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动画片 起风了

    起风了

    评分:
    0.0很差

    分类:动画片日本2013

    主演:庵野秀明,泷本美织,西岛秀俊,西村雅彦,史蒂夫·阿尔珀特,风间杜夫,竹下景子,志田未来,国村隼,大竹忍,野村万斋 

    导演:宫崎骏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头脑特工队2

    • 剧场版 BanG Dream! Poppin//Dream!

    • 魔界都市新宿

    • 朝花夕誓 (普通话版)

    • 花吻在上OVA~恋人的羁绊~

    • 正片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 正片

      天才眼镜狗

    • 正片

      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

     剧照

    起风了 剧照 NO.1起风了 剧照 NO.2起风了 剧照 NO.3起风了 剧照 NO.4起风了 剧照 NO.5起风了 剧照 NO.6起风了 剧照 NO.16起风了 剧照 NO.17起风了 剧照 NO.18起风了 剧照 NO.19起风了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战争、饥饿、疾病、天灾,死神的阴影笼罩全球,却无法遮挡心头闪现的梦想和希望的光芒。平凡的日本少年堀越二郎(庵野秀明 配音)迷恋游弋长空的飞机,梦中他与意大利飞机设计师卡普罗尼(野村万斋 配音)成为朋友,享受着飞行带来的乐趣。恐怖的关东大地震,二郎邂逅一生的挂念——里见菜穗子(泷本美织 配音),短暂的相逢,无序的混乱中又失之交臂。在命运的指引下,被称为天才的二郎如愿成为飞机设计师,他和前辈同侪共同努力,绞尽脑汁提升飞机的性能。欧洲的先进设计让他们痛心疾首,另一方面又充满矛盾的打造着融合了梦想和杀人属性的机器。他追逐梦想,并与菜穗子重逢。动荡的昭和时代,风雪飘摇之中步伐从未停止……  本片根据零式战斗机设计师堀越二郎的人生事迹和作家堀辰雄的同名小说改编。

     长篇影评

     1 ) 匠人精神与平庸之恶

    《起风了》上映有一段日子了,但最近刚刚在BILI上看到日语版的发布。和预想的差不多,作为动画来说,是很不错的,不过也和预想的一样,觉得宫老爷子的想法有点问题。关于电影不想多说,仅就思想而言,碎碎念几句。当然你可以说看电影是很简单很轻松的事,没必要想太多。而且从创作者来说,受众对作品的理解如果超出超过最初的意图,常常会被看做过度诠释,这不是什么令人愉快的事。但我认为,艺术作品的观赏效果原本就在于与受众的互动,在作品创造出来时候它就已经脱离了作者的控制,或者说就已经把诠释权交给受众了。每个人都有权利根据自己的经历来理解作品,只要不是对作品的恶意扭曲。即使作者想表达的仅仅是很单纯的东西,但并不妨碍我们理解单纯背后的更多的东西,这些东西并不是作者的创作意图,但却通过作品无意识地表达出来。观众接收到这些信息,给出自己的反馈,是完全可以理直气壮,而且也是应该的。
    BILI站上的有些小同学说,看不懂宫崎骏想表达的东西,也有不少人带着矛盾的心情看这个片,矛盾本身大概就是宫崎骏想表达的要素之一。在电影制作前,他也反复考虑过,这个题材是否会造成不好的影响,电影发布后还特地在内刊《热风》做了一期反战的专题,表明自己的立场。但是正如日本网友所说,宫崎骏表明的态度和他在片子里宣扬的东西其实是矛盾的,他自己解释的立场也是站不住脚的。
    这部电影想要表达的内容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如他自己在访谈中所说,是想“描述一个忠于梦想、心无旁骛、不断进取的少年的故事。”,但同时,“梦想有时也会令人疯狂。这一负面影响在电影里也必须被表现出来。”有些人质疑作品对战争的反思不够,但宫崎骏本身就不是从反战的立场来拍这部片,他想拍的就是少年追逐梦想的故事。但问题是,任何人都是生活在一个时代中,每个人的举动都是时代构成的一份子,不可能不受时代的影响,反过来也不可能不影响时代,抛开时代说什么单纯的热情和理想,就算不说是逃避,那也有某种程度上虚无主义的味道。因此,这部作品在思想性上是有所欠缺的。
    我不是想批判宫崎骏,还是挺喜欢这个老爷子的,也相信他反战的心情是真实的,但是从结果而言,无疑是会造成误导,我只能说是认识不足。宫崎骏的问题其实并不在于和平爱好者与武器爱好者之间的矛盾,而是无法建立起更完整的视野,在伦理上解决这个矛盾。宫崎骏想必多少也意识到了自己的矛盾,他最终找到一种解释,将伦理和行为分开。他认为作为技术人员的堀越二郎只是追求飞行的梦想,梦想本身是没有过错的,他说:“那些整天把零战挂在嘴边的狂热迷,大多是一些怀有顽固情结,虚荣心极重的人。我不想看到堀越二郎这样一个超越思维与技术能力的天才所创造出的极富才华的成果,变成爱国主义和民族情结的发泄口。我想用这部电影,把堀越二郎从这一类人手中夺回来。”毫无疑问,他的出发点是好的,似乎也解决了表层的伦理矛盾,但是如果认真来看依然是无法说通的。
    撇开飞机、武器这样的特定设定不说,宫崎骏推崇的,其实是典型的匠人精神。所谓匠人精神,就是只专注于产品本身,追求完美和极致,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是不问世事的虚无主义态度。艺术至上主义也有同样的问题。日本好像特别盛产这一类人才,看准目标拼命努力,绝不思前想后。这种纯粹的拼劲创造了日本明治维新和战后两次国力腾飞的奇迹,但另一方面,缺乏整体的伦理视角也埋下了祸根。
    二战后德国的战争反省中,汉娜·阿伦特提出了“平庸的恶”的观点,指出二战中德国人对战争的集体责任,很多德国人在平时生活中工作兢兢业业、诚实可靠、不问政治,只是做好自己本分的工作,但是他们尽忠尽责的工作,其实正是为庞大的战争机器的一环。战后很多德国人推脱说根本不知道大屠杀这回事,将责任完全推到少数的纳粹分子身上,但是他们实际上知道而且应该知道,他们只是关闭了自己思考和判断的回路,从而逃避了自己的责任。阿伦特指出,“缺乏思辨反省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不作判断即是个人与集体犯下政治罪恶的原因之一”。
    毫无疑问,堀越二郎身上的匠人精神也带着这种平庸的恶的色彩。在片子中,主人公和他的好友也多次表明,他们其实很明白战争的状况和代价,比如本庄说造一架飞机的钱就足够很多穷人几年的温饱,但是又认为就是这样的代价也还是要造飞机。又如战争中两个人很平静地讨论日本和诸多国家开战必败无疑,但又认为自己只要造好飞机就可以了。我不认为这是一种可以开脱的理由。历史上真实的堀越二郎也曾经明确表示说:“很多人都说我对战争也负有责任,但我认为自己并没有责任。” 但我认为,这种问心无愧其实只是自欺欺人。同样,宫崎骏在访谈中解释说,“作为日本国民中的一员,堀越二郎的确背负着战争的责任。但一个技术人员是没有必要去肩负整个历史的责任的。我认为去责问他的责任毫无价值。”这种认为问责是毫无价值的开脱,无疑也反映了很多日本人对战争责任反省的认识缺失。
    堀越二郎在二战也曾提出反对战争,然而理由却是和美国等实力悬殊太大,毫无胜算。作为中国人,听到这个想法第一个反应肯定是觉得立场不够正确,难道打得赢就可以打吗?这一点姑且不论,堀越二郎对战争的反省无疑是很有限的,因为他始终只是在后方的技术人员。曾被征入装甲师的司马辽太郎则有更真切的体验,面对速度与质量都远胜于己的敌人,他不禁为派自己这些年轻人去送死的军方和政客感到深深的愤怒,他将自己余下的半生都用于探索日本为什么会陷入这样一场愚蠢的战争。可以说,司马辽太郎所有的小说都是他的战争反思,他同样探讨到了日本人引以为豪的匠人精神,他认为某种意义上,正是这种不问方向的匠人精神将日本导入战争的深渊。讽刺的是,司马辽太郎的很多小说在日本往往作为励志的典型,读者只爱看他笔下的明治时代的奋斗精神,却看不到他的自嘲和反思。然而这正是作为小说家的司马辽太郎胜于作为动画导演宫崎骏的地方。
    即使不涉及战争责任,技术至上主义也是无法用来作为科学伦理的解释,更不可能被视作科学理想的典型。真正在科技上有高度造诣的人,必定也是深具人文关怀的,爱因斯坦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但是吹捧虚无主义色彩的匠人精神,却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喜欢的事。准确的说,这种平庸之恶,绝不仅仅是日本人的问题,而是在工业社会绝大多数人中都普遍存在。商业上无序的生产,明知是制造浪费,却还一味追求业绩的增长;对社会事务的漠视和盲从,一味强调守法奉公,也不问法和公是否合理,又认为自己是小人物起不了什么作用,把责任都推到他人头上,导致社会和环境的一步步崩溃。从这个意义上,反省战争绝不是一两个国家的事,而应该是全人类共同的反省。因为所谓战争,也不过是日常性的延续而已。
    再一次说明,绝不是想把宫老爷子树为靶子批判,事实上他在《热风》上提出反战和批判修宪,已经是非常值得佩服的勇气行为了。只是小小的异见,不吐不快罢了。

