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动漫 养家之人

    养家之人

    评分:
    0.0很差

    分类:动漫其它2017

    主演:莎拉·乔德利  索玛·查亚  诺林·古拉姆高斯  拉腊·萨迪克  阿里·巴德沙阿  莎斯塔·拉蒂夫  坎扎·费里斯  卡瓦·阿达  凯恩·马洪  阿里·卡兹米  曼·沃尔克哈德  雷扎·索勒   

    导演:诺拉·托梅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剧照

    养家之人 剧照 NO.1养家之人 剧照 NO.2养家之人 剧照 NO.3养家之人 剧照 NO.4养家之人 剧照 NO.5养家之人 剧照 NO.6养家之人 剧照 NO.16养家之人 剧照 NO.17养家之人 剧照 NO.18养家之人 剧照 NO.19养家之人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塔利班残酷统治下的阿富汗,平民百姓尤其是女性过着水深火热犹如地狱一般的生活。倔强的小女孩帕瓦娜(莎拉·乔德利 Saara Chaudry 配音)随父亲(Ali Rizvi Badshah 配音)外出挣钱养家,不仅目睹了父亲被昔日的学生辱骂羞辱,更和家人目击了父亲遭到非法逮捕的一幕。家中有病弱的母亲、成年的姐姐以及嗷嗷待哺的弟弟,年幼的帕瓦娜只能剪去秀发,伪装成男孩走出家门,踏上生死未卜的养家之路。在此过程中,她遇到了同样扮成男孩的昔日伙伴,也与一名沉默魁梧的塔利班分子成为朋友。当战争的阴影再度逼近时,帕瓦娜想方设法要找到下落不明的父亲,将他带回家中……  本片根据黛博拉·艾里斯的同名小说改编。

     长篇影评

     1 ) 政治正确又政治不正确

    《养家之人》

    这是一部政治正确的电影,又是一部政治不正确的电影。

    何处体现为政治正确呢?

    对女性主义的摇旗呐喊与对极端宗教的咬牙切齿。

    “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为何腰系黄绦,身穿直裰?”

    皆因女娇娥帕瓦娜不可抛头露面,不可为生计而独自出门。惟扮奥狄士。只因,男儿郎皆可。 剪下乌发,换上白帽

    “问安,向您问安!打扰下,问安!”

    “问安!进来吧,小伙子,我又不送货。”

    原来做一个男生是多么的舒服啊!

    帕瓦娜在往日难以踏足的街道上自由的奔跑起来,也只是少了那裘衣纱与秀发。 片中所展现的女性,其地位就如同家养的牲畜一般,画地三尺而不可越,若无男人相伴而出,一顿毒打;女性的生活也被框定在读书入学之外,无不灌输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若有藏书而违反,一顿毒打。影片借助动画与生活化的表现方式将女性的种种周遭呈现于世人,既不会让人觉得沉重的喘不出气,而觉得仿佛离自己很远,更将她们的生活拉近至我们身边,让我们站在红色迷雾中透过黑纱感受她们所感受的。 对女性的压迫与奴役仅仅是极端宗教于人的一个体现,更多的是对人心、精神的侵蚀。 曾经的一个好学生,如今石乐志的投入塔利班,伊德瑞斯,可怜又可恨。很可惜影片并没有对这个人物的前后进行过多的阐述。或许也就对极端宗教的指控少了一份论据。 那么,又何谓政治不正确呢? 两个点,亦是政治正确的两个点。 男权社会,这部影片也最多只能能被视作是女权主义小打小闹的无病呻吟罢了。

    毕竟独立宣言里面早已写明“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你们认同了。

    毕竟入职后“三年后不生子”的保证,你们签下了。

    毕竟女人就应该生小孩带小孩伺候你男人,你们执行了。

    所以啊,女权这股妖风,煞一煞就好了。

    这也就是一部政治不正确的片子而已,无需多虑。 最后一点,抱歉,也是我想上纲上线的一点。

    我们需要跳出影片文本,看看片子的制作方面:

    导演诺拉·托梅 Nora Twomey,爱尔兰人;编剧安妮塔·多兰 Anita Doron,乌克兰人;编剧黛博拉·伊莉丝 Deborah Ellis,加拿大人;影片由卡通沙龙制作完成,爱尔兰的工作室。

    主要制作人员于此,我们发现美国的影子很少几乎没有,除却监制安吉丽娜·朱莉 Angelina Jolie(美国、柬埔寨国籍),为什么?美国呢?美国明明就是一座驱散黑暗、将光明照向全世界的“灯塔”,民主和自由的象征,维护人权的世界警察,这些与片子的诉求无不契合,但美国它的影子呢?

    是我想太多了吗?

     2 ) 《养家之人》:本届奥斯卡的神秘存在,今年最惊艳我的动画片

    对影迷来说,预测每年的奥斯卡都是最兴奋的事。

    守着看完直播,对着今年的获奖list撸一遍,也成为了每个影迷的自我修养。

    但总有那么一两部片子,虽然没有“如我所愿”得到小金人,却依然是我心头割舍不下的存在,比如去年的《夜行动物》,特意为它写了一篇文章:《夜行动物》:本届奥斯卡的最大输家,也完全值得一看

    导演是Tom Ford

    今年的奥斯卡提名,有一部穆斯林元素的电影入围,讲述阿富汗塔利班时代的动画片,《养家之人》(the Breadwinner)。

    这两年的奥斯卡,真是一场盛大的文艺界反川普示威运动。比如去年的最佳外语,给了《推销员》,导演阿斯哈·法哈蒂是伊朗人。而在那不久前,川普刚下达了行政命令,包括给伊朗在内的七个国家的穆斯林公民禁止发放签证。阿斯哈就成为去年唯一一个——由于“客观原因”——无法到现场领奖的小金人获得者。

    众所周知,川普从竞选到上台,不断提出各项针对穆斯林的严苛政策,“限制入境”是他反穆运动的高潮,但奥斯卡的评委们却在明知道导演没办法入境的前提下,坚持把小金人给了阿斯哈……真是啪啪啪打脸。

    所以这部电影一出现在提名,就引起了我的注意。

    吸引我了解它的是电影海报,奇幻的异域背景,一个女孩,穿着单色上衣,大眼睛凝望前方,松垮的头巾,高鼻深目,广眼细眉,配色之沉抑,沧桑的天真,形成了一种抓人眼球的反差。

