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喜剧片 刀剑笑

    刀剑笑

    评分:
    0.0很差

    分类:喜剧片香港1994

    主演:刘德华,林青霞,徐锦江,斯琴高娃,吕良伟,于莉 

    导演:黄泰来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更新HD

      魔法保姆麦克菲2国语

    • 更新HD

      银魂国语

    • 更新HD

      为儿取名国语

    • 更新HD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2016

    • 更新HD

      天生爱情狂国语

    • 更新HD

      午夜开放

    • 更新HD

      糖豆八部

    • 更新HD

      疯狂熊孩子

     剧照

    刀剑笑 剧照 NO.1刀剑笑 剧照 NO.2刀剑笑 剧照 NO.3刀剑笑 剧照 NO.4刀剑笑 剧照 NO.5刀剑笑 剧照 NO.6刀剑笑 剧照 NO.16刀剑笑 剧照 NO.17刀剑笑 剧照 NO.18刀剑笑 剧照 NO.19刀剑笑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横刀(徐锦江)、名剑(林青霞)和笑三少(刘德华)是三个齐名江湖的武林高手,但因志向有别,三人走上不同的路,横刀投身朝廷,名剑与笑三少则为争天下第一相约决斗。  笑三少被帮内叛徒诬陷曾深夜入宫奸杀皇妃偷盗宝剑,被不明真相的横刀和四大护卫追捕,为洗清冤屈,笑三少开始同情人蝶舞一起走上躲避追捕、查证实情的征途。历经千难万险,笑三少终于查出名剑之嫂彩衣为保名剑天下第一,倚仗其独特的武技,借诈死七年的“名流花”教主燕敦煌之手和朝廷、横刀及他抗争。计谋失败后,暗恋名剑的彩衣自刎身亡,但在临死前,却依旧惦念著名剑与笑三少决斗的事。

     长篇影评

     1 ) 太好笑了,有木有!!!

    开头,我以为这是部正剧,看到后面才发现原来是部冷幽默喜剧。

    胖得象堆肉糜的刘公公尝着第七道菜,想起了妈妈的味道,要尝第八道菜时,突然内急,上茅厕时摔到粪坑,被众太监插死了。

    哑巴费劲了心机却没报得家仇。他一直在期待这一刻,直冒冷汗啊,幻想着拿刀去砍了刘公公,结果却是拿着尾鱼甩得刘公公一脸的鱼鳞,当然这也是他的幻想。

    刘公公摔进粪坑归西后,那个镜头腾、腾、腾地缩小,大家有没有觉得哑巴脸上的冷汗更多了!!!

    那个屠夫对张雨绮饰演的寐娘有痴念。最后无意中得到哑巴的宝刀把大胡子给办了,结果还是差一口气。寐娘早就和青梅竹马的笛师好上了。

    那个胖得、富贵得象杨贵妃的老鸨率众妓女在大堂口挥舞着手帕向寐娘和她的相好——笛师道别,“这是个幸福的大结局啊!祝你们有情人终成眷属,白头偕老,早生贵子,常回来看看啊,保持联系啊!!!”弄得那个屠夫好臊,有木有,有木有!!!他要奋起反抗这个结局,结果还是抗不了编剧和导演的安排。老鸨和众妓女最后还是说:“这还是个幸福的大结局啊。祝你们有情人终成眷属,白头偕老,早生贵子,常回来看看啊,保持联系啊!!!”

    这哪儿是妓院,这简直是嫁亲女儿的娘家人啊!!!有木有!!!有木有!!!

    游本昌的那一段虽然个人感觉较无聊,但也有笑点。那个独孤成——独孤擎天的儿子,自以为是玄铁的铁疙瘩其实是块烂铁,那个装玄铁的盒子才是真正的玄铁宝贝啊。冷不冷!!!有木有笑到抽啊!!!

    最好笑的其实是哑巴拜师学菜那一段。师兄弟们很搞笑是不是!!!那个经常受师兄们欺负、爱晕血、却又想装厉害要罩着哑巴的倒霉徒弟灰常有爱。有木有!!!

    当我看到那个师兄熟练地翻滚着菜肴,结果菜翻到半空,粘在天花板上掉下不来时就发现这个电影的点儿在“笑”上了。这就是冷幽默啊。怪不得安藤政信——日本人好适合演这种冷到让人发笑的电影。完全是黑色幽默啊!!!

    全片故事衔接流畅,倒叙、插叙、正叙,环环紧扣,非常精妙,可见编剧的功力。

    全片有好多亮点,肥得无法自己行动的刘公公、俊俏的哑巴、俏江南的侏儒大厨、有大唐肥美人气质的老鸨、为美人癫狂的胖屠夫、还有那个笛师,在一众“不正常”人中显得好亮眼啊。原以为是黄晓明,看了字幕,发现是高磊,真帅。至于张雨绮,就真只是个漂亮的花瓶而已。

     2 ) 《刀见笑》:节约标兵的成绩单



    广大影迷乃至于武侠片影迷对《刀见笑》众多斥责其实可算是鞭子抽在马蹄莲上,这部电影从根本上说并不是导演拍给观众看的,而是拍给下一个可能投资他的老板看的。他用这么一段至少动静还不小的视频,证明了自己的执行力和画面底线。从这点来说,他没错,当然他为此挨再多骂也没错。

    《故事会》上的那个故事倒不差,但也不饱满,要想拍满90分钟,光靠活顺是不够的。常规来说,可能得把主要人物多少充实一下,然后哪怕加一点点其他的线索。真正强调到宿命的部分,要调动各方面戏剧力,所以怎么也要给人物点互动的空间。

