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科幻片 银翼杀手

    银翼杀手

    评分:
    0.0很差

    分类:科幻片美国,中国香港1982

    主演:哈里森·福特,鲁特格尔·哈尔,肖恩·杨,爱德华·詹姆斯·奥莫斯,M·埃梅特·沃尔什,达丽尔·汉纳,威廉·桑德森,布里翁·詹姆斯,乔·托克尔,乔安娜·卡西迪,吴汉章,摩根·保罗,凯文·汤普森 

    导演:雷德利·斯科特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关键第四号

    • HD中字

      外星人报到

    • HD

      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

    • HD

      畸变

    • HD中字

      疯狂的麦克斯:狂暴女神

    • 正片 上

      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

    • HD中字

      生化危机:终章

     剧照

    银翼杀手 剧照 NO.1银翼杀手 剧照 NO.2银翼杀手 剧照 NO.3银翼杀手 剧照 NO.4银翼杀手 剧照 NO.5银翼杀手 剧照 NO.6银翼杀手 剧照 NO.16银翼杀手 剧照 NO.17银翼杀手 剧照 NO.18银翼杀手 剧照 NO.19银翼杀手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2019年11月,刀锋跑者霍顿(Morgan Paull 饰)在泰瑞尔公司对新员工进行沃伊特-坎普夫测试时,被技师里昂·科瓦尔斯基(Brion James 饰)枪击。警监布莱恩特(M. Emmet Walsh 饰)不得不命老牌刀锋跑者戴克(Harrison Ford 饰)出马,猎杀复制人里昂、罗伊·巴蒂(Rutger Hauer 饰)、佐拉(Joanna Cassidy 饰)、普里斯(Daryl Hannah 饰)。戴克来到泰瑞尔公司调查,在艾登·泰瑞尔博士(Joe Turkel 饰)的请求下,对员工瑞秋(Sean Young 饰)进行了测试。百余问题之后,戴克判断瑞秋为复制人。而瑞秋本人对此真相竟一无所知……

     长篇影评

     1 ) “我曾见过人类无法想象的奇迹!”九大问题解读《银翼杀手2049》

    万字长文解读科幻神作

    《银翼杀手2049》并不是一部难懂的电影,恰恰相反的是,本片比起1982年的第一部,在风格和格调甚至叙事层面上都高度一致,但故事方面,相对比较简单。这跟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的特点有关,这位的作品,无论是《边境杀手》还是《降临》,都是那种信息量很大的电影,但故事方面却很简单,本片也不例外。

    《银翼杀手2049》的故事基本上都能看得明白,但要想真正了解电影的主题,才是不容易的事情。作为一部160分钟的电影,而且信息量很大,而且维伦纽瓦有个毛病,他不喜欢把故事讲得太明白,而是将线索和解谜信息,隐藏在故事情节之中。稍不留神就错过一个关键点。所以这片在国内出现两个极端,被科幻迷奉为神作,被一些不经常看科幻电影的朋友认为不好看,太冗长。

    平心而论,《银翼杀手2049》不是那种纯正商业类电影,尽管不晦涩,但还是偏于文艺,且节奏缓慢。不过电影的视觉风格还是得到一致的肯定,但对于电影的主题和隐喻,似乎并不那么容易get到。

    所以,有必要解读一下。不是在说故事,而是读懂电影的主题表达,从《银翼杀手》到《银翼杀手2049》两部电影一款说,我尽量说得简单,大家也能看得轻松,希望能对各位了解这部今年最好的科幻电影,有所帮助。

    (以下文字涉及到大量剧透)


    零、《银翼杀手》为什么被奉为神作?

    已故科幻小说家菲利普·K·迪克擅长将“追寻实质”的哲学理念通过超现实的幻想展现出来,使之成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科幻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就是《机器人梦到电动羊了吗》,后来被改编为电影,就是1982年的《银翼杀手》

    作为科幻电影里程碑式的作品,不但影响了日后很多电影,更成为智能类(AI)、赛博朋克科幻电影开宗立派之作,关于《银翼杀手》影响了哪些电影,这里不再赘述了,各位百度一搜,就可以出现一大票关于这部电影影响力的文章,再说下去这篇文章就成了另一个故事了。

    只不过还要简单提一下,关于电影中人机关系的论证发展:

    《银翼杀手》为起点,乃至《电子世界争霸战》《神经漫游者》开创了赛博朋克风,给出AI的存在与认知命题;

    《攻壳机动队》是承上启下之作,不仅风格延续前者,而且在主题给出了存在与思维这样的二元辩证关系,让人机关系模糊,机器有了灵魂,并完成“AI→人性”的逆变;

    《黑客帝国》综合了以上两者的特点,讨论机器拥有灵魂之后的结果。

    如上三部电影,代表着同类科幻电影的三个节点,如三座里程碑一样。初次接触的朋友,了解这些就足够了。


    一、什么是复制人?

    要想了解《银翼杀手》的主题,就必须了解电影中的“复制人”是怎样的存在。

    1、Replicant*

    《银翼杀手》世界观中,复制人的英文叫做“Replicant”,是1982年《银翼杀手》的原创。

    原本在原著作者菲利普·K·迪克的小说《机器人梦到电动羊了吗》,对于复制人的描述是“Android”,就是“生化人”,也是该片核心。

    生化人这个概念,广义上与机器人“Robot”是一致的,都是来源于人造,而robot的最初的含义,是“徭役”,因此无论机器外表的Robot还是合成外表的Android,他们的功能性都是称为人类的奴仆

    但《银翼杀手》之所以将这类人造人称为“复制人”,也是有着原因:

    ★首先,复制人的诞生过程,是来源于基因工程师对人类细胞的复制,从而诞生的人造人,有点类似我们所理解的克隆,但并不是“复制”另一个自己,而是产生了与自己完全不同的“他人”。

    ★其次,复制人与真人外表完全无异,甚至在某种在某种机能上还超越了人类,比如力量、耐力等等。

    所以,《银翼杀手》系列中,复制人的概念已经完全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机器人,而是被当做了客观存在的客体来对待。而且两部电影,都是侧重于人类和复制人之间模糊的界限,进一步加强了后者的人格说明。而这些特征,也正依托了造物主,权力者与被造之物三者关系延伸出了人自诞生以来一直探讨的哲学命题——对于自我身份的认知

    彩蛋1:
    “Replicant”这个词,来自于《银翼杀手》的编剧大卫·韦伯·皮普尔斯 ,因为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想要打造与众不同的“生化机器人”,为了打消观众的偏见,将其以真正“人”的身份去对待。大卫在改写剧本的时候,咨询了他的女儿,后者是一名生物化学的微生物学的研究者,“Replicant”是源于她的建议。


    2、移情测试*

    复制人作为人工产物,是有着自我意识的,这与很多描述人工智能类作品“是否进化出自我意识”的侧重点不同。或者《银翼杀手》系列干脆略过了这个问题,只是强调将区分人类与复制人的方式,在于情感。而鉴别人类与复制人就是通过“移情测试”(Voight-Kampff),也称“人性测试”。

    移情测试中,被测试人回答问题,要显示出是否有“人类”的特质——脸红反应、瞳孔波动、虹膜扩大等。

    从这方面可以看出,复制人在“与真人无异”的基础上,被创作者刻意抑制了情感,丧失掉了作为“人”的人格属性,所以才被当做机器来奴役。

    彩蛋2:
    《银翼杀手》故事线中,一般型号的复制人,即连锁6型复制人大约通过20-30个测试问题之后就可以被辨认,而瑞秋(新型实验体)测试问题超过了100个,才被确认为复制人。


    3、虚假记忆

    在《银翼杀手》中,泰瑞尔公司了为了更好的控制复制人,开始为连锁6型复制人植入的记忆,让他们以为自己是真正的人,从而安于现状。

    但这无疑是一个馊主意,因为赋予了复制人社会属性,却扼杀了他们的自然属性。

    连锁6型的寿命只有四年,当他们的记忆让他们与外界建立情感联结时,就会渴望生存。而且复制人远比人类优秀,自然要奋起反抗。

    ★ 《银翼杀手》中这些被植入的记忆中,来源不明,但电影中从瑞秋的记忆可知,她的记忆来自于制造者泰瑞尔博士的侄女,说明《银翼杀手》中,复制人被植入的记忆,至少有一部分是来自于其他人类的真实记忆。

    ★ 在《银翼杀手2049》中,记忆移植依旧存在,只不过在电影的设定中,植入真实记忆是违法行为,这里植入复制人的记忆是虚假的,来自于安娜(玻璃罩中的小姐姐)的记忆构建。

    同时以主角K为首的连锁9型,被赋予了正常人类寿命(其实从连锁8型就开始了),但增强了情感方面的抑制功效,让他们不再反抗。

    因为有了虚假的记忆,所以复制人会做梦。梦,成为《银翼杀手》两部作品中的关键。因为主角追寻蛛丝马迹的线索,就是梦中“我好像来过这里”的启示。

    至此,《银翼杀手2049》中的复制人,拥有了“正常寿命、被抑制情感、虚假记忆”的特征,同时也令本片与第一集形成了一个死循环,即“抑制→反抗→寻找真我”。

    《银翼杀手2049》比起第一集,还进化了一层含义,这里暂时留个悬念,下面的文章再解释。


    二、《银翼杀手》系列的时间线是怎样的?

    两部《银翼杀手》的共同点,都有着一定的前史,想要更加深入的了解故事,先要了解世界观和故事构架。

    1、《银翼杀手》大事记

    21世纪初,泰瑞公司发明出复制人,他们在身体上进行了强化,用于地外探索。

    2018年:一支连锁6型(Nexus 6)战斗队在地外殖民地的血腥兵变之后,有关当局宣布复制人出现在地球上是非法行为,但凡发现格杀勿论,并美其名曰“退役”。为了追捕复制人,地球成立一个特别行动小组——银翼杀手。

    2019年:6个不同型号的复制人(连锁6号主导)来地球试图寻找制造者延续生命,但都失败了。其中2个穿越电网时被电死,另外4个被银翼杀手狄卡直接或间接搞死(最后一战,复制人罗伊救了狄卡,耗尽4年生命而终)。

    2019年:与此同时,泰瑞公司开发出了新型号复制人(大可称之为连锁7),实验原型机——瑞秋,在移情测试中,狄卡用了超过100个问题才确认他为仿生人,而且瑞秋的虚假记忆,是来自于泰瑞尔博士的侄女。后来瑞秋出逃,遇见了狄卡,并相爱,随后消失不见。她一直不相信自己是复制人。

    2019年:结局,泰瑞尔博士被自己的产品——连锁6罗伊杀死,狄卡认知到自己也是一名复制人(此处存疑,见问题三)。


    2、《银翼杀手2049》前传

    本片有着三部前传短片,为:

    ★渡边信一郎的《银翼杀手:2022大断电》(15分钟)

    ★卢克·斯科特的《2036: 复制人时代》(6分钟)

    ★卢克·斯科特的《2048:无处可逃》(6分钟)

    想要更加深入了解《银翼杀手2049》,建议看一下这三部短片,当然不看也没有关系,如下为概述:

    2020年,连锁6号复制人在4年寿命终结后,泰瑞尔公司推出新复制人连锁8,供人类在地球外使用。比起6型,连锁8有正常人类的寿命,不过他们的右眼有可以识别出身份的标志。

    2022年:一枚核弹在美国西海岸上空爆炸,造成城市断电数周,同时泰瑞公司发生爆炸,大部分关于连锁8号复制人的信息被销毁,与此同时,大断电导致经济,食品供应都受到巨大影响,很多人陷入黑暗与饥饿之中。泰瑞尔公司倒闭。

    2023年:政府推出复制人禁令,部分复制人在逃脱追捕后得以存活。

    2025年:农民企业家华莱士通过基因工程解决了食品短缺问题,以至他的公司业绩越来越火爆。

    2028年:华莱士收购泰瑞尔公司残余部分。

    203X年:华莱士改良泰瑞公司技术,使得复制人可控且忠心。

    2036年:复制人禁令被废除,华莱士公司推出连锁9型复制人,至此,泰瑞尔公司相当于借尸还魂,复制人时代又回来了,只不过换了名号。

    204X年:洛杉矶警察局动用连锁9型复制人,被当做银翼杀手,搜捕老型号的复制人并处决他们。

    2048年:一位连锁8型复制人在城市被人认出,追捕复制人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2049年:复制人瑞秋的遗骨被连锁9型银翼杀手发现,而且发现她死于难产,这位“假人”,怀孕了。


    三、哈里森·福特到底是不是复制人?

    关于哈里森·福特饰演的狄卡是否是复制人的争议,伴随着《银翼杀手》公映后多年,且有两个版本:

    1、公映版

    当年哈里森·福特参演本片的条件就是,不能让狄卡成为复制人,而是作为真人存在。所以公映版中,狄卡是作为一名人类而存在

    2、导演版

    但导演雷德利·斯科特不敢苟同,并在随后问世的导演版中加入了大量细节(独角兽梦境)来佐证狄卡就是一名复制人。而且2012年导演访谈中,这位还亲口承认了狄卡就是复制人,但不说不要紧,说了更懵逼,因为导演说狄卡还是一个连锁6。

    当被问到《银翼杀手》续集动向,以及哈里森·福特是否会参演的时候,导演回答道:“哈里森·福特?他太老了。好吧,他是连锁6型,但我不知道到这个角色能活多久。

    所以导演版中,狄卡是一名复制人


    3、《银翼杀手2049》中狄卡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续集,《银翼杀手2049》的设定是沿用公映版还是导演版呢?

