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记录片 伊卡洛斯

    伊卡洛斯

    评分:
    0.0很差

    分类:记录片美国2017

    主演:布莱恩·佛格尔,格里戈里·罗琴科夫,尼基塔·卡梅夫 

    导演:布莱恩·佛格尔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剧照

    伊卡洛斯 剧照 NO.1伊卡洛斯 剧照 NO.2伊卡洛斯 剧照 NO.3伊卡洛斯 剧照 NO.4伊卡洛斯 剧照 NO.5伊卡洛斯 剧照 NO.6伊卡洛斯 剧照 NO.16伊卡洛斯 剧照 NO.17伊卡洛斯 剧照 NO.18伊卡洛斯 剧照 NO.19伊卡洛斯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一名美国单车运动员和一位俄罗斯专家在国际体坛引爆严重丑闻后,一场对用药行为的调查引发了全球追逐战。

     长篇影评

     1 ) 恩,体育口的Citizen Four


    我去制片怎么拿到那么多permission的简直厉害,就像Grigory后来自己说的,这本身就是一种讽刺,一个参与使用兴奋剂的高层变成了揭示这一切的人,不管他自己基于什么目的,保全自己还是良心发现,这个斯诺登式的做法至少至少让这部纪录片的观众目瞪口呆了。


    无论是Citizen Four还是Icarus,能跟被拍摄者,尤其是一经曝光就会严重牵扯个人名誉甚至安全的被拍摄者保持如此亲密的关系,能够一直跟拍,都感觉很不容易。虽然的确可能有互相帮助的因素在,一方帮助成功拍摄纪录片,另一方帮忙协助其安全及其他行动。不知道Grigory在决定帮助Fogel自行车赛作弊的时候就已经预料到了这一切。导演以自己的行动来开始整个故事,一些personal diary的镜头感觉比客观拍摄更有说服力,Skype录屏和摄像机的结合效果很棒(。。。Iphone现在也能录屏了吧),好奇除了Interview之外用了多少摄像机。


    感受到了空镜和情绪性镜头的重要性,可以很好地对音轨的narration起到额外的支撑,后期Title对于整个事件的连接与描述也很赞。


    很喜欢之后的分段,以及每段对1984的运用。

    还有Grigory对狗的喜爱,这两条线对于故事的整体性感觉是加分的。


    跟Citizen Four相比,摄像好了好几个level,应该这个形势更宽松一些吧也没有那么紧张。


    严重好奇有些镜头用的shotgun还是藏了lav……

     2 ) 肌素小常识

    1 很多健美运动员使用的群勃龙,在半个世纪前就用于给大牲畜增加净肌肉,实际上很多人用兴奋剂起初都是用来给赛马提高成绩的,并非谁都能用兴奋剂,如果身体基础素质不够强大耐受性差,兴奋剂会很快摧毁你

    2 睾酮在运动表现中非常重要,极大地决定着一个人的力量和速度水平,想通过外界摄取提高睾酮水平也很容易,注射剂和药物贴片都很好获得,但过度使用会引起自身睾丸功能退化。如果一个健康人处于饥饿劳累缺觉状态三周以上,那他的睾酮分泌甚至会达到阉割者的境界,实现真正的戒色和四大皆空

     3 ) 在2022年4月这个时间点看《伊卡洛斯》,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6.5分,我真的不喜欢这部奥斯卡得奖的记录电影,但是我又的确被记录的真实本身震撼,这个故事可以站在奥斯卡,能被大家所熟知很大程度就是老天赏饭,谁能知道自己有一天真的可以参与历史参与一个如此重大的全球性事件,然而无论是豆瓣打高分还是其他喜欢认可这部电影的人多多少少也是参与了一场全球性意识形态宣传狂欢,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俄罗斯电影体系和影响力不如远西方世界成熟,至少在电影领域是没有任何话语权的,所以俄罗斯没能力没兴趣也拍一部电影怼回去,这也和当下发生的事情非常相似,我个人对此是没有任何褒贬的,但是作为一个生长在东方的成年人我不得不去思考一些问题,会去反思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本身也是特别敏感的话题,而现在我可以很明确的说不仅是体育,艺术也是脱离不了政治和立场的,而优秀制作水准的电影就是高级的意识形态宣传工具。

