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台湾剧 噬罪者

    噬罪者

    评分:
    0.0很差

    分类:台湾剧台湾2019

    主演:庄凯勋  夏于乔  曹晏豪  蔡淑臻  林子熙  隆宸翰  应采灵  蔡瑞雪  颜毓麟  罗光旭  王道南  李璇  金凯德  许孟甯  罗思琦  黄舒湄  廖钦亮  陈文山  夏大宝   

    导演:张亨如  赖孟杰   

    猜你喜欢

    • 第4集

      我的意外室友

    • 全53集

      终极三国

    • 更新第20集

      我的婆婆怎么那么可爱2

    • 更新至第159集

      追分成功

    • 全08集

      八尺门的辩护人

    • 更新第04集

      塑胶花

    • 包青天 1993

    • 第07集

      幸福房屋事件簿

     剧照

    噬罪者 剧照 NO.1噬罪者 剧照 NO.2噬罪者 剧照 NO.3噬罪者 剧照 NO.4噬罪者 剧照 NO.5噬罪者 剧照 NO.6噬罪者 剧照 NO.16噬罪者 剧照 NO.17噬罪者 剧照 NO.18噬罪者 剧照 NO.19噬罪者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罪,不因刑满而消失,噬罪的人如何得到救赎?」-《噬罪者》  涉嫌杀害高中女生李晓君(蔡瑞雪饰)被判刑的王翔(庄凯勋饰),过了十多年的牢狱生活后终于假释出狱。王翔回家,对妈妈(应采灵饰)和弟弟王杰(曹晏豪饰)原本平静的生活带来不少冲击。  原本打算安静展开新生活的王翔,却因一桩交通意外事件,让他的过去被曝光,却也因此与大学时期的女友沈雯青(夏于乔饰)意外重逢。此时又遇上因缘际会下认识的青少女意外失踪,警方、少女的母亲,和当年受害者的家人都认为是他再度犯案……  当大家认定的加害者,变成了无处辩驳的受害者,他要如何突破社会的歧视、获得被害者家庭的原谅,重拾平凡的人生?

     长篇影评

     1 ) 摒棄成見,用不同的角度檢視事情的本質,才有可能接近真相!

    本劇讓人反思這世上有許多人性探討的灰色地帶,尤其是檢討自己平時看到的事件背後,是否還有不為人知的因果存在?!

    如果說《我們與惡的距離》是一部首開探討”無差別攻擊事件、司法精神醫學、修復式司法與媒體如何報導重大刑事案件”之先河的影視作品,那《噬罪者》可以說是接力延續《與惡》的劇情軸線,進一步鋪展那些遭判刑定讞入監服刑的受刑人,一旦假釋或刑滿出獄後,所面臨的社會現實會是什麼樣的光景?!另《噬罪者》劇情主軸為探討更生人與社會排斥的關係,但內容不說人權、不高聲疾呼去標籤化與去污名化,更不談修復式司法的問題,相較於《與惡》溫暖明亮的結局,《噬罪者》試圖展演透過被害者家屬所懷抱恨意的「私法」,去實踐他心目中的「正義」;陰暗、暴力且發洩式的復仇,宛如當代社會的真實寓言。

    《噬罪者》英文片名取自甘地名言「Hate the sin, love the sinner」,原是改編自楊念純編劇原著《越界》,其曾榮獲電視優良劇本,劇名雖改,但劇本仍忠於原著的基調。編劇選擇用一位更生人做為主角的反英雄主義,並希望能夠突破台劇男主角高富帥的窠臼。從角色出發帶進故事,讓我們能夠深入每一個人物的內心世界。在道德、法律與愛的界線越來越模糊時,看到人性的美好和黑暗。

    《噬罪者》在劇情的結構安排上,並不意在側寫王翔的獄中生活,我們無從得知王翔的監內處遇為何?也未能認識到監內的「教化」是否足以令受刑人自新?!而是選擇以家庭劇的類型模式包圍更生人的主題,透過主角王翔的出獄後,面對社會所面臨的種種阻礙與困境,包含王翔家和其雇主家的家庭成員個性和互動,折射出王翔貼有更生人標籤所背負的有形、無形的社會眼光,那如影隨形的污名與歧視如甩不掉的陰影,隨著一次次的就業困難、社區歧視,以及對更生人是否會「重操舊業」的根深蒂固質疑,不斷地提醒自己身為罪犯的事實,即便已獲假釋資格或刑期已滿,但罪不因刑滿而消失;「重新開始」成為承載了開天闢地的恢宏重量。然而,卻沒有什麼比重頭來過還要更為困難。

    殺人犯憑什麼假釋?一條人命只要關12年?被害者家屬那句質問警官的「你覺得公平嗎?」將家屬的憤恨不平現實且寫實地予以再現,這樣近乎原始情緒的展演,反而令觀眾有著滿滿的既視感。

    在《噬罪者》劇中,有兩個角色設定最發人深省,一是陳芷玲的賭徒父親,二是被害人李曉君的父親李春生。

    芷玲的父親原在工地擔任監工,因一場工安意外而不良於行,日後沈迷於賭博的金錢遊戲,希望能一夕翻身,好扮演稱職的父親一角。而李曉君的父親則因12年前那場喪女之痛,終日鬱鬱寡歡、像是活在一層又一層暗黑無際的永夜中回憶過去,又因過去的苦痛與傷悲而讓自己更陷入萬劫不復的情緒低潮中,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下,「復仇」是他解脫的方式,也是他實踐心目中所謂的正義的手段。