    相信多数影迷认同导演版,而且认为狄卡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作为连锁6,他没有四年寿命的限制,否则他不会出现在《银翼杀手2049》中。所以后来很多影迷,甚至包括电影的制片人在内,都称狄卡是连锁7型,与瑞秋为同一型号,大概为了给导演的话填坑。

    而且《Future Noir: The Making of Blade Runner》一书的作者保罗·马斯(Paul M. Sammon)还认为,连锁7型复制人,甚至可以拥有无限寿命,因连锁7这一对儿,是独一无二。

    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重要,保罗·马斯还说,因为《银翼杀手》系列的核心,就在于“寻真”,无论是人类还是复制人,都有一个自我认知疑问,这关系到造物主和被造者之间的博弈,重点在于人类与复制人界限模糊不清*,所以这样模棱两可的答案才是最具魅力的。

    ▲复制人型号及角色列举

    彩蛋3:
    顺便也能理解《普罗米修斯》和《异形:契约》中关于仿生人大卫8“是否真的爱上博士”的论调了。真假与否并不重要,雷德利·斯科特要的就是“模棱两可”的魅力,求同存异,人类与仿生人界限模糊,造物主的身份过度,有争议才不更好吗?(这老贼!)。


    四、两部《银翼杀手》有什么异同之处

    《银翼杀手2049》之所以没有砸了招牌,甚至不亚于第一部,主要还是在于,本片完完全全在《银翼杀手》的基础上,既没有打算超越,也没有借着名号乱拍,而是摆正姿态,将自己作为一部续集来对待。

    1、神同步

    为一部宗师鼻祖类作品拍摄续集,是一种怎样的勇气?

    最起码之前个人的角度,认为这绝对是一个馊主意。因为《银翼杀手》的概念和主题早已被各类模仿者挖空了,早已不算新鲜,随便划拉一堆关于智能类的科幻,10部作品中估计有八部半跟《银翼杀手》的主题差不多,都这样了,还拍什么呢?举例上半年的《攻壳机动队》的糟烂结局就是证明。那么《银翼杀手2049》究竟能拍成什么样子,我心里一直是很忐忑的。

    而最终结果呢,《银翼杀手2049》选择了一种很巧妙的方式“曲线救国”,因为本片的定位很明确,电影无论从风格还是主题,乃至完全遵循《银翼杀手》,乃至情节发展的节奏甚至人设,那如独行侠版穿梭于未来都市之中的主角,无论是首部的狄卡还是本片中的K全是如此。

    从开场眼睛的特写,到移情测试,连锁6型复制人到8型乃至更加逼真的9型,还有对于复制人记忆真实与移植的有关设定,以及主角关于自我/他人身份的认知。电影的主线和故事发展,与1982年哪部作品非常相似。

    就连电影的主题音乐,配乐大神汉斯季默也是在格调上朝着首部的范吉利斯靠拢,雄壮而震撼的太空风电子乐,那种史诗般的气派,完完全全是慑人的感觉,精彩绝伦。

    让人振奋的,就是本片的视觉效果。罗杰·狄金斯的摄影充满了仪式感,黄色调的废土世界与蓝色调的未来感世界的对立,烟、雾、剪影、复叠构造出来的神秘感,充满了迷幻和多文化杂糅的朋克风,这就是融合了复古和潮流的赛博朋克,最标准的风格,让人激动且震撼。


    2、世界观拓展

    《银翼杀手2049》与第一部有着形似神似的地方,但也有着不同之处。因为本片并没有坐享第一部的成就,而是抽丝剥茧的走得更远了一些。

    首先是风格方面,电影首次出现了废土风。就是“外城”的设定。

    昏黄的色调,残破的大地,空旷的大楼,还有“废铁镇”一般的平民窟(这是来源于原著的设定),里面有着大量等待领养的孩子们。这两处的场景是首部曲中所没有的,而这两处场景在本片中的定位,则是代表了旧文明的落寞和废墟上燃起的希望。

    废铁镇的孩子们,被黑心主人收养,无论他们的身份如何,他们象征着新文明的星火。而废土一般的荒漠都市,唯有蜜蜂悠然自得,电影用这种拥有蜂群意识的生物,强调环境适应能力下的生命。

    至此,能看出,《银翼杀手2049》在世界观上,拓展为三层含义:

    ★”内城“洛杉矶,蓝调底色,代表着东西方多元文化、新旧科技杂糅、大公司垄断的赛博朋克风,也就是当下文明的状况。

    ★“外城”废土荒漠,昏黄色调,残破的雕像、复古欧式建筑,也是狄卡的所在地,代表着旧时文明,象征着西方文明的堕落

    ★“废铁镇”破烂场,灰暗色调,遍布着科技时代的垃圾和废品,象征着科技时代的落幕。但这里生存着大量孩子,也是复制人反抗军的所在地,也象征着建立在废墟上的新文明

    本片三处不同风格的世界观,基本上将未来派的科幻电影最常见的场景都包圆了。

    从这个角度,也就带出来本片主题的思索。

    还记得《银翼杀手》的主题吗?连锁6在体能上比人类更加先进,但只有四年的生命,结尾狄卡的梦,代表着人类/复制人的身份认知思考。而在《银翼杀手2049》中,复制人不但比人类更加先进,而且拥有人类的正常寿命,甚至出现了繁殖的可能,从而引出下一个问题。


    五、复制人繁殖代表了什么?

    机器人最早的雏形,也就是Robot这个词,是在捷克作家家卡雷尔·恰佩克于1920年在科幻剧本《罗素姆万能机器人》中创造的。这部作品描述着人类创造了一种生化机器人,并且压榨这些机器人为世界经济的依靠,直到有一天机器人起反抗“主人”,将人类赶尽杀绝,直至有两个特殊的机器人“进化”出了生育能力,取代人类进行繁衍。

    ★意识与肉体的二元论

    《银翼杀手2049》全片,就是展示了科技高度发达的未来世界,却也带来了泛科技时代下,科技对人的肉体和意识的思考。赛博朋克之下的反乌托邦的主题,电影极大化的模糊人与复制人之间的界限,这都是《银翼杀手》的主题——“人机关系、身份认知”。

    可是如今这个时代,在讨论这种老梗就太无趣,索性在此基础上,对人类为了发展方向提出了质疑,也代表着当下人工智能类电影的发展方向:

    从《大都会》时期的“碳/铁对立”,到阿西莫夫的“三大定律”之后的“碳/铁和谐”、如今转化到了“碳/铁相融”的时代*。

    彩蛋4:
    “碳”代表碳基生命的人类,“铁”泛指人工智能,包括《机器公敌》的机器人、《普罗米修斯》的仿生人、《银翼杀手2049》的复制人。

    其实就是把世界用理论符号进行抽象简化,将之用到人工智能上的这一派,试图用程序来示范对世界的形式表述。在这个前提之下,意识和记忆只不过是客观存在的一个客体而已,是典型的“二元论”。

    人类的大脑、对世界的感知、甚至记忆都可以用程序模拟,那么是否具有意识,真的不那么重要了,也许我们人类也不是真的。

    因为,他们(复制人)已经可以繁殖了。

    或许未来世界不是波澜壮阔的星际帝国,而是走进一个现在无法想象的人类新纪元,假如我们可以被称之为“人类”的话


    六、虚拟女友是怎样的存在?

    这里就需要将虚拟女友与蜜蜂、复制人对比着说。

    1、蜜蜂

    蜜蜂是一种社会性生物,有着明显的分工和等级,在很多科幻小说中,不止一次将蜜蜂或者蚂蚁来隐喻人类社会

    但蜜蜂也是拥有蜂群思维的生物,即集体意识,这是人类不具备的。据说,蜜蜂的个体记忆只有三天,但蜂群思维则有三个月。无论这个说法是否正确,但肯定的是:蜜蜂的集体意识要高于个体意识

    电影中出现世界观,动物稀缺,包括《银翼杀手》中出现的所有动物都是仿真的,机械构造(猫头鹰,蛇)。但蜜蜂却在自顾自的繁衍,除了突出其环境适应能力,还隐喻未来地球的主宰和人类的发展方向


    2、虚拟女友

    再看虚拟女友乔伊,作为华莱士公司的量产商品,虚拟女友在初始状态下,所有乔伊的记忆点一模一样,说的话也一样,代表了集体意识。但主角K的那只,在电影中的种种表现表明,这只女友,有了与K独处的个体记忆。

    虚拟女友,是集体意识“蜂群思维”的代表,走到哪里都能被总部追踪到。但最后K的“女友”乔伊,却有了自己的个体记忆,来自于与K的朝夕相处,一旦拔掉记忆棒,这位所以的记忆都没有了,相当于恢复出厂设定。

    这只虚拟女友与蜜蜂的记忆构成是本末倒置的。K的这只虚拟女友,本该是蜂群思维为主,却进化出来了个体记忆,从她片中处处帮着K,对K不舍的情感状态上可见:乔伊是个体记忆要强于集体记忆这是又一种对未来人类发展的影射。

    但讽刺的是,这只乔伊,是假的。

    你跟一台电脑朝夕相处,电脑会对你产生感情吗?不可能的。你天天问siri同一个问题,丫永远回答同样的话。无论电影那个时代,科技是否让虚拟AI有如此多样的智能,但可以肯定的是,电影在用虚拟女友的存在与记忆,来映射复制人。

    ★虚拟女友的记忆被存储在记忆棒里,复制人的记忆是被植入的;

    ★虚拟女友是假的,复制人是真的;

    ★虚拟女友的记忆是与主人朝夕相处而来的真实,复制人的记忆来自于他人的虚假;

    ★虚拟女友的真实记忆可以被消除,复制人的虚假记忆永远存在。

    所以,这里明白出现的虚拟女友的意义了吧。虚拟女友与复制人之间的关系是是相辅相成的,却也是两个极端。一个是真实的,一个是虚拟的,人类未来的发展充满了变数。反而蜜蜂这种大自然创造的生物,却依然悠然自得。

    还记得乔伊第一次“现身”时,雨滴打在她身上,出现了实体与虚体之间的模糊状态,这不就象征着复制人与人类的模糊界限吗?

    电影用存在与意识的二元论关系,来对首部曲“身份认知”的哲学问题进行了点到为止的总结,却用了“集体/个人意识”来对未来人类的发展进行思考。


    七、为什么所有人都在找“孩子”?

    电影中,主线动力就是所有人都在搜索复制人瑞秋的孩子,他们的动机是什么呢?我们不妨以派系来划分一下:

    1、洛杉矶警察局

    他们的动机非常简单,就是要瞒天过海。

    复制人怀孕,这是一个了不得的事情,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中尉乔什,第一件事就是命令K找到并消灭他,而且下令严格保密。这是一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做法,她可能没有想到太多,只是觉得复制人繁殖,会让社会再次陷入复制人危机,因此要将其扼杀在摇篮里。

    她只了解到一个复制人怀孕,却没有想到如果有其他复制人也有繁殖功能怎么办?所以并没有去寻根。

    2、反抗军

    地下反抗军,动机也很简单,就是要造反。

    反抗军为被银翼杀手追杀的连锁8型,与第一部中连锁6型的定位类似,都是谋生谋权的代表,但本片中上升到了反抗全人类的层面。拥有可以繁殖的复制人,有望让复制人彻底摆脱人类的控制,并且自我繁衍,取代人类,反正比人类更加先进,再开发出繁殖功能,那人类可以一边凉快去了。

    《银翼杀手2049》在这方面笔墨并不多,可以理解,关于“智能叛变”类的电影如今太多了,是个人工智能都打算跟人类比划两下,本片在这方面没有深究是正确的,不但没有落入俗套,而且电影已经快三个小时了,根本没有空间。

    3、华莱士

    这位动机不太明确,但看过《银翼杀手》的同学,应该会了解。

    瑞秋,是独一无二的。首先瑞秋作为连锁7,只是一台原型机,泰瑞尔博士还没来得量产她,就“先走一步”了。事实证明,瑞秋是一台任何方面都与真人相差无几,乃至最接近的复制人原型,不但可以与人类堕入爱河,还能怀孕

    狄卡,也是特殊的,无论他是不是复制人,是什么型号都不重要(但从《银翼杀手2049》中来看,应该以按照导演剪辑版的故事发展的)。因为要让复制人怀孕,必须要受精,狄卡如果是复制人,也是特殊的,所以华莱士不但要孩子,连狄卡也一块掳走。

    而对于华莱士来说,这是一位打算完全掌控复制人的野心家,在前传《2036: 复制人时代》中,华莱士介绍了他的天使复制人,并且用自残和自杀的方式向立法当局证明,我的复制人完全可控。

    ▲泰瑞博士与连锁6型罗伊

    华莱士却无法研制出可繁殖的复制人,甚至他也做了一个一模一样的瑞秋,但被狄卡当场识破(眼睛颜色不对),所以华莱士一心想要找到了孩子,根本目的在于研究并掌控,从而超越前辈。

    我们可以理解,华莱士是个科学怪人,他把自己当成了造物主,一心打算制造完美的复制人,可惜总是不成功,就缺繁衍生息的关键一环。


    八、K的记忆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电影中,我们的主角K的心态经历了大起大落,人生难得精彩一次,一切源于一个“真实的谎言”。

    1、复制人的“真实记忆”

    《银翼杀手》中瑞秋被植入了泰瑞尔侄女的记忆,狄卡被植入的独角兽记忆,无不告诉观众,他们是假的,所谓的意识都是虚构的。

    而在《银翼杀手2049》 中,主角K的记忆,在记忆学博士安娜中被验证,是真的。而直到电影的结尾观众才明白,K也是一名复制人,安娜才是瑞秋的孩子,那么他的记忆,也代表了意识,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呢?