    《刀见笑》当然不会走这样的路子,不过是为了创新,而是因为要极端地耍花招。极端到,刻意违背电影观众的观赏本能。

    这里还不光是拼命剪得快。

    少三两家是什么样的,没人见过吧,少三两住的那个城是什么样的,也没人见过吧。妓院里没有拍到房间,没有拍器皿,没有拍楼梯通向哪里,没有拍其他人的行动路线,甚至你看不清墙的边缘,看不到这个房间的大小。你只能看见一堆变形的特写,看见叠画出来的各种元素。不太能确定这个空间的存在。

    空间感本来就是观众进入电影虚拟世界的一个基本依靠,大致知道这个事情发生在什么地方,大致知道人是从哪里移动到了哪里,后面就可以放心相信其叙述的“真实”。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电影的开场会用航拍,会用中景的横移,哪怕用几个空镜头交待一下时间地点。

    但这样做的问题是,要实在地制景。

    之前觉得第一层把少三两拍得跟个畜生似的,是乌尔善没有慈悲,后来咂摸下是自己想多了。慈毛悲,人物立定所处什么的,他根本不在乎。他就是要尽可能拿一切手段来干扰观众基本感官,以最粗暴的方式,来回避掉一些不能交代的信息,不让他们有机会去按照习惯来看这个片。

    胖的脸,嗷嗷的叫,过大的罐头音乐,刻意让人头晕的晃动,鲜艳刺眼的大红色,还有少三两那个状态,都是导演的招儿。(喜不喜剧就当是冷笑话了)他不是不知道这样会恶心到人,但就是恶心了你,你才没功夫去计较为什么来来去去人就在那里打转。钱,也就这样省下来了。反正导演假装自己好嗨好嗨地在前面晃,多少也能带着点人往前跑。福瑞斯家的甘什么都不说,也拉了好几百号呢。

    妓院,餐馆,大公公的家,该都是一个棚。斗鸡场,铁匠铺,独孤决斗场所,是另外同一个能看见天的地儿。每一场戏之间的切换,都是用突兀的脸或者声音来接,视听技巧被用到这种境地,不知道自己不会有点不爽。灭门,屠马,玄铁前史,这些必须要出现又不好做的段落,就换个方式来藏拙。不是他要玩,是不得不玩,那么索性走远一点。动画那段因为刻意血腥重口,其实还是有点效果的。

    个人比较多注意一点的,是表演部分。演员给出来的表演信息放得不讲究。除那些夸张的台词,到了为交待而交待的地方,节奏就像石灰样蹭蹭往下掉。且可能同样是为省钱把该拍五条的拍两条,明显演员走神的样子也不剪干净了,张雨绮转大腿那么慢吞吞的速度都不转一下画面。这种片子装绝对没问题,但装到有点茫,确实是不能收工的,板子都该打在导演身上。


    对于电影内容本身来说,也看不出导演确实有什么“我要说”的东西,当然,这一点也不用苛责他。只是基于这样的目标,制造出来了一部奇怪的电影,不知道会不会带出个坏头。也许有人会问,真的要省到这个程度走偏锋吗?确实要。熊猫能碰到的新线那个主动把上下集变成三部曲的制片人是存在于双色球的几率里。对于新导演来说,他必须证明他在某个方面的绝对特殊。而跟钱有关的事,是谁都看得懂的。希望他到了不用太束缚的环境里做的《画皮》,能有真正的实力显出来。

    唯一只担心的是,眼里没有观众尚且是一时,心里没有爱可能是一世。因为,他也可能永远期待着对更大的势力递出属于他自己的,用预算单做出的名片。

     3 ) 刀见笑:中国电影从SB到NB还有漫漫长路


    这是一部风格定位都显得(另类?独特?不伦不类?)的电影。和那些让人根本没兴趣评论的小成本恶搞电影比,它显然更雅致,但和那些可以让影评人顶礼膜拜的艺术电影比,它又太粗俗。对它的评论也在NB和SB之间跳跃着。

    这部片子说起来和我还有一些渊源,否则我可能也不会关注它。但这和我打四星没有关系,因为我给《唐山大地震》也先打了四星,然后在评论中狂批了一通,显然我和冯导不熟。我的打星都是相对宽容的,但评论却会比较狠一些。因为真的好电影用不着我来赞扬,而真的烂电影也犯不着花功夫去评论。

    当年此片的唐制片和乌导找到我,希望我为一部还未定名的电影写一个故事。那时候,他们似乎希望看到一个风格强烈的,不流俗的,有些西部武侠风的,甚至有些“反武侠”的电影故事,比如他们多次提到“双旗镇刀客”。

    但当时我看到这要求就已经犯起了嘀咕,于是问他们这样一部电影究竟卖点在哪里,要给谁看,赚谁的钱,让谁去叫好,又准备挨谁的骂,这些问题没有想好,这样的故事实在是难写。

    于是制片和导演似乎也迷惑了,他们也在犹疑。显然他们不想要通俗平庸的片子,但是又没有办法无视市场去特立独行我行我素,其实这也是许多中国电影人的困境:恶俗,挨骂,个性,也挨骂,至于票房,那就素浮云……高高的飘在天上,需要仰望。

    所以后来一是因为对这故事找不着感觉,二是时间不足以全心投入,所以我推辞了这活儿。其实中国那么多职业编剧,导演不找,要找写小说的,可见对故事极为看重。他们希望我介绍作者,于是我推荐了一朋友,就是唐胖子。

    唐胖子的小说风格,恰恰是有些反英雄反严肃,比如他的小说《寻枪》(不是姜文那寻枪,只是同名奇幻),就是一位英雄后人成了个平凡小人物,去寻找当年英雄祖先留下的神枪的故事。

    想想刀见笑中的“寻刀”,唐胖子,你丫真是太偷懒了!