    然而,陳爸因沈迷賭博耗盡家財,走投無路之際竟教唆女兒行竊(他說是「借用」)供他花用,卻對女兒與王翔等更生人的互動大有意見,要他「不要跟前科犯在一起」。而李父作為被害者家屬,面對女兒遭殺害棄屍的悲慟,以綁架、凌虐王翔的方式追求他要的公平正義。這兩個父親在王翔面前所犯下的「刑」,若在天秤上秤量,恐怕僅是刻度的差異,卻在「罪」上,顯現出截然不同的結果。

    什麼是罪?什麼是刑?刑滿了而罪不曾消失,那麼未被量刑的罪,就無需受道德上的責難與法律上的追訴嗎?作為這場戲的局外人,我們又該如何給予角色行為之評價?若覺得殺人犯竟可假釋,那麼對於李父採取凌虐般的私刑行徑,是認為大快人心、罪有應得、死好?還是在法治國底下無法同意這樣的極端行為?

    這些「罪」未被論斷,那麼「刑」便僅是法律上的具文。又王翔所背負的刑其實來自為手足的頂罪,那麼,若將陳父、李父與王翔三人擺上善惡的天秤,又會是孰重孰輕?

    雖然《噬罪者》或因家庭劇的類型而開展過多條家庭成員的敘事線,以致於結尾令人有種收不回來的突兀感,但綜合而論,《噬罪者》正因為這樣的類型設定,讓王翔的生命經驗得以完整地展現於觀眾面前,並以家庭成員間的彼此互動,打磨王翔的角色個性,是如此溫柔、敦厚、體貼與保護家人。

    這樣的安排或許可讓觀眾更立體地認識身為一名更生人,他是否如前科所顯示般地充滿污點?還是他與你我一樣,首先先是一個人,接著是受刑人,最後才成為更生人呢?

    我用罪與罰拼湊生命殘破的自己-王翔-
    我的愛,死於李曉君消逝的那天起-王杰-

    《噬罪者》十分注重拍攝細節,劇本除了在既有寫實田調的基礎下,在拍攝前置期,導演同時參與了紮實的台中監獄田調,實際了解受刑人的生活細節。而為了完整還原莊凱勛在獄中狀況,導演捨棄已廢棄的監獄搭景,特別借到還在使用的新店戒治所進行拍攝。導演說「因為監獄管制嚴格,必須要同進同出,配合監獄的時間,手機也被列管,連一個小道具都不能少,要確實清點完畢才得以進出。早上八點到監獄現場,等所有人完成安檢,都已經快十點了,拍攝時間其實很短!」而裡面飾演法警的人,實際也是監獄的戒護人員,多方努力才能讓出來的效果可以讓觀眾更去相信也認同整齣戲。

    本劇寫實基調比較沉些,雖然不至於太沉悶,但和商業節奏相比還是稍微慢些。在調性節奏上可說是介於連續劇和人生劇展(電視電影)之間,加上是走家庭劇慢慢揭露角色關係和性格的模式,而非事件舖排緊湊的方式在開展劇情,所以觀影者是否會因為角色的心理刻劃及演員精湛的演出而深受吸引,以致於願意去追劇,就是最為關鍵之處,甚且牽涉觀眾過去的觀劇習慣。

    其次,本劇由曾獲金穗獎肯定的賴孟傑與張亨如雙導演執導,他們從短片到電視電影,各自累積了豐厚的創作歷練,能把角色與複雜劇幅的「噬罪者」,掌控出懸疑推理中帶著藝術氣息的節奏質感與戲劇張力,令人驚喜與期待。其中多場戲的鏡頭構圖與視框出色,包括一場莊凱勛發惡夢、夢境他做助教時在校園被學生追逐、頂樓陽台灑落考卷、考卷飛落的畫面襯托摩天高樓錯置的天景;抑或第2集「秘密」,莊凱勛與女友夏于喬仰看巨型飛機從頭上呼嘯而過的刺激浪漫拍拖 ,視覺手法皆富創意。

    附註:本劇因涉入殺人罪入監服刑的王翔,在服刑12年後終獲假釋機會,而假釋依據則規定在刑法第77條的三要件中,即「有悛悔實據」、「刑期已執行超過一定時間」、「由監獄報請法務部審查核准」。事實上,受刑人要獲得假釋需通過重重關卡審查,不是符合假釋資格便得以一律假釋(同時也絕非所有受刑人都可以申請假釋,如死刑犯、三振條款,以及犯與妨害性自主相關的罪,接受輔導或治療後,經鑑定、評估其再犯危險未顯著降低者),獲准假釋後,雖然意義上受刑人從監所管理轉向自律,但依舊受到一定程度的政府監管,而假釋中犯罪遭判刑,假釋更會遭撤銷。

    一名因殺人罪判刑入獄後假釋暫獲自由而復歸社會的兒子,背負這樣的罪名回到社區,有時候連作為自己的「親人」,都難以避免以偏見,或婉轉地說是家庭的包袱來看待..。

    導演:張亨如 / 編劇:楊念純

    法律上認定的罪有清楚的犯罪事實,可是罪的界定真的就只在「有形」的「行為」上嗎?當我們看到一個罪行深重的人,憤怒、恐懼、謾罵似乎是必然的,但在下評斷之前,你是否了解事情的全貌?愛本無罪,許多罪行卻都是因愛而生,為了愛而犯罪,是不是都值得? 