    海报

    相比于动画提名里的其他大制作来说,《the Breadwinner》还属于一部小众的艺术电影,虽然遗憾落败,但却依然是本届奥斯卡中我最想推荐给朋友的心中最爱。

    塔利班统治下的阿富汗,女性不准上街,不准购买任何商品,不准与外人交流。电影就在这个氛围中开始,帕瓦娜(Parvana)上街,被发现是女孩,米店老板气得大吼——“滚出去,让你爸爸或者哥哥来”,差点被一群流氓抓住,几番挣扎才仓皇逃回家中。

    帕瓦娜去打水

    原来帕瓦娜的爸爸突然被抓走关押,家中只留下唉声叹气的妈妈、成年待嫁的姐姐与懵懵懂懂的弟弟,存粮一天天减少,饥饿迫使着帕瓦娜冒险外出购粮,才有了电影开头的那一幕。

    二女儿帕瓦娜为了全家人的生存,顶着家人的反对,最终决定剪掉长发,戴上白帽子,假扮成小男孩,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从米店买到粮食,掩人耳目打工赚钱,甚至四处打听消息来救出自己的父亲。

    在很多电影符号里,长发都代表了传统给女性设定的固有角色。在电影《摔跤吧爸爸》里,剪掉的头发代表了父亲让女儿练摔跤走出小地方的决心,而在《the Breadwinner》里,Parvana主动要求剪掉长发,代表了她对自己将要承担责任的决心。

    主线与副线

    最为巧妙的,在现实主义叙事的主线之外,还有一条同时进行的浪漫主义副线。帕瓦娜为了安抚幼弟,给他讲了一个睡前童话: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男孩,决定拯救村子而选择孤身去打偷走粮食的大象妖。男孩子遇到了神秘老婆婆,指点他去寻找三件东西,但他却遇到了怪物的追杀。一个小女孩,女扮男装,在随时可能被人发现抓走的情况下,内心不可能没有张皇恐惧。

    而电影最高级的地方,就是用这个帕瓦娜自己讲的故事,来承载所有无法通过外部情节表达的内心世界。这个表现手法,直接让那个这部电影,从一部合格的动画片,上升到了足以匹配小金人的杰出艺术动画片。

    每一次支线的剪纸风格出现,都是绝望情绪蔓延的时候,故事里小男孩的恐惧,就是帕瓦娜内心的恐惧。Parvana用了哥哥的名字当了男孩的名字。这意味着,当哥哥死去后,在帕瓦娜内心里,早已把自己放在了代替哥哥的位置上,去承担照顾家人的责任。

    这种电影的叙事,就像一首波澜壮阔的交响曲,前期两条支线各自蜿蜒进行,到了结尾时,所有乐器一齐奏出了最动人心魄的和弦,汇总到最后的主题上:故事里的男孩找到了镜子,战胜了大象;而帕瓦娜直面了心中的恐惧,救出了父亲。

    导演托梅接受采访时说过:“阿富汗孩子对家人和朋友的责任感,完全与我们基于个人主义的文化不同。这个故事对我来说很新鲜,在那个环境下却很常见。我的任务或者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在电影里,把这个特别的故事,让它变得普通。”

    导演托梅

    电影所在的阿富汗,塔利班统治地区,穆斯林原教旨主义复苏,在21世纪女权运动的浪潮下,阿富汗的女性却被当作男人的附属品。

    电影里的所有情节,都在真实发生。曾经有位西班牙记者去阿富汗,回来后写了篇报道,里面详细记载了她们没有受教育权,所有的女子学校都被关闭;不允许外出工作购物,不准与与社会产生任何交集;没有婚姻,因为她们的婚姻不过是父兄的买卖。

    那位记者还说起一些耸人听闻的事,例如她们得穿软底无跟鞋,走路必须轻悄,因为脚步声被视为“性挑逗”;若是她们被指控“通奸”,将会被揍到瘫痪甚至直接杀死;若想证明是被强奸,至少要找齐四个证人,不然就会被鞭笞。

    她们的衣服,只在眼睛部位露出一些网状小孔,光线仅够视物,连手不能露出袍子。

    阿富汗妇女

    我们如何去想象这些女性的生活?觉得她们可怜?

    伊斯兰世界的女性,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禁区。不了解的人凭借着新闻想象她们,面纱笼罩着无法跨越的文化沟壑。从中东、到中国、到欧美,每一个地方的穆斯林女性,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政治与宗教上的压抑。

    有时候,我觉得,正是因为穆斯林女性的自我驯服,在他者看来,带着一种“自甘堕落”,所以对她们的关注,引起的不仅是同理心,还带了一种旁观者无法察觉的某种居高临下的蔑视。西方世界对穆斯林,还存在着一种对异质文化的微妙恐惧心理。

    这种复杂的混合着蔑视与恐惧的未知,正是很多人投射在穆斯林女性遭遇的不公正待遇上的刻板印象。媒体大加渲染之下,自然引起了很多西方公民对穆斯林人群的排斥。这也是川普那些反穆政策能得到很多人支持的原因。

    但这部电影,带我们看到了面纱下的另一面。

    里面的每位女性,都是一个个让我感觉到真实的个体:强烈反对妹妹冒险,最后却亲手为她减去长发的温柔姐姐;识破了亲戚的奸计,最后以死相拼护住子女的刚烈妈妈,还有不循规蹈矩的帕瓦娜。

    帕瓦娜代表的,是阿富汗最充满生命力的新个体。她是一个特别的阿富汗女孩,在战乱彻底发生之前,她短暂地接受过教育,她被抓走的父亲正是一位老师;同时,缺粮的饥荒带来的极限压力,突破了传统伦理对她最后的束缚。

    当她遇到同样女扮男装的老同学时,我们又发现,原来,帕瓦娜不是特别的,在战火纷飞、塔利班残酷镇压的世界里,穆斯林女孩拥有的对自由的渴望、对家庭的责任感以及非凡的勇气,都令人敬佩。

    通过《the Breadwinner》,很多人会第一次了解到,原来即使在阿富汗,也并非全部是心甘情愿蒙面做附庸的妇女,也有思想保持开放的家人;原来,那个被我们隐隐排斥的宗教社会,有互相监督敌视的内部告密者,也有充满人情味的陌生人;原来在最黑暗的地方,只要看到过光的人,就会不顾一切去追求光的方向。