    作为一个曾经混过编剧行的人,深知编剧的无奈。从最初的豪情万丈,誓要拯救中国电影界,勇夺诺贝尔金像奖,到后来被洗脑风暴,被集体创作,数易其稿,最后完全认不出这本子是谁家孩子,一心只想快点交稿拿钱了事的消沉。电影成功了也没有几人知道编剧是谁,挨骂时要跟着导演一起陪斗。

    正因为如此,为香港公司做了两年专职编剧后,我便对编剧这个行业敬而远之,其实奢求自己的本子一字不改当然是非份之想,又不是你付人家制片人导演钱,所以个性太强的人不适合当编剧。有时候编剧最重要的素质不是创意和风格,而是圆滑和妥协。许多编剧的确也就是个死打工的,负责把导演制片们的想法记录下来,最后整理成稿,基本也就是一文秘的活儿,遇上强势的导演,更是完全不需要编剧有想法,只希望编剧听话。

    这种情况下,中国有名导有名星,却没有名编,就再正常不过了。出名如宁财神,也是因为有之前网络作家的底儿,风格还被锁死在武林外传上,有谁知道他其实最擅长的是李尔王式的悲剧呢?许多出名的电影故事都来自作家小说改编而不是编剧原创,这基本上就是可以自由独立的创作和按字数收钱的区别。

    国内电影圈我不熟,不知各导演对于故事和编剧的态度,从我和唐制片与乌导的短暂接触,我相信他们是非常看重故事的那一类,当然,看重故事不代表编剧就遇了明主,因为有时候导演自己就已经把故事编好了,编剧揍是个打字员。

    其实一想这也正常,我要是当导演,我也不请编剧,让他改个本子他还跟你讲编剧的尊严,有说服他的功夫我自个儿都写完了。所以编剧出身的导演,手下更没有编剧的活路。但这也不一定是坏事,这样风格才纯粹,一人做事一人当。最怕的就是大杂烩,一番头脑风暴后,所有人都觉得自己妥协了,最后这电影究竟是谁想拍成这样的,没人知道。

    刀见笑中也能看到这种无奈,个性对商业的妥协,风格对票房的妥协。选择走喜剧路线,本身就是为了生存,假如真拍的跟双旗镇刀客或东邪西毒似的个性文艺范,只怕直接就挂了,因为除非你只为去拿国际大奖,否则买票的观众你伤不起啊。

    假如忘记票房,去掉恶搞的部分,这电影会变成什么样?哑子厨师那一段最受好评,但那恰恰是恶搞最少的部分,而是情节矛盾冲撞最强烈,观众情绪被调动最紧张,人物形象最鲜明,伏笔悬念最巧妙的一段。这段中的“喜剧”所在是哑子费尽心机报仇,不惜自残杀师,仇人却在他就要报仇时先掉茅坑死了,这同时也是最悲的部分。观众的情绪就在这起落中得到了释放。疯狂的石头的成功,也不是靠无厘头恶搞,而是靠故事矛盾冲突制造的喜剧,这种喜剧显然要高一层,也更难写。

    所以《刀见笑》中不是没有好故事,只是精彩分布不均,三段式的故事有些为三段而三段,并没有达到个个精彩,故事的联系也并不是经典的三段电影那样咬尾蛇般互相推动,互为因果。而只是“从前有座庙,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老和尚说:从前有座庙……”

    让少三两最后恍然大悟的那戏,里面寐娘的情夫出现的突兀,最后的“BOSS战”居然是在没主角相的少三两和一个与主线情节无关的无名小配角之间展开的,而电影真正的高潮,在哑子那就结束了。少三两夺美那段,情节紧张性无法和哑子复仇那段相比,所以观众在电影结束后觉得提不起神,这是很正常的。

    假如改一改,将寐娘情夫跳楼砸中少三两这一“关键巧合”好好利用,把哑子真正引入这个故事,跳楼的是哑子,大胡子一刀仙是追杀他的刀客。少三两为救哑子和寐娘,终于鼓起勇气,像个刀客似的站起,要用哑子的刀与一刀仙决战。

    两人在沙尘中对立,少三两用他平时杀猪时练就的刀法砍倒了一刀仙,一刀仙赞叹道:“好快的刀!”但少三两留了一刀仙的命,因为他说:“我不杀人,只杀猪。”

    少三两目送哑子和寐娘带刀离去,自己拿着一把普通杀猪刀,以“天下第一刀”的形象继续面对蜂拥而来要争夺宝刀的武林众刀客……最后哑子拥着寐娘,将那把刀远远抛落山崖……

    当然,唐胖子可能会说:“你这都改的什么啊,这也太俗套了吧,我早想到了,真要照你这么改,被骂的更凶。”

    的确,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故事才是最好的,但最后结果如何,都只有观众说了算。姜文在让子弹飞之前,《太阳照常升起》也一样因为“除了看不懂之外哪都好”而被冷遇。所以中国电影从SB到NB还有漫漫长路,但对真正的巨人来说,那也只是一步之遥。


    附:回去翻了一翻硬盘,找出07年信件中为这电影构思的一个故事,我早就忘记它的存在了,也贴出来供大家娱乐一下:


    你好:
     