     2 ) 老爷子的集大成之作

    这部片子是在听到朋友的不太高的观影评价后,去看的。所以当时期待并不算太大,多少有点儿遗憾我也打算照单全收了。但是,看后的结果却是让我相当餍足。关于画面,拍摄手法等等就不打算说什么了,仅就电影中一些记忆深刻的刻画表达一下我的感受。(有剧透)

    首先,关于地震的描写。
    日本无疑是世界上最多震的国家,地震带来的灾害和伤痛,这个民族是最了解不过了。他们今日对地震应对以及救灾的经验,毫不夸张地说都是建立在先人的血骨之上的。
    中国近年来频发的地震给我们带来巨大的伤痛和损害的同时,也让我们对地震有了真切的感受。

    个人觉着,大的地震发生之后的余震是更难忍受的,特别是如果当时的状态已经是在避难,然后静静地感受余震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我们说顶天立地,地是立足之处,地都不稳固了,人的安全感瞬间消失。地震时特别容易感觉到人类的渺小,就如浮萍飘在海上一样,人的恐慌和无措瞬间会充斥全身。

    电影中对于地震中和余震中人的状态的表现以及音效的制造,我相信任何一个经历过地震的人都会有很强烈的代入感,这种体验通过动画的形式传达的如此真实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


    其次,关于战争。
    先要明确一点,这部片子相当于一个人物传记,描写一个人的一生。那么这个人曾经做过什么需要被相对真实地在影片中再现。那么作为主人公的堀越曾经设计过零号战斗机的事情必然是不可回避的。与此同时,这个战斗机曾经出现在日本侵略东亚各国的战场上必然会成为一个敏感的话题。
    关于这一点,老爷子铺了一条线,巧妙的处理了这一个问题并且明确表达了立场。

    影片中多次出现关于日本的对手是谁,这样的问题。开始的时候,回答是美国,然后回答里出现了中国等其他国家。影片没有从正面描述战争,确是从侧面透露了战争的进程,回答的变化;木箱里报纸上印着的“上海事变”;旅馆里,和德国人对话中表现出的二人的逃避与无奈;以及影片最后零号战斗机的残骸。

    可以感觉到,老爷子是不想去正面描述战争的残酷,但是又不得不在此问题上给出一个态度。所以,青年时代的堀越,在关于对手是谁这个问题犹豫的时候,最后让他坚持下去的理由是:这是实现自己的梦想。
    对!就是梦想!年轻的我们谁都有梦想,而实现这个梦想是我们奋斗的动力。无论主人公当年是否真的只是为了梦想,毕竟他最后是设计出了零号。最为导演,如何合理的处理这一情节很重要。梦想这个解释符合影片前段铺垫的人物对飞机的痴迷,符合作为一个涉世未深的年轻人的需求,最重要的是,它避开了对战争的支持。
    堀越最终设计出了零号战斗机,并且战斗机也飞上了战场。电影结尾处,从残骸中走出的堀越是茫然的,迷失的。自己坚持多年的梦想实现了,但是实现时确实怅然若失的,这种怅然若失是妻子的离去,是飞机性质的变化。有没有对自己所做之事的后悔我不得而知,但是那种对战争的失望以及自己梦想的迷惑是跃然纸上的。

    在评论中看到一些人对老爷子言及战争颇有微词,我想说一句:战争真实地存在过,去讲述战争并不是崇尚战争。相反,去审视战争,认知战争的残酷以警示后人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现在大部分人没有经历过战争或者死亡,动辄“XXX该死”或者“这种时候就该打过去”等等的语言暴力说得理直气壮。

    没有什么人是该打的,法治取代人治表明了我们如今不能以个人意志去给人判刑判罚甚至将此刑罚付诸实施。(到底目前有没有真正意义上完全法治不做探讨,但是就个人而言,我觉着这是必要的认知。)这种问题不光是国与国的问题,在人与人之间,我们当今看到的也是很多。我们不应该以个人意志实施对他人的裁决,譬如前段日子颇为轰动的爱国游行中出现的打砸现象,譬如曾经的中国出现过的对人民敌人采取的种种措施,我认为都是相当典型的以个人(或者小群体)意志裁决他人。有点扯远了。

    此外,关于战争,和平年代的人没有办法想象战争时代的生活,那种残酷和困苦我们可以看看伊拉克,可以看看索马里,看看那边的人现在生活的状态。大概战争之类的话我们说起来就不再如此轻松了。


    然后,关于音乐,想简单说两句。
    单凭音乐和画面颜色的稍加变化就能让人明确的感受到国度转变其实并不是很难实现。特别是相当有异域风情的音乐或者画面。但是,当异域风情不突出的情况下,仅靠这两点的变化就能迅速传达出其中奥妙的,确是高超。关于这点,大家可以在电影中体会一番,在主人公前往德国之时。

    主题曲在看预告的时候,听着感触并不深,当时觉着《翼をください》这首歌会很配这预告。但是看完影片之后,我的想法改变了,这选曲很合适。这并不是一个平铺直叙的片子,它有它的婉转和含蓄。特别是主人公的情感,深沉却又克制。思及此处,这首主题曲就会慢慢听出些味道来。没有悔恨的人生没有回味的余地。想必这首歌会余味悠长。


    最后,关于爱情。
    影片中的爱情,实际上并不是描述堀越本人和他妻子。而是描写的《風立ちぬ》的作者堀辰雄的爱情故事。这是移接到堀越和他妻子身上,给这个故事更添了一份凄美。
    爱情故事,我们看的太多感动了太多次。本片中的爱情故事的描写并不记得有多巧妙,却很质朴感人没有过多渲染。双方都想着对方念着对方真切的关怀着对方,在通讯并不发达的时代,分居两地的人靠书信寄托着思念,见上一面却又要匆匆离别。这种相思入骨的思念,这种设身处地的关怀,是爱情最基本的东西,却也感人至深。
    我们现在不怎么能体会那种程度的相思,我们又太多的方法联系,手机上网视频等等。看着片中的情节想到了这句:“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相思既苦又美,既酸又甜。这种复杂的情绪,适合咀嚼回味,在通讯发达的今天能看着电影体会一番也是很有趣的事情。