    《噬罪者》的故事是以犯下殺人案的王翔以及小他八歲的弟弟王杰兩兄弟為核心。王翔殺了高中女生李曉君,並將她棄屍在池塘裡。王翔付出代價,坐了將近12年的牢。王翔假釋出獄,王杰和母親終於盼到這一天,但因為當年王翔犯下的案件,他們多年來一直承受著很多壓力,王杰甚至在王翔出獄前,都未曾向身邊的人提過自己有個在坐牢的哥哥。在發現家人對自己的隱瞞、社會的眼光、以及被害者家屬一絲未減的憤恨行為後,一向正向的王翔這才發現自己其實只是從一個小籠子換到一個大籠子裡。

    劇名《噬罪者》看起來很像是一齣犯罪、懸疑、推理劇,但其實是藉由一個假釋犯出獄後的生活,來探討人性。為了還原你我所處的世界,我們捨棄類型片的包裝,以寫實的美學基底和拍攝手法來呈現。會做這樣的選擇是因為我一直相信當戲劇世界愈貼近真實生活,觀看者就愈容易去相信這些故事角色其實就在我們身邊,甚至去察覺這些角色可能就是我們自己。

    本劇所探討的人性糾葛,就存於我們的生活之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曾因為嫉妒、憤怒、執著、恐懼、懷疑,而產生了不好的念頭,但亦或,我們更常不自覺的「以愛為名」對身邊的人索求或控制,這樣的人性若從宗教的角度來看,其實也是一種「罪」的。但我們不談宗教,只是想用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呈現某些社會現象,給觀眾思考的空間。不奢求認同,只要能夠理解,我們生活的地方就會多一些柔暖和溫度。

    更生人標籤而來的阻礙,莫過在就業上的屢遭碰壁。事實上,出獄後的復歸之路,若無從監內便進行一系列的職業訓練與重新與社會進行連結,直接在假釋或刑滿離監回歸社會後,期待他能自力更生,這樣的設想未免過於不切實際。

    在劇本的架構上,每一集設定了一個小標題。有的標題提示出那一集的重點,第一集男主角王翔出獄,小標題是「自由」,他重新回到社會,但是更生人的困境讓他一度懷疑這是個不需要他的社會,他真的有享受到自由嗎?第四集標題「感染」是抽象的,媒體不斷報導同一則新聞,那種影響力就像病毒一樣散播出去,對很多人都會造成影響。第五集「失眠」,劇中好幾個人因為發生的事情而困擾,難以入睡,在這一集裡安排了三場夢,表現出三位角色的不同心理狀態。每一集的標題可以給觀眾不同的想像,讓觀眾看到劇中角色的另一種面向,用人物帶出故事,用故事的發生,改變人物。

    在選角上,很早就決定由莊凱勛來飾演王翔這個角色,有別於他先前給觀眾的印象:深邃的眼神、獨具爆發力的演技,這次,他以一個內斂、壓抑的狀態去詮釋一個經過多年牢獄洗禮的假釋犯,沉穩的演出,十分有說服力,他不慍不火,讓這個角色非常生活化並且更為立體。而擔任汽車業務員的弟弟王杰,則是由這兩年戲劇表現愈來愈亮眼的曹晏豪來擔綱,他在面對家人、女友、客戶和同事時,有非常多面向的詮釋。劇中兄弟倆人有幾場令人印象深刻的對手戲,深刻的表現了一種手足之間最直接、自私、甚至是最無賴的情感。

    圖上至下:沈雯青(夏于喬飾)、洪怡安(林子熙飾)、唐娟(蔡淑臻飾)

    幾位女性角色:王翔的前女友沈雯青(夏于喬飾)、王杰的未婚妻洪怡安(林子熙飾)、王杰的客戶同時也是另一位女友唐娟(蔡淑臻飾)也都精彩詮釋了女性在感情裡的不同狀態和樣貌。夏于喬演出知性、自主性很強的女記者,在面對現在男友和前男友王翔時,她有不同層次的表演,精準地掌握住這個角色。林子熙在劇中的形象是個溫柔、無害的好女孩,她拿捏得宜,前半段是個很溫暖的人物,後面的情緒翻轉則是令人眼睛一亮。蔡淑臻飾演的是有外遇富太太,玩愛情遊戲玩出她認為的真愛,心境上的轉折和遭遇,讓人對她又愛又恨又同情。

    最後特別一提,雖然更生人不是本劇最核心的主軸,但為了瞭解獄中生活及更生人的心情和處境,我們在做田調時,實際走訪了北部地區的幾所監獄,以及訪談了為更生人就業不遺餘力的陳興餘大哥,讓我深刻體會到現行制度下更生人重返社會的無奈和窘境。但很遺憾的是,陳興餘大哥在今年初因病不幸離世,希望他在天上能夠看到這齣戲,也盼他的精神能永留延續。

