荐

    诚如网友所言:话题有余剧情不足

    41分钟前
    • 肉肉的包子
    • 推荐

    从DP,遗物整理师,如蝶翩翩……再到少年法庭。人家韩剧现在都在聚焦社会阴暗面和小人物!而我们的流媒体依然还在拍古装和言情🤷‍♂️我们是不是该深刻反省一下自己了?

    43分钟前
    • 🦊👀
    • 力荐

    给出了不同视角的争论,挺丰富的。女主是一阶理想主义者,关键时刻双标了,想来她应该也理解了男部长;男主是幼稚理想主义者,其实是最菜的一个;女部长是绩效至上的优秀官僚,最后被女主打动;男部长是二阶理想主义者,可惜被女主背后插刀,浪费掉了。但缺失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视角——资源分配,或者叫供需矛盾。法官们的所有分歧,来自哪里?他们都是坚持正义的,态度却有这么大的不同,为什么?因为司法资源太稀缺了,「救一个人,就意味着不救其他人」。这比「社会给少年犯机会,谁给受害者机会」更残酷更现实——因为司法体系忙不过来,所以大部分少年犯会被轻判,从而获得变成更重的罪犯的机会,但关进去又如何,只是更快地变成职业罪犯。无解,这是人类社会开化后必须要交的熵增税。一旦坏人也想通了这一点,那么在没死刑的国家,它们还怕什么?

    47分钟前
    • null
    • 推荐

    始终相信性本恶论,如果家长和社会都没起到教导作用,那么人性中的恶只会随着孩子一起成长

    49分钟前
    • mozzia_n
    • 力荐

    未成年人保护法到底在保护谁?

    50分钟前
    • aray
    • 力荐

    我不相信他们会改正,我对少年犯深恶痛绝。如此年轻,如此目无法纪。正义的女法官不给予少年犯任何改正的机会,因为人性本恶,正义的审判已经是对罪恶最大的仁慈。

    51分钟前
    • Mlo
    • 力荐

    先说现今韩国影剧真的在亚洲第一,剧情及演员演技条件都是. 尤其是网飞韩国. 这部剧情探讨太深入人心.

    53分钟前
    • Wu_yang
    • 力荐

    题材大胆、现实立意深刻,抓住社会痛点,剧本扎实。韩国国民虽然素质有待提高,但在影视创方面的确落下我们一大截,甚至是我们永远无法触碰到的层次。在国产剧还在弄《你好检察官》《公诉精英》这种主角还没定就屡次热搜营销的垃圾,别人一门心思搞内容。

    58分钟前
    • 小刀大神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