    这是一部没有优缺点的记录片,这样一个故事这样一个人物真的是非常精彩,都说人生如戏,格里戈里的人生的戏剧性真是编剧都不敢这么编的,然而在展现了如此精彩的两小时后,我依然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人,一个流利使用英语的俄罗斯人,一个曾经的运动员,一个运动医药界世界级科学家,一个服用兴奋剂贩卖兴奋剂的人,一个有过精神病史自杀未遂并且蹲过精神病院的人,一个1989年读过乔治奥威尔的《1984》的人,一个俄罗斯反兴奋剂实验室的高级官僚,一个帮助运动员长期服用禁药的帮凶,一个爱狗人士,一个在索契冬奥会后被普京颁发奖章的国家英雄,一个抛妻弃子只身一人逃亡美国做吹哨人的国家叛徒,这样的人生随便拿几个就可以拍出精彩的电影,然而这一切都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甚至让人会怀疑真实性,选择这样一个人物而且是全世界唯一一部呈现这样一个人物性格的纪录片,本来起点就会很高,不同于斯诺登,体育是我们普通人身边能接触的,至少在看电影前我无法想象体育上的成败能给政治带来明确的影响,索契的全面胜利能够唤醒俄罗斯基本盘的支持,这本身让我大开眼界。

    我个人非常喜欢格里戈里这样一个人物,但是我依然不喜欢这部电影,我也不得不说作为单一事件和单一人物的叙事是完整的也的确该得奖,但是我并不认可整个电影后半段的逻辑。如果说这部影片的立意是仅仅为了批判抵制俄罗斯使用禁药这件事,那就是政治的、偏颇的,这也应证了普京总统说整个兴奋剂事件就是西方社会针对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的报复,电影只说了阿姆斯特朗这一个美国人,而没有提到其他可能使用兴奋剂的其他国家运动员,这里摘自维基百科“由于美国是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的最大赞助者,故此世界反兴奋剂机构,一直对美国运动员网开一面。2015年时,美国以“因病服药”的名义申请豁免的运动员高达653人,通过申请的有402人,而同年俄罗斯只有20人通过”我不相信全世界除了俄罗斯人就没人使用禁药,而阿姆斯特朗事件也体现使用禁药是全球性的普遍性行为,而作为整部一部出发点就是反对禁药的电影,格局上应该是以小见大,从个体到国家再到世界,然后在格里戈里代替导演本人成为主角后,电影的矛头从反禁药过度到了反俄罗斯反普京,不说只提俄罗斯举国使用禁药不提别的国家是不是对俄罗斯不公平,就说核心的表达和批判的重心是不是就偏移了,从一个体育公平的角度变成了控诉俄罗斯的檄文,作为真正青天大老爷的反禁药组织查也查不出,调查也没实锤,抵制也毫无作用却没人提及。

    另一方面根据电影的提供的证据俄罗斯运动员使用兴奋剂是俄罗斯的国家行为,那请问就电影来说结尾处不停展现俄罗斯运动员得到奖牌的画面,就暗示,不对明示了这些运动员还在服用禁药,先不说合不合适,就说国家行为是不是可以理解运动员服用禁药是国家铁拳的强制要求,那俄罗斯运动员无论有没有使用禁药是不是同样也是受害者呢,作为俄罗斯国家这个主体我双手赞同是活该被抵制和制裁,那作为个体的俄罗斯普通运动员被禁赛多年是不是同样也是受害的一方呢,既然西方社会崇尚个体的人权和自由是不是也会关注这些个体呢。的确根据维基百科的记录在平昌冬奥会俄罗斯运动员是以个人和团体的方式参加比赛的,那是不是作为电影的创作者该提及这些事呢?至少把运动员和国家分割开来,不提反禁药组织的无能致使反禁药工作存在巨大漏洞以至于被俄罗斯钻了空子,也没提反禁药组织有没有针对出现的巨大漏洞做出哪些改革,仅仅用一些暗示性极强的镜头来表达俄罗斯有可能依然在使用禁药来获得名次,换句话说要你们反禁药组织干什么来的,只能反对和抵制,如果可以改进技术逮他们个现行,是不是就是实锤作弊行为也就不会有这些争议了呢?同样作为电影也没有提及。最后我也说说我自己的观点,我认为禁止俄罗斯代表队参赛没有任何问题,在体育的公正性上不一定就是政治报复,但是作为奥组委和托马斯巴赫本人后来又同意俄罗斯代表队参加奥运会这件事就是最大的政治干涉体育的体现,而且西方世界共谋的体现,背后可能有作为奥运会发起者整个欧洲社会有关能源经济产生的巨大利益勾连,甚至我猜测会不会有可能是托马斯巴赫本人受到自己祖国德国方面的压力,因为俄罗斯和德国或者说整个欧盟在能源上是深度绑定的,如果奥组委就把俄罗斯全部禁赛那我认你奥组委是真汉子,我也能认可体育本身是大于政治的,我不能说这是这部电影的缺点,电影结尾处也做了一些展现,但是作为普通观众只会从电影的立意和格里戈里引用的《1984》中得出批判俄罗斯本身这层表达,这一切难道就没有西方世界的妥协和纵容,天下乌鸦一般黑你让我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该如何相信任何一方的观点呢?批判不全面等于全面不批判。

