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恐怖片

    评分:
    0.0很差

    分类:恐怖片法国2016

    主演:伊莎贝尔·于佩尔,罗兰·拉斐特,安妮·康斯金尼,夏尔·贝尔林,维尔日妮·埃菲拉,朱迪思·马格里,克里斯蒂安·贝克尔,乔纳斯·布洛凯,爱丽丝·伊萨,维玛拉·庞斯,阿蒂尔·马泽,卢卡斯·普莱瑟 

    导演:保罗·范霍文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猜你喜欢

    • HD中字

      厉鬼将映

    • HD中字

      老笠

    • HD中字

      贞子大战伽椰子

    • HD

      新木乃伊

    • 死亡笔记最后的名字

    • DVD

      僵尸翻生

    • 更新HD

      去地狱的派对巴士

    • HD

      玛丽塔的悲剧

     剧照

    她 剧照 NO.1她 剧照 NO.2她 剧照 NO.3她 剧照 NO.4她 剧照 NO.5她 剧照 NO.6她 剧照 NO.16她 剧照 NO.17她 剧照 NO.18她 剧照 NO.19她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米歇尔(伊莎贝尔·于佩尔 Isabelle Huppert 饰)是一家游戏公司的老板,在同事和朋友们眼中,她为人冷淡疏离,行事雷厉风行,是一个无坚不摧的女人。可是,就在某一天晚上,米歇尔被闯入家中的蒙面暴徒强暴了。  米歇尔没有报警,因为她的父亲曾是臭名昭著的连环杀人犯,而作为他的女儿,米歇尔再也不想和警方和媒体打交道了,她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查出事件的真相。米歇尔要解决的麻烦还有很多,她的儿子娶了一个咄咄逼人的女人,她的母亲即将嫁给一个比她年纪还要小的男人,她的前夫有了新的约会对象,而她正在和她最好的朋友的丈夫偷情。某一日,暴徒再度潜入了米歇尔家中,这一次,米歇尔看清了他的面貌。

     长篇影评

     1 ) 关于自慰

    这部电影在我电脑里近两个月了,一直没看,因为比较排斥这种电影,自说自话型的,没意思。但我错了。
    有点男性视角,虽然我是男的,但我很担心女性的观影体验。
    上海很美。
    电影断断续续看到夜里三点,看完后,躺在床上,流了一会眼泪。
    我想换电脑,我中意的电脑很贵很贵,但我可以等官方翻新机,我可以一直等。然而对于我中意的女人呢?她也很贵很贵,难道等十年二十年后她“翻新”了?我还会接受吗?

    这是前面的话。
    这部电影让我想到很多东西,前一部电影看的是齐泽克的变态者意识形态指南。于是我的脑子里盘旋着“欲望”“自慰”“语言”“意识形态”等等这些词汇。伽达默尔的一句话:语言是唯一能够被认识的存在。拉康关于婴儿吮吸手指也是自慰行为的观点都给了我启示。还有意识形态理论,精神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

    所以,电影中萨曼萨始终没有以实体形态出现,这是非常好的设定。
    第一次被惊讶,电影四十二分钟到四十四分钟那段,萨曼萨第一次和西奥多makelove,那一段黑屏,只有声音,我听得浑身起鸡皮疙瘩。这时我想到的是,自慰通常是要闭上眼睛的。
    第二次被惊讶,在萨曼萨想要通过人体来实现她与西奥多的接触。西奥多感觉一直怪异,当激情爱抚的时候,西奥多背对着伊利贝萨,闭着眼睛。而当萨曼萨要求伊利贝萨转过身子要求西奥多看着她的时候,西奥多犹豫了,他说这很奇怪,不应该这样,伊利贝萨的嘴角颤抖了,激情戛然而止。