    選擇和大自己20歲的男人結婚,物質生活無虞也被受寵愛,但是後來遇到愛情,意欲為自己革命一次的決心!-唐娟-

    黃致豪(執業律師、司法心理學研究者)

    身為辯護人,我曾不只一次目睹高踞法檯的藍袍法官,以輕蔑或嚴厲,或二者兼而有之的語氣訓斥被告,內容多半是被告為何小時不學好,長大為非作歹云云。

    這時,我多半備感難堪。為了司法感到難堪。

    那多半是在我們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設法蒐證,去說明刑法第五十七條所誡命要求法院逐一盤點的犯罪行為人脈絡之後。法院的回應,似乎某程度在訕笑著辯護人的無力,映照著被告的蒼白。

    那時,我心裡總難免要前思後想,該不該就著刑法的原則說出那句傳說中的名言:「去恨那罪,但要愛那犯罪的人。」(Hate the sin, love the sinner.)這不正是刑法第五十七條要求法律人在面對犯罪者時所必須權衡考慮再三的「噬罪條款」?

    這話,據說語出聖雄;話頭聽來輕巧,但在當下的台灣,乃至於當代許多自詡為民主法治的先進國家,看起來卻是那麼不合時宜。別說去愛,有誰願意給來自社會底層的罪人一個重新再來的機會?

    「恨那罪我懂,但憑什麼要我們去愛那犯罪的人?」如果當今的台灣社會對於犯罪與犯罪者可以發出一波集體的聲浪,我想大概會是這樣的聲音。「犯罪者該死」,「亂世用重典」,毋寧說是在當今民粹主義思潮當道的各個社會(是的,不僅是台灣)所興起的一種容易廣為接受的直觀想法。畢竟,在各式各樣的成功哲學、奮鬥故事的「自由意志」、「人定勝天」假設背後,我們一而再再而三的遭受各式各樣的成功傳說催眠。於是,我們要求孩子要有「狼性」,我們期待身邊的人要「堅此百忍」,卻忘了個人從一出生開始,無論是遺傳的,環境的,身心的,或者是社經地位的,就有許許多多的因素根本是自己甚至窮一家之力,全然無法掌握的。

    我們忘了:人類有多麽無力蒼白與渺小,竟然轉而擁抱成王敗寇的社會達爾文主義,放任弱弱相殘。

    我們忘了:社會是一條滔滔長河,個人一旦落水,大多數時候只能隨波逐流,看命運之力把你帶向何方。

    猶如我們觀看《噬罪者》時,面對王翔的境遇所生的心情:要去指摘一個人曾經犯過錯,是何等的容易;但是要去理解犯罪者之所以犯罪背後的成因、動機與脈絡,進而檢討體系,進行防範,要耗費何等的氣力,又是何等的艱難?

    觀看劇本書的過程,不免令我想起雨果的《悲慘世界》,Jean Valjean出獄後被迫用假身分換新生活那一段。可現代有誰能逃脫體制的掌握,真正重新開始?太多這樣的被告多半後來就是淪入無力的輪迴:犯罪—受刑—離開監所—進入更大的牢籠(社會)--被拒斥—犯罪。端看命運的長河最後決定把他們帶向何方。

    我們學會去恨那罪,也恨那罪人。到頭來,又有誰來原諒我們的罪?

    有著嚴格的退休軍警父親,感情豐富也渴望愛情,對於王翔少女情懷的心儀崇拜,源於想把愛說出來.. 然而,我的死,是串起所有人的痛苦根源所在-李曉君-

     2 ) 更生人可以重生,只不过,你得跪着!——《噬罪者》

    看完后心理落差比较大,还是蛮失望的吧,一开始我是抱着《与恶》的高度来看的,结果直到结局我也没明了这部剧到底想要表明什么。

    本剧开了一个很不错的头:当更生人的身份暴露后,媒体风口从“英雄哥”到“杀人犯”的急剧变化直接引出了本剧的核心问题——在社会偏见的重压下,刑满释放的更生人是否还有机会再次被社会接纳,就像王翔说的那句话——“我以为我自由了,但并没有,在里面不自由的是我的身体,出来以后,不自由的是我的心。”

    为了激化冲突,本剧区分了两个阵营:总是被怀疑但事实无罪的更生人组(王翔)和看似无害实则犯下罪过的表面好人组(王杰、 洪怡安、 陈芷玲、 李春生等),矛盾也由这两个阵营的互动逐渐凸显,可是他对人物处理的方式我真的不喜欢,比如闺蜜芷玲家境贫寒的设定来的就莫名其妙,后续剧情发展的主要围绕的就是这一点展开的,可是在之前压根没有提到过好嘛,还有我特别喜欢的大小姐潘天爱,貌似她在后半部剧说的话就只有采访时的三秒钟?这种需要的设定随时添加,前期大力渲染的角色说不要就不要了的做法我实在不敢恭维,情节倒是完整了也合理的,可是人物给人的印象缺大打折扣,还是说一切人物的作用仅仅是为了凸显王翔?