    从您发来的文档中我总结了一下它的要素:
     
     
    1、一部有意思的商业类型电影。
     
    2、希望在这个类型模式中加入一些新鲜的元素和有价值的观点,摆脱武侠片俗套。
     
    3、一部的更有趣,生动,情节性强新观念武侠片。
     
    4、中小成本,也许是记录片风格
     
    5、笑中有泪的喜剧 真实与荒诞结合(这倒好象是我擅长的风格)
     
     
    结合起来,我想象中出现的是一部武侠版的《疯狂的石头》,呵呵。
     
    从要求“有意思”这个角度来看,以前的我们的构思的确还有很大距离,“有意思”的电影不可能仅仅是在细节方面,还是要从基本人物情节设置上找戏剧性和冲突。
     
    这几天在寻找思路时,我突想到了王小波的《红拂夜奔》,倒好象挺符合这些要求:有趣、摆脱俗套、有商业元素、有感情戏、有真实与荒诞、也可记实片风格。
     
    不如打碎过去的旧框子,重新组合一些想法:
     
     
    《你才是英雄》
     
    在未来城市里,人们懦弱怕事,见义勇为的人早就消失了。记者阿甘想为电视台找这样一个典型,就是找不到。他甚至让人假扮很笨很菜的歹徒象故意成全一个“英雄”,但即使这样也无人出头,他深深感叹。
     
    科技的发展使人可以回到过去,阿甘看着电影《大英雄》,突发奇想,想回到过去去采访那些历史上的侠客们,电影中表现的主角,带一部真实的记录片回来,来让人们找回侠的精神。
     
    于是阿甘带着摄像机和各种高科技用品回到一千年前,《大英雄》所表现的那个时代,寻访电影中的侠客李靖、苍髯公、侠女红拂。
     
    当他把这些人一个个找出来时,却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这三个人根本不是电影中表现的那么帅气潇洒,也是卑微低俗的市井小民。李靖是个酒鬼,人称大醉虾,苍髯公倒是喜欢充好汉,可惜空有威武外表、没有什么真本事,是个草包。红拂开了个酒馆当老板娘,完全钻到钱眼里了,酒里掺水,爱占小便宜。
     
    阿甘完全想象不出这三个人怎么会被写入历史,成为大侠的。
     
    反正古代人也不知摄影机是什么,阿甘举着摄像机开始了他的记录生涯。苍髯公整天捧着把刀,摆出一副侠客的样子,说是家传宝刀,说出鞘必饮血,所以从来也没有出过鞘,好象已经锈死了,其实他一点本事没有,而且穷的要命,经常半夜去田里偷土豆。

    李靖也是个市井无赖,嗜酒如命,为点酒钱东骗西骗,骗了苍髯公的刀想把它卖掉换酒钱,还想连苍髯公的胡子也剪掉换钱。红拂最看不起他们两这样整天瞎混的人,古代把这种小混混就叫做“侠客”。满大街都是这样自称为“侠客”的混混,是个胆小如鼠的家伙,结果就是成天打架斗殴乱七八糟。
     
    当阿甘有一天对他们说:你们将来会成为大英雄时。他们的第一反应是:“你才是英雄!你们全家都是英雄!”
     
    阿甘眼看这部记录片要失败,不甘心之下,就又开始故计重施,没有英雄就制造英雄,故意给三人找点麻烦,一开始是找人摆扮混混来调戏红拂,结果李靖最先跑来报名要扮演混混,调戏中被红拂暴打。

    阿甘又想办法在六扇门捕快铁手冷血无情等人到来之时故意挑拔,说李靖红拂苍髯公是义军的地下组织,结果六扇门一听,吓得从此再也不敢惹这三人,对他们恭敬的不得了,大家不知怎么回事,于是有了各种传言。
     
    这时是隋朝末年,天下英雄并起,争夺天下,但老百姓反感战争,而且大多数“英雄”只是在为了自己当上皇帝而驱使人们流血,所以英雄在这个时代是个贬义词。各路势力都在尽力拉拢这些市井游侠,鸡鸣狗盗之徒。当他们三人是唐军的暗探的消息传出去后,这一天唐军真的找上门来了。
     
    被追杀的唐王李世民在一个风雨夜闯入红拂的店,他被王仁则的高手紧紧追赶,本来想去少林寺,结果买不起少林寺门票被打出来,只好逃来洛阳。听说这三人是唐军的暗哨,便来投靠。
     
    三人吓傻了,红拂开始和李靖苍髯公商议把李世民交给六扇门换赏钱。阿甘极心反对,说你们鼠目寸光,这个人是未来的皇帝,你救了他,将来永世荣华富贵,还拿出少林寺的电影给他们看。

    而红拂这时为李世民的英俊所迷恋,但红拂貌丑气质又差,李世民避之不及。红拂也开始支持要把李世民留下来。

    三人为了名利或姻缘,决心保护李世民,但事先逼他约了协议按了手印,如果将来他当了皇帝,三人各要什么官职封赏,为了谁的官更大三人还大打出手。
     
    这次王仁则的高手追来,三个没有武功的人为了逃生活命上演了各种战法,阿甘现场指导他们学习游击战法,看各种相关电影,机关战地道战地雷战、敌进我退敌疲我打、总之完全不是大侠们的那一套,高手们被这种小混混的战术弄得晕头转向。
     
    最后李靖苍髯公红拂阿甘李世民五人逃出客栈,但五个人只有两匹马,李靖和苍髯公为了抢马先打了个你死我活,最后只好两人骑一匹马,红拂要和李世民骑一匹马,阿甘没有马,不过他有飞行滑板。