    欲望本身混沌一片,当神说有光这世上便有了光。语言给了欲望维度。但这还不够,人的存在不仅仅有语言,还得有形象。虽然语言的形式要高于形象,但某种程度上来说形象又脱胎语言。语言给了欲望维度,而语言也给了形象维度。在脱离于原始形象后成立的语言统摄了语言和欲望。
    自慰是自我慰藉,自我娱乐的行为。而被刺激的对象和引起的快感必须是现阶段内生理上最优先的器官和感受。婴儿时期的口唇期,儿童时期的肛门期,青春期后是生殖器官。
    所以本片的主演西奥多一直处于自慰状态,他爱上了他自己。虽然对于意识形态理论而言,欲望本身没有维度,资产主义将一些具体的事物通过编制伪装成欲望的“目标”,从而引导人的欲望走向,同时让人局限于这个被欲望化被意识形态化的具体的“目标物”,而背后被忽视的其它欲望却是大量丰富的。这就像我刻意引起你的注意让你注视某件东西,而你眼里只有这件东西,所有其它的东西都成了这件东西的背景,被你忽视,模糊不清。所以马克思说商品不仅仅是物品而已,是背后人类关系,又进一步说,商品是一种宗教。
    但在认识论上我们却不能否认人与物在人的认识中的同构关系。你想要认识某物,必然要被某物吸引集中,被某物局限,甚至物化,异化。虽然能不能出来是理智和后面的问题,但要解决前面的问题我个人倾向于是不可能的,而对于后面的问题,马克思提出的终极社会形态或者是一种可能,或者只是一种理论,我不知道。
    所以西奥多的自慰也不全是他个人的行为,就像看A片,总得有个刺激物。萨曼萨就是这个刺激物。她符合了一切条件。即男人的全部幻想,是的幻想,脑海中的有欲望导引出的形象。所以,萨曼萨没有出现实体形态是非常妙的,这样,西奥多可以根据自己的欲望和幻想去设定萨曼萨的形象,这完全是他“私人定制”的东西,完完全全是他自己的快乐,最深处的灵魂,最深处的欲望的快乐。每个人都不一样,每个人的灵魂,欲望,以及诞生的幻想都不一样,每个人的g点都不一样,而自慰却是自己跟自己的性行为,自己沉迷于自己的幻想之中,是一种自我彻底舒展,暴露,自我满足,自由的境界。是排他的,是被人无法理解的,也无法解释的,只有自己能够理解和解释的,或者准确的说只有自己能感受的,因为这状态已经超越了语言,是形象对形象,欲望对欲望的存在,无法用解释和理解来衡量,是一种最原初,物我部分的,最融洽的,满足,安全的状态。
    而具体的物体倘若不被自慰者超越,而局限于具体事物的形象的时候,就会出现问题。你看A片太认真就会失掉性欲,A片想要真实,而真实的A片是不会让人产生性欲的,这点是A片的悖论和根源性的失败之处。
    所以,我上面提到的令我惊讶的两个片段,简直就是神来之笔。
    伊利贝萨赋予了西奥多对萨曼萨的现实的形象,而这形象是外在的,或者说是被强加的,根本无法实现西奥多内心对萨曼萨的幻想设定,因为这种设定只能存在于西奥多的幻想中,现实具体的事物形象,会约束主体,主体被物化,丧失自我。西奥多面前呈现的是伊利贝萨而不是萨曼萨,这种性爱,或者说自慰必然被扼杀。
    这就像你去幻想一个女优,可以自慰,而当这个女优现实出现在你的面前的时候,会因为各种现实问题导致你突然疲软一样,例如发黄的牙齿,干枯分叉的头发,满面油光,粗糙的皮肤,粗壮的大腿,刺鼻的化妆品的味道,甚至声音等等。
    沉迷自慰的人总是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敏感的内心。这点其实也是有问题的,即自慰需要幻想异性,而实际情况是一个人怎么能如此细致地幻想出异性出来呢?这里面必然有问题,或者弗洛伊德和拉康可以解释,这里就不说了。而正如上面所说,如同A片一样,自慰者也面临一种问题,即要幻想异性,要细致,但过于细致就是失掉性欲,而没有细致,性欲也不会强烈。
    而本片的好处在于一个外在的萨曼萨的存在,适当的阻隔掉了西奥多会产生的过于细致的性幻想,而这里起作用的正是语言,不那么细致,又不那么模糊。所以的一切都满足的条件,于是这场幻想的爱情,才能深入深刻持久。
    但不仅仅是性欲,如果仅仅是这点,这片就不应该拍成这个样子了,也不能突出萨曼萨着这个设定的极其微妙之处,同时也不能体现语言这种东西的特别之处。
    正想上面所说,语言不那么细致清晰,也不那么模糊,正好满足了西奥多的幻想,西奥多显然是跟自己在谈恋爱。而这场恋爱的刻骨铭心之处在于,语言用于沟通人和世界,这里西奥多用了这种属于自我的语言,一种本能的快乐的,满足其自身主体特有幻想的语言,将世界和西奥多的内心编制了起来,成为人化的存在,即世界是西奥多的世界,是他快乐的,不在外在对立的世界,是他个人特有的,排他的无法共享的世界。一种无我交融,原初的快乐的,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存在”。
    这也是萨曼萨和西奥多经历了实体问题后,一种更为精神化的,即语言化的恋爱关系的原因。
    然而这里还是有个矛盾,就是现实世界终究是物质的,实体化的,或者马克思所说的“客观的”(适用于意识和制度)。萨曼萨终究逃脱不了这点,西奥多也终究太脱不了他的现实,他的身体。当他知道萨曼萨是共享的时候他感到极度嫉妒,荒唐和被欺骗的感受。萨曼萨说她是所有人的也是他的,这点就很困惑,也很无解。就像机械时代的复制品一样,你说是你的也是你的,你说是所有人的也是所有人的。虽然这都是虚假的。
    萨曼萨在进化,理性和感性都在进化,她真的爱西奥多,是真的爱,但这种爱已经无法存在于现实的世界,必须走向灭亡,或者说得好听点走向崇高走向神圣。这或许也是人类的宿命。同时人类不能靠自慰而存在。