    剪了短发的帕瓦娜

    电影似乎在隐约地发出一个信号:伊斯兰世界并非不可改变,足够的教育和社会的变迁,可以帮助穆斯林女性走出新的未来。

    就像托梅导演说的,《the Breadwinner》这部电影,虽然取材自一个看似特别的故事,用塔利班渲染了一个特殊的背景,但这个故事其实非常普通。叙事的克制,剥离了右派的偏见与白左式的同情,给了观众一个客观又全面的呈现。

    去了解,总是比拒之门外的戒备要艰难上很多。

    川普政府可以设定禁令,却无法阻止愿意去了解真相的民众。

    这个世界很大,有些地方离我们很远。我们可以借别人的眼睛看世界。

    而电影就是最好的眼睛。

    作为一个文化场域之外的人,或许我们能做的最大的好事,就是通过这样的眼睛,去真诚地了解一次她们。

     3 ) 《养家的人》、《海洋之歌》和《凯尔经的秘密》——我们不一样。

    爱尔兰动画工作室卡通沙龙一共出品了三部动画长片:2009年《凯尔经的秘密》、2014年《海洋之歌》和2017年《养家的人》,全部提名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养家的人》还是安妮奖的最佳独立动画长片。

    初试啼声《凯尔经的秘密》

    《凯尔经的秘密》是卡通沙龙推出的第一部动画长片。汤姆摩尔用七十五分钟的时间讲了爱尔兰国宝凯尔经的诞生,是纯粹的爱尔兰历史文化故事,有很强烈的宗教意味。七十五分钟对于动画长片来说很短,但他清新的画风和特别的故事已经足够吸引许多动画长片迷的关注,尽管《凯尔经的秘密》很大程度上还是一部小众的作品。

    《凯尔经的秘密》之所以被大家津津乐道,一来是因为神秘的异域风情的吸引,欧洲的神话和传说对于看米老鼠长大的我们来说真是耳目一新,毕竟大家对迪士尼的套路有点审美疲劳了;二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手绘画风实在是太美了,比3D动画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以至于故事讲得有点虎头蛇尾头重脚轻这种问题,完全被忽略了。哎呀,我词穷了,清大家直接欣赏画面。

    小知识:凯尔经是一部泥金装饰手抄本,是早期平面设计的范例之一,约在公元800年左右由苏格兰西部爱欧那岛上的僧侣凯尔特修士绘制,代表了海岛艺术绘画的高峰。它也被大众认为是爱尔兰最珍贵的国宝。

    真.凯尔经

    大放异彩《海洋之歌》

    2014年的《海洋之歌》承袭了《凯尔经的秘密》的手绘画风,比前作更唯美更亮丽更丰富。海豹精灵的故事仍然是浓浓的爱尔兰风情,但比起历史宗教故事带来的文化隔阂,亲情主题的普世情感能赢得更多人的共鸣。没有痛楚,人也不过是尊石像,必须学会面对和接纳让幸福显得更加弥足珍贵的悲伤,只要还能歌唱就有希望。 不管是奖项、口碑还是票房,《海洋之歌》都比《凯尔经的秘密》取得了更大的成功。

    《海洋之歌》的观影感受很特别,很像是爱尔兰版的《天书奇谭》或《千与千寻》,凄美的画卷随着唯美的手绘一帧帧的铺展开来,悠扬的爱尔兰民谣缓缓诉说着大海般深邃的忧伤。场景和氛围总的来说很欧洲,水彩和纹饰某些时候看起来又很东方,各种元素杂糅在一起也毫无违和感。总之就是非常美,再次词穷,请大家直接欣赏画面。

    走向多元《养家的人》

    有了《凯尔经的秘密》和《海洋之歌》为卡通沙龙奠定的业内声誉,这个不起眼的爱尔来动画工作室把视野投向更宽广的舞台和更多元的世界,不再局限于讲爱尔兰的故事。《养家的人》说的是在塔利班严酷统治下的阿富汗,十一岁的帕尔瓦娜在爸爸被迫害入狱后,伪装成男孩打工挣钱养家并救父的故事。安吉丽娜·朱莉越洋相助担任本片监制。

    如果说《凯尔经的秘密》和《海洋之歌》是忧伤情怀,那《养家之人》则称得上悲惨世界。故事想要说的内容很多:塔利班的粗暴、战争的残酷、女性的坚强和人性的光辉等等,对于一部动画片来说,这些显然有些太过沉重。但现实也许远比电影表现的更无情,至少故事可以选择在一家人短暂的团聚时结尾,给观众们尚且保留一丝希望,千百个帕尔瓦娜们却必须要继续面对她们绝望的人生。

    故事从爱尔兰到了阿富汗,但讲故事的方法还是卡通沙龙的方法。贯穿全片的男孩勇斗象王的传说,让我在令人窒息的主线故事里有了一些喘息的机会。说亲情说相聚离别的部分带给我的感动和《海洋之歌》带给我的感动也是一样的。这一次剪纸和手绘的美不仅仅是表现帕尔瓦娜的勇敢,也衬托出这个世界的压抑和丑陋。

    对女性的友好、尊重和赞美大概也是我喜欢卡通沙龙的原因之一。《凯尔经的秘密》中的森林精灵艾丝琳、《海洋之歌》中的海豹精灵西尔莎和《养家的人》中的帕尔瓦娜,都是纯洁又勇敢的小女孩形象。

    2009年《凯尔经的秘密》输给了皮克斯的《飞屋环游记》,2014年《海洋之歌》输给了《超能陆战队》,2017年《养家的人》输给了《寻梦环游记》。显而易见,动画长片还是迪士尼爸爸独霸天下,但不论如何,都要感谢能和迪士尼掰一掰手腕的卡通沙龙让我们动画长片爱好者有机会看到另一种美,另一种文化和另一种讲故事的方法。

    关注一颗辣椒观影手记请戳

     4 ) 我更喜欢德利瓦,或者说肖希娅

    和我想象的有点不一样。毕竟去年年初看的预告片没有对话,当时也只是以为有点类似于阿富汗版花木兰那样,有冲突有戏剧的故事。真正看了正片,有几分意外的惊喜,但更多的是压抑。“十一岁不算孩子了,可以嫁人了”、“女人不可以读书,不可以单独出门,没有买东西的权利”,哪怕早有心理准备,但开场不到五分钟就被简单粗暴得扯进这样的世界里还是非常不适,直到看完后几个小时,还是感觉有种无法呼吸的绝望感。