    关于标题,“集大成之作”是我看完全片的整体感受,细看全片相信大家会有各自的感受。以上观点仅是个人感受,愿与大家共勉。

     3 ) 一篇文笔优美的流水账作文

    很早就听同事提起今年会有吉卜力的动画片上映。
    上个月在看其他电影的时候,偶然间看到了起风了的预告片。
    第一次在大荧幕看吉卜力的动画片,配合着有些凄凉的主题曲。感觉非常震撼,一直以为只有动作片,科幻片才适合在电影院看。
    没想到在吉卜力的唯美画风加音乐的衬托下,居然有一种身历其境的感觉。

    如果各位有机会去电影院看吉卜力的话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和在家看完全是两种感觉。

    ----------------切入正题(有剧透)-----------------------------------
    看完之后老实说有些失望,与期待不符,或者说和预告片相比差了一个档次。

    首先说一下男主人公二郎
    《起风了》原来是一本小说,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曾经演过电影版
    主要是讲的作者堀辰雄与其早逝的妻子之间的故事。
    小说的主人是作者本身,一个出身士族家庭的文学青年,高中就与芥川龙之介结识。
    关东大地震时母亲遇难,所以小说里会提到大地震的惨状。
    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国文系,在进轻井泽与妻子相遇相爱,第二年妻子就不幸死于结核病。
    对于妻子的思念写下了《起风了》这部小说。
    而零式战机设计者堀越二郎,出身一般,不过是个学霸,从中学到大学一直是第一名。
    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工学系,最后读到了工学博士,google了他的照片和本片主人公很像。
    宫崎骏把同时代的这两个人的故事结合在了电影的主人公二郎身上。
    虽然两人是同一时代的,但其实无论是出身还是性格,完全不同,一个是富家公子风花雪月
    一个是理科男技术狂人。结合在一起难免有不少违和感。

    电视上宣传影片的时候说宫崎骏长大了。
    以往的主角都是 充满梦想,勇敢的少年,而这次是个有少年梦想的成年人。

    而我觉得这恰恰是这部片子不足的地方。明明是个成年人,却感觉是个长不大的小孩。
    少年可以不顾一切去追求梦想,但是成年人不可以。
    少年可以一见钟情,不顾一切的和喜欢的人在一起。但是成年人不可以。
    因为成年人必须要有责任,有担当,做事要考虑周全。
    但是成年人的要素我在男主身上看不到,他只是一个身体长大的少年而已。
    甚至在他的梦里和他对话的人还是叫他“日本的少年”。

    男主喜欢飞机,所以可以经常不顾和妹妹的约定
    男主想要学造飞机可以多年不回老家看望父母。
    男主想要和老婆在一起,所以让他老婆放弃治疗陪自己,而不是自己请假去陪老婆
    男主想要抽烟,可以不顾生了结核病的老婆就在身旁!!!
    男主想要造飞机可以不顾有多少人回因此而死!!!
    所以这次的主人公可能是最不受人待见的吉卜力的男主。

    再加上主人公的声优是完全素人,配音如同机器人般平直,不带有一丝感情。
    大地震也好,出国被人看不起也好,表白,求爱,成功,失败,全都没有任何感情。
    我不知道是这个故事本身就比较平淡还是声优太牛X让整个片子变得平淡了。

    影片内容:
    宫崎骏喜欢战斗机,但是极其讨厌战争。
    所以这部片子只有战斗机没有战争场面
    宫崎骏喜欢唯美的东西。
    所以这部片子非常风花雪月,各种小资。

    由于宫崎骏把两个人物融合在一起,不同人的故事变成一个人的故事。
    在剧情处理上变得有些不合理。
    想像一下一个原本凄美的爱情故事,强加在一个造飞机的技术者的身上。

    如果这部片子完全按着小说拍,我感觉会非常的美秒。
    或者完全是零式战机发明人的传记,也许也会很震撼。
    很遗憾,两者都不是,打着凄美的爱情的大气,感情戏份居然只有影片的四分之一,可能都不到。
    甚至可以说这个爱情故事穿插进来显得很突兀,就算去掉也不会影响很大。
    反而给二郎这个人物减分很多。完全感觉不到有什么值得感动的地方。

    宣传片上说 那个困难的时代,人们艰难而努力的活着。想要以此来激励现在的人们。
    电影的主题之一就是要好好活下去。
    我以为本片是个很励志的故事,小人物奋发图强。但是在片中你几乎完全体会不到。

    男主出身富裕家庭,上东大,进一流大公司三菱。
    刚进公司就被派往德国考察学习,回国后就是被委以重任。
    开发飞机失败后,去了日本最著名的避暑胜地悠闲度假。
    被富家千金倒追,认识几天就订婚。最后事业成功。
    简直是网络小说男主。哪有半点痛苦的影子。
    中产小资上流社会是主角,平凡大众的描写太缺乏了。

    男主为了梦想是如何努力的,没有描写。
    如何开发飞机的,其中的辛苦,挫折,除了加了几天班就没又更近一步描写。
    男主和女主的相爱过程几乎是零,见面没几天就直接向岳父求婚了。就像小孩扮家家一样。

    大地震造成的伤害只有寥寥几个镜头,没有惊慌失措,没有大呼小叫,没有失去亲人的痛苦。
    死了10万的关东大地震看上去简直就是一场大的火灾。人们的连上除了冷漠什么表情也没有。
    地震的恐怖感完全没感觉到。
    男主更是冷静到,回到学校立马和死党开始抽烟聊天了。。。
    大地震后的不景气,灾害,战争,都没有描述到位。
    日本历史上最复杂的一个时期完全没有表现出来。
    再加上过量的梦的描写,让这部改编真实历史的片子缺少历史的厚重感。
    只是平直的讲述了一个故事而已。

    总之感觉这部片子给我的感觉就是想要表现很多东西,但却什么的都没有表现到位。
    没有着力点,太过于白开水,没有什么戏剧冲突点。
    像是一篇文笔优美的流水账作文。

    除了音乐和画面这部片子实在过于普通了。


    最后写一些我对片中小细节的看法。


    男主和同事去德国考察,被德国人各种鄙视,还说什么日本人太坏了,看过的技术很快就会学过去。
    我立马想到了日本人对中国山寨的各种鄙视,曾几何时他们不也是干着一样的事情。
    国家工业化的必然之路。在别人的嘲讽中,慢慢强大。

    片中男主似乎毫不关心日本的战争情况,刻意回避自己在战争中扮演的角色。
    男主的死党也是说我们只是坐飞机不是做杀人道具来自我安慰。

    男主选择在轻井泽避暑,因为在这里远离战争,远离一切,平静和谐。
    可以让你逃离世间的纷争,其实也是一种自我安慰
    在那里他遇到了一个神秘的老外,那个人对二郎说德国的飞机设计师不愿意继续造杀人工具,拒绝和希特勒合作。
    但是二郎似乎无动于衷,他不在乎他造的飞机会不会给别人带来不幸,他不顾自己未婚妻的病。
    依然跑去名古屋造他的飞机。他不是不知道战斗机的危害只是不想去面对而已。