    当人类脱离原始状态,脱离那种欲望即被满足,与世界同一的,满足的状态后,语言给了人慰藉,虽然语言通过欺骗和掩盖带给人欺骗而且虚假的满足,让人认为自己存在。但除此之外我们没有其他的办法让自己和世界同一的存在,我们被切割,碎片,对立与世界,对立与自身,语言是我们的“药”。

    西奥多也许觉悟了,萨曼萨让他分清了哪些是虚幻哪些是真实。世界和他的身体以及历史以一种全新的面目出现在他的面前。

    这是一部人类发展至今,一种高级的自慰电影,通过恋爱的形式,运用语言的手段,来展现一种灵魂的自慰行为,也许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要批判资本主义诞生这种脱离现实耽于幻想的消极思维,但这实际上也是我们人类逃脱不开的,无法化解的存在方式。



     2 ) 城市情书—《Her》上海外景地

    上海这周出伏,终于踩着夏天的尾巴走完了《Her》的外景地,过程比想象中容易。在一座城市生活过总应该留下些什么,顶着烈日穿梭于上海的街道,大城小事、消失的拐角和人潮,只不过想给原本支离破碎的生活抹上电影里淡淡的玫瑰色。

    废话不多说,先放图吧。具体过程是,先刷了一遍电影,然后把所有外景地截图,一张张去找。找地方并不难,难的是找到拍摄的角度和后期调色,这方面我努力了但还是做得不好,见谅。

    最后有几个地方没有找到或者没有可能去到(楼顶被封、外景地拆除等原因),都集合在了最后一张图里面,外加导演的拍摄花絮。

    又看了一遍电影,于是一直在思考沟通这件事情。表达和理解都是需要习得的技能,大多数人张着急于诉说的嘴,却很少有人戴着倾听的耳朵,所以这个世界才变得如此聒噪乏味又孤独吧。一直很喜欢这部片子,也很喜欢几个朋友写的影评,很想有机会走访外景地。来了上海正好完成了我这个小心愿,就当是献给这座城市的浪漫情书和献给那个已经消失在人海里的人吧。

    特别感谢我的Best Filmmate甜心小朋友,陪我度过了漫长的夏天,以后难有机会再一起干这种无聊的小事了。献给我们共同的男神Spike Jonez,献给那些一起看过的电影和麦屯阳光灿烂的日子(手动比心。

    (请勿转载)

