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记录片 人生果实

    人生果实

    评分:
    0.0很差

    分类:记录片日本2017

    主演:津端修一,津端英子,树木希林 

    导演:伏原健之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剧照

    人生果实 剧照 NO.1人生果实 剧照 NO.2人生果实 剧照 NO.3人生果实 剧照 NO.4人生果实 剧照 NO.5人生果实 剧照 NO.6人生果实 剧照 NO.16人生果实 剧照 NO.17人生果实 剧照 NO.18人生果实 剧照 NO.19人生果实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一部极其感人的纪录电影《积存时间的生活》,日本导演伏原健之拍摄,由日本影后树木希林担任旁白,日本现代陶渊明津端夫妇生活纪录片。藉由津端修一夫妇丰富的生活阅历,一幢深居林间的小屋,探索那些深藏于时间长河中的真正瑰宝。  一部极其感人的纪录电影,由新闻工作出身的日本导演伏原健之拍摄,他在三顾茅庐后,终以四封信获得隐居山林建筑师津端修一与英子夫妇点头「我们愿意协助」,开始著手拍摄这部电影。  一幢深居林间的小屋,位于日本高藏寺新城的一隅。那是建筑师津端修一、按著其师安东尼雷蒙德自豪的木造住宅所建成的。一年四季景緻万千,庭园栽植的上百种蔬果,经由其妻英子的巧手都成了道道佳餚。不论烹饪、裁缝、耕作,没有一样能难得倒她。他们的家居处处充满体贴与用心,印证建筑大师科比意的名言「房子该是生活的藏宝盒」。  津端修一曾任日本住宅公团首席建筑师,60年代便提出保留树林为风开道的理念,希望新的建案都能开始与自然共生,却不为当时以发展经济优先的政策所採纳,徒成一片片了无生气的集合住宅。他于是改从自身做起,不仅放下繁忙工作,并在住宅区购入土地、盖起房屋也种植了林木。在历经半世纪的时光后,两夫妇的勤奋与优雅,果然为这片淨土栽下了无数珍宝...

     长篇影评

     1 ) コツコツ ゆっくり

    風が吹けば 枯葉が落ちる。

    枯葉が落ちれば、土が肥える。

    土が肥えれば、果実が実る。

    コツコツ、ゆっくり。

    人生フルーツ。

    家はくらしの宝石箱でなくてはならない

    ル・コルビュジェ

    すべての答えは偉大なる自然の中にある

    アント二・ガウディ

    長く生きるほど 人生はより美しくなる

    フランク・ロイド・ライト

    真心建议喜欢的人可以去读读这两位老人的书 特别棒。

    日文原版:

    《ききがたり ときをためる暮らし》

    中文版:

    《积存时间的生活》

    有兴趣的话,大家还可以去看看人生果实的后续, 英子和讲述人樹木希林さん的居酒屋对话~《樹木希林の居酒屋ばぁば》

    老人家都很可爱哦~ 

     2 ) 只有一次的人生该怎么走?也许梦想知道

    2016年8月,我告别了十年职场。

    面对一眼能望到头的职场生涯,我心生无望,决心尝试一些不同的东西,追求一下自己的梦想。

    同时,也希望实现自己做全职主妇的夙愿。

    说是梦想,但除了写作两字,具体也无从下手,不过是开个公众号写文章罢了。至于靠此赚钱,我并没什么把握,只是想给自己两年的时间。

    所以,尽管是全职主妇,却也是奔了事业去的——那时的我没经验,很贪心,既想顾事业又想顾家庭。

    让婆婆和母亲回去后,从8月1日起,就过起了全职主妇的生活。

    之所以选在8月,是因为想体验完整的成天陪伴孩子的生活。等到9月孩子上小班,我就可以把更多时间投入事业。

    8月的时候,我每天做家务、陪孩子玩。日子过得幸福而平淡。除了孩子的肺炎给我们带来了不大不小的麻烦。

    9月,突然就开始手忙脚乱起来。早上要送孩子去上学,要早起准备早饭和洗衣服。白天就在电脑前埋头写作,中午都是随便吃些什么匆匆解决午饭。4点前去接孩子,然后开始做晚饭,晚饭做一家三口一顿的量,外加一份先生第二天带公司去的午餐。吃完晚饭后,就洗碗收拾,收拾完毕差不多就到7点半了。稍稍休息半小时,就要给儿子洗澡,给他讲故事、陪他睡觉。