    后面追兵紧至,眼看追上,李靖和苍髯公跳入猪圈躲藏,而红拂为李世民挡了好几箭,最后李世民看红拂将死,嫌红拂太重,把她一脚踢下马去,自己逃走了。
     
    红拂一片痴情换来的就是这种结果,她被抓入大牢,王世充放话,要把她凌迟处死,要是李世民等人不来救,就是一辈子缩头乌龟。
     
    李靖和苍髯公商议要不要去救红拂,结果他们又为了谁去而打了起来,表面上是因为争英雄救美的机会,其实他们清楚谁去谁就是死。为了让对方不去他们互相算计,给对方下泻药等各种招数,最后李靖偷了苍髯公的刀绑起苍髯公自己去了法场。
     
    行刑之日,一阵风沙之后,李靖很酷的站在了法场上,说:“不要逼我出刀,这把刀出鞘必饮血。”

    高手们笑着说:“我们倒想见识见识。”逼过来,李靖想拔刀,可刀早就锈住了。高手们把他打得连滚带爬。最后要绑起来和红拂一起受凌迟,要受刑时李靖大呼小叫,各种要求,完全不象个英雄,围观群众都对他扔香蕉皮,说:“你能不能表现的象个英雄!”李靖大骂:“你们才是英雄,你们全家都是英雄!”连躲在人群中偷拍的阿甘都很无语。
     
    刽子手把李靖的刀一脚踢飞,刀在空中飞旋着落下,却被一个人接住,正是苍髯公。高手们又举刀杀来,苍髯公目露寒光,突然将那把几百年没有出鞘的刀拔出了鞘,果然是出刀必饮血,高手们被如砍瓜切菜,苍髯公大战大军,群众们都以为这回要HAPPPY ENDING了,结果苍髯公踩到香蕉皮滑倒,不得以举刀投降。
     
    三个人都被绑到凌迟柱上,互相大骂对方连累自己,群众们又开始摇头。阿甘想去救他们,却被捕快冷血告知不可干预历史,原来冷血也是穿越而来的时空特警。阿甘就要眼睁睁看着朋友死在面前,十分焦急。
     
    正在这时,李世民的大军杀到,打败王世充,救下三人。
    改朝换代的时刻来临了。李世民要按协议封三人高官,结果三人都说:“你这个没义气的家伙,天下人都是你的棋子,跟着你混太危险,我们还是去当小混混吧。”

    李世民急了,说:“各位英雄……”

    三人一起回头骂:“你才是英雄,你们全家都是英雄!”
     
     
     
     
     

     4 ) 野心太大,过度混搭

    我承认《刀见笑》是比较特殊的一部电影,里面塞满了编导的一堆想法。打从观众坐下,他们就难以想象接下去的几千个镜头会如何爆炸,导演又是如何往死里地拼贴混搭,西方音乐和FLASH动画,完全不在话下。这部电影不需要确立风格,它只想着打破风格。然而好话到此为止,这些统统掩饰不了猪头蛇尾的恶劣评价,我想了半天,看来看去,它就像一只大肚青蛙。前期宣传叫得响亮,出现了前卫先锋三段式后现代解构主义等滑稽解读,白痴程度堪比片中的无知屠夫,只会杀猪一般的干嚎。而正是因为这一段“痴”,我对电影的好感度锐减,痛苦纠结各种雷。

    说来说去,这纯粹就是卖相问题,怨不得别人。中西合璧杂交配种固有理论可行,但未必就能立竿见影,产出优良品种还经济实用。你把电影搞得像辐射污染过的,那是何必。如果有心调整一下,事也不必至此。电影开头就想给观众一个下马威,眼花缭乱多牛逼,脱缰野马收不住。岂不料,自己倒是先跪下了,意图太明显。先别说《低俗小说》怎么玩了,人家是把帮派电影解构掉,这《刀见笑》解构的类型莫非是中国式古装大片,但五个关云长几桌鸿门宴,这时候明显未到。要玩黑色幽默也可以,但拜托不要让演员在那上蹿下跳大喊大叫的了。有碍观瞻不说,难道一边也在解构朱延平?又或者说大叔大妈爱他们?菜刀没疯狂上,这观众倒是先给刺激疯了。

    乌尔善明明可以老老实实去拍个故事,好好利用安藤政信一段,可他偏偏想要其他的,而且还要很多很多。当然了,谁都会犯错,但一个导演不懂得收放节制,反而野心大过天,这个还真是不妥。回到电影,我不觉得《刀见笑》的问题出在脏差乱、屎尿屁或者是三段式,包括有被恶心惊吓到的人物造型,这些可能是错漏,可能就是导演想要的,但最致命的败笔无疑是白痴屠夫一段。它充分暴露了导演的错误判断,过度强调混搭,以为能赢取一部分观众人群的欢心,却没有想到它可能吓走更多的人。要只是内容烂也还好,偏偏它还完成得很糟糕,剪辑混乱、表演夸张。张雨绮卖力地跳,另几位卖力地叫。最终,在莫名其妙死掉一个人又莫名其妙出现一个人后,这段闹剧方才落幕。充满讽刺的是一整段落居然作为影片轴心骨,贯穿了始终。而多数人最中意的厨师一段,却只是个尴尬的中间过渡。