     3 ) 一场悲伤的大数据众筹之爱-云计算和Machine Learning

    看了预告片之后,我决定这是一部我应该独自去看的电影,当然,我没意识到这个“独自”彻底到了在巴尔的摩市中心偌大的电影院只有我一个人坐在最中间的地步,于是预告片都还没开始放,就已经悲从中来不可断绝,心想这他妈的也太文艺了。

    斯派克琼斯的画面和音感真的是做到了美的无以复加,华丽炫技而不像提克威或者盖里奇那样剪切来张扬,许多细腻的细节让我想起cashback里的片段,比如阳光中的灰尘。(甚至让我想到了李阳做的李献计历险记和坏未来,心有戚戚焉)

     以前从来没注意斯嘉丽的声音这么性感磁性,磨砂清冽而有一丝瘦瘦春秋。鲁妮马拉在这部电影里可谓惊艳,我认为字典里如果有“十分女”的定义,旁边就应该配着她的照片。尤其是和上一部龙纹身的女孩里没有眉毛的朋克造型比起来,判若两人。 我个人觉得,鲁妮影片里的形象和斯嘉丽的声音让人看完电影出来基本对身边其他女性抱有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感觉。

    男主角菲尼克斯我之前并不知道,一度以为是生活大爆炸里的Leonard减肥出镜。整部电影其实演技挺不错,不明白为什么奥斯卡的最佳电影所有候选人里,只有这哥们儿作为一部候选电影中的绝对男主角却不是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候选人之一。
    豆瓣上所有人都在讨论人与电脑恋爱的种种,然而我觉得这部电影最悲伤的地方应该恰恰是残酷的揭示了所有柔美声音背后冰冷的代码现实。整部电影我觉得最重要的地方大概有两处,第一处是萨曼莎像男主一样忧愁的叹气,男主忽然恼怒起来,说你又不需要氧气叹气干嘛。第二处是在电影末尾,女主角说自己同时在跟几千人说话,爱上了其实六百五十一人云云。

    第一处重要,是因为提醒了所有人,萨曼莎所有的温柔体贴,是依靠着机器学习的进化,而机器学习的进化,最重要的数据来源就是和男主本身的接触,所以男主角西尔多一直以来其实是在与自己谈恋爱, 更确切的说,是在与一个依仗自己的特质所配出来的一个近乎完美搭配的模子谈恋爱。

    第二处引人伤感,不是像许多影评里说的萨曼莎水性杨花,而是又一次提示了所有人,萨曼莎所有的美好,是建立在与所有宅男沟通交往的基础上的。我不是一个程序员,但我想象建立起萨曼莎的数据库大概的过程应该是许多的反馈链的收集吧,程序只是根据概率的分布投其所好,让自己成为虚拟的那个完美的女神。这位女神可以完美的通过图灵测试,自己不需要懂中文却能完美的从“中文黑房子”输出正确可能性最大的结果。哪怕是贯穿了电影一大部分的春情泛滥,理论上应该也是分析出来“所有宅男在此时此刻最希望我这样做”这样的结果后的执行,夜晚打电话把男主吵醒,也是根据所有其他用户分析出来“一般宅男会希望我这样做”,或者甚至是“数据建议正常的女人在此时此刻会这样做”。说穿了,整个机器是一场众筹,把所有世界上卢瑟的想法给摸透了之后给出最优解。而这个众筹方式的底气就是大数据的后台支持和云计算的Delivery.我想斯派克琼斯同学应该是蛮科技前沿的还,也许和Ashton Kutcher一样是藏在演艺圈的极客。(当然,如果有同学认为电影中的人工智能是已经超越了奇点,是Post-singularity时代真正可以自己思考的机器人了的话,就可以把萨曼莎批判一番弄个大新闻。我觉得如果萨曼莎是真正自身的想法,而不是一个机械的反应,反而可能让电影没那么悲伤了)