    如果等他入睡后,我能醒来,就会再干一会活,如果跟他一起睡着,一天就这么结束了。

    那时候,写作,我给自己规定的目标是日更;家事,我也希望把家里捣腾得干净清爽。每天晚饭我也很花心思,经常翻菜谱换花样,做完快速摆拍——先生并不喜欢我摆拍晒菜,如果我做得慢一点,必定拍不到满意的照片。当然,我的摄影水平有点糟。

    尽管非常享受于在做菜上花心思,也非常享受于我的饭菜被心爱之人大快朵颐的满足,但我还是被没有收入的焦虑所打败,以及在日更的困难和写作能否持续的怀疑中,内心充满了不安。

    因为白天忙于写作,很多家务便没办法施行,譬如收纳整理。于是,先生颇有怨言,总觉得我在家这么多时间,却连这都干不好。

    他收入一般,并不能完全支撑家里全部支出,能够同意我辞职已经不易,因此,我并不觉得委屈,更何况他的挑剔一贯如此。

    只是无端希望,要是能不用考虑收入,全心全意做全职主妇该多好。我喜欢摆弄饭菜、花草的小日常,喜欢一点一点收拾家里的物什。

    慢慢地,我觉得自己可能没办法兼顾家庭和事业。后来,就惊闻公公得了病,于是和先生一商量,还是得去上班,要赚钱给公公治病。

    结果,工作没多久,60周岁还没满的公公就走了。在17年5月。

    后来这份工作,我做得虽有成就但很艰苦,在心中的重重雾霾中,唯有写作犹如一座灯塔一直远远矗立着指引着我。

    苦苦坚持到今年。

    2月我爷爷走了。

    3月先生的奶奶走了。

    一年内,办了3场丧事。

    3月初我就提出了辞职,正好写作也有了进展。

    他们的离去,也仿佛在提醒我,人生都会潦草地结束,何不趁早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何不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于是,我再一次离开职场。这一次,我打算全力拼一拼事业,做一做这辈子最想做的事情。

    我把家事交给了婆婆和母亲,开始了以写作为重心的自由职业。

    ——看完小碗推荐的日本纪录片《人生果实》,我就想起了这些事。

    看老爷爷记录了那么多东西,我也忍不住把这些事记录下来。

    八九十岁老爷爷老奶奶的生活,平淡又琐碎。

    看着看着,我愈加明白,人的一生不只有工作,工作之后的生活也许更漫长。

    只有事业,仍然可以在耄耋之年持续。

    老奶奶说:梦想越远越好,这样就可以一直在远方指引我们(夢は遠くのほう見せたほうがいい、いつも遠くのほう)。

    所以,想做什么,就慢慢去做好了。让它成为自己的事业,成为终身的事业。

    而我仍然喜爱的生活,也可以在不用担心收入的时候,去一点一点享受。

    毕竟,人生,只有一次啊。

     3 ) 孜孜不倦,不紧不慢

    这是一对90岁+87岁夫妇的记录片,全片有过多少次“孜孜不倦,不紧不慢”,我没数过,但从头至尾那个孜孜不倦的读音在耳边时时出现。在现代都市中一小片院落,没有庭院楼阁,有的是农作坊,阳光下餐桌,一对健硕的老人。当下有多少人说要回归自然,喜欢享受自然,但用一生付诸行动的有多少呢?

    他们相敬如宾相识了60多年,在这个小院生活了五十多年。

    夫人说:“丈夫过得好,我也会舒心”,我接受的就是这样的教育。

    丈夫说:”不论地方大小都可以种植,只要大家都去做了,就会有种进入森林的感觉”。

    丈夫虽然90岁,家中事都亲力亲为,90岁自己打年糕;寄东西非常利索的骑上自行车出发;毫不费力(看着)登上梯子摘核桃,爬山房顶眺望;吃饭只用木勺,总会夸奖夫人做饭好吃;不许孩子用塑料玩具,需要就自己做木质的;喜欢将大餐桌靠窗放,因为可以沐浴阳光。