    但现实是残酷,做出来的零式战机一架也没飞回来,日本也因此受到了毁灭的打击。
    逃避是没用的,现实中的日本人也确实是非常喜欢逃避问题的,逃避责任的人。

    电影以少年的梦开头以梦结尾。

    一个有梦想的少年的故事,为梦想付出了很多,最终也只是梦一场。
    而这个少年也可以替换成日本

    日本梦想追赶西方,超越西方,不惜走上了战争的道路,幻想着控制东亚,挑战霸权
    结果失败后本土一片废墟,其实也就是做了一场梦。

    也许成年了就不适合追逐梦想,脚踏实地,不要去追求太过于虚幻的东西。
    珍惜自己的亲人,好好的活下去才是真的。

     4 ) 起风了——观后感

    宫崎骏大师可能最后的一部动画电影《起风了》,我看完之后非常感动,默默的流泪,塑造的崛越二郎是个为自己的梦想和爱情而坚持不懈的人。从小有个飞机梦,很崇拜意大利着名飞机设计师卡普罗尼伯爵,在他的梦中经常可以梦到两人相见,梦中对话近视眼可以设计飞机时,二郎便定下自己的梦想——成为飞机设计师。   在一次去东京的列车上,二郎遇到了一生挚爱——里见菜惠子,他们因为一次起风吹走帽子而留下印象,又因为突发地震,二郎拼命保护菜惠子和她的保姆,让两人彼此都十分挂念这次因意外而产生故事。二郎是设计飞机的天才,在公司颇受领导重视,黑川先生推荐他去德国学习先进的飞机技术,而后又让他游学欧洲,开拓眼界。   正是在这段时间,二郎又一次偶遇菜惠子,这时的两人依然记忆着那次地震,他们本来就都对对方有着好感,很快二人就成为了恋人。在得知菜惠子有和她妈妈一样的肺结核病时,二郎坚持要娶她,这点让我非常地感动,无论两人的未来如何,一个男人能毅然决然的承诺和心爱的人结婚,保护她,这就是爱情的纯粹。   二郎回国后很快成为公司的骨干,但他很清楚军方要日本迅速造出先进飞机就是要发动战争,他也希望自己的飞机不要装载弹药,但一个设计师的梦想就是要造出先进优秀的飞机,至于它最后用于做什么,也不应该由设计师来承担后果,这点我觉宫崎骏大师传达的呼吁和平,反对一切形式的战争,科技应该服务人类,不应该用技术来发动战争,破坏家园。   但往往我们也非常地矛盾,也许成全自己梦想的同时,也为别人与自己初衷完全不同的梦想而做着嫁衣,二郎最后成功的设计出优秀的飞机,而军方将飞机发展到二战日本的零号战斗机,这不得不说是种讽刺,二郎不是政治家,但他很清楚军国主义的日本必将毁灭,事实也证明了这点,他设计的零号战斗机最后一架都没有回来。   而菜惠子也没有回来,这点让我不得不唏嘘不已,本以为宫崎骏的封山之作可能会圆满,但很遗憾,菜惠子最后以自己透支生命的做法,让自己的爱人完成了梦想,两人也许早就知道这天的到来,基本后期放弃了治疗,安心在一起生活,享受能在一起的时光,最后菜惠子将自己美好的容颜留给了世人,自己独自面对生命的枯萎。   在二郎设计飞机成功的那一刻,一阵风起,二郎可能意识到菜惠子离开,呆呆的伫立许久。看到这里,我非常感动大师所刻画的爱情,相守白头那是一种平淡的相濡以沫,而这样彼此相爱的伴侣一方不能陪伴对方走到最后,两人珍惜在一起的时光,彼此都不舍对方在心中的地位,这样未尝不是一种残缺的美好,一种更让人不舍得爱情。   很感谢宫崎骏这部作品,反战呼吁和平,纯粹而又有些许忧伤的爱情。“起风了,好好活下去。”故事中的堀越二郎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忠于自己的理想,不轻易放弃。而二郎的感情经历正是人们追求的爱情的至高境界。

    “风起了,要努力活下去。”引自法国诗人保罗·瓦勒里的作品《海滨墓园》中的一句话。但直到影片最后我才明白这句话在电影中是什么意思。

     5 ) 宫崎骏《起风了》观影印象(提示:主观 剧透 中二病)

    宫崎骏《起风了》观影印象
    文/Aoi7

    【个人局限和免责说明】
    1.我只看了一遍电影,对情节的记忆、主旨的把握都仅凭印象,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2.对电影历史背景,人物堀越二郎的生平,我都没有深入的了解,因此文章深度欠缺,只能说是流于肤浅的观影主观感受,请友邻们一笑置之。
    3.我在去年潦草读过一遍堀辰雄的小说《起风了》,是文汇出版社的译本,书名译作《风吹了》。后来看到止庵先生对此译本有诸多不满,方知自己并未读到最好的原著版本,有机会要重读。(电影里,菜穗子在山坡上画画的优美画面,也就是海报表现的场面,基本上还原了小说的开篇描写)
    4.对宫崎骏的个人情结导致我难以对电影作出完全客观的评价,偏颇之处还望谅解。

    以下正文:

    【充满矛盾与思考的大师之作】
    于我而言,这是一部充满力量,细腻感人,注入创作者大量思考、挣扎和情怀的大师之作(原谅我堆积形容词)。
    故事梗概很简单,无所谓剧透:名叫堀越二郎的青年执着追求飞机设计梦,与身患肺结核的女孩相爱。战争无情地将他的心血摧毁,爱人也随风而逝。(或者这样更明了:男的是个工作狂,女的像韩剧主角患绝症。最终男的事业惨败,女的挂了,全剧终。)
    《起风了》不是《千寻》或《哈尔》那种大开大合的幻想故事,叙事的调子和流露的趣味更接近那部面向中年观众的《红猪》。它不以曲折离奇的剧情刺激观众,只是为我们呈现了一个自然灾害和战火不断的时代,身处其中的人们如蓬草般摇摆不定的命运。
    宫崎骏好像没打算给让观众太过轻松地走出影院,他率领吉卜力共同塑造了一组动荡时代下的鲜活人物群像,抛出一个个充满矛盾、甚至无解的问题,留给观影者思考。
    这部电影无所不在的矛盾,会令我想起《幽灵公主》里珊对阿西达卡说的那句“我爱你,但我无法原谅人类”里包含的难以化解的爱恨交织。

    【矛盾一:飞行之梦与杀戮工具】
    主角堀越二郎对飞行的热爱从童年开始就已萌芽。他梦见自己乘着双翼呈鸟羽形状的飞机,在山野和农田上空自由滑翔,醒来却不得不面对重度近视的事实,终日与厚厚的“啤酒瓶底”为伴,飞行员理想似乎遥不可及。在梦中的精神导师卡普罗尼先生的启发下,他决定成为一名飞机设计师。
    大学毕业后,他如愿在一家军工企业工作,后被委任为日本军方设计战机。与制造目的和用途相比,二郎更关心构造、材料、飞行性能等与飞机本身相关的问题——他一心只想设计出完美的飞行器。电影中,他甚至不太清楚日本要和中国、美国等国开战,而自己设计的飞机将被用于血腥战场。询问好基友本庄方才得知,而他只是若有所思地回了一句“啊,那么多”。
    其实他何尝不关心民生疾苦。青年时代,他目睹关东大地震后得满目疮痍,战火纷飞时的兵荒马乱,政府斥巨资投入战争,人民流落街头忍饥挨饿。他也知道,国家用于飞机制造的耗资足够解决难民一年的温饱。但他无法放下对飞机设计的热爱。
    电影里,二郎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是“うつくしい(美丽的)”,赞美完美的设计。在他眼中,德国先进精密的工业制造品是“美丽的”。他喜欢吃鲭鱼,更多是为了欣赏鲭鱼刺的美丽弧线——后被他借鉴于机翼弧度的设计。
    堀越二郎就是这样一个与现实仿佛隔着一层纱的人。不苟言笑,甚至可以说迟钝木讷,纯粹沉迷于设计。按今天的标准来看,是个典型的理工男?正因如此,他一心追逐的飞行梦想,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不可避免受到政权的左右和战争的玷污,难以正名。
    “飞行是被世人痛恨的梦想,即便如此,你还是要坚持么?”梦里卡普罗尼先生问二郎,青年平静又肯定地回应。
    数年以后,日本宣告战败,站在荒草蔓延残骸遍地的废墟上,堀越二郎的半生追逐如梦幻泡影般破碎。