    首先,安娜在电影中的身份,是记忆制造者,是华莱士的供应商,为后者旗下的复制人提供虚假的记忆,也就是说,所有复制人的记忆,是安娜姐姐自己编得。

    其次,安娜是复制人狄卡和瑞秋的诞下的女儿,而K之所以有着“我就是那个孩子”的错觉,是因为他就是狄卡女儿的复制品,完全的复制。这在电影中有着大量情节暗示,小马木雕,被欺负的梦,以及追查时,K发现的与狄卡孩子一同被送走的,是一男一女,女孩得病“死去”,男孩不知去向!

    所以,K才会根据自己的梦和木雕,认为“卧槽,老子就是复制人生的孩子,老子真人!”

    最后,K在构架记忆的时候,问安娜“我的记忆到底是不是真实的?”,安娜说,“是真的”。这里是个双关语。

    第一层意思,你的记忆是来自于真人,当安娜洞悉K的记忆时,发现他与自己小时候的记忆一样,索性在违法的前提下,将自己的真实记忆构架给了K。此时,K作为复制人拥有的,是安娜的记忆

    第二层意思,当安娜洞悉了他的记忆之后,留下了眼泪,因为此时,真假已经不重要了。复制的记忆,让对方有了跟自己一模一样的经历和内心,怎么忍心去说破?


    2、真真假假

    1982年的《银翼杀手》就是这样,我们的记忆,是真实的吗?那些被植入记忆的复制人,他们也以为他们有着自己的人生,实际上,那些只是别人的记忆或者虚假的记忆,他们只是一张被填充了几笔记忆的白纸。

    那么,《银翼杀手2049》更加深入地追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记忆即便不属于我,难道我就不是真实存在的吗?

    联系到蜜蜂、虚拟女友、复制人,这些真真假假的产物,即便拥有记忆,无论是个体记忆,还是集体记忆,难道就能有比我更加真实的人生么

    《银翼杀手》中关于复制人身份认知的问题,在《银翼杀手2049》中,画上了句号。

    ★虚拟女友的记忆是真实的,但你是不存在的啊!

    ★蜜蜂是大自然真实存在的,但你们的记忆是集体记忆啊,没有个性!

    ★我是复制人,记忆也是假的,但老子是真实存在的!

    ★你们是人类,但你敢保证你的记忆是真的吗?

    “哥这两天的复制人生丰富多彩,大起大落,跟虚拟女友搞对象,不断揍人又不断被人揍,差点认错了老爸,从救世主变成了路人甲,这样的经历,只有客观存在的我才能切身体会,这才是最重要的,其余的破事我哪里管的了那么多!”

    结尾,K和狄卡两位复制人,坐在雨中面对波涛汹涌的浪潮一句话不说,估计心里面想的,就是这些内容。。。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庄子在《齐物论》中这句庄周梦蝶的典故,其中蕴含了“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究竟能不能确切地区分真实和虚幻”这样复杂的哲学道理。

    其实这样命题无论在东西方哲学里都有出现,这样复杂的哲学命题,没有答案,却是电影讨论的方向,并且在《银翼杀手2049》,给出了一个很大众化却又让人琢磨不透的观点

    “我思故我在”呗!

    ▲笛卡尔得意的笑


    增补一条问题:

    九、复制人是否拥有情感

    很多人再问,复制人到底是不是“活了过来”,其实这并不是《银翼杀手》系列的核心,正如前文“问题三”中的描述的,在《银翼杀手》系列的世界观中,最大的魅力就是人类与复制人界限模糊不清,复制人基于人类细胞制造,有着与真人无异的外形,体能高于人类,甚至可以繁殖,这些方面都是极大了拉近了复制人与造物主人类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真正确定下定论复制人人是否“活了”或者“有了灵魂”。

    更何况,后者都是老梗,30年前在讨论的主题,如今再研究的话,真得没什么价值了。

    所以本片的关键点,复制人本身就是“活的”。复制人跟机器人不一样的,根本没有什么三大定律的限制。区分人类与复制人,靠的是移情测试。也就是说,人类与复制人之间的区别,在于情感和人格,统称为“移情能力”。有移情的是人类,缺乏移情的是复制人。也恰恰基于这个设定,电影的故事发展,让复制人和人类之间变得更加模糊,在于两个细节:

    1、Luv的眼泪

    冷血杀手Luv,是华莱士的杀人工具,但片中这位哭了几次,这是一个很值得推敲的地方。其中华莱士在解决一个复制人实验品的时候,这位在旁边掉眼泪;另外她亲手杀死洛杉矶警察局局长的时候好像也很动情。这些细节无不说明,复制人是有感情的,但只不过是被抑制了

    华莱士一直生产完美可控的复制人,而且为了向当局证明,还在他们面前下令让一个复制人自残并自杀(前传短片《2036: 复制人时代》)。再联系起来本片Luv的行为,足以证明,人类赋予了复制人虚假的记忆,并让复制人充当银翼杀手去猎杀其他复制人,这是让他们具备人的社会属性,却抑制并扼杀了他们的自然属性,让他们缺失了人格。

    《银翼杀手》第一部中,我们就能看出,狄卡追捕的复制人的过程,是一个人性逐渐复苏的过程,也是越来越接近人类的过程。结尾复制人罗伊救了狄卡,自己消亡,原因是“我觉得你是个好人”。这是极具讽刺的设定,复制人不仅克服了人类七情六欲的本能,更超越了具有普世价值的生命本能,比人类更具有美德和人格。

    而在《银翼杀手2049》中,我们完全可以看到,Luv在执行任务时,完全是执行命令的机械行为,但从她流泪的设定上来看,我们可以完全可以猜得到她心里想着什么。她有着饱满的情感和人格,也会感到悲伤,但不得不受制于华莱士,机械的执行命令与内心挣扎的相悖。因为她作为复制人,却拥有了移情能力。

    2、K手上的蜜蜂

    没错,还是蜜蜂。

    电影中有个情节,K将手伸进了蜂箱,随后看了看手上爬满的蜜蜂。这段情节有些晦涩,所以需要联系原著《机器人梦到电动羊了吗》以及《银翼杀手》依靠来看。

    在原著中,人类与复制人几乎毫无区别,鉴别他们就是移情测试。连锁6无论从智力还是体力上都超越人类,从残酷的实用主义的角度来看,他们比人类更先进。但是,一个复制人,无论多么优秀,却永远无法通过移情测试。移情现象只发生在人类身上,因为移情,所以能够互相理解,才能更好地生存。

    同时,原著中的世界观中,因为世界大战,动物变得非常稀有,大部分动物,都是人造的假动物,比如原著中主角饲养的电子羊(主角的羊死于一年前,所以他定制了一个与自己宠物一模一样的电子羊,为了买一只真正的羊,他才当了银翼杀手,去追捕复制人赚取赏金),还有《银翼杀手》中的猫头鹰和蛇。

    养真正的动物成了人们攀比的唯一标准,很多人随身都带小盒子,如果碰见一只真正的昆虫,就跟中了彩票一样撞大运。不照顾动物的人被认为道德沦丧,没有同情心。

    所以,移情测试中,大多数问题是围绕着动物而来,比如狄卡问瑞秋的问题:

    狄卡:“你有一个小男孩,他给你看他的蝴蝶标本收藏和杀昆虫的酒精瓶。”
    瑞秋:“我会带他去看医生。”
    狄卡:“你正在看电视,忽然发觉手臂上有一只蜜蜂。”
    瑞秋:“我会杀了它。”

    这是复制人的标准答案,因为他们没有移情能力不会对其他事物产生感情,却绝不会因为生日礼物收到牛皮钱包而对那头牛感同身受,更不会因为打死一只蜜蜂心情低落更不要说非常稀有的真实动物。片中瑞秋表现的非常复杂,狄卡用了100个问题才确认她是复制人。是因为在问题中,关于人类的问题却有着相对正常的读数,这是因为瑞秋被植入了假记忆。

    但是在《银翼杀手2049》中,K手上的蜜蜂,他的举动完全表示了这位是有移情能力的

    这是本片设定上的亮点,因为在之前的情节中,观众甚至包括K自己,都认为K就是复制人生的孩子,他是个人类,蜜蜂的细节表明,作为“人类”的他,是拥有移情能力的。但随后的故事表面,完全是K一厢情愿,他仍然是复制人。

    那么蜜蜂这个细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既然是复制人,也有了移情能力,让全片人类与复制人之间的界限更加模糊。回想起K之前的种种举动,包括对虚拟女友的情感等等,都在侧面表示复制人也有情感,也具备人格。

    再联系起来Luv的泪水,因为作为与K相同的连锁9,她也拥有移情能力人类几乎对所有的生命都能产生移情,《银翼杀手2049》则更进一层,复制人也是一样的。

    首发于公众号:电影文酷(dreamcrowfilm)

     2 ) "未来"空间诗学-地球总部建筑不完全解读

    前言:这可能不算一篇影评,因为我只评了影片中的建筑。或许它可能是虚拟的,也可能是渲染图,或者模型。然而它所呈现给我们的世界在建筑学的层面上仍然有探讨的价值。建筑作为电影叙事中的一种语言,在《银翼杀手2049》中是有被刻意强调的。在下文中笔者将通过地球总部建筑空间的不完全解读,来推测那隐藏在这无声语言中的言外之意。 科幻片一定程度上替我们构架了未来世界的模样。《银翼杀手》第一部为我们构架的世界总体上可以用一股浓重的后现代主义风来形容。电影诞生于1982年,那正是一个后现代主义风几乎统摄美国的时代。1966年,文丘里《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首版,六年后,他的另一部著作《向拉斯维加斯学习》问世,两部作品在后世都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宣言之作。他们对1980年代的美国建筑形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很自然的,当时流行的城市建筑思潮深深的影响了《银翼杀手》对2019年世界图景的想象。 时隔35年后,《银翼杀手2049》对2049年的城市,建筑的想象却悄然在改变。一种暂且可以被称为"极简风"的建筑突然脱颖而出,悄悄取代了前作中的杂糅混搭风,成为影片最给人印象深刻的建筑形式。在现实的世界中,这35年来,夸张的杂糅拼贴风从未退潮,它还在一个与美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找到了新的肥沃土壤。但毕竟,这种风格主导世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就我所知的是。当代建筑的发展方向依然并不十分清晰,一般的建筑史书籍都会用"走向多元化"等类似的语言来总结陈词。然而,《银翼杀手2049》中最出彩的那些建筑却都令人感到经典现代建筑的回归。也许有人会觉得这只是电影场景设计师个人口味的选择,但整个电影团队最终选择这种建筑形式来表达未来,不能不说是现实世界中人们的建筑理念发生了变化。笔者不禁要发问未来感十分浓郁的高技建筑为什么会在本片中退场,为什么类似扎哈,盖里设计的自由建筑形式会全然不见,为什么经典的光与影的序列组合会让几乎所有人都觉得酷逼的不行!虽然说影片的评价高低不一,但就笔者所感觉到的是,对影片中诸多酷炫建筑的评价几乎是一致的。 影片中的建筑究竟有多酷,究竟酷在哪里,我想作为未来地球首脑的地球总部-华莱士公司驻地最能说明问题。 它的外型犹如三角锥体,有很浓郁的古典建筑之风,是对前作的延续和致敬。这座建筑是对古西亚乌尔星象台,埃及金字塔,雅玛金字塔等远古建筑形式的沿袭。我们可以看到错动的部件,交错的体量,敦实中蕴涵着复杂。然而对称的形式,退台式的处理,锥体的斜面收缩,却牢牢抓住了这一建筑承袭的远古意向。而在立面的处理上又有着信息时代的气息,全然表达出了建筑的未来感。这一建筑的形象实际上是一个既定的条,对新作来说并没有什么发挥的空间。 地球总部的内部空间给了观众新颖的冲击力,也是作为一个建筑爱好者的我二刷影片的最主要动力。它是通过几个不同事件片断来逐步展现的。

    入口接待台是首次出现的地球总部室内。几乎每一个角度都华光异彩。接待台以L型的平面形式面朝大厅。它以实墙与大厅分割开,仅在墙中间撕开一条水平扁缝,用以沟通接待员与来客。黄色的光晕从扁缝里透出来。整个空间被扁缝的漏光和光在墙地顶上的投影所包围。黑暗与光明之间交织的空间诗学得到了充分表达。但墙上投射的一段三角形的斜向光带却带着冷意,与周围的暖色黄光很不同,两者应是不同的光源。斜向光在这个空间中打破了水平扁缝光带来的完全均质性,而产生了更多变化。我猜测影片在这个细节中还暗示了大厅空间掩藏在黑暗中的那面墙的斜向性,由此表达外部的锥体形态(这种外部形态的暗示在影片的其它空间中都有存在,这是现代主义外部造型反映内部空间的观念。作为一部电影来说,这种细节上的处理与整个现代主义极简美学有着一致的逻辑。可以说是电影制作方掩藏在看不见的地方的匠心。)