    妻子也已87岁,有点驼背。走五分钟→二站公交车→30分钟高铁,去领丈夫的养老金,再买东西回家;做饭总要放点酱油,女儿说妈妈的饭是棕色的,因为丈夫爱吃;喜欢把大餐桌往里放,因为远看院落有层次;

    他们有着那么多的不同,和更多的共同,他们的人生哲理:“风吹枯叶落,落叶生肥土,肥土丰香果,孜孜不倦,不紧不慢”,“活的越久 人生就会愈加美好”。记者给他们拍合影,丈夫紧握老伴的手时,妻子轻声细语的说:”好难为情”,看到这里我感动的流泪,好美的人生。

    纪录片让我受到震撼,离别成为另一种期待,这让我审视自己的生活,令我对家园有了更多信心。

     4 ) 缘分,是上天安排的最好的际遇。

    容我排布一个冗长且略报流水账似的时间线,只为表达缘分这一奇妙的事物。

    1.2016年的暑假,在一群好友的带领下,奔赴岛国游玩。虽说是我第一次去日本旅游,但走的都是深度游的路线,其中一天安排在民古屋留宿,民宿在离民古屋站走路约10分钟的地方,一路问路找了将近30分钟才抵达。民宿老板又是不会中文英文也不太好的标准日本人,交流非常之困难,好在当时有一位曾在上海留学的小哥哥帮助了我们,还替我们这群饥肠辘辘的外国人找了楼下好吃的烧鸟店,离别前又来再次和老板打招呼并与我们告别。本着与人为善宗旨的我主动要了小哥哥的email,回来并写了几封感谢的来往邮件。

    2.2017年,在朋友们的引领下开始观摩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两部日本电影。当时看的一部是汤浅政明的《宣告黎明的露之歌》,另一部是斋藤工的《空白的13年》(还是有见面会的场次),这两部的时间也非常好,是连映场。这次的经历刷新了我曾对电影节轻视的态度,因为电影节上放映佳片的氛围和感受实在太打动我了。那种每部电影结束后对着银幕鼓掌、耐心等待字幕跑完的举动,唤醒了情感麻木的我。还想再看点电影节的片子,无奈再买票时佳片已不多,决心来年再战。

    3.从2018年3月就蠢蠢欲动,期待着今年的上影节。做了些功课,更是设定好开票当日7:57的闹钟,和姐姐两人专心地抢票。抢票成绩,只能说70分吧,好多票都秒没。这部光看海报就产生一种亲和力无比大的片子也是没抢到,好在后续有加场,买到了一张最后一排的票子。

    4.2018年6月17日上午,我一人前往梅龙镇影院。放映中一直有着“哇”的赞叹声,尤其是各种美食的特写、修一爷爷展示给外孙女花子做的木质玩具等各种在我们眼中特别美好的事务,修一爷爷的去世镜头更是各种抽泣、撕开纸巾包装的声音。一部片子中,我默默掉泪无数,更是隐忍着哽咽之声。巧的是坐我左边的妹子也是只剩前往、也是一只日牌保温杯、也是同样发出忍着不哭但会抽不过气的那种声音。印象深刻的是:片子一播完掌声一定响起,随着字母跑完、最后字幕组的工作人员信息跑完,又响起一阵发自内心的掌声。怎么说呢,那一刻真的非常感动,能体会到这整整一个放映厅的观众的情感是我一样的,感谢津端老夫妇、感谢拍摄工作人员、感谢为我们能看到这部佳作而默默耕耘的字幕组人员,这种心情是纯洁又真挚的。特别棒!走出影院,我不禁感叹,这么好的片子我当时怎么就脑短路只买了一张票!!!(那一整天我跑了分散在上海各区的4处,后面还看了《帽子戏法》、《去年冬天与你分手》、《古巴花旦》,都有小伙伴陪同片子也都不错,但就这部人生果实最佳,回家还忍不住网上二刷)

    5.感动之余,又买了《积存时间的生活》、《明天也是小春日和》、《每天都是小春日和》,看得羡慕不已、直接影响世界观、还头一回认认真真做了仔细的笔记。

    相信很多刷完电影的迷妹也都买了这些书

    6.缘分,真的很奇妙。7月26日,童鞋问我9月日本去不去玩耍,会去高松附近看美术馆、展览馆(其中有一个是我们共同在上海看过的一次展览),最后从民古屋返沪。what??名古屋,津端老夫妇俩家就住名古屋近郊啊,想了一会,决定这次就做个行动派,去打扰拜访一次。