    生在阿富汗的帕瓦娜很不幸,但拥有一个慈爱博学愿意教她读书识字讲故事的父亲又是极大的幸运,虽然这种幸运在彼时彼地可能一无是处还会起反作用。仅仅是因为残疾需要女儿帮着搀扶去市场做买卖,父亲就被刚加入塔利班的小混混带走。下有小弟上有姐姐,母亲受伤体弱父亲生死不明,帕瓦娜毅然女扮男装后初次唯唯诺诺地走在大街上那一幕非常戳我,曾经她围着头巾到处恳求都没人愿意卖东西给她,甚至还没站稳脚就被追打,如今她只是剪短了头发换了个身份,世界对待她的方式已是翻天覆地。

    而相比默默挑起全家担子、温柔善良又坚韧的帕瓦娜,我更喜欢她那个同样女扮男装的旧同学肖希娅。半年前看预告片时我骨子里的理想浪漫主义作祟,曾经还暗暗猜想他是不是阿富汗版花木兰的“李翔 ”。而没看简介直接看正片的我才发现那只是两个姑娘,不过这曾经的恶搞脑洞当然不会影响我对这个角色的喜爱,改名德利瓦的她在电影里是帕瓦娜相依为伴的伙伴,也是引导她的启明灯。或许是比帕瓦娜多经历了几年外界的生活,或许是没有太多亲情上的牵挂,德利瓦的观念处事都更圆滑和势利,但她也同样的善良坚韧。支撑帕瓦娜的是救出父亲一家平安的信念,而对于德利瓦则是那张从父亲箱子底偷来的,南印果阿的风景照。

    两个男装之下的小姑娘小心翼翼爬上废弃的坦克上相依而坐,对着照片中果阿的碧蓝海水期望未来的那一幕,真是美得令人心碎。

    最终两人分别,因为帕瓦娜要在救出父亲后跟随母亲那边的亲戚离开,那个二十年后在果阿海滩上买卖相遇的约定,伴随着空中轰炸机的鸣声,在我看来简直是一个大flag。不像理想主义的印度电影,有着相比之下更轻松的社会环境和人文氛围,无论再怎么黑暗和写实,骨子里总还是能感觉的热情与欢乐。 但《养家之人》从头到尾都没有试图挑起或者引导观众的情绪,都更像冷漠地阐述着在阿富汗真实发生的一切,但我知道其实电影里的故事已经是非常理想的了。就像有个短评说的“对于现实来讲这部作品太过无力,作为动画来讲这部作品又太过沉重”

    看的过程中想起来几年前看的《我在伊朗长大》,恰巧是战争主题的动画电影,当然内核完全不同。同为女性视角,《伊朗》里面很多的台词就显得力度不足以及更西式,而养家之人则是隔着一层难以代入却浓厚的情绪。没有任何的煽动情绪,只是冷漠地阐述着在阿富汗真实发生的一切。战争中的人性总是格外动人,在黑暗的战乱中,最闪耀的也是在混乱与亲情交相衬托下那些微弱的人性之光。

    如同电影一直穿插其中的民间故事,勇敢的男孩最后成功地从巨象那要回了村民的种子,其实那个故事合起来是非常散乱和逻辑不通的,但自古激励支撑民族精神灵魂的故事,从来也不是靠科学和逻辑。

    “在我们家乡,人才是最无价的珍宝。”

    真的希望她们二十年后能相遇果阿海畔。

    理想主义的我得去看部印度电影缓缓了。

    ps:

    看到最后说的那句“raise your word, not your vicoe. it is rain that makes the flowers grow”时我又有点悲观,毕竟还是西方视角下的电影,但在现今社会,任何最终的胜利靠不仅仅是讲道理。