    扁缝的上下切口斜切成了45度,既给了扁缝收头的细节,又给K作了身体上的倚靠和视线上的导向。但K长得太高,扁缝的位置对他来说,并不十分舒适,他需要低下头,甚至弯下腰才能与接待员对话。通过《人民的名义》中,那个上访小窗口的提示,笔者猜测此处有着异曲同工之效。这里暗示了华莱士公司自我标榜的傲慢和对造访的复制人的轻蔑。所以这里的尺度关系,对话关系在笔者看来充满了等级观。影片给了从K正常视角看接待台内部的镜头,几乎只见服务台和接待员的手,而他的上半身却深深掩藏在洞口背后。这位接待员虽然戏份不多,但是它的出场却很有意思。观众先听到他的声音,再看到他的手,然后镜头又切换到室内看到他的光头形象,最后才将镜头稍拉远,透过扁缝看到了他的真面目。电影通过它的出场也从外到里,从里到外,从远到近,从近到远全方位充分表达了这处空间。

    与入口接待空间的小尺度相比,数据库的空间尺度却极为庞大。光头接待员领着k在其中穿行,犹如蝼蚁之爬行。未来的数据库一改阴霉低矮的仓库印象,而将装数据的资料柜陈设于一个大空间之中。与外型一致的斜向墙面围合出下大上小的锥形空间。锥口似乎开有顶洞,引下一片自然光投射于斜墙。这样的光线给予了整个空间宗教意味,是对古罗马万神庙以来的建筑语言的回应。未来从不缺失原始,而恰恰是历史的含蓄记忆。也许从某种程度上说,过去就是未来,未来就是过去。

    资料柜有序且机械的排列成几行,每行柜台之间有行走的通道,形成大空间下的第二重尺度。那种机械性的阵列布置似乎让人联想到人类死亡以后的公墓。而这里只不过遗存的是复制人曾经存在过的一个记号。 地球总部中交通空间的展示是在K见到了Luv后。Luv带着K去找储存器。他们首先通过一段长长的单跑梯下到储存器所在层,再通过一段水平廊道到达目的地。这段路径上空间的设计可以说是地球总部里非常出彩的部分。长的几乎压迫逼人的楼梯尽头是一处放大的明亮的过道型展示空间。透过巨大的门洞,观众看到深邃的楼梯通往无尽的去处。楼梯从门洞中伸出来,形成洞内洞外两个层次。两侧的展示玻璃柜似乎是凝固的复制人。他们姿态各异,栩栩如生。用在这里即加强了此处空间的对称性,又营造了空间的氛围。这不仅让人浮想,究竟活着的K与Luv与这些标本之间究竟有何区别,又有怎样共同的宿命!

    垂直交通连接的是水平交通。这段廊道一侧开了窄高窗洞,另一侧是实墙。虽然空间非常简洁,但从窄高洞口中照射进来的光却让此处空间极为不凡。光线一道道铺打在地面和对侧实墙上,形成有序的空间节奏。日光的存在表达出此处是外墙的部位。镜头给出的这段外墙从室内看也是微微倾斜的。这再一次表达了内部与外部一致性。

    这里的洞口还不完全是一样的,在不远处,洞口的高度形成阶梯形。在镜头中却给观众一种将K和Luv引导向镜头的感觉。随着他们走向镜头,光线也逐渐在变动,右侧实墙上的光道逐渐升高,直至与左侧窗洞齐平。俩人从廊道的那一端走到这一端的过程,仿佛经历了数个小时时序的变化。时间的要素在这里被挤压进了空间之中。

    储存器所在空间

    除了这样对访客开放的公共交通之外,内部工作人员通道也非常有意思。Luv去寻找老板时经过的一段楼梯空间两侧墙壁也是斜向的。整个空间充满粼粼的波光,再加上顶上开设的天窗,形成了魔幻的效果。随着Luv的向上运动,光线也随之产生了时序的变化。

    地球总部里Luv的办公空间,可谓豪华至极。办公室整体上依旧延续对称布局。一张长办公桌,背后的矮柜,顶上的天窗,两侧墙面的打光,光线都处在严密的轴线控制秩序当中。这办公椅子背后的一系列空间好像皇帝正座龙椅背后的一系列代表威严的阵障。它是空间之屏,身份之屏,是Luv作为最优秀天使的权力象征。内缩的梯形办公平面更加剧了这种权利的重心。在办公桌的前面,一处茶几空间对这种严正的秩序有所柔化,毕竟在正襟危坐之余,Luv还要在这里休指甲或接待访客。

    与技术骨干的办公空间相比,真正Boss的办公空间就给人无比的闲适了。在被水面包围的空间里,一方小平台浮起在水上。这样的空间设定充满了浓重的东方意味。Boss的办公室空间模仿了Barozzi Veiga的博物馆作品。斜向的墙面依然塑造了下大上小的空间,光线从顶部撕开的光口中倾泄而下,给了整个空间无尽的诗意。这样的空间其实带着冥想的气质,与大Boss的深邃腹黑形象有着匹配性。

    日本茶道空间的美学特征
    水波反射于墙地顶,给人以奇幻之效
    Luv开到这个空间时的剪影效果有静寂之美!
    左图为参考的博物馆,右图为影片剧照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地球总部建筑空间令人不可思议的魔力。它是光与影的诗学,它是神秘,宗教,权力空间的复合。简约是其空间的表层,秩序是其空间的内涵。我们仿佛再一次看到经典重临于世界。 那么这会是2049年建筑的主流吗?

    图片来源:以上图片皆来自豆瓣银翼杀手2049剧照相册,仅为讨论方便。文章一开始使用了几张摄屏图片,经豆友提醒,笔者已经自我反省,将摄屏图片删除,请各位见谅。

     3 ) 严肃影评#39:雨中泪,雪中血——非主流的主流电影杰作,远超期待的《银翼杀手》续集9.5/10

    *为了表示我对《银翼杀手》以及《银翼杀手2049》的尊敬,本文略慢略长……

    《银翼杀手2049》

    《银翼杀手》作为科幻片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在1982年首映时实际上并没有得到观众们的一致认可。作为一部开创先河的科幻片,《银翼杀手》反乌托邦式的未来设定(在现实中以阳光明媚著称的洛杉矶,在电影中却是暗无天日且总是下着滂沱大雨),黑色电影的内核(侦探、女伴、灰色的道德准线这些典型的元素,原作全部一一踩到),让人难以捉摸的剧情以及叙事方法(充斥原版那为人诟病的旁述,以及随后多达7个不同的版本),作曲家范吉利斯颇具挑衅风格却又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电音配乐,以及那极度缓慢的剧情推进,都不能在电影初映时为它赢得更多的聚焦和关注。惨淡的票房反映着《银翼杀手》初期的名声——有着不可否认的极高质量的创新元素,却注定无法走入大众视线。

    评论界的两极分化同样不能让更多的观众在往后的日子里细心观赏这部充满瑕疵却有着极深哲理思想的作品。当然,这与前面提到电影多达7个不同的剪辑版本是息息相关的。毕竟在互联网不甚发达的80和90年代,粉丝们该如何向其他人推荐他所看到的《银翼杀手》版本,大概也是相当困难的一项任务。直到10年后,始创者雷德利•斯科特才有机会凭借录像带的机会剪辑出电影真正的导演版本,使得电影终于更容易地走入观众们的视线。当然,对于有心思补看的观众,2007年的终极版(The Final Cut)大概才是最好的素材吧,虽然两个版本之间的区别已经是微乎其微了。而评论界此时对《银翼杀手》的评价已经是一致的赞许了,这包括美国最著名的影评人罗杰•伊伯特对电影的评价从1982年有着不少抱怨的3星评价,到1992年导演版有着不少赞誉的3星评价,再到最后2007年终极版的4星满分且列入“伟大电影”榜单的改变。像伊伯特这样对《银翼杀手》慢慢变暖的评价,大概也正是广大观众对这部电影理解的最真实写照吧。

    银翼杀手的世界依然惊艳的美丽

    35年后的今天,姗姗来迟的正统续集《银翼杀手2049》终于如期而至。我们再次走入这个熟悉的反乌托邦未来: 2049年的洛杉矶依然下着肮脏的滂沱大雨,漫天的迷雾甚至让人隔着银幕都能感觉到不适,霓虹灯饰以及硕大的女性广告人像依然如前作一般充斥着主角们走过的每一寸土地。同样熟悉的还有前作人物的登场:年迈的哈里森•福德带着当年的主角银翼杀手戴克回归,甚至在现实中早已老去的复制人瑞秋饰演者肖恩•杨都可以因为电脑特效而被还原至当年的模样。

    但《银翼杀手2049》并不像时下流行的其他续集大制作般只需要旧人物的出现以满足粉丝。恰恰相反,新作的创作人和主角们实际已被全部更换:乘着《爱乐之城》余威的瑞恩•高斯林饰演新作的主角——新派银翼杀手K;前作的反派泰瑞尔集团已经倒闭,取而代之的是由杰瑞德·莱托饰演的华莱士所带领的更具反派气息的华莱士集团。而最重要的,当然是导演由近几年终于为自己正名的丹尼斯·维伦纽瓦担任。撇开原创雷德利•斯科特似乎有着靠续集毁前作这种让人发懵的特技不说(见《异形:契约》等…),维伦纽瓦早已通过近年的《囚徒》、《边境杀手》、以及《降临》向世界宣布了他无可置疑的能力以及能把普通类型电影升级成经典的视野以及可能性。深沉的主题以及略带缓慢的节奏,这都是《银翼杀手》中最为突出也是最为人称道的特点,而这同样是维伦纽瓦去年的佳作《降临》的特点。正因如此,绝大多部分原作的粉丝以及影迷在得知他将接手新作时都表示了乐观的看法。

    而事实也证明了这种乐观是正确的。《银翼杀手2049》不但没有摒弃前作的闪光点——包括缓慢却让人深思的叙事节奏以及深刻的哲理思想,它更做到了每一部科幻片续集都应该完成的任务——在原作的基础上加深世界观的构建,以及再次扩展哲理性的讨论,甚至让原作显得更为丰满。

    是的,《银翼杀手2049》都做到了,它毫无疑问可以被列为续集电影中的佼佼者。从某种意义上讲,《银翼杀手2049》的完美不但需要主创们的灵感,更需要他们的胆量。与近期大行其道的众多红极一时的作品重启以及续集不同,《银翼杀手2049》并没有仅仅在为粉丝们服务以及怀旧上下工夫,反而以前作所讨论的主题作为基点进行延伸。而169分钟的时长更是让本作显得充满野心,要知道这对于大制作电影而言在如今的电影行业中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奇迹。也正因如此,主创们所为大家奉献的这部《银翼杀手2049》可以说是科幻电影历史上其中一部最具哲理深意且最具挑战性的作品。它不会为你进行过多的解释,因为它深信你可以理解每一幕完美的画面中所呈现的那最基本的人性。

    可惜即使《银翼杀手2049》完美地把续集的任务完成了,却不能改变它如《银翼杀手》一般的惨淡票房命运。高达1亿5000万美元的制作费用从开场的第一秒开始就体现在了每一帧华丽的画面中,但上映首周北美仅3100万美元的票房就如电影的结局一般惨淡而让人神伤。

    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

    在169分钟毫无瑕疵的画面里,《银翼杀手2049》与“人类的定义到底是什么”这么宏大的主题进行了一场漫长的博弈。这与重新定义了日后科幻片的前作互相呼应,却又以更为直接的角度让观众们能更容易得到共鸣。对于《银翼杀手》而言,戴克或许应该被视为主角,但我却认为电影真正的英雄应该是最后给出经典且感人的“雨中泪”独白的反派人造人罗伊•贝蒂。也正因如此,要数《银翼杀手》的缺点,大概零散且模糊的叙事是少有的其中之一吧?甚至可能会有观众认为原作的故事实在是毫无逻辑依据可言。但作为黑白电影的它却让影迷们觉得无可厚非,甚至最后作为主角的戴克能够幸存的原因仅仅运气这一点,对于看多了黑白电影的观众而言应该是合情合理的设定才对。

    而到了《银翼杀手2049》,电影的主角及灵魂人物,乃至观众们感情的寄托都是由瑞恩•高斯林的人造人银翼杀手K所承担的。这种不会让人分散注意力的设定让我们更容易跟踪故事的推进,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把想法代入到K的视角中。我们跟踪他的心路历程,走入他的世界,明白他深知自己是人造人的悲哀以及对人类的向往;我们与他一起冒险,一步步发现他的与众不同,乃至深信自己就是天选之子;兴奋过后,我们也会跟他一起接收被否认的坏消息,以及思考到底什么才让人为人,因而作出最后关键的选择。

    在我看来,维伦纽瓦以及编剧们在《银翼杀手2049》中所设定的这条让K走上的道路,完美地实现了戴克在《银翼杀手》中所无法完成的旅程。由于故事的设定,原作中的戴克从来没有真正完成对什么是人类这个问题作出认真的思考以及回应。也正因如此,就像前文所提到的,原作中的人造人反派罗伊•贝蒂才是更为引人注目的角色——他从反面完成了对自身以及人类定义的思考,无论是最开始仅仅是对生命延续的渴求,还是最后放弃对戴克的追杀、在混沌大雨中留下自己的凄美的遗言,贝蒂都可以说是原作中最具有人性且最为丰满、完整的角色。而到了《银翼杀手2049》,K同样走过了这么一条道路。他从普通奴隶,到深信自己是特别的,到破灭地得知自己只是普通人造人的一员,到最后终于因为自我意识以及对别人怜悯而作出作为人性的选择,这都是一个电影角色所要走过的最完美且最戏剧化的道路。