    我认可电影的某些表达,我也尊重作者长时间的跟踪这样一个事件的努力,但是我个人在各种意识形态宣传中越来越迷茫,以至于我对竞技体育本身完全失去了兴趣,也不知道是世界走上一个拐点,还是我的人生走上一个十字路口。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一直在思考到底是格里戈里成就了导演布莱恩富格尔,还是导演在接触中加深格里戈里某些自我意识,也成就了格里戈里呢?还是格里戈里和导演的第一次沟通时就开始设想这么一条出路,我都不得而知,这才是这个世界让人恐惧又着迷的地方。到底谁才是伊卡洛斯,阳光下融化了翅膀的是可笑的人性吧。

     4 ) 关于违禁药,这部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早已讲透

    近日被议论最多的新闻就是孙杨药检案的仲裁结果:维持WADA(世界反兴奋剂机构)提出的上诉,对孙杨判处8年禁赛

    虽然孙杨仍可在30天内向瑞士联邦最高法院上诉,但鉴于瑞士联邦最高法院撤销国际体育仲裁法庭裁决的先例十分罕见,所以这次孙杨药检案的仲裁结果基本上就是此案的终审结果。

    这样的裁决对任何运动员来说都将是致命的打击,因为这几乎等同于运动员生涯被葬送了。

    但我不想妄议孙杨是否真的有使用违禁药品,因为就目前所能了解的确切信息,是否用药是一回事,是否尊重WADA药检规则是另一回事,鉴于双方的诉求完全不同,无法交流的窘境其实也在意料之中。

    不过透过这件事,我想起了这部曾轰动一时的神片,也就是获得了第90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伊卡洛斯》,这片子虽然质量不错,但碍于题材,它在豆瓣上的标记量也着实不高。

    所以如果你对国际运动员使用“违禁药品”的现状很感兴趣,那这部片子简直再适合不过了,但如果没什么兴趣,也可以看《伊卡洛斯》,因为它本身故事节奏和戏剧性俱佳,细节丰沛,能把复杂的事情剥茧抽丝,观感酣畅淋漓。

    总而言之一句话:当下的国际体育圈,早就烂透了。

    故事可算是意外开始的,影片的前半个小时完全就是导演布莱恩·佛格尔(Bryan Fogel)的个人vlog,他是一名业余自行车运动员,为了在环法自行车赛上取得更好的成绩,计划服用违禁药品并尝试逃避审查机制。

    这个计划让他顺利对接到了格里戈里·罗琴科夫,也就是俄罗斯奥林匹克运动员抗兴奋剂实验室的负责人。

    所以这个开头就足够荒诞了,一个WADA实验室主任,一个在索契冬奥会主持所有药检的人,正在帮助一名业余美国运动员使用违禁药品。

    布莱恩·佛格尔使用的是睾酮加上人类生长激素,其实违禁药品并不等同于我们经验里的嗑药行为,有时候运动员们吃错了东西,药检都会显示超标,而佛格尔被建议的方法非常规律,只需隔日注射40mg,各项体能指标都会逐步增长,运动员就像在脱胎换骨

    前半个小时,主角还是导演本人,他参加了比赛,却也没能获得更好的成绩,毕竟天赋和年龄的差距,仅靠兴奋剂是无法追赶的,他承认哪怕是21岁的自己在使用这些兴奋剂,可能还是与环法冠军无缘。