    另一个更大的槽点就是全剧的主旨,全剧探讨的是“更生人”的生存问题,那让我们看看作为更生人群体代表的王翔给出的回答:在家门被人贴满“杀人犯”的时候选择不报警,在身份被曝光后选择了辞职,在被李春生绑架、殴打险些死亡后仍然选择替他掩盖罪行???拜托,你是按照法律程序出狱的,你已经服过罪了(更别说压根就没罪),如果你自己都认为自己不配享受到正常人的权利,那你希望我们观众从你身上看到什么,一昧的忍让、妥协和退缩?“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更生人也能有happy ending,但请你先将自己卑微到土里?如果这就是这部剧给出的最优解,对不起我不认。

    这部剧可以讨论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王翔顶替弟弟罪行的行为、王杰的渣男养成、以及雯青、 唐娟的爱情观,只是故事没有讲好,可惜了这个题材,我在看结局的时候还脑补过王杰看到怡安杀唐娟后王杰接下“噬罪者”的担子,给怡安顶罪的情节,那样整部剧的悲剧色彩一下子就展现出来了,只可惜一直到最后,你弟弟还是你弟弟。

    不过,单就题材而讲,本剧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3 ) 谁来决定你是好人,还是坏人?

    噬罪者,即吞噬罪恶的人,这样的人将一辈子被贴上“有罪”的标签,无论是自愿还是被动。

    先说一下缺点,前期节奏太慢,后来突然加快,最后却截然而止,所以整体看下来不会很舒服。情节上其实一开始就做了很多铺垫,哥哥很爱自己的弟弟,所以就能猜到是哥哥替弟弟顶罪,先不说顶罪对与错,就哥哥对弟弟这份溺爱,已经是一种“罪”了,他替弟弟吞下了罪,不让弟弟受到一点伤害,殊不知这是害了他,深爱弟弟的两个女人,一个死了一个入狱,这都是他自己引起的,却没有受到任何惩罚,最后连去看怡安一面都不敢,不敢承担,不敢负责任,哥哥明知道却依然什么也不说,这种溺爱已经变得畸形了。

    与《恶》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视角不同,《恶》是罪犯身边所有的人为主,他们是怎么面对生活和社会的压力,《噬罪者》是以罪犯本身为主角,剧情都是由他来展开的,这就造就了两个不同的感觉,前者很自然,只是在阐述事实,以人性作为剧情推动,真实且有力量,后者则更多了编剧的力量,需要一些戏剧性的巧合意外,因果关系等来推动故事,这样最大的弊端就是会影响很多角色的人物性格,举一大点,自己被解雇才想来找之前狱中的龙哥,认识阿标,想要帮助芷玲,让她到自己公司打工,补习功课,却因为芷玲偷东西,间接害死阿标,又对芷玲大发脾气,导致她离家出走,最后被冤枉。整个一条大的情节推动链都是这样完成的,仔细看就不难发现会有些许矛盾的地方。所以整体上与《恶》还是有一些差距的。

    最令我感动的一点,雯青与出来后的王翔第一次见面,男友突然闯入,王翔为了保护雯青,说这只是一次采访,不让她难堪,自己已经遍体鳞伤,还要用仅有的一切来保护自己爱的人,让我为之动容。

    最有感触的一段

    结局来看,我本来以为弟弟会去自首,真正承担一次,可是没有,导演把最终的“罪”放大到极致,没有被贴上标签的人,或许比那些有标签的人罪恶更大,而这种罪会一直蔓延,直至灵魂深处。又或许,没有被放大,这就是事实呢?

     4 ) 久视深渊,便成恶龙

    这部剧探讨了很多有意义的内容。

    犯罪心理

    有时候人会低估自己犯错的能力和代价,却又高估自己底线的坚硬程度。

    我挺喜欢噬罪者和我们与恶的距离,是因为这两部剧离开了原生家庭的议题,当这个看似大罪之首的归咎点不再存在时,那么衍生出其他的情节和走向,再探讨人性,至少不再那么苍白无力。

    在剧中,王杰高估了自己对所有情况的掌控能力,直到自己建构起来的一切在他面前一步一步坍塌,随着坍塌的,其实是王杰的自尊和身而为人的存在。他只对哥哥表达过自己自卑的情绪,其他大多时候都隐藏得很好,尤其是在和女人们打交道的时候。从他接触晓君、带晓君回家,到夜里失手捂死晓君,再到哥哥顶罪刑满出狱后的安排,再到交合人妻的事情露出,未婚妻杀人入狱。他最终在女子监狱外面吹灭的蜡烛,不知道,是吹灭了他自己,还是拔掉蜡烛后,会是一个新的人。

    人妻潘太太,说了一句很亮眼的话:“寂寞是会杀死人的”,和她随之殒命相呼应和,算不上太牵强,但也的确是她把自己一步一步往火坑上推的,推的同时,也把怡安从岸上推到了水里。呼应片头每次都会出现的那一幕,即晓君沉入池塘底。那是一种悄无声息的窒息感,没有解救措施,没有任何机会,没有生还的后路。

    而怡安,从一个安静周到的女孩,到一步一步发现真相,被血淋淋地撕开在面前,她以为自己足够伟大和宽容,可以拯救一个12年一直活在内疚中的男孩,可以挽回一个出轨又巧舌如簧的男人。虽说最后的剧情有点陈词滥调,也不太符合逻辑,但它某种程度上,是贴合人物的心理情感走向的。善恶一念,谁又能分得那么清楚。

    雯清何其无辜但又何其有幸,她是那个坚守底线的人,纯粹,但她对宋克凡又何尝不是一种伤害?