    而以维伦纽瓦为首的主创们也想尽办法从电影的不同方面把这条主线呈现到我们观众面前。比如K在认为自己是特别的之后所取的名字——Joe(乔)。这既可以被认为是对K作为普通人造人真实身份的伏笔,因为英语中Average Joe(普通人)的讲法;也可以被认为是更隐晦地对K在整个故事中地位的暗示,要知道卡夫卡的小说《审判》中自以为是主角的人物名字正是Joseph K,也就是Joe K。

    电影在视觉和听觉上同样对K所完成的旅程进行了表述。比如凄美的结尾与原作的照应——当年雨中流泪的贝蒂虽为人造人却比人更懂得人性的真谛,而30年后的K则在雪中伸出手掌迎接轻柔的漫天大雪,终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体验了充满灵魂的人性;门外将要走向生命终结的K在真实的雪中体验着生命的触感,而门内的造梦师作为真人的存在却被禁锢在密闭空间中,只能把玩虚假的飘雪;而最让人感动的,当然充斥着新曲的配乐,却在这最后一刻使用了原作经典的《雨中泪》一曲,毫无改变地再次呈现在了观众前,无论对于熟悉原作的粉丝,还是普通的观众,这曲细腻动人的配乐,都可以说是完美的选择。

    K的伴侣虚拟人乔的设定引人入胜

    除了K之外,《银翼杀手2049》的其他角色同样出彩,而且同样给这个虚构的科幻世界增加了不同的深度。前作的主角戴克自然不说,年过七旬的白头哈里森•福特给出了近年来最走心的一次演出,无论是当年戴克那种愤世嫉俗的重现,抑或是看到深爱的瑞秋的复制人时心中的悔恨却又不屑,还是结尾终于与至亲相见时的感动,福特都给出了满分的演出。

    但《银翼杀手2049》的配角中最出彩的,无疑是K的伴侣,比人造人还要低一级的虚拟人乔(Joi,又或者是Joy)。作为非真实的存在,电影中众多有着乔的画面可以说都是引人入胜而匪夷所思的。这包括开场不断换装的片段,亲吻时被暂停的片段。但最让人惊讶的,毫无疑问是她与另一位人造人(由麦肯兹•戴维斯饰)同步与K亲密接触的片段,既是在银幕上从未有过的性感(2013年的佳作《她》有着类似的桥段,但视觉上无法比拟),更让观看的我们有着无可避免的不安及恐怖感觉。而到了最后,当K失意时在黑暗的路上与乔的虚拟人广告人像相遇时,细心的观众应该终于发现乔实际上只是一个被完美地编制的软件罢了。她的存在只是为了满足K的存在,为了肯定K所需的感觉,为了急于K所缺失的爱而已。到底什么是爱,到底乔是否真实,这不仅是K所需要考虑的问题,更让作为观众的我们开始陷入思考。

    至于摄影、音效和配乐、以及电影的艺术设计,依然与前作一样是无可挑剔的。13次提名奥斯卡的传奇摄影师罗杰•狄金斯制造出的这些让人瞠目结舌的橙蓝画面在无可挑剔的同时,同样如大多数狄金斯的作品一般展现出了人物在硕大环境中的渺小,以及背光轮廓画面的美不胜收。也正因如此,本作应该终于要成为他的封神之作了吧?到了音效和配乐,虽然无法超越里程碑式的前作,电子音乐的存在以及常常猝不及防出现的音效依然让人容易走进这个混沌世界中。至于电影场景艺术的设计,则再次超越同期的所有科幻作品,继续丰满着《银翼杀手》所开创的那个喷火塔楼的世界。

    橙与蓝交映的绝美科幻世界

    关于灵魂,K的上司是这么跟这位人造人说的:“你没有灵魂也能活得好好的。”没有灵魂的K以及有灵魂有目的的K,让《银翼杀手2049》延续着前作传奇性的关于自我理解的讨论,关于何为生存的讨论,关于记忆的讨论,以及关于记忆是否能影响我们的过去和未来的讨论。K或许是没有灵魂的,但《银翼杀手2049》却不可否认地有着现今主流大制作电影所缺乏的灵魂和独特的声音。我深信这是需要看至少两遍的电影,一遍给封神的画面以及引人入胜的音效,然后静静思考几天后,再看一遍给意味深长的哲理以及与前作的呼应。作为一部非主流地缓慢而又深度的主流作品,本作可以说是远超影迷们期望的接近完美的续集。而制作出如此接近完美作品的维伦纽瓦,我们对于他往后在好莱坞的发展,也是更值得期待了。

     4 ) 反乌托邦电影里的乌托邦建筑

    再没有什么场景比一个未建成的乌托邦建筑更适合一个反乌托邦类型电影了。

    在Noah Kadner 对该片制作设计师 Dennis Gassner的采访中,后者提到除了一小部分场景是在布达佩斯取景以外,其余大部分场景均为人工搭建或电脑渲染制作。本文考据了一些银翼杀手2049的场景设计,以下是一些穿凿附会的出处考证:

    Wallace大楼:日本和瑞士

    像任何科幻电影一样,反派公司必须有一个酷出人类极限水平的未来感大楼。强烈的秩序感,厚重的材质,与不断在其空间中流动的水纹光。在2049中,大反派Wallace的复制人公司大楼的设计无比贴合这样的电影类型。

    第一个印象是,这部片子的场景设计应该受到安藤极大的影响,有好几个画面出处都非常具有安藤的气质。

    这样的想法并不是空穴来风。在上文提及的采访中,Gassner也提及了他的一次日本之旅。虽然他称Wallace的办公室是受日本传统城堡的启发,但我们确实能看到更多现代建筑对于该片场景的影响。

    Wallance接待处是一条水平的光带,酷炫的同时也难为了一米四以下,或一米九以上的非标准身高客户。

    一个形式类似的Chichu博物馆,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作品

    benesse house park hotel,安藤忠雄

    李禹焕美术馆售票处,安藤忠雄

    豆友@ 小凌小凌 在评论中提到:“ 那个Wallace的接待台长得跟直岛上李禹焕美术馆的售票处一毛一样!(当时买票的时候就体会到了那种让人不大舒服的蜜汁尴尬,不过还好我只有160,但也需要稍微弯点腰,感觉像是在求着里面的人卖票给我……) ”

    在网上搜索了一下这个安藤设计的李禹焕美术馆,和Chichu博物馆结合一下就是2049的问讯处了。这俩博物馆都在日本直岛上。

    电影中的条形窗走廊
    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的代表作之一小筱邸住宅
    @慕明指出其中或许有巴拉甘的影响。图为墨西哥建筑师路易斯巴拉甘的吉拉迪之家
    影片中新复制人诞生的地方
    单天窗的形式似乎挺多的,第一反应是宇野友明的竜泉寺之家
    SANNA事务所的金沢21世紀美術館
    还有之前在上海龙美办展并且门票卖超贵的James Turrell,图中项目:The Meeting
    友人热情地指出安藤也有类似的空间。安藤忠雄+Jame Turrell
    日本建筑师隈研吾有一个银山温泉-藤屋,也有这样的采光关系

    日本堡垒那种关于“安全”理念给Gassner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为了体现大反派Wallance喜欢掌控一切的性格,场景设计中以水来象征一种对于安全感的界定。

    Gassner没有提到城堡的名字,此处以一张松本城天守的图示意一下。其实也就是一个护城河的概念。东西方都有。这位设计师硬把城堡与Wallance放在一起,略显牵强。
    另外Gassner还提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建筑局部,即莺啼走廊(鶯張りの廊下)——一种日本古建筑中的防忍者警报系统。莺啼走廊使用特殊技术铺设地板,从而达到只要有人走在上面,地板就会发出像莺啼叫的声音。图为京都知恩院的莺啼走廊。

    *日本综艺节目《矛盾大对决》中还有一期名为“能做出超乎人类动作的男人 vs 只要人走上去就一定会出声的走廊”,讲的就是这样一个走廊上的对决。(看得我既尴尬又开心)

    豆友@ psycho 表示:“夜莺走廊的灵感据说是来自于清水寺。”

    (这边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室内照片)

    豆友@ 神威 提出:“ 我看到电影中的条形窗走廊第一反应是二条城德川家的夜莺走廊(莺啼廊,鶯張りの廊下)在将军办公的处所里 因为木板会热胀冷缩加上时间的流逝产生质变 走上去就会发出嘤嘤嘤类似于夜莺的叫声 然后也有这样的条形窗 窗外种了当时日本罕见的铁树 走廊的宽窄也和这张剧照里的走廊特别相似 ”

    德川家的夜莺走廊,暂时没有找到效果更好的,等待替换
    顺藤摸瓜找到了一张日本山梨县惠仁寺的莺啼走廊

    不过,Gassner提及的这两个点我在电影场景中没怎么看出来。在Wallace那种“像神一样把控一切”的人设上,倒是能找到一些影子。

    以水围绕平台的做法在现代建筑中还是比较多的。这样的空间品质往往极简、宁静,是一种行之有效,但维护成本较高的设计手段。

    场照水的质感更加明显

    大多数水中漂浮平台都建在半室外空间。日本建筑师隈研吾在北京做的长城脚下的公社-竹屋,其水与平台的形式几乎与2049一致
    春娇与志明2的取景地
    上海也有一处隈研吾设计的Z58大楼,入口空间和屋顶就是这样的漂浮平台。
    P.S.小时代还在里面取过景
    豆友@慕明提到了墨西哥建筑师巴拉甘,确实也可以看出相似性。图为吉拉迪之家庭院
    其实Wallace的室内泡澡池气质上更像是参考了瑞士设计师Peter Zumthor的瓦尔斯温泉浴场

    寻找德卡——粗野主义与废墟美学

    导演一开始对于环境设计的初始风格设定即为“粗野主义”。

    粗野主义,一个多适合反乌托邦电影的风格定位!

    这个颇具戏剧感的回廊空间我很是喜欢
    拆解地看,倒梯形和去年刚刚获得普利兹克奖的西班牙事务所RCR的Bodegas bell十分相似
    另外,2049中不再使用霓虹灯,所有的灯光都是LED的。Wallace办公室的水纹让我想起有一阵挺火的苏格兰艺术家Elizabeth Ogilvie的作品
    灯光打法已经公布。使用LED环形灯照射。

    还有一个经过官方确认的空间,由西班牙建筑事务所 Estudio Barozzi Veiga 2010年未建成的西班牙皮洛尼亚的尼安德特博物馆设计方案。从上次威尼斯双年展我就挺喜欢这个事务所的。

    Wallace的商业大楼。左图是2010年方案,右图是艺术总监 Peter Popken在推特上公布的概念设计图
    该事务所在上次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的展项 "A Sentimental Monumentality"。比粗野更粗野。
    除了借鉴Estudio Barozzi Veiga,剧中这个镜头,非常像是致敬美国建筑师路易斯康的未建成作品
    路易斯康-胡瓦犹太教堂

    “行走中的建筑学”编辑表示:“ 电影中2049年的洛杉矶警察局总部,让人想起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国家图书馆,一个经典的粗野主义建筑作品。 ”

    洛杉矶LAPD场照

    图为“阿根廷国家图书馆 。

    除了电脑渲染及布景搭建外,本片还是有一部分实景拍摄的画面的。电影中崩坏的拉斯维加斯是在布达佩斯拍摄的。主要场景发生在前布达佩斯证券交易所。

    电影中的大楼入口。
    布达佩斯前证券交易处大楼的内部照片。
    男主被枪击处,注意拱廊的形式
    基本可以判断这就是男主被枪击后掉落的中庭(证券交易所内部照片)
    这张更加明显
    电影中出现过几乎一模一样的雕塑特写

    关于色调还有一丢丢考据。剧情推进到废弃的拉斯维加斯处,开始出现这种黄黄的色调:

    一种介于shitty黄与psycho橘的颜色。

    据该片的摄影指导Roger Deakins称,是受2009年红风暴袭击悉尼的系列照片影响。

    图为红风暴笼罩悉尼歌剧院。
    2009年悉尼红风暴的照片,是不是与2049神相似?
    高层应该都是建模拉的体块,其中左边的三角形特别明显。
    猜测有可能是平壤柳京饭店

    豆友@ 认为:“ 橘色部分反而比较像当年泰特美术馆那个太阳啊 可以搜看看图片! ”

    Olafur Eliassons The Weather Project 2003

    豆友@ 三月 提出:“ 为什么沙城暴的场景我想到的是美国一年一度的 ‘火人节’。。。 ”

    Burning Man-headless wonder by Dana Robinson

    豆友 @〇〇〇〇 热情地指出,这种废土概念在Mad Max 4里屡见不鲜。

    Mad Max 4电影截图
    然后导演在被采访时表示视觉效果从北京获得了灵感
    找了一张差不多构图的

    还有几个在红风暴中的巨型雕塑,打眼一看,特别眼熟。

    残破的头部与废墟感,与Igor Mitoraj在意大利庞贝遗址的系列雕塑非常相似

    去年在庞贝拍的照片

    雕塑+遗址气质拔群

    豆友@ 提到:“倒在地上的头部塑像极像西西里岛阿格里真托古希腊遗址里的塑像 ”

    豆友 @大猫 认为“残破的头部”,和Brancusi 1909年的 “睡着的缪斯”有相似之处;