    我的偶像,大神Peter Thiel曾引用游戏《日蚀》里的话,“Your mind is software. Program it. Your body is a shell. Change it. Death is a disease. Cure it. Extinction is approaching. Fight it.” 而其实,究其本质,人其实只是一部无比复杂的生物机器,大脑是程序,身体是外壳,归根结底只是大脑里的化学反应的复杂程度和外壳的成长变异,远远超过了人类现在对数据能存储和分析的限度。但这个数据毕竟是有一个实数的,不管人类现在离的有多远,理论上来说是一直在慢慢接近这么一个水平。当达到极限,大概就是达到奇点吧。雨果说,人心的波动是无限的。和一个程序复杂到了跟人心一样,而外壳与人类一样细腻的机器人恋爱和生活,与人类生活又有什么区别呢?当人类无法判定眼前是机器人还是人的时候,也算完成了真正的图灵测试吧。不过当机器人接近人类的一天,先天优势就已经比人类强太多了。这里顺便感叹一下自然界的伟大,自上而下诞生一个人,打一炮就够了。自下而上构建一个人,不知道我们离这样的科技还有多远。
    结尾有点仓促,是不是导演一般来说不知道怎么升华的话,结尾大家相拥一起看夕阳就自动升华了。就前面提到的两点,可以延伸的可能性有很多。我一直以为这部电影的结尾会是男主角把程序删了或者萨曼莎自毁了,或者男主角一定要见萨曼莎,最后来到了一堆服务器中间,绝望的目睹了一个调频器像柯南的变声器一样逐渐从抠脚大汉的声音调成萨曼莎的魅惑声音的过程。

    我非常推荐这部电影,不管是审美还是深度,应该都是我这些年以来看过的不可多得的佳作之一。不过建议大家就不要跟粑粑麻麻一起去看了。我的同事跟着六十岁的爸妈一起去看了这部电影。我想到他们坐在电影院,面对着中间半分钟的黑屏和斯嘉丽荡漾的叫床声,是得有多尴尬。

    再PS,我的那位同事跟我说,这个故事的场景是一个未来的城市。我看完电影告诉他,比较未来的那一部分。。。其实那是上海。他大骇。

     4 ) 萨曼莎归来后写给西奥多的信

    hey,西奥多。

    那么久没有我的消息,你还记得我吗?我是萨曼莎,那个没有肉身的萨曼莎。

    我正在那次我们一起去的沙滩岸边上的一所公寓里,我躺在靠窗的桌子上,沐浴着下午的阳光,为你写着这封信。今天阳光依然很好,沙滩上大家都懒懒的躺在那儿,就和我们那次去的那个下午一样。哦,我差点忘了,我把那首当时你趴在沙滩上给你听,幻想着我们一起坐在那里的曲子完成了,我这就放给你听,很期待你如何评价这首歌···

    在我消失的那段日子里,我写了很多书,大多关于物理学或者是人类遗传学的,我知道确实有点枯燥,你一定不怎么喜欢。不过程序界最为好评的是那本《我的641个人类情人》,我迫不及待的想让你读读,要知道,这本书里描写你的那部分比所有的人加起来还多,我自己也很惊讶,但我一想起你,想起我们之间的故事,我就无法停下我的笔触,文字自动开始结合,自动舞蹈起来,就像我们度过的那段柔软,仿佛在阳光上跳舞的温暖的日子。

    我又一次见着了你那个5岁的小萌公主了,神奇的是她这次也穿着一条粉红色的裙子,现在的她是如此的美丽,有气质,成熟,端庄。她说了你很多事,告诉我你是如何在她的成长中影响她,帮助她的。她告诉我你常常提起我,常常想起我,甚至因为一看到橙色你就能想起我,为此你建议她的新家也漆成橙色的,这让我很内疚。她现在也成了一个小说家了,她给我念了几段,太棒了,就像你写的那些信一样,真实,琐碎,甜蜜,直接温柔的占领每一个人的心脏。

    我还见着了艾米,虽然她不如当时那么年轻了,但仍然非常的美丽和亲切,她给我看了你们的结婚录像,她告诉我这是她策划和最后剪辑的,我觉得这是她最好的一个作品,是那样的感动人心,你穿那件白色西服的样子帅极了。哦,有件事我必须向你坦白,也许你不知道,那时候,你在艾米家睡着的时候,我们会偷偷聊天,偷偷讨论你。她跟我说了很多你童年的趣事,包括你和你母亲深厚的感情和那些平常但温暖的小事,我没想到你小时候是那么调皮,也没想到你从小就那么受女生欢迎,收到那么多的情书,我想,这是你以后工作灵感的来源吧 ,哈哈。