    路人暂且不表,标签和偏见总是毁人不倦。

    回到王翔身上,自己虽然是主动为王杰担责,但其实王杰早已背负了两个人的人生。某种程度上,他剥夺了王杰承担责任的能力和机会。而他在阿标无辜致死的那一刻,也的确是想过亲手打残芷玲的爸爸,为阿标报仇。

    万念起始,一念就再难忍了。

    直视骄阳

    欧文亚隆用《直视骄阳》这一本书来探讨死亡议题,我们与恶的距离和噬罪者也通篇围绕死亡议题来展开,人在面对丧生者的时候,如何面对自己心中的缺口,如何面对那个造成遗憾的人,又可以用什么来告慰这份丧失呢?

    施害者、受害者、拯救者总是不断转换的,而这两部剧的探讨至少都让人看到了这些人是活生生的,他们的生存势能一直是动态变化着的,有自己所执拗的地方,有自己所温柔的地方,有自己所信仰的、坚守的地方,也有自己真的无法面对难以跨越的地方。

    有些事情无法和解,有些事情,需要更进一步,才有和解的空间,但踏出这一步,往往绕了半生的弯路。

    更生人

    我是一个闽南人,听着台剧里的台语,那是家乡的口音,是一种很亲近的感觉,平安福和拜拜,也是我妈日常会做的事情。跨火盆,也是那的习俗。

    在老家,进过监狱的人,都需要在门口跨火盆,吃过韭菜之后,才算是正式回了家,重新成为这家人。而且,在自己无能为力的时候,只能拜托给老天,拜托给各路神明。谁家都害怕自己家出了什么歹孩子,那是一条无穷无尽的被指责、饭后闲话的谈资之路,没有人真正关心你发生了什么,他们更愿意通过自己的臆想来脑补掉你的理所应当。

    所以,更生人,听起来是要重新做人的样子,但其实,人们心里想的都是狗改不了吃屎。

    所以,我更倾向于更生人是龙哥这样的,很多事情只能自己来做,路需要自己重新开,人生,需要自己把土翻一番,让主观能动性生长出来了,生机看起来就在前方。

    就此。

     5 ) 爱与恨,责任

    Hate the sin, love the sinner

    看过我们与恶的距离,再来看这个片子,不一样的视角。

    重生,多么难

    爱,容易,也不容易。顶罪真的好吗?

    谁都活着不容易,被这个世界,被这个规则限制。这个皮囊,限制了众多自由的灵魂。

    谁都活着不容易,被这个世界,被这个规则限制。这个皮囊,限制了众多自由的灵魂。

     6 ) 哥哥为弟弟做出的牺牲是不是有点太大了?

    台剧这几年也是不少惊喜,总能看到一些想看的题材,比如最近抽空看完的《噬罪者》,

    虽然太懒了,但还是简单写下剧情吧,以便有一天又忘记看过的内容了。大学时期,曾经做过类似的选题策划,就是与“更生人”有关的,当时想的设定就是一位坐了多年牢出狱的人,重新适应已经改变的一切,面对世俗的偏见、开启新人生的故事。(但很可惜,拖延症患者迟迟没动笔)。直到最近看了这部台剧,觉得还是挺欣慰的。

    “更生人”其实就是刑满释放人士的统称,剧中的王翔就是这样一位“更生人”。他之前因为“故意杀人罪”被捕,坐了12年牢,终于出狱重返社会。

    从表面上来看他终于获得了久违的自由,但是实际上真正的自由却离他还有一段距离。

    家人为了摆脱之前那件事的影响,搬了好几次家,向别人介绍也并不敢提王翔的过去,而是说他是从大陆工作了很久才回来的。

    由于有前科即使有着研究生的学历很多公司仍然没有录用王翔,无奈之下弟弟只好托情人唐娟帮忙。隐瞒了有前科的事情,王翔成功的在唐娟婆婆家当上了司机,每天接送唐娟的继女小爱上下学。

    小爱的奶奶不准小爱养鸟,让王翔“处理”掉那只鸟,王翔把它带回了家,细心喂养。鸟如其人,其实在笼子里一样也是不自由。但其实王翔是自愿把自己困在笼子里的。为了保守那个秘密,他早就把自由交出去了。(后面会说到)

    小爱霸道蛮横,王翔也不卑不亢,两人由一开始的互相对对方不顺眼慢慢的也能和平共处了。

    有一次开车途中有人遇到了车祸,王翔下车热心救人的一幕被小爱拍下来放到了网上,网民们大赞他是“英雄哥”。

    但这却是灾难的开始,有人扒出了王翔是10几年前高中女生命案的杀人犯。消息一传出来,很多人的态度都发生了转变。比如唐娟的婆婆,之前认为王翔老实可靠,非常信任他,但是看到了电视上的新闻,对他的印象也发生了改变。有次家里不见了3万块,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时候,怀疑起了王翔,问他有没有看见装着3万块的信封。

    他也时常受到警察的“特别关照”:比如定期到访家中;当王翔碰巧出现在了发生车祸的现场热心救人也被怀疑······……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他从小爱家辞职了,来到了龙哥开的清洁公司,遇到了同是更生人的阿标。阿标的结局未免有过于极端的嫌疑,但是不得不让人深思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悲剧。