    “ 关于巨型的石刻,特别是头部,Colossus of Constantine,现藏在罗马Capitolini/朱庇特大庙博物馆,//en.wikipedia.org/wiki/Colossus_of_Constantine 君士坦丁大帝的雕塑,原本在罗马的马克森提乌斯的巴西利卡。当然,佛教里面的巨佛也是不少,巴米扬,乐山,敦煌,云冈,山西太原蒙山大佛,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内的观音,等等。。。 ”——豆友大猫

    “么么大”的马尾雕塑看着实在太眼熟
    在空间关系上很像韩国艺术家Choi Xoo Ang的具象雕塑
    乱入一下罗宾花瓶:是两张人脸还是一个花瓶?
    从场照看出,这两个雕塑其实是相背的(难道还移来移去玩吗?)
    在去掉了Xoo的怪奇气息后,还有一点法国雕塑家Valérie Hadida独有的那种女性纤细感。(这里我并不确定)
    豆友@长河吟Ev_充满洞见地指出:“废弃赌城赌城里的大型人体雕塑,看到之后的第一反应是《原始星球》
    1973年《原始星球》电影场景

    另外片头的太阳能微型航拍图,很可能是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太阳能站。

    2049年的加利福尼亚
    西班牙塞维利亚的太阳能站

    另外,豆友@ 提到:“ 关于加州郊区的太阳能田野,想到一个视频装置,2014年John Gerrard做的Solar Reserve (Tonopah, Nevada) ,贴一个视频为证://vimeo.com/112528680

    John Gerrard,Solar Reserve
    豆友@老金子提出保加利亚布兹卢贾山剧场也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参考对象,目前还没有找到电影中儿童工厂中特别合适的截图,暂时先放一张穹顶的室外剧照。
    从上方观看保加利亚布兹卢贾山剧场
    剧场的内部也非常炫酷。
    直觉这几个构筑物应该是有苏联建构主义的影响,亦或是与自然灾害场景/工业遗迹有关(待查)
    暂放一张苏联建筑师El Lissitzky的Cloud Hanger

    前几天翻照片,找到了几个工业遗迹,先放在这里:

    第一,位于孟加拉国的 port Chittagong 的废弃船舶回收港口。

    第二,世界最大的船舶废弃点——位于印度Gujarat的 Alang Ship Breaking Yard

    Alang Ship Breaking Yard

    注意Luv的眼镜特写

    拍摄于Alang Ship Breaking Yard的照片。

    另,还有一个片头男主出任务的太阳能田,应该取材于西班牙Almeria的卫星航拍图

    El Ejido (Almería).

    两河流域早期原型

    出镜率非常高的城市大墩子
    其实在82年的前作中就有了
    美索不达米亚的金字形神塔
    神塔模型

    豆友@ noiseinside 指出:“ 金字塔造型的大楼造型我认为已经是向经典科幻片《大都会》场景致敬,包括原版《银翼杀手》里的也是。”

    电影《大都会》的相似场景

    豆友@慕明 比较好奇最后上岸的大坝到底是哪里。对此我也毫无头绪。

    大都会的剧照中也有一堵巨墙

    大都会的剧照中也有一堵巨墙

    补充一个家具考证,图中的椅子是Pierre Paulin Ribbon F582 Chair
    放在家里是这样的,查了一下价格大概10000刀,希望有哪个土豪买了可以让我坐一坐
    全片最喜欢的是磨砂透明的妓院,不知道国内这段剪了没。图为2017San Diego Comic Con现场搭建

    豆友@ 文刀仙僧 指出:“ 第一部里面男主的公寓我一直觉得很像赖特后来做的砌块住宅。 ”

    这个取景地的确是经过官方确认的。Ennis House 是美国著名建筑师 Frank Lloyd Wright 的作品。感谢豆友@ godard 指正,经查验,第一部中只有室外场景是在Ennis House实景拍摄的,剩余室内部分都是“ 按照那个房子的墙面砌块专门制作的布景。而且斯科特后来拍《黑雨》时又用了一次,作为日本黑帮老大住处的墙面。赖特这个房子被很多电影拍过(也许因为它就在洛杉矶),被称为‘明星房’。”

    美国建筑师赖特的Ennis House
    以Ennis House为背景的德卡住处大楼
    左后方为Ennis House的大铁门,右侧有部分砌块
    网路上Ennis House 的大铁门
    室内部分均非在Ennis House 室内拍摄
    前作中的男主家的砌块特写

    有很多针对该种砌块的泡沫模型。

    2009年这栋房子被卖了,这是个悲伤的故事。 基金会一开始开价1500万美元,结果发现没人买,最后在2011年以450万美元的价格将其中一部分卖给了投资人 Ronald Wayne Burkle

    这里偏题一下,权力的游戏也有部分参照这栋房子
    原Ennis House 的大厅
    龙妈下方的砌块也很明显

    暂时先找到这么多,想起来的时候继续添加。


    豆友里真是藏龙卧虎,感谢你们的分享。我会定期整理将评论中的内容添加到正文,争做最全场景讨论帖。

    更新日志:

    [2017.10.29 更新。陆续添加了豆友@ 慕明 @ 三月 @ @〇〇〇〇@ noiseinside @ 在评论中陈述的观点。添加了关于柳京饭店的推测及大坝出处的疑问]

    [2017.10.30 更新。陆续添加了豆友@ 大猫 @ 老金子 @ 文刀仙僧 在评论中陈述的观点。添加了一把椅子的设计师考证,2017SDCC场景照片,Ennis House ]

    [2017.10.31更新。陆续添加了豆友@ 小凌小凌 @ 老金子 @ 神威 @godard在评论中陈述的观点。添加了SANNA金沢21世紀美術館,Jame Turrel的作品,银山温泉,长城脚下的公社,路易斯康的胡瓦犹太教堂猜测,巴拉甘的吉拉迪之家-室外庭院,保加利亚布兹卢贾山剧场顶视图,山梨县惠仁寺的莺啼走廊,棚内拍摄及水纹场照,增加了众所周知的北京气候影响;改了病句]

    [2017.11.09 更新。添加了豆友@大猫 @ psycho @ 及“行走中的建筑学”编辑观点。添加了 benesse house park hotel,孟加拉国的 port Chittagong 的废弃船舶回收港口,印度Gujarat的 Alang Ship Breaking Yard,西班牙Almeria的卫星航拍图]


    [2018.03.05] 恭喜2049赢得2018年奥斯卡最佳视效!感谢各位豆友的贡献,我的更新也告一段落[鞠躬]。

     5 ) 【聊一聊银翼杀手2049的剧本解析】

    【毫无疑问的一部佳作】

    先说整体评价,个人非常喜欢,有三个原因。

    其一是对老《银翼杀手》的传承,影片中诸多致敬,关联,由于不是考究派,我就不细致展开;其二是整个电影的视听语言和影调很别致,让人想起更多的精彩而有趣的电影;其三则是从编剧角度具有研究价值。银翼杀手2049在剧作上应用了很多个性化的处理,让整个剧本从行活中脱颖而出,不仅开启心智,更在编剧角度有学习和探讨的价值。

    因此试着拉拉片,拆解之。因为只刷了一次,一些细节可能存在记忆偏差,甚至有几个场次的顺序还会有错误,但尽力回忆,在本文中围绕编剧的角度,聊聊影片《银翼杀手2049》的剧本创作,方式处理和优缺点讨论。也是怀着学习的目的,希望大家容错,抛砖引玉。

    宏观上,两大值得关注点,首先是故事容量和创意核心的融合。
    影片接近3小时的故事长度,前面比后面精彩。如果把故事拆解成创意点,发现一部电影竟然巧妙地融合了五个常见的故事核心。a神秘警探查到自己惹麻烦、b神选之子的自我成长、c我爱上了虚拟恋人、d我竟然是自己的替身、e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每一个故事核单独拉出来,同样都有电影佳作,这些点子对于科幻片观众来说也不陌生。让人惊喜的是,《银翼杀手2049》竟然搞成了五合一,还是在向老《银翼杀手》致敬的前提下,这本身是编剧的难题也是巨大成就。

    第二点我关注的则是电影结构的特殊性。
    《银翼杀手2049》,不同于常见的90——120分钟标准时长影片,没有采用最常见的标准三幕剧结构,在很多地方有自己的特殊性处理,比如90分钟标片电影,我们说故事的中段会有一个常见的中点,是虚假的欲望失败,主人公真实欲望展现的点。但是在银翼杀手中,实际这样的点有两个。而且在每一段剧情中,事件线和情感线彼此交织展开,不断有不同层级的悬念和疑点在设置和解决,整个故事情境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而让人惊奇的是,故事通过一个高压的,有限的叙事时间内,竟然对人物的塑造做的十分充分,还不影响事件的紧凑和前作世界观的传承,真是非常厉害。

    【也存在些值得讨论的问题】
    当然,《银翼杀手2049》的故事也不是没有问题,我抛出几个点和大家分享。
    一个问题是核心事件克隆人生孩子是不是有点虚?对于故事的立意来说,也许西方人信基督,对什么圣子降临的神迹能更感同身受?虽然我们都能从理性上理解这一情节的设置,但感性来说,毕竟披着科幻片外衣,绕过科技直接谈伦理,《银翼杀手2049》把视角聚焦在复制人生孩子上我觉得还是有点出戏的。

    第二个问题是由于整体影片的文艺格调,科幻和文艺本身呈现出了拧巴和不协调,让故事在有些地方深不可测,有些地方又显得过于简单粗暴和直白,比如一些人物动机显得弱智,与自身的设定脱戏。最简单的例子,男主人公作为一个警察,居然一点反侦查意识都没有。

    此外,受到影片基调和风格的限制,以及能感受到的创作者主观思维的引导,让剧情在有些地方显得保守和克制,以及随着故事讲到最后,因为整个故事是个闭合的故事,有前情,很多剧情在电影之前就已经命中注定,让故事到了最后可发展空间也比较有限。故事高潮没有推上去,有点虎头蛇尾的倾向。

    具体的一些问题和思考,在下文按照序列拉片中进行讨论。


    【拆解下剧情、拉拉片、粗糙之处不要见怪】

    1.故事的开端:一场猎杀
    作为引子,首先是开场的银翼杀手k追杀叛逃的军医复制人。
    这一过程中完成了大世界观的亮相,比如男主的车和设备,复制人体格健壮,但是不失优雅的性格特征,也定下了整个故事的基调,神秘而忧伤。军医临死的“你没见证过奇迹”其实点出了故事的主题——宗教性。这个点我们到故事结尾时候再来盘点。

    2.主剧情出现:神选之子
    男主人公回公司接受测试,承接前作,同时埋下伏笔,为主人公的蜕变树立参照。
    接下来男主发现了故事的第一个疑点,一朵献祭的小花,从小花侦查死去的树,找到了尸骨,又从尸骨引出了故事的主要点,复制人生子,堪称奇迹。借由女上司之口讲解了下这个事的危机程度。此时已经抛出整个故事的最大悬念,复制人之子是谁,他在哪?他能对世界发生什么改变?


    3.世界观交代:
    男主调查复制人生产商公司,得知资料已经毁了,期间讲述了更多的世界观前情,比如大停电和过去发生了什么,这里有兴趣的可以结合三部短片。
    此时因为男主是公事公办,男主也透露了一部分案情的信息给制造公司。

    4.坏人直接登场:
    作为公司的设计师以及得力的女助手登场,作为设计者住在金字塔顶端,故事中的伪神。直白的表达了自己对于复制人生子这种进化和革命的意义。极端的理性到了最后就是残忍。
    在故事中,更多“坏人”是由女助手承担的,但是在女助手偷走神秘女尸体头骨的情节上,简单直接的展现了冷血的状态,以及设计师在故事中两次残忍对待克隆人,这种坏人的“简单粗暴”,是故事的一个特点,也是一个很大胆的处理,对一般影片而言,显然坏人漏的有点早。但这其实也说明了整个故事的基调,重心不是一个正反双方对抗的故事,而是一个主人公自我寻找存在和意义的故事。

    5.主人公情感线:我的虚拟恋人
    随着主人公的日常起居,开始进入了主人公的情感世界,围绕男主角最主要的一条情感线索是他的虚拟女友,在这里通过男主升级虚拟女友,表现了男主的寂寞和内心。而虚拟女友绽放的灵性之处,女主的手在雨水中,都是涉及到存在主义、真实与虚幻、自由等一组主题词的呈现。

    6.背后势力铺垫:援交女孩
    援交女孩的戏份虽然很少,但是每次出场都是关键节点,在故事的开始也早早建置了。但实际上尽管援交女孩的形象有点像前作的女复制人之一,这个角色的出场还是比较生楞的。(我甚至认为这条线很可能是剧本写完了后加的)


    7.建置完成,开始激励:主人公的记忆出现
    Ok,对男主人公而言,再度调查现场的时候,他发现了钢琴里藏的袜子,这印证了复制人生子的可信,而树干上的树木的奇怪编码,这引起了男主的私人记忆。
    显然,由于对记忆的好奇,男主开始偏离他的原定生活轨道,开始走向了私自调查之路。同时也是他的情感萌发,对自己的再认知。
    (你看杀人案并不是故事的激励,只是个引子,后面剧情你以为女友死了就是最丧,其实也只是丧的开端,整个电影的这种递进式刺激,非常有趣)

    8.争论:
    虚拟女友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实这个故事中虚拟女友在前期,基本上就是人物状态可视化。