    【矛盾二:事业与爱情】
    二郎与菜穗子相遇在关东大地震发生前的火车上。仿佛命中注定,到车外透气的菜穗子偶然接住了正埋头读书的二郎被风吹走的帽子,两人相视一笑,还默契地对上了诗句:“起风了,唯有试着努力生存”。
    火车飞快驶过一座座宁静的村庄,猛然间地震如海啸般发生。菜穗子家的女仆在混乱中受伤,二郎出手相助,将她们送回家中,就此匆匆作别。
    再次见面已是多年后,两人重逢于一个僻静的度假山庄,身患肺结核的菜穗子随父亲到此休养,二郎则被制造厂安排到此避险(只看了一遍电影,可能记忆并不准确)。一日,菜穗子在山坡上画画,一阵狂风将她的遮阳伞刮走,正好被路过的二郎接住。多年前埋藏于二人心间的种子再次复苏,爱情在这个被称为“魔山”的地方静静生长。
    定下婚约的二人却是聚少离多。二郎不得不回东京继续飞机设计、制造、测试的工作,既是军方委任,也是个人心愿。菜穗子病重,接到岳父电报的二郎连夜乘火车从东京赶回乡下,在颠簸的车厢上继续伏案计算、作图,几乎是从窗户一跃而入直奔未婚妻床头。匆匆见上一面,又要连夜乘车返回。
    越发虚弱的菜穗子转移到深山里的疗养院静养,两人只能靠频密的书信互诉思念。(堀辰雄的同名原著小说《起风了》,正是以一座雪山之下的疗养院为背景展开,讲述一对年轻恋人相伴至女方离世的故事。宫崎骏将小说的情节拆分,与历史人物堀越二郎生平,乃至个人经历糅合在一起)
    长期相隔千里无疑是煎熬的,菜穗子为见二郎一面,不顾身体便只身离开深山,坐上去往东京的火车。于是有了穿过站台汹涌的人潮,扑进恋人怀中的感人一幕。菜穗子不忍拖累二郎,打算见他一面便返回疗养院,但二郎握住她的手用坚定的语气恳求“留下来吧”。
    两人细水长流的生活是电影里最甜蜜的部分。最为观众津津乐道的细节之一,是深夜归家的二郎要继续伏案作图,病中的菜穗子静静拥被躺在他身边,细看灯下的恋人,并说“最喜欢看你认真工作的样子”。二郎握住未婚妻的手,承诺绝不松开,让她早点入睡。果不其然,二郎通宵单手画图,一刻也没有松开过菜穗子的手。就连犯烟瘾时,还秀了把单手划火柴点烟的绝技。
    可是,二郎的工作越加繁重,时常彻夜不眠,凌晨方归。菜穗子的身体越发虚弱,一边忍受着病痛和孤独,一边疼惜辛劳的未婚夫。她常背地里用脂粉让自己的脸色变得好看一些,给二郎留下一个美丽的印象,以免加重他的负担。
    最终,在二郎事业最为繁重的日子里,菜穗子选择悄悄离开,只身回到深山疗养院,在那里度过人生最后的岁月。而被宿命推着超前奔走的堀越二郎,似乎注定了“世间安得双全法”。
    关于为何二郎没有放下工作,陪伴菜穗子到生命尽头,电影语焉不详。“为国效忠就该放弃恋人?”这样看似不应该的理由,是许多人质疑地方。我起初也有些困惑,这样的拮据处理似乎让男主角显得“自私”,不尽完美。但转念一想,真实的人生不就是处处充满悖论,无法像电影一样轻松给人一个“快乐结局”的吗?真实的人性,又岂能用非黑即白的二元论来妄下判断。
    电影的最后,宫崎骏借卡普罗尼先生之口,赞美菜穗子是那个随风而逝的“像风一样美丽的人”。

    【矛盾三:羸弱的国力和崛起的渴望】
    日本媒体普遍评价《起风了》为当下的日本国民带来了精神振奋。
    电影对上世纪的关东大地震避难救灾的历史进行了细致描绘,而恰恰就在2011年3月,《起风了》电影初始创作的阶段,日本东北部海域遭遇了9级地震。电影中表现的艰难年代图景竟成为了眼前的现实。震后三个月,宫崎骏还曾亲自到灾区探望。老人在残垣断壁的废墟上行走的背影若有所思。这些都记录在《起风了,1000日创作记录》里。
    也许突发灾难的触动,让宫崎骏更希望通过电影这个媒介向观众传达一股昂扬向上的生存力量,于是《起风了》有许多青年人奋起钻研,励志图强的时代氛围渲染。这股让人联想到中国“五四运动”的精气神,在2011年上映的吉卜力作品《虞美人盛开的山坡》也能感受到。
    电影中,堀越二郎带领一班年轻工程师,日以继夜地钻研飞机制造工艺。经历一次又一次试飞失败和技术改良,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国家科技水平、经济实力与德国等工业强国的巨大落差。
    电影中有几个细节:日本投入大量真金白银制造飞机甚至发动战争,但二郎所在的军工企业却只能用人力驱赶的牛车把飞机拖到试验场;一次飞行试验中,国产飞机引擎承受不住高速飞行的负荷,喷出黑色墨汁状的燃油,一头栽进海里,工程师们痛心感慨“国家技术太落后”;二郎与工程师们成立了类似学习小组的研讨会,在放工后的制造厂里交流技术信息,探讨难题攻关,氛围之热烈,精神之投入感染了旁观的每一个人。
    少年强则国强。在灾难频发、战乱不停的艰难时代里,青年人的精神照亮国家的未来。

    【矛盾四:模糊的价值判断】
    《起风了》给我最多余味的,是电影里无处不在的模棱两可的态度。
    漫长的电影创作过程中,宫崎骏多次感叹这是部“好麻烦的电影”。他既无意为战争唱颂歌,又不想传达简单的“反战”态度。宫崎骏本人和堀越二郎一样,痴迷于飞机和武器研究,但对于日本二战行为的是非观,电影却含糊其辞。宫崎骏既肯定梦想于人生的积极价值,又不忘在电影中描写梦想可能带来的灾难和负面影响。甚至,正如前文所说的,堀越二郎为何明知道自己的智慧将被残酷的战争利用,却在菜穗子病重的时候松开了守护的手,全身心投入到飞行事业当中?这些都令人困惑。
    也许只有回归创作的原点,才能了解宫崎骏的意图。引用他在《起风了》电影企划书中的两段话:
    “本剧的主人公二郎努力成为飞机设计师的时期,正值日本帝国逐渐走向衰败、最终破灭的时期。但是,本片并非反战题材的电影,也并非讲述零战出类拔萃的表现令日本年青人为之振奋的电影。电影也不打算掩饰二郎其实想制造民用飞机的心愿。”
    “这部电影想要描述的是一个忠于梦想、心无旁骛、不断进取的少年的故事。但梦想有时也会令人疯狂。这一负面影响在电影里也必须被表现出来。追求过于至真至美的事物,会让人变得盲目,从而固步自封。为了追求美,必须付出高昂的代价。”
    宫崎骏曾在发布会上坦言:“我做动画50年。读过的书,听过的歌,遇见过的人,这么多年来的际遇积淀发酵,在这部作品中得到最好的发挥”。我猜想年迈的宫崎骏是想借这部电影了一己之愿,他从事动画这一生所获得的荣誉,已经使他无须过多考虑市场和观众,在“最后一部动画长片”里完全忠实于自己。于是才不用故作轻松的方式给观众一个表面明亮的答案,反而着力于表现矛盾重重、难以言喻的真实人生况味。
    中国古人曾写“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说起,索性顾左右而言他。这部五味杂陈的片子给我的感受正如这般。

    【到梦的王国去,我有美酒】
    电影结尾处,二郎梦中的卡普罗尼先生再度出现。他和二郎一起站在青空之下,荒原之上。放眼望去,草原上尽是战后遍地的飞机残骸,芳草萋萋仿佛要吞没一切。
    他问二郎,这十年你过得怎么样?一切都随风而逝了吧。连同那个像风一样美丽的人。
    他朝二郎招手:“到梦的王国去吧,我有美酒。”
    十年大梦,一朝醒来竟是虚空。人生几多曲折,几多彷徨,你可曾执着追求过什么,你可承受得住幻灭的绝望,还能否报以微笑,在梦的国度对酒当歌。
    松谷任由实四十年前演唱的《航迹云》响起,黑暗的电影院角落传出啜泣之声,我嚎啕大哭。