    龙哥的抽屉不小心少了2万块,而抽屉的钥匙却被发现在阿标的挎包里。阿标百口莫辩,觉得龙哥不相信自己。后来冲动之下跑去超市抢劫结果却被当场被毙。

    结果后来证实这5万块都是小爱的同学祉玲偷了给她爸爸的。

    但是在之前有前科的王翔和阿标都被当成了最大嫌疑人。这是人们的习惯性思维。

    实际上王翔也一点也不像杀人犯,他为人处世温和有礼貌,对人对小动物都有爱心,他的人生如果没有遇到那件意外本来会有很好的未来,研究生学历的他在大学做助教,有相爱的女友。

    他不像个杀人犯,事实上杀人凶手其实也并不是王翔,而是他的弟弟王杰。为了保护弟弟,他承认了罪名,保守了这个秘密。也承担了所有世俗的偏见与恶意。

    弟弟意外杀死了自己最爱的女孩,这个设定不免让人想起了《牯岭街杀人事件》。

    哥哥入狱了,作为家中唯一的男人,王杰也没让母亲失望,他工作很努力,是公司出色的业务代表。甚至为了业绩不惜出卖自己的色相,和有妇之夫唐娟暗地里私会。实际上他有一个温柔体贴的女朋友洪怡安,两人甚至要谈婚论嫁了。但是如果不是被王翔发现警告他,王杰似乎也没有要收敛的意思。

    当洪怡安知道王杰出轨对象是唐娟后,伤心哭泣,王杰还向她道歉,不会再让她伤心,结果却怡安发现两人还有联系。对于像王杰这样的人来说,也许出轨并不需要什么原因,跟爱不爱也没有什么关系。

    很讽刺,10几年前王杰杀了人,没有受到应该受的惩罚,但心中难免也有裂缝,10几年后有人因为他杀了人,他依旧不用受到法律的制裁,可是这一次也许也逃不过内心的制裁。所以才会对警察说要他们抓了自己吧。

    对于剧情方面感觉有些不太完善的地方,比如弟弟这10几年的心路历程其实并没有很好的体现;哥哥与弟弟的情感冲突;结局王杰女友冲动杀了王杰的情人唐娟也有些过激……

    看到这部也想起了东野圭吾的《信》中哥哥为弟弟做出的牺牲,这牺牲值不值得呢,也许只有故事中的人才有答案吧。

     短评

    片头萧煌奇,片尾茄子蛋,这得啥家庭啊。

    8分钟前
    • 缺觉
    • 推荐

    特别喜欢这个英文名字《Hate the sin,love the sinner》爱与恨,罪与罚,我们如何分辨?看至结局,终于发现其实冥冥之中注定了罪孽深重者的代价。那些本不该有的偏见与谎言,注定要将一个人推向深渊。

    13分钟前
    • 东北偏北
    • 推荐

    从我们与恶的距离到这部,让台湾更让人敬畏和心疼。这到底是一片什么样的土壤。弟弟未婚妻最后一集的情绪反转太亮了,没想到是这样。

    18分钟前
    • 康熙队长
    • 力荐

    想到第55屆台灣電視金鐘獎提名戲劇節目獎的5部台劇,《想見你》《用九柑仔店》《誰是被害者》《鏡子森林》都已在機緣巧合下觀看了,索性也來把《噬罪者》(獲得戲劇節目女配角獎-蔡淑臻)補看了。—— 第一集 自由,第二集 秘密,第三集 偏盲,第四集 感染,第五集 失眠,第六集 風箏,第七集 皮囊,第八集 失格,第九集 負罪,第十集 褪色,第十一集 甦醒,第十二集 困獸,第十三集 重生。—— 一場命案影響著“兇手”與“被害者”各自家庭以及周遭相關人物的長遠生活,這個故事聯想到《我們與惡的距離》,最後“真正的犯罪者沒有得到法律的制裁”聯想到《陽光普照》,若是大陸來拍,可能就有類似《誤殺》結尾自首伏法的情節了?!個人覺得扮演小愛的金凱德有點像許瑋甯;第13集裡怡安的衝動之舉編排得有些刻意……片尾曲是茄子蛋的《日常》,小驚喜。

    23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亲情和人性的羁绊,想做的事情和无法承担的责任,想去人人都践行敢作敢当的成人世界生活。

    26分钟前
    • DING
    • 推荐

    ed竟然是《日常》。丨王翔这什么JK情圣体质啊,但是小妹妹们不知道他其实是弟控吗……丨几乎所有的恨都来自于爱而不得。为剧情转折牺牲了很多性格与逻辑的合理性。

    30分钟前
    • 山上风下
    • 还行

    没有《与恶》那么精致承转起合,但也足够精彩,一个俗的不能再俗的故事,被拍成了罪与罚,如果说《与恶》讲边缘人,这个可以说是更生人,每个人都是道貌伟岸的正义联盟,可谁才是罪人呢?就题材,就把那些热门IP,翻拍,抗日…给打爆了,要是标为国产剧,我觉得是对导演演员的一种侮辱。