    不是玩火自焚还能是什么,这像极了厨师的苦心复仇。忍过了前面的不知所云,终于有点好戏要上演的样子了。结果呢,人自己死了,片子自己给捣烂了。努力了很久,最后只是一个屁,一个美丽的还出现了山寨侠侣的响屁。气归气,我相信没人希望出现这样的结局。作为知名的广告导演,作为一个电影导演的处子作,《刀见笑》实在难以让人满意。但是如果把它作为乌尔善个人的电影起点,他未来也许还有可为之处。毕竟,你要知道以他现在的起点,那很容易进步。别的不说,如果回看日本中岛哲也的第一部电影,没几个人会想到他能有今天的成就。这才不是打赌,是能耐。【羊城晚报】

     5 ) 贪、嗔、痴与一把宝刀的故事

         《刀见笑》采用的是常用的三段式结构手法,用三个看似不相关的故事串联在一起,来讲述佛家贪嗔痴的哲学。贪、嗔、痴三毒是对人性弱点的概括,“所谓贪,是指人的贪欲,尤其是人的身体的各种欲求,嗔指嗔怒,指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及情感,痴指愚痴,指人的不发达的智慧。”独孤成为称霸武林成为天下第一,不惜挖开父亲的坟墓盗取乌金玄铁。最终成为别人的刀下之鬼。这个争夺天下第一的故事是为佛家所谓“贪”哑巴身负全家被太监灭门的血海深仇,一直想找机会复仇。为此不惜毒杀对自己恩师,以求机会接近仇人大太监。正当他有机会手刃仇人之时,孰料仇人自己摆乌龙掉进粪坑,被自己的属下所杀。哑巴于是顿悟:我不杀仇人仇人也要死的,人总有一天都会要死的。这个复仇的故事是为佛家所谓“贪”。第三个故事是个暗恋的爱情故事。少三两是一个长相丑陋的屠夫,一天无意间捡到青楼妓女寐娘的手帕,暗恋上了寐娘。一心想娶她为妻子。可是寐娘却被一个武功高强的江湖客“一刀仙”所霸占。少三两几次三番遭到众人羞辱,却误打误撞的用宝刀杀死了“一刀仙”。三个故事中前两个报仇与争名逐利的故事,是武侠电影所习见的。唯独第三个故事似乎颇有深意,这个“一刀仙”平时总被人嘲笑看不起,可一旦他杀了“一刀仙”宝刀在手的时候,众人立刻换了一副嘴脸,一口一个大侠。而他也真的以为自己就是大侠了。好似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
      
      该怎样定义这部电影呢?导演自己戏称这是一部杂种电影。的确这部电影充满了另类风格,好似一个创意大拼盘,糅杂着各种文化。你能在这部电影里看见中华美食,也能看见京剧这样的国粹。可是电影中的妓院老板和大太监的脸谱打扮却是日式风格。还有mtv 动画片格斗游戏的元素。导演这个拼盘在我看来做的相当成功,绝对顺乎潮流,迎合了玩游戏看动画片长大的青年一代口味。当你看到独孤成父亲灭掉“金古梁羽温”这句台词,一定会会心的笑起来。
      
      《刀见笑》虽然打着新武侠电影的旗号,可是在这部电影里面你完全看不到“言必行行必果”的侠客。然而导演的确掌握了武侠的精神,那就是“武,止戈也”。

     6 ) 只说预告片(4星是给预告片的)

    在《苏乞儿》之前看了乌尔善导演的新片《刀见笑》的预告片,确实是眼前一亮,可以说是最近几年国内最好的电影预告片之一。本片导演乌尔善作为国内最好的广告导演之一,他开始拍摄剧情电影,确实值得期待。希望这个电影出来,能给那些在市场上浑水摸鱼的电影和电影人当头一记闷棍──电影,是这么拍地~~

    http://www.56.com/u74/v_NTgzOTg0MzI.html
    (该链接已经修复,可以观看)


    预告片的首要功能还是为了促销电影,所以预告片不管是不是炫、酷、奇,但如果不能刺激起最大基数的观众的消费冲动,就不能算是好的预告片。

    《刀见笑》这版预告片就有这个问题,虽然从视觉艺术角度来说很牛屄,但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这个预告片在传播效果上是有问题的。它最大的问题是观众不知道你这电影到底是在卖什么──这部电影针对的观众群体是什么?里面出现了众多元素,但它主打的是什么?最让观众期待的是什么?这些信息量传递的都不是很充分。

    从网上的一些留言来看,有不少观众都在期待或以为它是一部古装喜剧片。但从预告片来看,《刀见笑》和《十全九美》、《功夫熊猫》(应该是《熊猫大侠》,骚瑞)这种古装恶搞山寨涂鸦片儿又明显是不一样的,因为预告片里虽然有一些喜剧元素,但更多的还有悬疑、动作、武侠、复仇、夺宝等等诸多元素,故事走向存在着诸多可能,对于不期而遇的观众来说,这个预告片在90秒时间里塞这么多信息进去,估计很多人就直接晕菜了。

    不过考虑到这一版预告片只是前导预告,等后面的正式剧场版预告出来后,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这些信息。

    从预告片里能看出来,《刀剑笑》这部电影的视觉风格是非常独特的,起码在中国电影的范畴里是没有先例的,值得期待。只要正片的故事上不出大的纰漏,配合这种真正可以称为“凛冽”的影像风格,相信这部电影的基本质量是可以保证的。

     7 ) 刀见笑:这次不管豆瓣给的多低我要打8.8

    首先列我在人人的状态,我觉得大体把我的想说的写出来了:

    看完了《刀见笑》不知为什么豆瓣上给分这么低。我给它打8.8分。无论是剧情、音乐、视觉效果、影片结构、武侠片的侠气还是内涵,这部片子都做到了华语影片的上游。不可多得,被我视为难得可贵的杰作。本想打9分,因为不喜欢5秒钟的一个镜头,感觉它破坏了影片风格而扣。最后,原来这是一部基情片啊。

     

    然后逐条解释:

    剧情:3个故事,但完美衔接没有脱离感,编剧融会贯通,一气呵成,各种巧合伏笔,让人看得目不暇接。

    音乐:不算是大手笔,所用的音乐都是一些诙谐的老歌,重新编曲变调,虽是小手笔,但就是让人听了感觉恰到好处,会心一笑。武侠片里有磨碟有电吉他有rap有流行乐,多么别致的感受!