    以下是个人对电影制作细节的一些主观感受:
    【关于作画】
    或许是因为第一次在大银幕看吉卜力电影,手工作画的缺陷被放大,我竟觉得作画粗糙的镜头很多。最明显是菜穗子带病返回深山,走在路上和车子擦身而过的镜头。这个“追摇”镜头(不知是否准确),与2001年《千与千寻》中,白龙带千寻穿过花丛探望猪圈里的双亲那个无比惊艳的镜头相比,相似的视角,作画质量却相差甚远。是制作赶工而留下遗憾,还是因为主创团队年事渐高,就不得而知了。在CG盛行的年代,吉卜力坚持作坊式的手绘动画,是顽固还是态度,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解读。

    【关于音效】
    在网络上看到的一则消息令我吃惊:《起风了》电影中大部分音效,都是人声模拟,包括飞机引擎声、滑行声、机械碰撞的声音,甚至地震之声。我没有彻底求证这则消息的准确度,但我看过电影上映前公布的配音花絮,少年二郎梦中操作飞机的声音,几乎都是由音效师用口和身体模拟完成的。如果这是真的,这也解释了我为什么会在观影时觉得关东大地震的音效像是人吼、飞机飞行的声音略感怪异。我猜想创作团队是借此传达“文明和灾难,都是人一手造成的”。这样的配音实验,宫崎骏曾在短篇动画《寻找住所》里尝试过,可惜这部动画仅在三鹰之森吉卜力美术馆放映。

    【关于声优】
    庵野秀明为《起风了》男主角堀越二郎配音,这则消息公布时引发不小的震动。一来,宫崎骏和庵野秀明曾是师徒关系,还有二人交恶的传言。二来,庵野秀明是《EVA新世纪福音战士》的动画监督,粉丝无数,由一个知名动画导演为另一个知名动画导演的作品配音,本身就是趣闻。
    恰恰《起风了》最受人诟病的问题之一,就是庵野秀明这个“业余声优”。许多人评价庵野是用“棒读”(棒読み-Boyomi)的方式配音,日语里指“缺乏感情投入的对白诠释”。坦白说,我在观影时也数次被庵野先生的配音“带出戏”,他演绎的堀越二郎,是一个极少情绪和语气起伏,仿佛和周遭被真空隔开的人,就连他的恋人的对白,也听不出何时喜悦何时悲伤。
    带着这个困惑,我又看了一遍电影记录片,发现宫崎骏和团队在讨论堀越二郎声优人选时,希望寻找一个符合当时知识分子气质的声优,说话语调偏高,“人很聪明,不说多余的话,而不是内向不善言谈”,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角色。在职业声优,尤其新人当中没有发现合适人选,最后宫崎骏提出请庵野秀明一试。他评价庵野是流着血液在创作动画,人够聪明,有什么创作要求都能明白。试音的效果让宫崎骏和铃木敏夫一致赞赏,宫崎骏正希望塑造一个“光听声音无法了解他在想什么”的堀越二郎,于是庵野恭敬不如从命地答应演出。个人猜想,宫老或许还有借此在媒体前澄清二人恩怨传言的私心吧。
    此外,为菜穗子担纲配音的是新人泷本美织,从宫崎吾朗执导的《地海传奇》开始,吉卜力动画女性声优的人选都是外形和气质兼备的美人,有点借动画打造吉卜力女郎的意味,铃木敏夫先生的电影营销功夫业界有目共睹。

    【关于音乐】
    久石让的配乐,贴切,足矣。更令我难忘的是片尾曲《ひこうき雲》,女歌手松任谷由实(当时名为荒井由实)1973年推出的首张专辑中的主打歌,这首40年前便创作好的“主题曲”,旋律优美,歌词意境与电影高度契合。用那句烂大街的话来说,“世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确是如此。


    【附】《起风了》电影企划书 作者:宫崎骏
    来自译言网的 @erica23
    http://article.yeeyan.org/view/401279/368322

    这部电影讲述了日本零式战斗机设计者堀越二郎与意大利飞机设计家詹尼•卡普罗尼跨时空的友情。他们两个人志同道合,为了梦想全力以赴,不断克服种种挫折。
    主人公出生于大正时代,从小在农村长大,立志要成为飞机设计师,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制造出精致优美、如风般轻盈的飞机。
    后来,他考取了东京的大学,毕业后成为了军需产业的顶尖技师,将自己的才华发挥到淋漓尽致。最终,他被委任建造航空史上名垂青史的机型——三菱A6M1,也就是后来的海军零式舰载战斗机,简称“零战”。从1940年开始,后来的三年里,“零战”一直是在全球闻名遐迩的机型。
    比起当今的日本,主人公少年期到青年期所处的是个令人倍感压抑的时代:关东大地震、经济大萧条、失业、贫困和结核病、革命和法西斯主义、言论不自由和接二连三的战争肆虐;另一方面,日本当时大众文化遍地开花,现代主义、虚无主义和享乐主义横行于世。那是一个诗人们会在旅途中因病重而身亡的时代。
    本剧的主人公二郎努力成为飞机设计师的时期,正值日本帝国逐渐走向衰败、最终破灭的时期。但是,本片并非反战题材的电影,也并非讲述“零战”出类拔萃的表现令日本年青人为之振奋的电影。电影也不打算掩饰二郎其实想制造民用飞机的心愿。
    这部电影想要描述的是一个忠于梦想、心无旁骛、不断进取的少年的故事。但梦想有时也会令人疯狂。这一负面影响在电影里也必须被表现出来。追求过于至真至美的事物,会让人变得盲目,从而固步自封。为了追求美,必须付出高昂的代价。这部动画想要描述的是二郎跌跌撞撞,历经挫折,终于成就了自己飞机设计师梦想的过程。不仅如此,此片中的二郎自身拥有得天独厚的天赋,是具有独创精神的天才。
    这部作品的名称《起风了》源自于堀辰雄的同名小说。堀辰雄曾经将法国诗人保罗•瓦乐希著名诗句译作:“起风了。只有试着活下去一条路。”
    这部电影将堀越二郎以及与他同时期的文学家堀辰雄这两个真实的历史人物相融合,设定了电影的主人公“二郎”。电影以其后被神话的“零战”机型的诞生为主线,青年技师与美丽动人、身世不幸的少女菜穗子的相遇为支线,辅以与卡普罗尼大叔跨时空友谊的虚幻剧情,构成了一部描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青年青春,充满奇异色彩的虚构主题电影。
    电影中大幅描绘了从大正到昭和这段时期日本的田园风景,重现了当时蓝天白云、水清田净的景象。然而,当时的城镇并不富裕。但在建筑物的上色方面,并不会使用灰暗的色调,反而希望体现当时现代主义东亚的色彩在日本随处可见的景象。此外,城镇里的景象也会有凹凸不平的街道,随意树立的广告牌,以及排列无序的木头电线杆。
    虽然避免不了拍成一部描述主人公从少年到青年,再到中年的传记式电影,但那也许是因为飞机设计师平日里的生活也非常普通的缘故。为了尽可能减少观众对影片中时间上的混乱感,我们必须对故事的时间跨度进行大胆地剪切。最终,这部电影将融合三种不同的风格。
    首先,对日常生活的细节进行朴实的描写。
    其次,梦中的景象拥有的自由度是最大的,也可以给观众带来最多的感官感受。例如,时间和天气的骤变、大地上波浪起伏、空中漂浮着飞行物体,这些景象或许可以衬托主人公与卡普罗尼对梦想疯狂的执着。
    对于技术上的说明以及会议等场景采取夸张的漫画手法进行呈现。尽管不想描述航空技术知识,但在不得已的地方会以漫画的手法进行表现。这一类的电影中,会议的场景往往很多,这是日本电影的一大诟病。一个人的命运往往是通过会议来决定的。但在这部作品中,不会出现会议的场景。如果不得不出现的话,将果断地采用漫画的形式来表达,并且省略旁白对话。我们真正要描绘的是人物本身。
    因此,我想拍一部反应现实、天马行空、时而又穿插漫画夸张手法的电影,并将这三者融为一体,让整部电影显得美轮美奂。