    然而事发突然,2014年德国电视台ARD的一部纪录片彻底引爆了禁药丑闻,随后WADA组建了三人独立调查委员会展开调查,而这桩案件的主要调查对象格里戈里摇身一变,成了本片的主角。

    接下来,这部纪录片进入了爽片模式,直入正题,清晰简洁,完全是小说化的呈现形式。

    此外,这还是一个大型甩锅现场,其实俄罗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让运动员使用禁药,只是这口大锅是在格里戈里的曝光下才真的飞了起来。

    格里戈里太适合做主角了。

    他本身就是一名出色的运动员,在他的运动员生涯里,“使用禁药”就是一门基本常识,与他同期的很多运动员,去年还默默无闻,隔年就肌肉发达,所以他不仅使用违禁药品,还是他妈妈亲自帮他注射所有药剂。

    在2008年之前,中国是同化类固醇的最大生产国,由于有着良好的品质保障,这些药品被源源不断地送往美国和欧洲,被无数运动员购买并使用。

    转折就出现在2008年,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提醒中国政府,身为奥运会举办国,是不能纵容生产大量类固醇产品的,于是中国政府叫停了所有相关工厂,而此前负责购买违禁药品的波杜加罗夫被彻底切断了药源。

    这一转折也造就了格里戈里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高峰,由他为实验室提供的检测仪,要比过去更加精准,而且只有他知晓一条获取“无杂质禁药”的渠道,此后他顶替了波杜加罗夫的职位,成为这一链条的新垄断者。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俄罗斯总共拿到了73面奖牌,而其中有30项是由使用过违禁药品的运动员获得的。而在伦敦奥运会,数目更多。

    这些赢得奖牌的运动员大都使用了特殊疗程,而这些疗程的费用均由俄罗斯政府赞助。

    被点名的俄罗斯运动员

    因为权力相争,格里戈里波杜加罗夫陷害入狱,他曾在狱中试图自杀,最后又被抢救了回来。

    可能是格里戈里实在太“有用“了,而且那时政府内部再也没能找出替代他的人选,所以他在精神病院仍在为国家工作,他远程操控俄罗斯代表队在北京奥运会上的用药,战绩非常不错。

    2012年,奥委会邀请他担任伦敦奥运会的主任,而且只点名他去,这个邀请救了格里戈里,他的案子被立即撤销。

    格里戈里在采访中说“普京知道他的名字,并因此让他出狱来将功赎罪”。

    这个“主任”职务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拥有此身份便意味着掌握了一手资料,这些资料是打造“运动员使用违禁药程序”的地基,所以他的根本目的,就是帮助俄罗斯运动员暗度陈仓

    至此,一个俄罗斯套娃般的权力关系浮出水面,格里戈里自然无法脱责,但他绝不是唯一的主谋。

    每一个权力圈层都是传话人和帮凶,只是一旦东窗事发,俄罗斯政府的解决方式是简单粗暴的,那就是在其中一环找到替罪羊,然后亲自斩除这一环

    格里戈里正是其中一环,也是被指控的核心人物,他的处境无疑是最危险的。

    就在他成功逃到美国之后,俄罗斯反禁药协会的前主任突发心脏病身亡,这名前主任刚刚卸任两个月,在死前一天还在与格里戈里通话。

    其实这就等同于,如果格里戈里当初没有离开俄罗斯,死亡名单里就一定会有他的名字。

    格里戈里非常一针见血的说,政府想要你消失,是因为你的存在不仅毁掉了他们的未来,还毁掉了他们的过去

    首先,副部长穆科国安局出身,与普京私交甚好,手段毒辣利落,毫无道德可言。

    格里戈里的上面隔了好几层,第一层是体育部副部长尤里纳格尤科,他实际上也参与了格里戈里所参与的一切,从流程上看,格里戈里上报尤里纳格尤科,随后就是副部长穆科,最后再由穆科上报普京。

    而身在美国也并不安全,此时的格里戈里还是“同谋”身份,是个确凿的罪人,而俄罗斯当局会以调查为由,怂恿美国当局把他遣送回俄罗斯。

    所以他不得不借助媒体来达成自救,他求助了纽约时报,曝光了一份曾使用禁药的俄罗斯运动员名单,还提供了联邦安全局的档案以揭露2014年的索契冬奥会在安排药检上的舞弊细节。