    毕竟自由是有代价的,always。

     5 ) 《养家之人》——雷鸣下生长的童年,世界的另一端是灰色的

    一、关于影片 1.画面: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 画风有别于现在的主流动画,采用2D动画和3D动画相结合,还加上一些剪纸和手绘等东方元素,风格的转变和多样,不会那么容易让人视觉疲劳。背景色整体以阿富汗国家典型的黄土色和常年灰黄的天空,却时不时插入鲜艳的色彩,给人一种死气沉沉却又无时无刻充满希望的感觉。可能我们在和平年代生活太久了,这样的电影如果用真人来演也许会更加真实,但对一些人来说可能太残酷了,所以导演选择了用动画的形式。 2.剧情:阿富汗版的花木兰。 影片讲述了一个普通的阿富汗家庭,在塔利班恐怖分子的统治下,家庭本就生活艰苦,父亲又意外入狱,为了家庭生计,小女儿帕瓦娜剃发易男装(塔利班组织不允许女子单独外出和抛头露面,父亲入狱,家里又无男丁,为了能上街买卖维持生活,只能剃发着男装),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期间,帕瓦娜想尽各种办法救父亲出来,但是受到各种限制,遭遇了无数困难,被人打骂被人驱赶。但在最后,帕瓦娜还是把父亲救了出来。尽管结局并不完美,却给人留下希望,但换句话说,也叫留下遗憾。此外,人物的安排有点过于突兀和巧合,剧情的安排也有一点点小瑕疵。讲不完的故事,卖不完的家当……但这些其实都无关紧要,影片最重要的还是它的主题罢了。 3.主题:深沉的社会问题,雷鸣下生长的童年,世界的另一端是灰色的。 主题其实比较好理解,无非就是反极端宗教和反战,批判极端的伊斯兰文明。但是影片不拘泥于用剧情的方式,还采用了另外一种形式——故事。影片从一开始就不停在讲述故事——关于古老阿富汗的辉煌文明。其中,有一个故事与影片的主题最契合,也是讲述次数最多的。苏莱曼与大象王的故事:苏莱曼是一个村庄里的一个孩子,村子每年都能丰收,直到有一天大山里来了一个大象王,它手下的豹子抢走了村民来年播种的种子,村子陷入了荒凉。苏莱曼跟村民说,我要去夺回种子,可是村民们全是嘲笑和鄙夷。苏莱曼于是自己一个人走进了大山里,在山里他遇到了一位老人,老人说没人打得过大象王,除非他们找到了3样东西——一样亮闪闪,一样自成罗网,一样让人平静。苏莱曼找到了这3样东西,并最终打败了大象王,夺回了村民的种子。这个故事是贯穿于全片的深刻主题,至于其中的寓意我下面再作详细解说。 二、几点思考 1.觉醒与反抗。 ①关于女权和宗教:影片的背景就是阿富汗国底下一个由塔利班恐怖分子统治的小镇,极端的伊斯兰宗教文化,传统而来的女性无权文化,导致她们遭受无比的煎熬(没有男人陪同不允许外出,否则会被毒打;女性不允许抛头露面,不得引起别人的注意,否则会被抓去受刑;还没发育完全就要嫁人,嫁的人也许还和自己父亲一样大 等等)。影片中的女孩们面对这样的现实,选择女扮男装,想去哪就去哪,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即使在布满地雷和废弃坦克的沙漠里也能有着想去见沙滩大海的渴望。女孩们的女扮男装,帕瓦娜与母亲不顾被毒打的风险仍去监狱找父亲,这些体现的都是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反抗,当然也包含对现实的无奈。自女权运动发展以来,中东及其附近地区的女性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女权问题一直无法解决,这也是为什么欧美国家总是以人权问题为由干涉中东国家的内政(比如欧美攻打阿富汗),不管欧美是否是因为所谓的维持霸权,但中东的人权问题确实是非常严重且一直都无法得到保证。不过影片想表达的也不止是这些。极端宗教文化的残害不止在女性上,男性也同样存在。比如那个塔利班组织男孩,当他为了自己所谓的“信仰”要抓女扮男装的两位女孩时,他叔叔让他放下枪 别抓姑娘们,他不听,眼里还带着怒火,对姑娘们穷追不舍,眼神是那样的坚定。而当他的叔叔让他拿起枪为了塔利班,为了伊斯兰而战的时候,他的眼里却是茫然。他的信仰似乎不仅仅是极端伊斯兰教,更多的是武器和宗教带给他的权利,带给他的力量,而这是一种更原始的愚昧。这种种的一切,就归咎于极端的宗教文化和伊斯兰文明。 ②关于战争与和平:1919年。世界格局正发生着巨大变化,甚至中国也在青年的热血中改变着。在此之前,他们的国家,阿富汗,正在水深火热之中。自从阿富汗独立,他就被英国和俄国所觊觎,两大帝国甚至签了一个协议,承认阿富汗是两国中间地带。阿富汗成为夹缝中的国家。此后,阿富汗打退了英国两次进攻,却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英国政府给阿富汗过往发津贴,阿富汗要在英国指导下跟其他国家进行外交。那时的阿富汗,饱经战火,城市沦为废墟,人民生活困苦,又被两大帝国钳制。更严重的是,国内保守派控制着人们思想意识,现代教育难以实施,种族性别问题、宗教问题和人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影片中,战争问题几乎从未停止,开头的战争,每天从头顶飞过的战斗机,结尾战争的爆发,故事的讲述,无一不在控诉着战争的罪恶。在影片最后,有一个故事不停地重复:“我叫苏莱曼,我的妈妈是作家,我的爸爸是老师,有一天我上街发现了个玩具,我把它捡了起来,然后他爆炸了。后面的事我就不记得了,因为这就是结局。”这个故事在结尾处反复出现,似乎是发自内心的呐喊,强烈控诉着丑恶的战争行径与渴望和平的强烈愿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和平国家里太久,让我们忘记了战争的残酷,以至于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影片里那种紧张、无奈、绝望的心情,而当战争真正来临时,一切挣扎只是徒劳而已。 ③关于故事与寓意:影片讲述了很多故事,但是最核心的故事就是上面所讲的 苏莱曼战胜大象王的故事。 苏莱曼,作为村子里的一个孩子,勇敢地站出来,独自面对挑战大象王,代表着帕瓦娜这类女性的觉醒与反抗; 村民,代表着塔利班恐怖政权下的国民,对苏莱曼的嘲笑,代表着他们的无能、无奈、恐惧、怯懦,还有妥协; 大象王,作为大山里一个无法战胜的存在,代表着阿富汗国度里一切的邪恶力量:塔利班恐怖组织、极端宗教文化和伊斯兰文明、固化的意识观念、无尽的战争与征服; 战胜大象王所需要的3样东西——一样亮闪闪,闪瞎了豹子的眼睛;一样自成罗网,把豹子抓住;一样让人平静,使愤怒的大象王平静下来。第一样代表光明终将战胜黑暗,邪不压正;第二样代表人们将会逐渐起来反抗,形成罗网,把一切邪恶力量逮捕消灭;第三样代表和平,和平使人平静,和平可以将一切邪恶势力消灭殆尽。 2. .残酷的社会与现实。 本片采用动画形式,却是阿富汗当代社会的最真实写照。在阿富汗,结局才是最重要的。 他们想知道的是结局是不是幸福。 毕竟,生活并非像印度电影。阿富汗人总喜欢说:生活总会继续。他们不关心开始或结束、成功或失败、危在旦夕或柳暗花明,只顾像游牧部落那样风尘仆仆地缓慢前进。正如影片结尾所说:“拿起你的语言,而不是你的声音;滋养土地的是雨露,而不是雷鸣。” Raise your words, not your voice. It is rain that makes flowers grow, not thunder.

     6 ) 《养家之人》:阿富汗人的苦难与人生哲学

    全文共3497字,首发于《中外军事影视》杂志,谢绝转载,如发现任何形式的“洗稿”行为,必依法追究。

    阿富汗,坐落于亚洲的心脏地区。自古以来,无论是域外大国还是内部割据势力,都想从这个国家中得到些什么,“一方唱罢,一方登场”——这片土地似乎从来没有得到过宁静。到了1994年,塔利班政权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边境成立,他们不依附于任何势力派别,视《古兰经》为法律,目标是按照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改造阿富汗国家和社会,在短短几年内便横扫了全国,尽管他们的政策比起军阀要正规很多,然而诸如残酷暴行、歧视女性、抵制武器之外的所有现代化以及仇视一切异教的方针使得这个国家之后一直生活在压抑和恐怖之中。

    不断被践踏的阿富汗

    影片《养家之人》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帕瓦娜一家整日生活在塔利班政府的阴影下,身处于形势最为严峻的阿富汗首都——喀布尔,这里的女性没有任何社会地位,女孩不能上学读书,不能外出工作,成年女性必须穿着厚厚的“波卡”、在丈夫的陪伴下才能出门,违规者动辄便会受到塔利班士兵的毒打。在这样艰难的生存环境中,本片女主角帕瓦娜的父亲还被曾经的学生辱骂诬陷、抓进了监狱,一家人瞬间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只剩下帕瓦娜、病弱的母亲、成年的姐姐和嗷嗷待哺的弟弟四人。为了维持生计,帕瓦娜只得剪去长发,伪装成男孩走出家门,踏上了生死未卜的养家之路......