    2011.1.10
    宫崎骏
    译者注:文中保罗•瓦乐希的诗句中译为卞之琳先生的版本。

     6 ) 不可兼得

    看了预告后直觉告诉我应该不会喜欢这部片子的,但还是看完了,只因为是宫崎骏先生的作品。 作品设定的背景下其实整个故事是很有张力的,少年时代一直存在的梦想排除万难也要完成了,也获得来自生命如同沙漏般消逝的爱人的支持,可最后完美的飞机变成了凶器,违背了男主的初衷。 起风了,爱人走了,梦想实现了可被现实辜负了,生灵涂炭不可挽回,小人物的无力与悲哀真的随风扩散了。 我还是不喜欢,大概是太自私了不愿意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吧。

     7 ) 《起风了》宫崎骏访谈

    电影导演宫崎骏的新作《起风了》于7月20日正式开始在剧场公映。其主人公是因设计出参与过太平洋战争的战斗机——零战而为人所知的堀越二郎。宫崎骏在电影创作之余,也一直坚持战争与兵器类写实漫画的创作。为何如此着迷于兵器,以至于去描写一个兵器的设计者。我们来听听他复杂的内心想法。
    问:听说你过去曾想购买美国一架零式战斗机的真身。
    宫崎骏:飞机只有飞翔在空中时才是最美的。当时我特别想看零战飞行的样子,并且想看到日本人操纵它飞翔,而不是美国人。我还梦见它飞行在横亘于吉卜力工作室上空的高压线之下。但最终被妻子的一句“傻瓜也得有个谱”给了当头棒喝,这个想法才告一段落。
    问:让您如此着迷的零战,其魅力在于哪里。
    宫崎骏:包括我自己在内,日本某个时期成长起来的少年对之前的战争都怀有非常复杂的情结。这种情结的象征便是零战。日本因为愚蠢的自大发动了战争,给整个东亚地区带去灾难,使这些地区变成了焦土。在实际的战斗中,也只拥有一段作战能力低下的不光彩历史,比如中途岛海战。而在这样不光彩的历史当中,只唯有零战才能称得上“并没有输掉”。开战时多达322架的零战和历次战斗中的零战飞行员都拥有骇人的力量。
    使零战成为一流飞机的,是它的设计师堀越二郎非比寻常的灵感。与零战同时期的还有另一款出自其他设计师之手,的名为“隼”的战斗机。二者大小类似,引擎也相同,彻底轻量化的设计理念更是也如出一辙。在武器装备方面,零战还要更重一些。然而,两款飞机并排开始飞行时,零战的速度却更快,而且飞得远多了。简直不可思议。堀越二郎他掌握了难以用语言描述了用语言无法说明的空气力学之谜。
    那些整天把零战挂在嘴边的狂热迷,大多是一些怀有顽固情结,虚荣心极重的人。我不想看到堀越二郎这样一个超越思维与技术能力的天才所创造出的极富才华的成果,变成爱国主义和民族情结的发泄口。我想用这部电影,把堀越二郎从这一类人手中夺回来。
    问:你一方面批判战争,另一方面又对零战这种兵器情有独钟。内心不会矛盾吗?
    宫崎骏:非常矛盾。我对兵器的爱好更多的是一种童心的流露。有一次,在大学财政学的课堂上,作为题外话,教授滔滔不绝地讲述了战争经济如何严重地破坏了国民经济,他的话对我的打击很大。我忽然觉得,自己收集的那些有关兵器的书还有模型简直毫无用处,回去后一狠心,全部扔掉了。
    虽然如此,可是多年过去后,每次碰到这类书,还是会情不自禁地买下来。而且我的看法也完全改变了。与工业水平更高,资源更富饶的国家作战时,会发生怎样的情况。只要比较一下日本和英美在战争中造了多少辆飞机,就一部了然了。
    零战在战争中期以后也卷入了消耗战中,眼睁睁地目睹很多优秀的飞行员葬身于天空。此后则是一路败北。机体构造也停止了大量生产。欧洲有个航空史学家曾这样写道:“如此复杂的飞机,居然制造了一万台以上,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问:电影中有一个场景描写了战败后,伫立在如山一样的飞机残骸前的堀越二郎的孑然身姿。您的想法是?
    宫崎骏:我觉得那时的他变得支离破碎了。他朝着制造美丽飞机的梦想鞠躬尽瘁,从设计电影中出现过的九六式舰上战斗机到设计出紧随其后的零战,达到生涯的顶峰。然而面对战争中技术人员不足的局面,又得在新机型的开发与零战的改良中忙得不可开交。正如吉卜力提出“一年制作五部新动画,但人手得维持现状”这样的命令一样。他奋不顾身地努力了,可结果却不如所愿。不过他依然拥有“自己没有失败”的自负心。他明确地写到:“很多人都说我对战争也负有责任,但我认为自己并没有责任。”
    问:辅佐堀越二郎的技术人员曾根嘉年看到零战被用到特攻队时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太悲惨了,早知道这么多人会因此而死,不制造它该有多好,不设计它该有多好。”堀越二郎的想法与他有不同之处吗?
    宫崎骏:也许他也感受到了这一点,但同时,他更可能会这么想:“这与我并不相关”。当然,作为日本国民中的一员,堀越二郎的确背负着战争的责任。但一个技术人员是没有必要去肩负整个历史的责任的。我认为去责问他的责任毫无价值
    我能理解曾根的“不制造它该有多好”的心情,但不制造的话,人生不就变得更无趣吗。电影当中也说过,飞机是“美丽却该被痛恨的梦想”。制作想制作的东西,接着被痛恨,接着受伤。不过,曾根后来肯定会认为“这也是不得已的”。像主人公那样,在时代的潮流中努力活下去的方式才是更好的选择。因为在时代的裹挟中,谁都没法故作伟大地指责这个是好,那个是坏。
    问:听说令尊曾经经营过军需工厂,制造过零战的部件,而且,经历过地震和空袭后开始信仰起虚无主义。
    宫崎骏:说起虚无主义,会给人一种冷静地斜侧着身子,没有品味印象,家父并不是这样的。他只是认为“家族是最重要的”。经历了世界崩塌一般的悲壮经验后,他放弃了“这样的价值观很重要”,又或者是“人如果不这样的话”之类的豪言壮语,开始认为应该保护好家族和朋友等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没有必要对国家以及社会全体负责。他的口头禅是“不要搞破坏”。
    问:您自己现在会这么认为吗。
    宫崎骏:区别只在于半径是30米还是100米。这个范围是自己能力的界限,这就够了,我也只能这么认为。以前也曾有过为了全世界又或是全人类,得有所作为的想法。但现在变了很多。对社会主义运动也不能说没有兴趣,只是那时比较随便。我还记得第一次看到毛泽东的照片时,心里觉得这是一张多么令人讨厌的脸呀。可周围的人说他是“极其温和的人”,于是我试图去想,可能是那张照片照得不好吧。其实当初相信第一印象就好了。除此之外也有很多判断上的失误,我自己实在是一个经常犯错误的人。
    问:电影的舞台选择在了从大正末期到昭和初期这段时间,那时发生了关东大地震,世界陷入恐慌,国际关系也日趋紧张。
    宫崎骏:与当下这个时代很相似。只不过那时候的人们并不能奢求健康和长寿。过去,东京曾是世界上结核病患者最多的地方。年轻人不断死去。因为未来毫无保障,他们就想,在能活的时候,一定要尽力活下去。
        从去年到今年,和我一起工作的40多岁和50多岁的朋友中有好几个人都去世了。死亡并不排队等候,有时真感觉它就在身后。就我自身而言,如果精神上变得消极,死亡就显得很恐怖,要是自己能够持续创作,情况便会好很多。
    问:虽然您说“只对身边力所能及的范围负有责任”,但还是通过电影影响了很多人。
    宫崎骏:创作电影对我来说不是去建设文化事业,而是一项工作。只不过有时候卖得很好罢了。如果观众不买账的话,工作室瞬间就会倒闭。最近新加入吉卜力工作室的人总会抱有这是一家安稳企业的错觉,简直莫名其妙。
    问:在动画界,向人力成本低廉的海外国家外包业务的情况也在增加,致使内容的空洞化在加剧。而吉卜力仍然在国内招聘很多的正式社员。这是为什么?
    宫崎骏:为了创作一丝不苟的作品。公司职员化的契机是二十多年前《魔女宅急便》的制作。当时,工作室的做法还是一旦有作品,就与动画人订立合约,根据作画的产量来支付稿酬。但是,一旦提高画面的精度,作画的速度就会相应地下降,动画人的稿酬也会减少,变得贫穷。计件制很大程度上在消耗着劳动者。职员化以后,又必须为了公司的经营而不断地创作新的作品,效率也会下降。虽然明白这样会很辛苦,但为了持续创作出好的电影,只能如此。
    制作这次电影时,3年前进入工作室的员工们提供了强大的作战能力。在绘制复杂到让人有想哭的冲动的群众场景时,他们严谨勤恳。出来的效果我们自己看了都觉得吃惊。
    在日本国内,拥有一定数量正式职工的动画公司,除了吉卜力以外,估计只剩下《新世纪福音战士》的庵野秀明导演所经营的“khara”了吧。我和他有着三十多年的交往。他为作品的创作竭尽全力,为新人的培养也鞠躬尽瘁,吃了不少涂炭之苦。我邀请他担任了堀越二郎的配音。庵野本色地在这个时代当中竭尽全力地活下去,在我看来,当代社会中与堀越二郎最为相似的应该就是他了。
    摘于《朝日新闻》
    原载《电影世界》