    格里戈里·罗琴科夫掌管实验室,经手数以千计的奥运选手药检,他研发出三合一禁药鸡尾酒,并混合酒精提供给数十位俄罗斯运动员,帮助他们施行体育史上最精密成功的禁药计划。”

    格里戈里亲自读出纽约时报对他的报道,他用谋杀自己的方式完成自救。

    索契冬奥会之前,普京对格里戈里的要求就是”一定要拿出最好的成绩,向外人证明我们的实力“。

    这句话并无破绽可言,但格里戈里能领会其中的真意,那就是不仅要更加凶猛地使用禁药,还要在比赛之前把俄罗斯代表队弄得干干净净

    格里戈里在这个过程中背弃了科学,并运用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帮助运动员们规避所有的药检。

    格里戈里的经验和能力是什么呢,那就是为俄罗斯代表队检测结果呈现阳性的运动员更换尿液

    他们都是顶尖的作弊高手,片中完美展示了整个调包过程,简直蔚为壮观。

    其中的一环,也就是由瑞士生产的专门用来收集尿液的小瓶子,几乎成为了最难的突破口,所以格里戈里和团队被任命想办法搞到全新的瓶子或瓶盖,或是能够完好无损地打开瓶盖。后来他们都做到了。

    这种作弊的方式固然是罪恶的,它变相证明了,整个药检制度的无用和形同虚设。也就是最开始我们说的,烂到根子上了。

    而对于一个国家,当民族荣誉和对奖牌的渴望被置放在一起,所有事情就都复杂了起来,这一作弊行为就像蝴蝶扇动的翅膀,成为此后许多国际大事件的关键肇因。

    比如,俄罗斯运动员获得了更多的金牌,普京的支持率陡然上升,随后他拥有了对乌克兰开战的话语权……运动场上的竞赛浸入了政治、战争、死亡……还怎能说公平正义呢。

    就在新闻曝光后,格里戈里失去了他的律师,曾在其身边保护的他的人也因为各种原因被威胁或是退缩。此时他的家人正在自己的国家被无缘由仇恨,只因为格里戈里的行为抹黑了他的国家。

    最后,俄罗斯政府没收了他的全部私人财产,还开庭起诉其罪行,对其太太、子女、妹妹强行审问。

    格里戈里的妻子在视频中绝望地问他:“你指望结果如何?”

    镜头切到一片灰霾之色,而正中间嵌着一枚小小的太阳,随后一群大雁飞过,伊卡洛斯的隐喻成了格里戈里的个人注脚。

    格里戈里三十岁时读了乔治·奥威尔《1984》,此后他称这本书为其人生地图。“无知即力量”,他说这是最强有力也是最简单的道理。

    这本书让他成了伊卡洛斯的化身,在做错那么多事情之后,他还是选择了不断向太阳靠近,哪怕身上的蜡全部融化,哪怕重新跌落至深渊,也不会再回头。

    我很喜欢他说的一句话是:“我就像是个奴隶,奴役我的自由直到永远”

    这是一部节奏激昂的影片,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越了“禁药”题材本身。很多问题的背后,其实都有着一个同宗同源的大命题,至少通过这部影片,一个道理已经再明显不过,那就是,“你不能在不遵守道德的前提下去要求道德为你站队”,同理,“你也不能在不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去要求规则为你站队”,有些事情其实并不复杂。

     5 ) Icarus

    非常好看。Icarus中“双重思想”被提到了好几次。1.想在比赛中用药的Bryan和长时间帮助俄使用禁药的Grigory为了某些缘由成为了揭发者。Grigory是个很有趣的人,很难将他和禁药推动者联想到一起。2.从政治的角度来看,Bryan和Grigory接触的时间点以及理由结合后面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来看确实有点过于巧合了,很难说这背后没有什么猫腻。我个人是认为运动员使用违禁药物的现象在许多国家都存在,这次俄是在自身存在严重错误的情况下被更具话语权的美制裁。但事情真相我是无从知晓了。包括这个电影最后成为奥斯卡最佳纪录片,也是有一定政治原因的。3.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是,当禁药成为了太多运动员的选择时,对其的道德讨论就弱化了。4.Grigory在这件事中确实很难做,Putin让你这么搞,你不能不搞,但是出了事为了怕你说出去可能都会做掉你,你逃往美,检举揭发,俄肯定不会承认,就算一切证据坐实,俄也会把帽子按在你头上。回顾整个事件,最让我诧异的就两件事,一个是刚才提到过的名不见经传的热爱自行车运动的小导演Bryan与Grigory这场莫名其妙的邂逅,Grigory帮Bryan得付多大的风险啊,而且时间确实太巧了。第二个就是,我怎么都想不通,俄是怎么让Grigory逃到美国去的,真的想不通。那可是俄罗斯啊。真的离谱。我已经能想象这件事如果发生在某个国家,就不太可能发生这种事。