    “波卡”

    《养家之人》是爱尔兰卡通沙龙(Cartoon Saloon)动画工作室的第三部作品,与前作《凯尔经的秘密》、《海洋之歌》一样,《养家之人》也是一部手绘动画电影。在三维CG动画大行其道的当下,二维手绘动画早已乏人问津——这种带有苦行僧精神的动画制作模式消失了,逐渐被好莱坞高速发展的动画电影产业所侵蚀、取代。人们热衷于欣赏场景恢宏大气、特效绚烂夺目、视觉冲击力极强的好莱坞动画电影,逐渐忘记了手绘动画电影,但卡通沙龙动画工作室却先后用《凯尔经的秘密》、《海洋之歌》以及《养家之人》三部电影让手绘动画电影再次进入观众视野,让人有一种久违的亲切感。该工作室的作品中,无论是强调装饰风格的《凯尔经的秘密》还是融入浮世绘、工笔、水墨等元素的《海洋之歌》,都在时刻唤醒着观众对于“美”的向往,《养家之人》亦是。

    《凯尔经的秘密》中的装饰性画面
    《海洋之歌》多用冷色调搭配线条

    在《养家之人》中,存在着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在现实世界里,连年的战争完全摧毁了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家,画师们以写实的笔触,用仅有的几种颜色描绘出满目疮痍、寸草不生的喀布尔——土黄色的沙漠一望无际、棕灰色的建筑上满是弹孔、深黑色的煤烟遍布天空——很难看到一丝亮色;而在帕瓦娜的故事中存在着另外一个世界,在那里,画师们毫不吝惜色彩,打开了封存的颜料盒,放飞了被现实世界囚禁的想象力,将剪纸、刻印与手绘风格相结合,为观众构建了一个极具中东风情与理想主义的故事世界。巨大的反差使得故事世界的“美”与现实世界的“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潜移默化间引导着观众走向“美”的殿堂,同时故事世界中的男孩苏莱曼、痛哭的村民、残忍的大象王又明显映射着现实世界中的女主角帕瓦娜、阿富汗民众、塔利班政权,指向明确,寓意深远。可以说,《养家之人》不仅兼具美学意义与象征意义,还让二维手绘动画被更多观众所接受、喜爱。

    没有亮色的喀布尔

    纵观卡通沙龙动画工作室的三部作品,《养家之人》的故事不像《凯尔经的秘密》与《海洋之歌》那样扎根于凯尔特神话,以悦耳的爱尔兰民歌和华丽的民族艺术打动观众,导演梅拉·托梅大胆地选取了黛博拉·艾里斯的畅销小说《帕瓦娜的守候》作为电影蓝本,将目光放在了历史环境复杂的阿富汗,这致使《养家之人》中不再有可以变身为各种动物的阿诗玲(《凯尔经的秘密》中的森林精灵),不再有在海洋中自由徜徉的西尔莎(《海洋之歌》中的海豹精灵)——一切都是基于现实世界的,浓重的写实主义风格也让《养家之人》更显沉重与悲惨,但《养家之人》勇敢而独特地站在动画的肩膀上,扛起了这沉重的主题,为世人展现了这悲惨的世界。当然,影片并没有否决希望的力量,通过刻画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女性角色,导演给了萧索而阴暗的阿富汗一抹温柔、一丝光亮,就像每天为喀布尔披上正红纱巾的晨光。

    晨光下的喀布尔像是被披上了一层轻纱

    在影片所塑造的女性角色中,观众通过帕瓦娜的视角,得以瞥见她们在城市中的生存状态:帕瓦娜母亲的镜头并不多,从影片所给出的信息中,我们可以得知她在和平时期曾是一名作家,但在如今,她却无处施展自己的才华;帕瓦娜的姐姐已经成年,她每天缩在小小的房间内,透过方形的玻璃窗注视着外面的世界,在家庭遭遇危机之时只得嫁给一个素未谋面的男人;帕瓦娜昔日的同学肖希娅为生活所迫,不得不男扮女装在集市上打工,还给自己取名为“德利瓦”(意为“勇气”),她乐观开朗,梦想着有一天能够看到大海并为此努力攒钱。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三个性格鲜明、经历迥异的女性人物是但不仅仅是故事中的角色——她们已经化为了三个群体,是阿富汗女性在战乱时期的真实写照:母亲代表着那些从和平时期走来的、曾拥有工作和正常生活的独立女性群体,姐姐是千千万万没有行为自由与婚姻自由的阿富汗女性之一,昔日的同学则代表着在战乱中无处为家的下一代女性群体。从影片中,我们看到帕瓦娜昔日的同学仍对未来充满了憧憬,而姐姐眼中早已失去了光彩,上一代女性的老去以及同一代女性的两种生活态度仿佛在告诉观众一个残酷的事实——这场战争已经摧毁了太多

    帕瓦娜与昔日的同学

    对于这一切,我们当然可以无理由的指责塔利班政府在数年间对于女性的压迫与残害,但是影片中却重点塑造了两个与传统观念中不太相符的塔利班士兵形象,一个是将帕瓦娜的父亲诬陷入狱的瘦小士兵,一个是沉默寡言的魁梧士兵。前者曾是学校中的好学生,却在内战的浪潮中扔下了笔、拿起了枪,他享受着塔利班政府赋予他的权利,用不属于自己的力量欺压穷苦百姓,眼神中却流露出迷茫与无可适从,他是被战乱异化的普通人,是被控制的傀儡,也是这个时代中最可悲的人;后者自始至终都怀着一颗善良之心,最终也用鲜血实现了自我救赎。我相信这两个角色并非在为塔利班政府的行为做辩解,也并非在美化其恶劣行径,而是出于导演对可悲之人的怜悯与对人性之美的坚信,换言之,影片反对的是内部战争、极权统治、恐怖主义与女性歧视,而没有把矛头指向所有塔利班士兵(和平时期的普通阿富汗人)。