     短评

    拍的是飞机设计师的故事,宫崎骏却也有意无意映射了动画师的人生弧线。同为古典的手工匠人,同要长时间埋头伏案,同需面对存在于自我意识和现实之间的鸿沟。而这些受了诅咒的美梦,也是竭尽所能者的愿景,掘越二郎如此,宫崎骏、高畑勋亦如此。拍到这里,可以收官了。

    9分钟前
    • Obtson
    • 推荐

    作为传记片,这个故事选了一个非常安全的视角,几乎都是小清新们喜闻乐见的,过滤掉现实部分的争议,只留下糖水般梦幻与励志。我不在乎创造者的政治意识,只是这种故事本身太平庸缺少惊喜了,特别是纯爱的感情部分。和现实题材打太极,想象力没了,倒是可以看到一个民族一丝不苟的情怀。★★★

    1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看预告片的时候流泪了,看电影的时候流汗了。

    18分钟前
    • 周安迪
    • 还行

    看過了,在電影院情緒比較複雜,其實是講了一個單純的故事,少年薄情,未知情意重要,為了大環境和大事業放棄了許多,他的成就也搭上許多人的性命。然而故事講的美,也就不想多說什麼。無論如何這樣的男人我是不愛的。

    20分钟前
    • 颜小兽
    • 推荐

    宫崎骏想借此表示:人生很难,放过我吧

    25分钟前
    • jj73浅之
    • 推荐

    风吹起你的帽子,吹起你的手;风把你的梦想,吹到天上;风把你的爱人,吹进天堂。

    27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影片后半段让我有些吃惊,因为完全感觉不到有战争思考,甚至男主角也塑造得像一个大男子主义者...如果宫崎骏只是要一个“记录”的感觉,那他做到了,也难怪票房不达标,作为吉卜力传统受众的小朋友们是绝不会喜欢看这种娱乐感很差的动画的。地震那段很出彩,群戏动画做得非常好,细节也让人感动。大平晋也画了有三个镜头,全在预告里了。

    30分钟前
    • 太阳的倒影
    • 推荐

    “设计师的苦逼一生”?和想象中的史诗片很不一样,是看过几部宫崎骏中最平淡的一部,不论是大地震还是二战都是几个镜头掠过并无过多着墨,反倒是给了无数空的天空、云朵、草地、列车的镜头。其实倘若放开战争的背景,电影就像是导演对时代、故乡、故人的怀恋

    31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宫崎骏没有转向,这是反战作品

    34分钟前
    • 凤凰院
    • 力荐

    跟所谓原作其实关系真的不大……庵野秀明的配音挺坑的不过想一想还是蛮适合男主这种死宅性格。不是个典型的动画片,倒是在主题的复杂性上达到新的高度了,言而简之是少年单纯的梦想如何被历史裹挟,而且他对此如对将死的爱人一样无能为力。梦境用的真是漂亮。语焉不详之处正是韵味所在。

    35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一个工作狂阿宅能遇爱他的白富美、全力支持他的公司、识才的上司、互相帮助的基友,最后取得亮闪闪的成就铭记于历史,真是诗意人生

    37分钟前
    • 將不動
    • 还行

    “她已经把最美的一面,展现给自己心爱之人” 宫崎骏最后一部长片,根据飞行家史实改编的传记故事,严肃了很多,厚重的历史在诗意美妙的声画中娓娓道来,依然有梦,有久违和最初的感动。“起风了,唯有努力生存” “飞机是受到诅咒的美梦”。

    39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内容本身其实并没有前作们有趣,但依旧让人感动的不行。似乎能理解了为什么老爷子自己看完也会哭。做怎样的人,怎样活在世上,怎样对待自己的内心和周围的人事。善良,认真,诚挚,勇敢,努力。充满敬意和真诚的作品。至于二战愤青并不是不可理解,只是想说,用不纯粹的动机去看纯粹的作品,这样好吗?

    44分钟前
    • 辛子
    • 力荐

    没想到。看湿了好几次。虽然画面、色彩那么明媚,但却是宫崎骏最“阴暗”的一部电影,所以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部。被诅咒的梦想,年度最佳。

    48分钟前
    • 云中
    • 力荐

    政治正确 沉闷无比 虽然对昭和年间的日本描述得事无巨细 但我不觉得有多少日本观众走出电影院还能保持愉快心情 现实中之堀越二郎与高大上的男猪多少有点差距 至少设计出零式这种牺牲驾驶员性命换取超高机动力者绝不会是宅心仁厚 一人成就之梦想亦可能是他人之噩梦 老爷子卖命做到这步我无话可说

    50分钟前
    • [已注销]
    • 推荐

    但见万木低梢首,便知起风了。算是宫崎骏最弱的一部作品。故事太平铺直叙了,既无情怀也不聪明。反战与否不说,一半爱情一半梦想拼在一起也不能叫做完整啊。大师您这样“收山”真的好么?

    5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正直的说直到片尾曲响起我都没有从这是个什么烂片的震撼中脱离出来,中间三次想干脆走掉,我猜到这片就是个自我满足片没想到全然不顾观众,最多三星多一颗感情分

    58分钟前
    • 137710
    • 还行

    注意,宫崎骏是日本人,不会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说话,如果硬要拿看抗日神剧的本事收看这等电影。那么上纲上线,就趁早不要看。人家也没选择在中国公映。是否公映还是问题?记住不是什么都围绕自己喜好去发展的,这就是客观世界。不是义和团的主观世界。中国有没有像发明零号战机人和宫崎骏这样的人物呢

    1小时前
    • saffron.von
    • 力荐

    蛋堡说这是一部讲述“老婆咳血还在屋里抽烟的屌丝工科男的故事”的电影。除了怀念画风外,皆无感。

    1小时前
    • 蜉蝣
    • 还行

    有人说这部向设计了侵略中国的飞行战斗机设计师致敬的电影是可耻可恨的,但作为动荡的年代下的个体,为了追梦他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他设计的飞机最终会坠毁,挚爱也无法挽留,风起带给他梦想,也带走他珍惜的一切。“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终于明白这句引用的诗。

    1小时前
    • a little mark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