    34分钟前
    • 晓寒风林
    • 力荐

    比《我们与恶的距离》更优秀的台剧,压抑、沉稳、扎实,13集的故事呈现的是一出彻头彻尾的人性悲剧,恶的连锁反应,善的无能为力,男主角清澈地犹如一颗水滴,却依然激起了人心的涟漪。整个剧集的故事看似风格柔软,情感克制、却具有着刺痛人心的力量,它告诉我们,现实就是现实,没有人可以拯救的。

    35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力荐

    扶弟魔的哥哥,一个更生人的故事……拍出与恶姊妹篇的感觉。

    39分钟前
    • 秋霆小朋友
    • 推荐

    高开低走。演员演技各个在线没得挑,但不得不说一句整部剧的三观都太歪了。拜托哥哥你不要每个人都想救,这不是救啊!!从顶替弟弟开始就错了,是溺爱!是病态的保护!弟弟到最后也没有学会责任和担当,所有的被害者都直接或间接由弟弟引起。家庭教育非常有问题,对人对事对物方方面面体现了家人角色的扭曲。弟弟是儿子哥哥就不是了吗??剧想展示的东西太多了,社会对更生人的态度、更生人的生活现象、报纸媒体的价值观、家庭与婚姻、被害者家人的光景、底层与上流社会的对比,太浅了全部戛然而止,哪一点都没有深剖,看完后感觉就这样子咯?立意何在,难道只是来欣赏男主的演技喔?失望!

    42分钟前
    • 一个人吃吉野家
    • 还行

    你想当个十全圣父,但你救不了所有人。剧本写得很好,每个人物的矛盾挣扎都站得住脚。不过因为方方面面都想照顾到,会让人觉得塞得有点太满,太沉重了。

    44分钟前
    • 皮皮一号
    • 推荐

    剧本有些地方去戏剧化处理很不错,有些戏剧冲突又太过刻意。每集质量漂浮不定,节奏过于缓慢,比与恶还是差点,但是公视这个档真棒。最后的这个结局真是。。。大概也只有香港和台湾能拍这样的结局。

    48分钟前
    • 喵老师2333
    • 推荐

    虽然猜得到是哥哥帮弟弟顶罪,但是很期待剧情走向。

    49分钟前
    • 品如别走
    • 推荐

    台剧真的进步很大,不再只是家庭琐碎,而是会去反思社会,庄凯勋在我印象中最佳的演技应该是《菜鸟》里面的分手戏,但在这部剧里面,没有太多外露的情绪,有的只是细腻的眼神和小动作,真的很棒!剧情进展略有点缓慢,估计等小爱失踪就会开虐了吧(ㄒoㄒ)

    54分钟前
    • 白白海
    • 力荐

    前两集觉得很一般的剧情,没想到看了3/4集,觉得静静地慢慢压迫,人与人之间慢慢接触后感情的变化,再加上夏于乔进来的一条线,加起来情感的纠缠,还蛮厉害的。编剧功力很深。希望不会烂尾。----------看完了,除了结局有些平之外,都很好看。人性本来就很复杂。善与恶,一念间。

    57分钟前
    • 蜷在贝壳里的猫
    • 推荐

    《噬罪者》的英文片名叫「Hate the sin, love the sinner」”鄙視罪惡,但愛那犯罪的人”《甘地語錄》,意指罪惡雖然是令人憎恨的,但是我們也要關心那些犯了罪的罪人。《我們與惡的距離》成功讓大家開始關心跟瞭解所謂的「罪與惡」其實距離我們並不遙遠,而《噬罪者》則是延續這個概念,更加深入去探討犯罪者在出獄之後所面臨的難題。在與惡裡面沒有獲得解答的那些疑問,或許可以在《噬罪者》中找到答案,因為在與惡拋出了一個大議題之後,《噬罪者》的角色其實是針對「犯罪者」這個議題繼續去深入探討,並且更加聚焦在「更生人」的描寫上。

    1小时前
    • hopeangel
    • 力荐

    【群体性社会的容忍度】给予重返社会的人一个机会,这是本剧的情感前设。但这个前设的再前设是,主人公的“杀人”是充满了非固定意义。如果是传统意义的杀人犯,即如韩国素媛案凶手,你是否可以给予重返的一切容忍?在大多数生活都艰难的当下,《噬罪者》用更冷峻、严肃的态度讲述更生人出狱后举步维艰的生活,但其实也道出那些从未进过高墙者,最普通群体的同样不易。所谓,普通人何苦为难普通人吧。

    1小时前
    • 老羊
    • 力荐

    陪妈看系列。第一集就能猜到是哥哥替弟弟顶罪,但是总体还是可以看,节奏不快,慢条斯理,演员演技也还不错,女生们颜值都可以。差点以为男主角和大小姐要发展出一段感情。。关于出轨,站在被出轨者的角度,始终感觉是有配偶一方的错,而小三则错在其次。弟弟女友盲目杀死弟弟情人真是傻透腔的行为,用另外两个人的错惩罚自己。没想到弟弟从小到大还真是不用为任何事负责呢。

    1小时前
    • 瑶瑶
    • 推荐

    应该是那个弟弟犯错杀人的吧,有点慢哎,还是挺期待下一集的

    1小时前
    • 无聊
    • 还行

    最近看的几个公视的剧质量都很高!节奏有点慢,但整体还是挺喜欢的,结尾竟然来了个这样的反转!

    1小时前
    • Cherry樱桃之远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