    实现自我救赎的塔利班士兵

    影片在故事世界中苏莱曼面对大象王时达到了高潮。在历经了一路的艰难险阻后,苏莱曼终于来到了山下,他对着大象王重复地高喊着:“有一天,我在街上找到了一个玩具,我捡了起来,它爆炸了,后面的事我就不知道了,因为那就是结局。”这一刻,现实世界与故事世界开始彼此交融,帕瓦娜家人口中“消失”的男孩形象也逐渐丰满,同时向观众揭晓了影片最后也是最残酷的秘密。此时,现实世界中战争又起,像一个永恒轮回的魔咒一样印刻在阿富汗人的灵魂中。

    《养家之人》让人很容易想到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追风筝的人》,二者讲述的是完全不同的故事,但都在个人的故事中展示了一个民族的灵魂史、一个国家的苦难史,都在诉说苦难与残酷之时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联系,都蕴含着阿富汗这个古老国家丰富而厚重的灵魂,激荡着善与恶的潜流冲击。《养家之人》与《追风筝的人》让世界得以了解到一个遭受战火蹂躏的、默默无闻的阿富汗家庭,得以了解这个不断承受苦难又不断前行的古老民族。

    同名影片《追风筝的人》截图

    在《追风筝的人》中,作者对阿富汗人有着这样一段描述:“在阿富汗,结局才是最重要的。他们想知道的是结局是不是幸福。毕竟,生活并非印度电影。阿富汗人总喜欢说‘生活总会继续’。他们不关心开始或结束、成功或失败、危在旦夕或柳暗花明,只顾像游牧部落那样风尘仆仆地缓慢前进。”在《养家之人》的开始和结尾,也有着类似的叙述:“光都库什山脉纵穿着我们的国土,炎热的北方沙漠炙烤着我们的大地,焦黑的碎石映衬着冰峰,我们原名阿力安那,是一个伟大的国度,你可以铿锵有力,但不要仗势叫嚣,滋养鲜花的是雨露,不是那滚滚雷鸣。”不似《追风筝的人》中那样直接,却缓缓道出了阿富汗人对这片土地的崇敬与热爱,也道出了阿富汗人质朴的生活态度。

    在星光下,这个命运多舛的家庭团聚了,故事也就此告一段落。影片的结局是开放式的,并没有告诉观众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即使观众仍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疑问——我们总是有太多的问题,例如他们会在战乱中活下来吗?女主角帕瓦娜能在约定的二十年后见到海边的肖希娅吗?

    帕瓦娜与肖希娜约定中的大海

    没有人知道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我愿意相信,帕瓦娜一家会像千千万万的阿富汗家庭一样,哪怕生活艰难,也会在乱世间缓慢前行,步履不停,就像阿富汗人常说的那样:“生活总会继续。


    *本文有参考相关百度百科条目,如“阿富汗”、“塔利班”、“凯尔经的秘密”、“装饰艺术”、“养家之人”等。

     7 ) 活着就是希望

    《养家之人》是继《海洋之歌》之后的又一爱尔兰动画佳作,提名第90届奥斯卡最佳动画,斩获动画领域的最高荣誉之一安妮奖的最佳独立动画长片奖项。

    在今年的奥斯卡上,它的最大竞争对手是大热门《寻梦环游记》,让极少动情的我都潸然泪下的年度佳作,我曾以为它在奥斯卡上将会是所向睥睨的,直到我看了《养家之人》── 一部比起成本、制作精细不及,但现实意义却远大于《寻梦环游记》的动画。

    以一个小女孩帕瓦娜的视角讲述了一个阿富汗家庭的故事。

    帕瓦娜是个11岁的小女孩,她生活在兵荒马乱的阿富汗,家境贫困,爸爸断了一条腿,妈妈身体虚弱,还有一个弟弟和姐姐。

    在阿富汗,女人的地位极低,不能接受教育,不能工作,成年女人甚至不能露出身体的任何部位,只能戴着厚厚的“波卡”。

    “波卡”

    全家人就只能靠着残疾的父亲外出读信、贩卖东西维持生计

    一开始,在和爸爸外出摆摊时,帕瓦娜的眼睛只顾着盯着漂亮的衣服,回家后面对姐姐的指责,也心不甘情不愿的,母亲要她讲故事,她也直喊累,说她已经长大了,满满的小家子气

    直到父亲被学生栽赃,被抓走。母亲前去监狱送求情信,被打伤。

    家里只剩下比她年长一点的姐姐和年幼的弟弟的时候,她担起养家的重担,用故事哄弟弟,心甘情愿去挑水,冒着危险去市集买粮食。因为禁令,还剪掉美丽的长发,伪装成男孩,干着各种不是她这个年纪该干的重活,面对着贫穷、歧视、黑暗的政权和战争,沉重的现实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在原著中甚至还有一段关于帕瓦娜到恶臭熏天的墓地挖人骨头卖钱的情节。

    是的,帕瓦娜长大了,与此同时她也明白了父辈们那些故事的意义:

    给予生活的勇气与力量

    她所讲述的故事,同时也是她生活的映照:

    故事中男孩苏莱曼勇敢的站出来要替村民讨回种子,现实中帕瓦娜勇敢的剪掉长发伪装成男孩,去集市买食物、挑水、工作,为家人带来希望。

    故事中身后的未知迷雾被镜子映照出瘦弱不堪的老马的真面目,现实中表面上凶狠的学生在面对战争时却一下子变得胆怯。

    …………

    生活施以痛苦,她用故事报以梦想。

    在艰难的环境下努力的让一家人活下去。

    帕瓦娜的遭遇无疑是悲惨的,但是这只是万千阿富汗家庭之中的一例。

    Shukur,12岁时被绑架,被逼成为一名舞童(性奴)。

    萨金娜,7岁订婚,12岁嫁给了一个65岁的陌生男人,从结婚那天起,就天天被毒打,14岁时因正当防卫丈夫的攻击失误杀人而坐牢。

    阿默德,和祖父前去清真寺却遭遇恐怖袭击,年迈的祖父在袭击中身亡。

    性侵、童婚、恐怖袭击等社会问题接踵而来

    在2017年,阿富汗平均每天就有68人死亡或受伤,一年里就发生了2050起袭击,平均每天5.6起。

    无数家庭因此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那一场惨绝人寰长达14年之久的阿富汗战争(也就是电影设定的时间线),更是使30万平民伤亡