    9.查案序列:悬念的不断解开和树立
    接下来的查案倒没有什么新意,甚至有一点“顺拐”的嫌疑,这一切巧合或者太过顺畅。
    通过生日检索,比对数据库。找到了某年孤儿院曾有过相同资料,一男一女两个孩子。这里处理得很好,情节本身起到了双重作用,短线的看是把男主人公引向孤儿院,长线埋伏了后来的主人公身世之谜。

    10.梦被印证:木马找到
    男主人公到了垃圾场,女助手的远程杀人,再次交代了坏人的冷血。
    (男主见到了这个,后面还开着警车就大摇大摆去了,职业素养堪忧)
    男主人公从垃圾场找到孩子,和老板交谈,又找到了木头马。
    (记得有一个被撕掉的记录和一堆烟头,这里没想透彻,是复制人大军干的吗?也就是男主的觉醒是被设计好的?似乎也不像,留个坑吧)
    男主人公的梦境已经反复地在重复了,对观众来说眼见为实,观众此时的情绪就被吸引到了眼见为实上,而似乎忘了之前的一男一女的谜题,这里可以说是视听语言帮了编剧,让观众和主角统一,视角从理性变成感性。让男主人公和观众认为他自己是独特的,可能男主就是神之子。

    11.获得印证:访问造梦师
    为了让目前的比较扯的剧情让观众相信,男主人公还是在怀疑自己的记忆可能是虚假的,于是他找到了这个公司的记忆设计师,一个免疫系统弱的女孩,在这里色调是影片中几乎唯一光明的一处地方。(以及提到了女孩从小就被关到这,其实聪明的观众大概就会记住了,这也暴露出整个故事对于悬疑故事来说不是那么成功。)
    女孩通过阅读记忆,表达了这是真实的记忆,并且哭得泪流满面。这同样是上面提到的双关的剧情设置,在这里观众们想当然的会认为女孩是被男主的压迫感所震撼,因为上一场孤儿院回忆的剧情确实很惊心动魄,因而来不及怀疑女孩的身份。

    12.第一次大转折点
    无论时长还是情节,看上去这里是一般电影的中点了,男主接下来状态要大改变,这里没有用常见的90分钟标片的故事中点来表达,因为后面的身份突转太过精彩,让故事中其实有两个大转折点,这是故事结构的非常有趣之处。

    13.男主被捕,行为失控
    男主人公因为行为异常被安排测试,女上司袒护了他。应该说男主人公还算是一个比较幸福的家伙,虽然是个复制人,但是女人缘不错,前面女上司饮酒的性暗示试探,其实已经说明了看似冷淡的女上司其实对男主是充满了爱意。女上司戏不多但是立得不错。

    14.人性的完善:爱情
    男主人公回到家,女友为了和他啪啪啪,找来了援交女郎,一番云雨,对男主人公而言,他和女朋友关系看似近了一步,并且同步了前作情景。女朋友似乎从他的填补寂寞好伴侣变成了真正的灵魂爱人。此时的男主人公有了名字,有了信任,有了女人,有了身份,有了希望。生活多美好!(看,第一次虚假的胜利)

    15.动机不明的危机:跟踪器
    援交女郎临走时还藏下了定位器。虽然之前其实已经交代了援交女郎是复制人一边的,应该不会和女助手一致,但是因为观众视野都在男主身上,刚啪完此时应该是感性的。但是前面已经说了,援交女郎的整体处理稍微粗糙。
    另外其实这个电影有去的地方就是,坏人的行动全部是直给的,让观众上帝视角看到的,实际上也说明了故事中真正意义上的坏人,是看不到的“命运”

    16.逃亡之路:女友删除备份
    男主知道自己将要被追杀,虚拟女友要求删除自己的备份,和男主浪迹天涯,并且给自己立了巨大的毒奶。整个故事的情感线有一个大胆或者说有趣味的地方,如果不考虑这段恋情对于男主人的价值本身带来的认知,信任和情绪关联,仅从案件来说,就是这一情感副线基本上是游历于故事主线的。(当然,一场别开生面的援交啪啪啪才能留下跟踪器,让男主人公后面危机时候被救,起到了主线的勾连。但是这真的不是把《her》照搬的吗?)


    17.坏人逼近:女助手杀害女上司
    可怜的女上司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主人公的逃亡,也让观众发现,原来这个女助手真的很难搞定,毕竟故事的前面,女助手和男主人公没有什么直接联系,快该冲突了。

    18.通过木头找到“爹”
    就像前作的找蛇一样,男主凭借黑市上咨询木头产地,来到了一个曾被核弹炸过的辐射区,找到了自己的“爹”,哈里森福特。

    19.男主的人生再度完美
    父子二人两人温情的喝了一杯,虽然哈里森福特看上去有点冷淡,但是硬汉嘛,可以理解。男主人公看上去更牛逼了,摆脱了麻烦,带着妞私奔,找到了亲爹,知道了母亲的姓名,可以和老爹一起隐居了。(看,第二次虚假的胜利)

    20.第二次大转折点:同时故事开始崩
    怎么样,这里是故事的第二次转折点。这个位置和接下来的情节,同样让主人公再次在身份和境遇上发生巨大改变,很像一部电影的中点。两次虚假的胜利,两次故事中点,正是本故事的特殊之处。
    应该说,如果接下来的故事按照之前的叙事水准,我是会给这个电影神作的称呼的,但是可惜,接下来的接近一个小时,故事有点开始崩了。

    21.杀身之祸出现
    接下来,女助手凭借追踪男主,找到了男主和老德科的藏身之处。这里就开始暴露出男主角的智商下线了,至少是不如老银翼杀手,作为一个侦探和猎人,明知道自己逃亡却不换车。我要是捡张银行卡去银行还知道穿帽衫呢。同时不管是主观的克制还是能力的短板,也暴露出了这个电影的重要问题,就是动作场景的不够精彩。

    22.你以为这是地狱,其实只是通往地狱之门
    一场一边倒的寡不敌众的战斗,不太精彩倒也正常,文艺片吗,要收敛点。但是男主的虚拟女友智商也下线了,一个虚拟女孩跑出来喊住手,毫无意义的被一脚干碎,女朋友也魂飞湮灭。然后女助手也同样智商下线,处于优越感吧,不知为何留了男主活口。
    这里我在想,假设说弄个老哈里森福特十分鸡贼,有个类似逃生舱的玩意,女友为了分散注意力舍己为人也还行,现在这样处理,两个女性角色只能用傻白甜和优越感来解释。

    23.惨上加惨:男主真正身份曝光
    幸好接下来的这场戏稍微把失望拯救了一下,援交女孩按照信号器找来了,还带来了革命之母之类的复制人大军。革命导师告诉男主你不是神选之子,你只是疑兵之计啊。这个惨上加惨的情节,把前面铺垫的男女悬案用完了,让人觉得主人公应该一无所有了。
    同时,革命导师还布置了任务,你得干掉哈里森福特。

    24.坏人的计划:完善人类
    好了,接下来的剧情基本上非常简单,公司的设计者和老银翼杀手坐在一起聊了聊人生,因为聊的内容太形而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25.坏人要去揪出真正的神之子
    设计师帮着克隆出了个二代老婆,哈里森福特拒绝了,要被转运到法外之地的殖民地,去获得谁是真正的奇迹的信息。这段情节的处理,除去向前代致敬的因素外,我个人觉得确实也没什么可写的了,看上去故事再度回归到悬疑类型上,但前面因为都是男主单线讲故事,出场的人数和视野受到局限,我们已知出场的角色都用完了。剩下的女性角色只有女助手、造梦师。不知道作者是不是和我同样的考虑,目前只能撑着让大家先以为女助手有点问题,用一场不拖沓的打斗赶紧结束故事。

    26.一丧到底的救赎
    男主走在街上,看到了同款的虚拟女友,这才是真正的丧逼到最后。男主认识到了自己连私人的女朋友也是虚无的。你以为那是你们的灵魂相遇,其实都是程序的逢场作戏。虽然戏很短,但是男主人公丧的很彻底。
    男主于是决定去执行任务?救人?报仇?看后面我们知道,人物完成了最终的蜕变,成为了真正的自由意志,所以他也没有按照复制人联盟的命令去刺杀,而选择了救人。但是因为这一场戏的短暂,没有三俗的煽情和讨论,其实效果不是那么直观。

    27.高潮:有点凑合
    高潮并不让人兴奋,有可能是因为3D太黑了,你看剧照场景就很好看,笑。
    对于一部一百六十分钟的,具有复杂结构的电影来说,男主的拯救就显得非常寡淡,大概只能用《老无所依》式的“反情节”设置来洗白吧,因为对这个故事而言,其实真正的情绪高潮也拆解成了很多部分,在前面已经用完了。
    总之女助手就这么死了,沉在了水里,就像前作的雨中战斗,眼泪消逝在雨里。然后两代银翼杀手在浪潮中艰难前行。这场戏真的拍的不是很好看,难道导演想用老银翼杀手的眼神制造神秘感嘛?

    28.尾声:真迹
    好吧,最后一场戏,两人来到了造梦女孩的住所,原来她就是那个奇迹,恩,从影调上来说,其实故事之前都已经暗示过了。洁白的雪从灰暗的天空飘下,对男主人和聪明一些的观众来说,这个谜早就揭破了,男主人公其实早就知道了。
    男主人公与这一切都没了关联,所以男主人公了然一身,终于躺在了雪里,超脱一切。

    29.坑呢:下部再说
    至于一些剧情不合理之处,大概等着下部再说吧。。。。


    总体来看,《银翼杀手2049》还是一部很棒的作品,不仅因为老银翼杀手的底子。如果没有银翼杀手,单把这个电影拿出来小作改动,这仍然是一部直击人心的科幻杰作。作为参考,《异形契约》,即使是有异形的底子,仍然不太好看。而且更要比《攻壳机动队真人版》要好太多。当然了,个人觉得综合风格化,结构,成本等诸多因素,在我的排名中还是不如《攻壳机动队无罪》。科幻对于中国电影来说可能是最不成熟的类型之一,大家一起学习练习,单元有生之年,能看到我们自己民族的好科幻片。

                          能力有限,抛砖引玉,接受批评指正。

     6 ) 从1982到2049:人造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每一个人都是诸多表象的整个世界,而所有这些表象皆埋葬在这个自我的黑夜中。”
           —— 黑格尔(《小逻辑》,82页)

        35年前,当NEXUS 6型人造人Roy在银幕上放飞那只鸽子的时候,银幕下的科幻迷们可能还没意识到,这只迷幻的鸽子将在我们脑海中萦绕三十余年而不停歇。

        三十年来,我们无数次地问自己,为什么再难从银幕中获得那样为另一种“生物”动容的一瞬,这是因为老版的《银翼杀手》给了我们一种全新的定义,用一种悲悯的角度去看我们斗胆成为造物主后造出的“物”。
        有趣的是,尽管各种影评里习惯把银翼杀手称为是赛博朋克作品,但严格来说,虽然它的剧作来源于赛博朋克旗手之一的PKD,却只发扬了PKD原作里对于城市背景“灰暗拥挤而杂乱”的描述。老版里讲的核心内容是“人造生物”与人类在自我认知上的哲学窘境,与吉布森当年提出的赛博朋克的技术核心(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相去甚远,在主题上倒是更靠近科幻鼻祖的弗兰肯斯坦,只是保留了赛博朋克一贯的对科技的恐惧感,以及对未来世界的悲观认识。

        和赛博朋克相比,它的反乌托邦味道更浓一点,人造人就是这个反乌托邦世界里被“技术型制度”锁死未来的对象。可是,整部电影的落脚点并不完全在人造人人身上,讲述故事的视角又是一个在大部分意义上“正常”的人,因此也很难说这是一部具有抵抗反乌托邦精神的作品,这和从克隆人的角度去审视无力改变宿命的《别让我走》是有巨大区别的。当然,受限制的一方势必要反抗,不反抗的话,那就陷入《空中杀手》里复制人的轮回宿命了。
    风光不再的肖恩·杨

        但本质上,银翼杀手究竟和弗兰肯斯坦主题有多大的区别,才产生了我们这批迷弟迷妹?从艺术形象的外核来说,弗兰肯斯坦丑陋粗壮,和娇美的伊丽莎白形成了美女与野兽一般的鲜明对比,让观众产生的是恐惧而非怜悯的情感。然而,银翼杀手里,无论是“像耶稣一般完美”的Roy,还是身材苗条匀称身手矫健的Zhora、Pris,抑或美得不近人间烟火的Rachael,这些形象完全和我们人类无异,并且被植入和我们一样的记忆,甚或比我们更贴近“完美”。那么,对于他们不得不接受的“死亡”,观众自然会产生怜悯之情。

        “人”固有一死,如果影片的定位只是说人造人有短而限定的生命,那就像描绘一类得了疾病的人,对这项技术所产生的伦理问题的冲击还不那么大。问题在于,人造人的生命是被写死了,是人类写在基因中无法更改的四年,这就像被推进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手足无措的难民,只剩宰割的份。因此Roy才会像发飙的弗兰肯斯坦那样狠狠地扼住“造物主”,因为他要的是“存续”,是一个物种称之为“物种”的最基本需求和最原始的动力。
    爆头瞬间