    视觉效果:导演是拍广告片出身的。总以为广告里视觉效果不能复制,因为一个创意撑1分钟差不多了。但是这回它撑了一部电影。不看这部电影真不知道什么叫视觉享受。(而且据说这部片子是低成本!低成本啊!那些高成本的电影拍的是什么玩意儿。剧情比不上它,视觉效果又比不上。)

    影片结构:这个更不说了。真是流畅,巧妙。有人批评说没看懂,为什么我看起来完全没压力?评论说没看懂的人看得懂记忆碎片这类两杆大烟枪之类片子么?

    武侠片的侠气:很多古装片没有侠气,看的只是动作。这部片子让我看到了侠气,跟《剑雨》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内涵:自己悟吧,痴嗔贪三个故事,一开始就很有佛气

    要是华语片都有这样的编剧,这样的剪辑,这样的视觉特效,这样的内涵,怎么拍不好?

    不喜欢的5秒钟镜头:刚才说了导演拍广告片出身。里面融入了很多小创意,但总有一些创意只适合广告不适合电影。我觉得有一个慢镜头重放的地方,无论是字体风格色彩影像都破坏了影片结构。就讨厌那里。

    基情片:不解释,腐女可以看看。我笑喷了。编剧真是独具匠心。这一个设计妙了。从来没有过这种感觉。



    喜欢的东西就是要表达出我的喜欢。
    有人说同类的片太多了,我跟同学讨论的时候他也说,只要是古装片就不看。可是这部片子真的是同类片么?你看过古装片,你看过古装武侠片么?你知道武侠片跟动作片的区别么?有没有哪部片子像这部片子这么有侠气(似乎剑雨有一点)?有谁看过任何一部国产片有这么华丽的视觉享受?有谁看到过哪部古装片融入了不只是无厘头更多的是黑色幽默。
    我无端的从这部电影里看到了盖里奇,虽然我说不出像在哪里。
    我们看过一部电影里分好几个故事,但是像这部电影一样,好几个故事还相互联系的,不是单独而是一环扣一环的,很少吧。结构的编排也很新颖。讲的是第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第二个故事,第三个故事吗,第一个故事。而且埋了这么多伏笔,看了真感觉是一种很有智慧的片子。我又无端的想到了《记忆碎片》,那个故事结构是一个巨大的创意。这个片子的故事结构难道就不能算巨大创意么?

    还有人觉得影片拍得很脏。什么叫干净?斗鸡场建得像政府大楼叫干净?屠夫刮干净胡子脸上再涂点粉叫干净?影片该干净的地方还是干净的。该脏的地方自然脏。每个人物都有自己个性的装扮,这正是我所称的侠气。

    总之,我觉得这部片子里看到国产电影的希望,在我心里这部片子诞生的意义不亚于让子弹飞。唯一一部让我看到国外大片范儿的国产片,古装片。

    好吧。我是看到豆瓣上把这部电影一顿乱贬,而我个人非常喜欢,所以以夸为主了。
    “先疯无侠”剧嘛。反正我是为之疯狂了。其他人,看了发疯狂贬,也是正常的吧。

     8 ) 《刀见笑》:再走远一点就是《罪恶之城》

            看《刀见笑》首先要忍过第一段落的聒噪和烂俗,那不是故事的主体。《刀见笑》讲故事的方式有点特别,这还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套层,更合适的词是闪回和闪回中的闪回,就好像儿歌里唱的:“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呢,从前有座山……”在这个关于一把刀的传奇性轮回叙事中,有关贪念嗔念的带有佛禅意味的宿命主题得以凸显,于是影片的形式和内容一样都有了意义,不管怎么说,一个简单的故事还是经过了苦心经营的。有人说《刀见笑》还不如只保留中段“蛇”的部分,把戏做足了就好了,其实不然,如果砍头去尾,《刀见笑》就仅仅是个平庸的复仇故事而已,拍得再漂亮也是浮云,可以质疑“猪”的段落的风格把握,尤其是演员的表演失控,但这个结构是有意义的,否则这个电影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乌尔善作为一个拍广告片出身的导演,形式感和造型感是其本能的艺术追求,《刀见笑》在色彩造型方面有着极突出的冲击力,有时会给人眼睛被刺痛的感觉,从而让逐渐荡漾开的重口味和恶趣味成为影片的主基调。而在这个脏乱差的主体环境中,用广告手法拍摄的精美菜肴显得分外出挑,俏江南的大植入真是物有所值,不知道会不会真的有人会按图索骥地去俏江南寻访这八道名菜。据说对于人物造型导演做了很多的考证工作,尽可能地尊重的历史的原貌,但我看到更多的还是日本歌舞伎的造型方式,表演风格也是那种风格化的夸张和癫狂。形式上的用力过猛对于《刀见笑》来说是一种带有双刃剑性质的尝试,过度的斧凿妨碍了观众对剧情的接受,对造型的刻意经营也丰富了影片的表意系统。不管怎么说,乌尔善在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带给观众一次全新的观影体验,成功与否全看造化与缘分。
            其实我想说的是,《刀见笑》可能是一个缺乏观众缘的电影。如果这部电影上映的时间提前一年,针对《灵灵狗》、《熊猫大侠》这些水货电影高下立现的秒杀作用也许将让其成为当时不大不小的一个现象级电影。但如今电影市场对古装喜剧的接受程度已经疲态尽现,而《刀见笑》这部以cult手法解构山寨喜剧的方法论电影可能将被淹没在观众的审美疲劳之中。
            现在的中国娱乐电影基本上由香港导演占据着半壁江山,还有相当一部分由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这样的老一辈无产阶级娱乐家主导着,陈腐的模式和题材让中国电影显示出与市场繁荣格格不入的死气沉沉和创意匮乏,中国电影实在是需要一支锋芒毕露的青年近卫军来冲击一下了,即使是失败的尝试也好过重复的平庸。《刀见笑》的缺点很多,但其中很多东西值得玩味,在这里能看到《爱情是狗娘》,能看到《杀死比尔》,甚至能看到戏仿《迷失》的VCR,再走远一点就是《罪恶之城》了。这批年轻导演是在碟海中泡大的,他们对西方先进电影理念的认识和融汇才真正预示着中国电影良性发展的方向,无论你承认不承认,未来的中国电影必须是属于他们的,所以我们对于李蔚然、乌尔善这样的新锐导演需要足够的宽容,因为至少他们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证明自己,乌尔善在《刀见笑》中刀砍了来客串的宁浩,他们将来真正要刀砍的应该是那些重复着“从前有座山”的故事的歪嘴和尚们。
            