    黑暗与混乱是这个国家的标签。

    故事的最后,帕瓦娜拖着受伤的父亲,母亲与姐姐弟弟向着未知黑暗的家的方向前行,构成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

    他们或许会死在路上,或许会就此失散。

    但至少他们还活着,就像帕瓦娜说的那样:

    “在我们家乡,人才是最无价的珍宝。”

    顽强如小草探头,坚强如倒树生根。

    《养家之人》不仅仅只是局限于展现黑暗政府和战争下人民的水深火热,控诉战争、反对战争,它还歌颂在艰难环境下的自由与亲情,致陷身于困境的人们,纵然命运多舛,也要抹干眼泪,继续在黑暗中前行。

    因为,活着就是希望,活着才会有未来。

     短评

    画风真美啊,虽然画的是个比末日还残酷的世界

    7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非常搞笑,要么你就直接用阿拉伯语配音,阿语腔调的英语配音算什么呢?法国人还是印度人在纽约?这又不是梗,所谓的方便观影更是没必要,缺乏内核只知道截取一段故事来衬托中心实在是很无力。

    12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较差

    我相信动画片的力量,有时候来得比真人版本要震撼,所有的不堪和对世界的控诉,用一种卡通的力量,来给予现实最温柔的一击。

    13分钟前
    • 大聪
    • 力荐

    好的电影看完以后会影响对世界的认知。当我们每天为自己的小烦恼要死要活的时候,不要忘记在世界的另一端每天为“生计”和"家庭团聚"这些我们早已take for granted的东西与命运抗争。@2017BFI伦敦电影节

    18分钟前
    • opal
    • 力荐

    生活不是故事,故事里的苏莱曼得到象王的种子回到故乡;生活中的女孩寻回父亲,故乡已是一片离乱。现实不是动画,动画里母亲被释放追回了先行的女儿,现实里多少骨肉已天人两隔。女孩伪装成男子,炸弹伪装成玩具,宝石井底深不可测,监狱的路征程漫漫,在我们家乡人才是无价之宝,人也是最廉价的负担。

    21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你就不能不管吗?你就不能当没看见吗?你知道现在是什么状况吗?他只是个人啊。

    22分钟前
    • 青铜猪猪
    • 力荐

    倘若有人说绿教对人类有任何益处,那他必然是混淆了那些天生高贵坚强却不幸生在绿家但历经荼毒扼杀之后仍然闪光的灵魂。灿烂和荣光归于那些不屈的灵魂以及他们的创造,绿教不配分得任何功劳

    27分钟前
    • 大作人家王書紀
    • 还行

    “有一天我在街上捡了一个玩具,里面藏有地雷,接着就爆炸了,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因为这就是结局。”

    31分钟前
    • Tough Guy
    • 力荐

    今年看到的好片很多,这不算最惊艳的,却是单纯想要推荐这部电影。剧情简单清楚,画面风格浓郁却也明快,讲述社会题材避开沉重也不刻意强调时效性,算是今年心头有重量的一部成年人童话了。所以觉得很庆幸自己在COCO上映前一个礼拜看到了并且推荐这样的作品。

    36分钟前
    • 竹和
    • 力荐

    对于现实来讲这部作品太过无力,作为动画来讲这部作品又太过沉重...原著台版译名叫作《战火下的小花》,好过现在的译名,Parvana不仅要养家,也要救父,更要与自身命运作斗争...虽然动画与真人电影无可比性,但仍想提一句,这部动画中的女性甚至比诉求类似的《神秘巨星》更勇敢、更写实,也,更悲剧。

    38分钟前
    • 柯里昂
    • 推荐

    一个国家的堕落从男人开始,一个国家的复兴从女人开始。

    40分钟前
    • 饿霸地煮
    • 推荐

    你可以铿锵有力,但不要仗势叫嚣。滋养鲜花的是雨露,不是那滚滚雷鸣。

    42分钟前
    • 马卡
    • 力荐

    飞机上看的。特别煽啊,我这种眼窝浅泪点低的稍微一看就感动的不得了,这不连头像都换了。希望安宁真正能降临在阿富汗人民的身上。

    46分钟前
    • 东四牌楼王师傅
    • 力荐

    不给人活路,女人不能独自上街,需要男人陪同,而且要穿那个罩袍。男人呢,也是谁野蛮无知谁拿枪,谁就说了算。看你不顺眼,就可以给你投进监狱。作为一个群体活成这样,自我设限,真是比很多动物都不如。要是不能够想像超自然力量作为精神支撑,真的很难活下去啊!

    50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女导演,自带的社会人文关怀和爆棚同情心,可惜节奏感欠奉,力度是弱点。

    52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在阿富汗,结局才是最重要的。 
他们想知道的是结局是不是幸福。 
毕竟,生活并非印度电影。阿富汗人总喜欢说:生活总会继续。他们不关心开始或结束、成功或失败、危在旦夕或柳暗花明,只顾像游牧部落那样风尘仆仆地缓慢前进。”

    56分钟前
    • 康报虹
    • 推荐

    滋养鲜花的是雨露,不是那滚滚雷鸣。

    60分钟前
    • 次等水货
    • 推荐

    二十年后还能否相见,在那片月亮拉起海水的沙滩。(190113影院国语版:讲故事真的像念咒语一样,能给以人勇气和力量。)

    1小时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85/100 “养家之人”让我想起来小时候听过的那些最黑暗绝望的关于穷人的美好愿望的童话,只是那些童话大多以long long time ago开头,让小朋友觉得所有恶是早已逝去的东西。然而“养”中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它最后揭晓的谜底和它本身一样极具震撼力和感染力。

    1小时前
    • SELVEN
    • 力荐

    奥斯卡评委会不是最喜欢政治正确了吗?准备把红毯都抹黑的伟大女权主义者在阿拉伯石油面前都瞎了吗,有这么魔幻现实的片子,还非要看什么童话?奥斯卡,垃圾。愿和平,愿生而为人、不以自己的性别为耻。https://i.lavayou.cn/archives/1751《没有然后了,这就是故事的结局》

    1小时前
    • null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