        这就回到老版银翼杀手里并没有细究的一个问题上:人造人,可以自行“造人”(繁衍后代)么?
        似乎是不行,斯科特在老版里没有细说。按《银翼杀手2049》的暗示,应该是不行(所以孩子的出现才会让中尉姐震惊)。然后我们也知道,所有物种的第一使命,就是延续后代。
        这里的核心问题是,如果人类硬要称人造人是一个“东西”而不是“生物”的话,它应该是一种不管召之怎么来至少是挥之即去的“工具”,不应该像生物一样能自主繁衍后代,否则就应该称为“物种”。
        对待物种就应该有对待物种的伦理,这是从人员到画面到音乐到情调都像极了老版的2049,与老版最大的区别。

        同时,这也是维伦纽瓦在执导2049中的聪明之处。他知道影迷们爱看银翼杀手里废土一般的末世景象,也喜欢绵延不绝的迷幻音乐背景,但他不能跟斯科特的老版完全一样,在最吸引人的“哲学观”上一定要有所区别,所以他选择回避了斯科特未回答而粉丝们又关心的几个问题:
        1. Deckard是人造人吗?
        2. 如果人造人能通过Voight-Kampff测试,是不是就像通过图灵测试一样成为了新的“智慧物种”?
        3. Roy最后那段独白,猎户座、C射线、唐怀瑟门,他究竟看到了什么?
        无视这些之后(比如他完全可以在老福特的戏份中回答第一个问题),维纶纽瓦反倒提出了一个很存在主义的观点:我们人类,和情感高度发达的人造人,究竟有什么区别?
        在老版中,大家对Deckard是否是人类是存疑的,有几处暗示,包括Gaff折的纸鹤,包括Roy在一段碾压式的猫和老鼠游戏后却出手救下了Deckard,但终归没有正面点破。

        然而在2049中,K的身份(这里就不剧透了)是点明了的,K对自身所产生的疑惑就是这个哲学的困境:我和你究竟有多少不同?把这个观点再放在“孩子”身上,假使Deckard不是人造人,那孩子究竟算什么,人和人造人究竟有什么区别,还是说,不过是这里抽一块木头那里改一下风帆的忒修斯之船。
        在悲天悯“人”的情怀之下,2049对自身困境的探讨是比老版更多的,尤其人造人从Nexus 6进化到了不听话的Nexus 8再到被植入严格服从指令的Nexus 9,2049对于技术哲学的探讨,从99年的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升级到了“假如你我可以被复制而且还可以生孩子”。
        抛开神经网络的话题,2049对人造人“人性”的思考上,是要比《攻壳》再往前走一步的,已经不要再问“它”是否有灵魂,而是,它就是灵魂。如果我们悲伤一点看,那就是被使徒攻击炸得半死却依然得笑的绫波丽;如果我们欢乐一点看,那就是七龙珠里的16号17号18号,能抗能打还能爱。总归是应该当“人”看待。
        厉害之处在于,维纶纽瓦还有一个再升级的讨论,这次倒是让银翼杀手2049真的有点赛博朋克范儿了。
        他引入了一个虚拟投影的人工智能。
        漂亮可人的Joi。
     
    新作沿用的显像管电视

        虽然这部分并未被深挖,而且让人觉得有点偷师《她》和《机械姬》,但在主题上是非常契合的。
        前一个问题既然是人和人造人有什么区别,那下一个问题就可以再宏观一点,人和人工智能有什么区别?
        在老版里,我们觉得Roy感情充沛,又充满了人类的大智慧,后代Nexus人造人也是前序短片里被评价为“more human than human”。而在2049里,我们又会觉得Joi是一个如此贴心的存在,对于K而言,她不是一个纯被动的或程序性的需要,她的表现“似乎”证明了她在感情方面的自主意识,只是在电话任务来时才会重新切回“机器”模式。

        既已有自主思维模式,何不能与人造人一样称为“我”?正如黑格尔所言:“就思维被认作主体而言,便是能思者,存在着的能思的主体的简称就叫做我。”(《小逻辑》,第68页)从哲学的角度而言,无论是Joi还是K,与我们普罗大众并无不同。
        另一方面,Nexus 9型的Luv因为严格执行指令而让人感受不到人性化的“自我”,很难得到我们的共鸣,因此,2049里的Joi在银幕里代替了Roy的角色,在给予观众怜悯情感的同时,却又以悲剧的方式打碎它。
        不得不说,那一段K和Joi虚拟融合现实的圈圈叉叉,着实美得不像话,维纶纽瓦通过这一段表现书写了科幻影史上属于他自己的篇章。而K回过头来在桥上看到另一出宏大的“Joi”的投影,既投射出当代人依赖虚拟现实的孤寂,又反映出先前Joi似乎从程序中凤凰涅槃出来的情感,这是远超今年《攻壳》的画面表现。

        深究起来,无论是老版还是现在的2049,两个故事都算不上复杂,表象的主题都是寻找,潜在的内容都是问诘。两部作品都保持了如诗如画一般的风格,尽管这诗可能是波德莱尔风格的,而画面,尤其是2022大停电时造就的核废墟,大漠黄沙和庞大的雕像之中,居然还有几罐蜜蜂,这实在是太达利了。
        没错,大片的黄色背景,当然蜜蜂也是黄色的。

        最后决斗场景也是无比震撼的美,大坝前波涛滚滚,维伦纽瓦你确定没从《移魂都市》那里得到灵感?当然这里的画面要精美多了,而且还和老版一样充斥着各种意向。这让我对当年斯科特的艺术设计更是崇拜,一个银翼,一个异形,这么多年回头再看,科幻的设计感还是那么强,老版里的道具依然牛逼哄哄,只有像《巴西》里频频出现的那种显像管电视,才显示得出这些前卫艺术家们对科技进步想象的一丝欠缺。
    移魂都市


        不过,相对来说,两部作品在剧情上的铺陈也都略简单。因此我有个朋友如此评论:“82年的Blade Runner各种iconic的镜头我能轻易地数出十几个来,但就是对剧情的印象很模糊。”

        表演上,高司令最后的镜头很美,但是怀特总让我想起纸牌屋中的下木夫人,略僵硬。老福特在猫王的歌声中与高司令会面,也是有点诡异,没有眼神的莱托是亮点。

        尽管特意为2049制作了前述剧情:2022、2036、2048,我们还是能发觉新作中不少语焉不详之处,这倒也保留了旧作的风格,留白才能保证余味,才不会落入传统好莱坞式爆破和杀戮带来的苍白的完满结局,才会让我们再期待一个30年后的城市废土。

        约翰•多恩说过:“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
        然而,在银翼杀手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无论是老版电影中寿司师父和青岛啤酒前肮脏潮湿的市井,抑或是2049里圣迭戈废墟中如蝼蚁一般的不法之徒,高度发达的科技似乎并未带来高度进步的生活,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将这些冷漠的光影淋在拥挤的充斥着虚拟现实的城市中。
    新旧城市对比


        2022即将到来,不知道会不会像渡边信一郎导的前序一样,核弹就这么爆了。如果你是一个人造人,一定会庆幸那样的大停电抹去了你所有的前科。
        但也许在一个寒冬的夜晚,你会突然看到一只猫头鹰飞进来,然后想起某个前辈说的,“这些都将在转瞬间消逝无影,如同雨滴中的泪水”,不知从何而来的一句话。于是你开始翻身起床看老电影,看到吴宇森放了无数次鸽子,直到回溯到1982年,Roy放的那第一只鸽子。
    <图片17>
        然后你又会想起《星际牛仔:天国之门》里悬在Spike头上的闪亮的蝴蝶,它飞啊飞啊就像Roy的鸽子一样。
    天国之门

        然后你便会怀疑我们这个世界的本质:
        也许,它就是看得见,却摸不着的。
        Almost human.

    (罗祾)

     短评

    形式大于内容的视觉系科幻片,与前作一样都是渐入佳境,存在主义,废土美学,人类之渺小,情感之虚妄,思想维度高级。适合都市白领禅修净心,重新看待世界。

    9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虚体触摸到雨滴,废土生发出黄菊,复制人可以生育,这是你见证的奇迹;陨落前冲上去说的我爱你,浓雾里黄蜂纠缠的手臂,穿过漫长时空烟尘的对望,这是你感受的奇迹;暴雨在窗上逆行,微雪融在手心,傀儡有了灵魂,这是你经历的奇迹。在温箱里尽情想象,于记忆里放肆寻觅,见过了奇迹终于可以了此一生。

    13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从第一部的存在主义,思考人类与复制人之间的界限,到这部变成人类之子的议题,“繁衍=希望(界限)”,以及父与子的命题之类,不免还是有点禁不住细想了。其实福特那个角度更值得好好拍一部的,谁知道Deckard在三十年间手握这么大的秘密却不能去寻找,是如何在漫天黄沙中度过漫漫长夜的呢

    16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一开始是复制人,后来以为是天选之人,最终只是个局外人……如此经历便是“人”了。

    17分钟前
    • 良亮人
    • 推荐

    「極度冷靜和克制的人才懂浪漫」。有生之年能等到維倫紐瓦+狄金斯一起拍三體嗎?(沙田UA)

    20分钟前
    • 夏予川
    • 力荐

    生死去来,棚头傀儡。一线断时,落落磊磊。

    24分钟前
    • RKO
    • 力荐

    雖消費大街上亞洲文字舉目皆是,但那個城市一張東方臉孔都沒有。心靈依歸的上好文化仍然是那個good old America。女體的物化與操控仍然是這類片種的必備元素,憤慨的呵欠。(我們鮮少看見赤裸的男性人工智能,身體被人隨意玩弄殘虐。)要平權,務必以槍枝浪漫革命?對運動的想像仍然蒼白。

    27分钟前
    • 何倩彤
    • 还行

    某些时刻感觉像塔科夫斯基在拍银翼杀手,但归根结底维伦纽瓦只是故作深沉,相比163分钟片长和视觉上应接不暇,文本简单明晰到过于单薄,更不可能创造出前作过度繁冗的解读空间。不过仍旧是对得起前作和粉丝们的优秀年度之作。好莱坞对这个艺术片导演如此放任地重用在今天大环境真是匪夷所思。

    28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

    格局很小,气势很宏大,剧情也很简单,然而讲的很复杂。说真的这个导演去拍攻壳多好……

    32分钟前
    • superman
    • 推荐

    我们耗费了太多时间去寻找生命的意义 去寻找自我的灵魂 我们连理解自身都做不到 却想要触手未来 去挑战自然 或许生命本身 就是去闻一朵破碎的黄花 去触碰拍打着翅膀的蜜蜂 让烟雾从身旁飘过 让雪花在手心融化

    33分钟前
    • MR.Charles
    • 力荐

    太想把故事说清楚,反而显得笨拙,丢失了点原作那样的韵味。但同时又出色的对原作主题进行了延续和更具时代性的探讨,在超级英雄电影横行的好莱坞逆流而上,节奏如此之慢高潮戏场面如此之小却释放出了维伦纽瓦和迪金斯合体的最大威力和魅力,有几场戏值得入选任何人任何媒体的年度最佳电影瞬间。

    34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这不是一部适合约会和朋友谈资的娱乐爽片,因为它有一种宗教般的肃穆、宏大、缓慢和沉重,但这应该是一部二十年后你会跟你儿子吹逼说:“爸爸我当年可是在电影院看过”的电影(是的,就像三十几年前那部银翼杀手本尊一样)

    38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奥斯卡大叔应该跪着把摄影奖给罗杰·迪金斯递上。

    40分钟前
    • 云中
    • 还行

    高司令似乎还没有完全从上一部角色中跳出来,看见钢琴都要上去按一下……

    45分钟前
    • KL
    • 力荐

    这不是商业片啊,这是碉堡了的文艺片啊!维伦纽瓦用最擅长的慢性把雷德利·斯科特的邪典完全磨成了自己的东西。故事并不复杂,甚至比老版少了点哲学意味,但呈现的废土美学震得人七荤八素叹为观止!越慢越好看,慢性出诗意,高潮你麻痹!163分钟真~~~过~~~瘾~~~

    4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四星半,文艺科幻大片。维伦纽瓦迄今最成熟的一部作品,将他的风格化融入科幻剧情当中,废土与神秘。罗杰·迪金斯大玩烟、雾与剪影,影像与配乐都很强烈。超巨大的建筑物带来强大的仪式感,让整部电影更具神秘主义,还有仍然觉醒式的剧情。近些年太少见的严肃科幻大片。杰瑞德·莱托戏份不多,却很亮。

    5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维伦纽瓦又一个被封神的导演,21世纪最好的电影续集。电影从第五分钟开始就已超神,在接下来的近三小时里犹如神游太虚,这将是科幻迷一辈子都会魂牵梦绕的电影,罗杰迪金斯不拿奥斯卡简直天理难容。电影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扩展,本质上却是一部原创电影,这使得本片既「银翼杀手」又不「银翼杀手」。 @2017-10-05 12:11:19

    54分钟前
    • 天马星
    • 力荐

    很暗,很慢,很不一般。好莱坞还有这种抛弃主流爆米花观众的玩咖,我服。喜欢的几场戏: 1、高司令多重曝光玩3p 2、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3、北京雾霾立了大功,不给LA任何机会 4、沙尘暴城放大四倍抬高四百米致敬老版银杀 5、杰瑞影音光控室戏耍老狄克 6、待续

    56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半夜走出影院,竟然久违地下起了密雨。

    60分钟前
    • 离净语
    • 力荐

    简直科幻版海边的曼彻斯特,“我的女友住在U盘里”也太惨了吧。不过这场年度憋尿大考验我还是输了!Shame on me!

    1小时前
    • 王大根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