     6 ) 不会停止的双重思想循环

    俄罗斯版斯诺登。禁药检测实验室主任最后变成了揭露禁药使用丑闻的“吹哨人”,滑稽又讽刺。

    故事从一位业余自行车运动员试图联系专家帮他用药蒙骗药检提高成绩开始。没想到阴差阳错找上了俄罗斯的禁药大牛,最后比赛阴差阳错并没有获得成功,反而是牵扯出了俄国举国体制蒙骗使用禁药的惊天丑闻…

    体育和政治真的可以分家吗,在我看来答案是否定的,更高更快更强最后都成了在化学领域的不断挑战。运动早已不再是展示个人风采的东西,反而背负了政治宣传/“雪耻”等宿命,运动员也不过是一粒粒工具而已。举国体制的doping舞弊,看着也格外让人熟悉。“马家军”,孙杨的丑闻还历历在目,而片中提到中国正是类固醇生产量最大的国度…

    奥威尔从始至终贯穿了整个影片,格里高利(俄罗斯禁药实验室主任)更是手不释卷,他用双重思想说明着自己的矛盾与纠结。从使用禁药的运动员到帮助运动员逃避药检的大头头,他是被普京推出来的牺牲品,而就算没有他,看到今年俄罗斯花滑也会知道,俄罗斯还会有新的格里高利。

    片名《伊卡洛斯》是希腊神话中迷宫的创造者代达罗斯的儿子。 伊卡洛斯和代达罗斯试图借助代达罗斯用羽毛和蜡制成的翅膀逃离克里特岛。伊卡洛斯无视代达罗斯对他的劝诫,飞得太靠近太阳,导致他翅膀上的蜡融化。 他从天上掉下来,掉进海里而溺死。doping也是如此,看似帮助运动员触及到更高的地方,最后却归结为黄粱一梦。

     短评

    这种主创在不经意间参与历史的神奇经历反而比影片所要展现的一切更加令人感叹,想起了《纽约灾星》

    7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这个节骨眼对俄不能不说美利坚有私心。不过去年这个新闻爆出绝对是海啸级别的震惊,体育界的斯诺登,但让人反感的是他帮助国家实行这个计划得意地做了这么多,一点没忏悔的意思。影片中对俄罗斯运动员的照片视频有点不太负责,不能针对个人吧!

    11分钟前
    • 火龙果不耐受者
    • 推荐

    从背包里拿出1984相当刻意了,但也用得让人无话可说。「一边拥护道德一边又否定道德」

    15分钟前
    • vic
    • 推荐

    “全员嗑药”——针对俄罗斯体育界的指控非常震撼,而纪录片用更加震撼的证据展示俄罗斯兴奋剂服用的“举国体制”。前半部分导演以身试药、恰好遇到变节的俄罗斯禁药主管有点不可思议,后半部分《1984》三段体将矛头直指普京。 看完后我为某国感到担忧,因为这作弊的风格实在太熟悉...

    1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美国其实可以考虑用格里戈利和俄罗斯交换斯诺登哇。民主和独裁其实最后是殊途同归government f**k me everyday.

    20分钟前
    • lixunhuan
    • 推荐

    刷新对世界认知的纪录片,哇!

    23分钟前
    • muzer
    • 力荐

    普丁大帝道:我们正在见证一个危险的事件,政治干扰体育再度发生了。我特别想让您摸着自己的良心问问自己:到底谁先干扰谁的?