    7.日子过得很快,一转眼就到了9月。9月9日从上海飞往高松,在高松和高山的玩玩玩就不赘述了,也非常的有趣有意义。回忆的镜头切换到9月15日一早,从名古屋站坐上电车赶往高藏寺,有点激动。再换乘了公车,当看到一些类似修一爷爷参加设计规划的房屋是已激动地快要热泪盈眶。当步行到这座让我牵绊已旧的屋子时,纠结着要不要打扰。冲动战胜了理智,按了门铃,出来一位中年女子,各种比手画脚、事先准备好的中文转日语说明和翻译软件,最后得到的消息是:英子奶奶已于6月25日去世。当场我就快哭了,对方更是还在母亲离世的伤心中,被我这么一情绪感染也要哭了。

    短暂的交流后就告别了,我和姐姐在周围转了一圈,准备下山。当天下着稀稀拉拉的小到中雨,和我的心情是如出一辙啊,伤感伤心,但因不是自己的家人,并不会撕心裂肺。

    原本以为这场巡礼就这么画上句号了。缘分啊,这东西实在让人捉摸不透,处处有意外。在车站,再次巧遇了那位女子,对方说从来没有中国人来过;我询问她是否是老夫妻俩的大女儿,得到肯定的答复,原来她就是花子妹妹的母亲,青子女士;请她在我带去的树上扉页签字;姐姐用了翻译软件告诉她,我们祝福她们一家幸福安康;我们搭上同一部车下山,并没有坐在一块;终点站的前一站,青子女士下车了,并在车站目送着我们离开,她身后的那些房子,我推测就是修一爷爷参加设计的。这么美好有寓意的画面,因考虑到对方的隐私我并没有拍下,就永远存在我的脑海中吧。

    这一切的一切,不就是:“缘分,是上天安排的最好的际遇。”

    与青子女士挥别的车站

    PS:

    1.6月17日看的这部纪录片,6月25日英子奶奶过世。

    2.9月16日从名古屋返沪,回国后几天得知树木希林于9月16日去世。难过的同时再次感叹这日子会如此地巧合。关于《人生果实》的巡礼,当写完这篇文时,是真的画上了最后的句号。

    给了我向善向美动力的修一爷爷、英子奶奶,真诚地感谢你们,阿里嘎多!

     5 ) 幸福的人生要学会用幸福的态度哦!

    每个人都有能让梦想成真的童话。——沃尔特 本杰明

    津端修一&英子

    英子总是喜欢笑,她总是“修一,修一”的唤老爷爷仿佛她们一直处在谈恋爱的模样。修一不善言辞,在工作中总是很专注很有个人想法,而英子总能十分包容他,照顾他日常起居且尊重他的工作,给他足够的个人空间。他们两人之间真的很契合!

    他们之间交流不是很多,但两个人在生活中都习惯了彼此的存在,像血液一样融入了对方的生活,这种默契很美好,很难得。但幸福的生活是有迹可循的!

    英子很包容,在食物方面,特意做他喜欢的食物,尊重他的爱好,为了让修一买他想买的帆船买了自己全部的和服,工作方面,支持他的工作去荒山种树,等等。

    而修一呢,朋友对他的评价是“不是一个好的公司职员,但是是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你可以感受到修一是一个不善于直接表达,但会用行动表示的人。他会写明信片感谢菜市场卖给英子菜的人,会画画记录他们的生活,会在院子里写小木牌帮助英子区分每种植物,还有那个院子里制作培根的装置,一定是修一专门为英子打造的。他说英子是他最好的女朋友,英子对他的爱他一直都知道。

    房屋一定是生活的珠宝盒。

    不仅如此,修一先生对生活的思考,对环境的保护也令人感动。这也是修一先生会成为一名建筑师的原因吧!

    他总是将枯枝败叶收集起来,放到桶里堆肥,等它们变成土再回馈给大地。他说“我们不能为后代留下钱财,但如果我们制作肥沃的土壤,它们就能滋养作物。”她们说“我们必须让土壤变得肥沃”。修一跟英子说,如果社区每一户人家都种一棵树,那整个社区就是一片森林了。修一还经常组织参加社区活动,比如荒山种树之类的。他是一个挺有钱的设计师,却选择离开城市带头到像农村一样的新城区开荒建房。他们种植一院子植物一定也和他的环保理念有关吧!