     短评

    贪嗔痴是为人性,脏乱差又名江湖。一把菜刀的前世今生。

    7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俏江南血泪史

    9分钟前
    • 卡夫卡🇨🇳
    • 还行

    故事的高潮在哑巴厨师报仇

    10分钟前
    • mmhh
    • 还行

    整个故事讲的太散,段落之间缺乏更紧密的联系。影像上也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尤其第一段的剪辑,该快的不快,该慢的不慢。不过片方最推崇的造型和美术,确实达到了他们所宣传的怪与奇,但是否有人喜欢,就再说了。第一段太白痴了,只有安藤政信那段勉强能看。

    1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较差

    武侠喜剧,手法够荒诞。开始一定要坚持住,别退场,20分钟过后还是不错的

    18分钟前
    • Suave
    • 还行

    脏乱差 地沟油电影!看到MTV、Flash和快打我就彻底看不下去了…还不如去年MTV转型的《决斗刹马镇》~~

    20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很差

    五颗星都给安藤政信那段故事的编剧,太厉害了,别的编剧都是屎!!!!!!!

    24分钟前
    • 维他命B
    • 力荐

    三星半。故事很武侠,风格很Cult,甚至有些恶趣味,和导演是广告出身有关,喜欢的人会肯定尝试,不喜欢的人会觉得没有美感。从类型片角度而言,和《剑雨》一样,都在向传统武侠回归。

    27分钟前
    • 阿德
    • 还行

    痴嗔贪(影片讲述顺序)——>>贪嗔痴(真正的时间顺序),人生难逃这三字,可惜恕我眼拙,根本没看出首尾环绕。“痴”的故事太白痴了,倒扣一星。安藤政信那段真不错,正儿八经去拍不挺好的,非要像拍广告那样碎(破碎)、花(花哨)和飘,可惜了。

    30分钟前
    • 木卫二
    • 较差

    有些人物造型略恶心,某些情节也是。

    31分钟前
    • 慕詩
    • 还行

    安藤好帥氣,再加上腹肌神馬的;張雨綺好媚,眼神腰肢都在蠱惑你;場面好華麗,故事好穿越,一個裹著N重身份的武俠片~

    34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还行

    没学会走就开始跑的典型!看之前看了图文宾木匠的影评,做足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可惜结果还是受伤了。这些MV导演耍的花活就好比碘盐,就算它卖的再火爆,你抢购的再多它也不能当饭吃,它永远只是佐料,我们要吃的永远是有营养的主食,拜托讲好故事先!★

    3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很差

    看过留脚印

    38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重口味,就像吃了一口不那么新鲜的猪血,不咽可惜有点滋味,咽下又有点噎人。

    43分钟前
    • 何碰碰
    • 还行

    剧本结构很出彩,即片方所谓的"套娃式",第二段"嗔"尤为出色,故事的走向很是精彩,简笔画Flash很有爱;但其他两端形式化过于严重,剪辑也乱,表演也乱,明显是模仿港产喜剧却又不得要领的结果。

    47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还行

    之所以没给5星,是因为我觉得这个导演因为种种限制还有能量没能发挥出来。期待他的下一部电影。

    51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漫画风格

    56分钟前
    • Carf
    • 还行

    肥胖的”大公公“是我看过的电影里最恶心的人物形象设计,杀猪匠“少三两”又和《麦田》里贪生怕死的”辄“一样聒噪、令人厌倦。其实可以说,除了安藤政信和吹笛二人组外,这部电影里的大多数角色形象都缺乏美感,而这些角色穿插在中间的美食段落里,简直可以令人反胃到想吐。电影不是烂,是恶心。

    58分钟前
    • 影志
    • 较差

    天朝版《中华小当家》

    1小时前
    • StanGoD
    • 还行

    开头混乱。中间可看。结局无力。

    1小时前
    • Dr.Young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