    25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所以,政治和体育还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奥运会和世界杯在这届组委会的手上受到了亵渎····

    28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力荐

    除却新闻价值,最大亮点就是主人公在不经意间旁观、见证并被卷入了历史。值得点赞的是制片方,一个几乎是跑偏原本选题的项目,变成了与毛子对抗的跨国营救,和与时间赛跑的事件揭露。最后的成品足以让他们自豪。遗憾是一些疑点未解开,叙事略混乱。可爱的grigory在重压之下确实感觉有些精神分裂

    33分钟前
    • Unbeliever
    • 推荐

    我不信只有俄罗斯这么做。全世界的运动员都想拥有这样的不被发现的强化身体机能机制,只是俄罗斯做的大概最好。奥运会开幕式上伸张体育精神,世界和平。奥运会后就开始打乌克兰。真没想到一个套路还能玩两回,您真是不要脸啊。

    35分钟前
    • amelie
    • 力荐

    历史属于胜利者,不属于真相。题材真的是很厉害了,这个突然从天而降的被迫跑题也是神迹。

    36分钟前
    • SingLesinger
    • 力荐

    从纪录片的新闻价值上来讲,可以媲美《纽约灾星》,并且带有一点现实主义的抓马元素,把纪录片拍出了政治悬疑片的感觉,一直不理解给毛子开脱的某些“体育粉”的逻辑,规则的漏洞是自己可以肆无忌惮破坏规则的理由吗?毛子国经此一战,已经让自己彻底失去了尊重,傻坏狠并存,比棒国奥运还多个狠

    40分钟前
    • 老李
    • 推荐

    2015年俄罗斯禁药丑闻的纪录片,和爱德华·斯诺德的那部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第四公民】一模一样,导演布莱恩·福格尔也以参与者的身份,与事件时间同步的纪录这起类似于“棱镜门事件”的告密过程,丑闻牵扯到普京总统和俄罗斯政府,最后关于体育界禁药的真相更可怕。

    43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有些服药是个体性的,那是普遍人性贪婪、侥幸的问题,而有些服药是系统性的。有些事会被遗忘吗?

    44分钟前
    • frozenmoon
    • 推荐

    体育领域的大而不倒,整个国家,整个竞技体育界都用, 那就大家都不干净了。

    47分钟前
    • Sabrina
    • 推荐

    谎言世界中,说真话成了革命,革命者格里高利也就成了体育史上的斯诺登。纪录片从业余自行车导演布莱恩,想以身试法挑衅药检机构开始,意外发展到让莫斯科联络人替代自己成为大事件主角,戏剧性转变实在太强,以至让人忘了片子初衷,忘了布莱恩辛苦挨打那么多针和积攒的尿。片尾忘改俄罗斯的平昌命运。

    50分钟前
    • seamouse
    • 力荐

    4.5 | 主角罗琴科夫约等于俄罗斯版斯诺登,结构更精妙的《第四公民》,渴望提升成绩的美国环法自行车运动员找上俄罗斯禁药大牛,进前十目标没实现倒是跟着拍出了惊天大案,矛头直指普京,后半段与《1984》的互文结构很有想法,动画感染力十足,在美国做这片子难免被怀疑主题先行,但实在是触目惊心呀…

    51分钟前
    • toska
    • 推荐

    和拍港··独少年黄某某的纪录片一样,这部奶啡投资拍摄的纪录片是如何在事件发生以前就跟踪拍摄的?在他们开始拍摄的时候怎么能预感到黄能够出名?怎么预感到俄罗斯的反兴奋剂主任愿意站出来揭露?

    56分钟前
    • Ⅸ⑨九Ⅸ
    • 力荐

    伊卡洛斯是希腊神话人物。为了逃出克里特岛,他和父亲用羽毛、蜡为自己做了对翅膀,但因为飞得太高,伊卡洛斯翅膀上的蜡被太阳融化,因此跌入大海死了。这个故事说明,任何“法宝”都有天生的短板,它存在的意义,除了为人所用,就是等待失控的那天。失控,是世间一切“法宝”的终极宿命。

    1小时前
    • 吴平平
    • 推荐

    又一部捅了大马蜂窝的调查纪录片,类似《第四公民》,两者分别扇了俄罗斯和美国一个大耳光,而两位揭密者又分别被对方政府所庇护。该片最生猛或最勇敢之处在于,导演本人“以身试法”,有规律地服用禁药并成功通过了药检,可惜的是,他的竞技成绩不升反降。深层次看,该片质疑的其实是整个反禁药体制。

    1小时前
    • Clyde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