    在修一老先生身上你能感受到那种匠人精神。

    修一在最后的设计图上这样说。

    纪录片只是记录生活的部分情景,终究不是真正的人生,我相信她们的生活一定一定比纪录片所展现出来的更幸福,更美好。

     6 ) 有关于陈清顺烈士和津端

    之前写的发表之后不知去向,因此再写一遍

    1、主人公津端修一的确参与了侵华日军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

    2、津端在影片中没有表露关于参与战争的痛苦和悔恨,依旧会像战时一样升旗。

    3、津端在完整影片中去到台湾,在陈清顺烈士墓前唱军歌,军歌内容包括侵略中国。津端确实仍在怀念自己加入军队的日子。

    4、津端和陈清顺是在台湾军时候认识的,陈清顺有送给津端一枚印章。后日本投降失去联系。

    日本对台湾实行殖民统治,尤其是全面侵华后,由于担心台湾民众在中国战场上倒戈,不敢在台湾征兵,更不敢将其派往中国大陆。直至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迫于本土兵源不足,才开始征用台湾劳工到中国大陆、东南亚等战场担任军夫、翻译、护士等辅助工作,同时,修改兵役法,强迫台湾青年参加侵略战争。

    5、陈清顺成为地下党的时间,倾向于在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

    台北六张犁公墓遇难者名单
    北京西山纪念碑的铭文可资印证:“1949年前后,我军按照中央关于解放台湾的决策部署,秘密派遣1500余名干部入台,被国民党当局公审处决1100余人。”
    此次镌刻在西山纪念碑上的846个名字,经《南都周刊》记者核实,有189个与台湾六张犁公墓(1993年在台北市郊被发现,乱葬有大量白色恐怖时期被处决者的骨灰)的遇难者名单重合。其中不乏如“二二八”前后著名的“基隆中学案”中涉案的台籍共产党员钟浩东等人,他们于1946年“省工委”在台建立后方加入组织,严格说来,并非碑铭上所指称的“大陆派遣干部”。

    也就是说陈清顺在和津端认识的时候,极有可能仍未加入地下党。

    由于缺乏陈清顺烈士的更多资料,无从得知陈清顺烈士对于津端修一的态度。不知道希望祖国统一、民族富强的陈清顺烈士听到津端唱的侵略中国的军歌,内心作何感想。

    每一个温顺的日本人都是可以举起屠刀的。津端自认为的同中国人结下的感人友谊里,浸满了中国人的鲜血,他以为的给予的温情更像是一种讽刺。

     短评

    英子女士 是最棒的女朋友【泪目

    4分钟前
    • Tira
    • 力荐

    太”日本”了,没有一点打动我,看似平淡的生活实际没有任何烟火气,谁能把养老金32万称为普通生活呢?别感动别人的生活了,都是你想不到的高端。

    6分钟前
    • 阿筱的豆瓣
    • 很差

    很虚伪很假。空着手去菜市场买菜?很重的,九十岁人根本提不动的。生活中大妈买菜都用手拉车。农务劳作很艰难的,不要美化,这么多果实、房间打扫、衣物、食物是有工作人员。才说不用微波炉,用电烤炉倒是很熟练。蛋糕远远超过两个老人的份量。

    8分钟前
    • seszhu
    • 很差

    爱其实很小,它可以穿过针眼。

    10分钟前
    • 小薛
    • 力荐

    民族主义大浪中一条微不足道的逆流鱼

    12分钟前
    • 迅猛龙之心
    • 力荐

    可能我也是需要这样一幢平房这样一个庭院的精神病吧。

    14分钟前
    • 坂口健大郎
    • 力荐

    实力羡慕花子,爷爷奶奶太宠溺了吧……树木希林的旁白好好听……生死部分也特别好。

    17分钟前
    • 摩鱼
    • 力荐

    我看到这个呢,只能想到太奶奶和我说,自己父亲因战争早逝,大姐带着她逃难,一路上又因战争饥荒和其他亲人走散。日本军国主义者让她失了父亲,失了家,也失了读书的机会。“不识几个字,没什么文化”又使她一生错失无数机会。人生至此,始作俑者不仅毫无歉意,甚至大肆炫耀,甚至引以为豪——而今日的同辈,甚至早已遗忘,甚至支持赞扬。太奶奶必是不会用豆瓣的,也不会评论艺术价值如何如何——但也不忍心让她看到这部片子,我怕她会想起被杀害的父亲和再无音讯的儿时玩伴,骨肉至亲。

    20分钟前
    • 旺旺小小酥
    • 很差

    这样的生活可能是幸福的,也可能会给人带来一些情感上的共鸣,但作为一部电影,它完全没有体现任何的创作意图,只是一种简单的记录。而且完全不明白为什么选了这一对夫妇,随便到中国的乡下,找两个能活到九十岁老人,他们的一生都比这个丰富,也更能让人哭出来。

    23分钟前
    • 苏莫
    • 很差

    非常朴实,美丽,有让人不畏惧衰老的力量。不仅是晚年生活榜样,对于年轻人的生活也是人生榜样。生活技能也是考量人生是否完满的标准之一。有一位百般武艺的建筑家伴侣是多么重要啊,当然,能有一位把家变成生活百宝箱的妻子也很厉害,即使到了八十多岁,还得勤换桌布,会做料理烤蛋糕,还会耕作……

    27分钟前
    • 舒行
    • 力荐

    【20180117】很美好。让人不怕老。

    30分钟前
    • 最后一代沉树
    • 力荐

    看这部片子的时候突然想到,生命的长度也许不该从出生计算到临终,而应该由自己觉得开心值得的一刻一秒累加而成,这才是“人”生。

    33分钟前
    • 曲低和寡
    • 力荐

    有趣的活着,体面的告别

    38分钟前
    • S
    • 力荐

    风吹枯叶落,落叶生肥土,肥土丰香果,孜孜不倦,不紧不慢。这样符合自然规律的生活要花几十年的时间去准备,才能收获成熟的果实。一生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没有浪费,这种从“始”至“终”的生命力平凡又伟大。

    42分钟前
    • 撒旦的表妹
    • 力荐

    这么高分的一部纪录片,九万人观看,我从上往下翻了好久,居然没有一个人提到片中的二战部分内容?津端夫妇从日本去台湾探望曾经老朋友的墓地,那个老朋友很明显是当年日本二战期间从台湾(日占时期)征召来帮助日本修建军事设施的台湾人。确实要理性看待战争,津端活在那个时代,他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但豆瓣从上到下没人提及我也是很震惊。

    46分钟前
    • 飞碟熊二
    • 还行

    七 看过 2019-05-22妻子对丈夫一直用敬语,“把我的老公照顾好、身体健康,我就能身体健康。我就是这样被教育长大的。” “我在他的领导下生活45年。“ 丈夫吃酸奶说“木勺子”,她赶紧起身去换,丈夫那个正襟危坐的样子,有点骇人,----人生走到尽头,在外人面前仍然摆出一副大丈夫使唤妻子的“尊严”,看到的时候其实很觉得这个镜头有些骇人。当然,丈夫是爱妻子的,“对我来说,她是最好的女朋友。“ 跟妻子在生活上配合默契,主动要给妻子在送人的打糕上因上她的名字......这样的夫妻关系,只能说,完美的符合了社会导向的文化,因此生活的风平浪静,两个人都安之若素,满足幸福。另外这样美好的生活的前提是,两个人每个月有35万日元【22000人民币】的养老金。所谓种种水果收收菜,只是消遣,所以才闲情逸致,让观众看得“浪漫”

    47分钟前
    • 很差

    人類動容時刻。不要說什麼這是理想晚年,先從年輕時做到“能動手就不麻煩別人”吧!【2018.01.22】

    48分钟前
    • 伊夏🪀
    • 力荐

    生活中真没见到90岁还这么身体硬朗、精神矍铄,没有什么老态的老人,可能是老两口做任何事永远都是亲力亲为的原因吧,人生的果实,其实都是年轻时结下的,所谓性格即命运,真的是没有错。

    50分钟前
    • alice
    • 力荐

    真了不起啊!生命可以活成的最绵延温柔的模样。

    52分钟前
    • 宽松睡裤又如何
    • 力荐

    战犯安享晚年,真是太讽刺了

    53分钟前
    • R1NE-吴宇恒
    • 很差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