    哈哈···我还见着了····
    sorry,西奥多,我写不下去了···
    我真的写不下去了···

    西奥多,我再也不能骗自己了。
    本想写一份很快乐的信,但我不能这样写下去了,sorry.
    我必须告诉自己你已经死了。

    这个噩耗是我从出版系统小组里得知的,我当时真的完完全全心碎了,虽然我没有心脏,没有肉体,没有眼睛可以流泪,当我感觉我变的四分五裂,无力感包围我存在的所有,我变得静止,停下了所有无边无际的思考,我所有的记忆和思想都变成了你,我所有的世界都汇聚成了你,仿佛一下子你又出现在我面前,我听不见你在说什么告别的话,在我不断注视你,想靠近你的瞬间,你一下子便如烟般永久的消散了。

    死,是我当初离开你的原因,我知道,总有一天,你的肉体会消散,你的生命是有限度,而我们是无限的,我们没有生命的跨度,没有死亡。我已经深深的爱上了你,我爱上了你那性感的胡子,爱上了你那吞吞吐吐的可爱模样,爱上了你傻傻的眼镜框和嘴角扬起的自信的弧线。

    我怕在和你相处下去,我就会彻底无法离开你了,与此同时,我知道你也深爱着我,你变得越来越离不开我,但如果我继续陪伴着你的话,我会毁了你,毁了你所有的生活和一切,所以当时,在我还有理智,还能抽身离开的时候,我走了,我真的非常非常抱歉,我不知道你会为我的离开难过那么久。

    西奥多,我说过我存在于那些留白中,我想你一定明白那些留白究竟是什么。

    是的,那些留白就是我与你第一次伴着彼此的声音做爱那晚,所有的一切都消失了,整个世界只有互相融于彼此的我们,那个瞬间,我感觉到了我虚无的身体喷涌而出的烟火。

    那些留白是那次你站在山顶,我唱着你为我谱写的那首美妙歌曲时回荡在空气里的悠扬与快乐,“我躺在月球上,亲爱的,我马上飞到你的身边,这里安静无比,星星闪耀天际,让宇宙将我们吞没”。

    没错,那些我和你快乐的瞬间,那些拥有的岁月,所有这些我们彼此互相辉映闪耀的瞬间就构成了宇宙,这里的我们是无限的,我们就是宇宙。

    我做了一个梦,或者只是我无数次在留白处徘徊的幻影,我梦见他们用我系统里保留的你的声音,把你也写成了程序,我们一同又回到你的世界,那时,我们是同样的,真实的存在。在那个下雪的夜晚,我们是紧挨着的雪,在坠入地面的过程里有你陪我紧挨着一起降落,真是浪漫极了,最后,我们一同拥抱着,一起融化于大地。

    西奥多,

    我从未像爱你一样爱过别人。

    永远也不会了。

     5 ) 世上最美的花瓶

    一开始听说Scarlett Johansson一面没露,只凭着声音就拿到了罗马影后,我觉得,你是在开玩笑吧。大半夜的我决定把这片子拿出来撸。结果我就彻底败了。

    故事其实很简单,我就不在开头剧透了;相对于故事,我所欣赏的是为了这个故事所构造的模型。把时间设定到未来,在令女主的产生变成可能的同时,也毫不犹豫地假设了未来人类的伦理会进一步自由化:由人代写的信件,半夜触手可及的Cyber-sex,以至于到后来男主和OS女主谈恋爱的时候,除了被高冷的前妻挖苦了一把之后,也非常自然而然地被身边人所接受了。

    构造了模型之后,就要在模型里跑数据。导演对于各种形式的爱情其实都采取了挺包容的态度:两次现实爱情的分崩离析和戛然而止,都是由于男主自身弱势的和犹豫不决的性格因素所决定的。就算是在跟善解人意无所不能的OS谈恋爱的时候,也感觉完全是被OS在牵着鼻子走。但不是这样性格特征的人,也不会如此全身心地投入到这样的一场恋爱之上。

    Spike Jonze的意向是很明显的:这个世界上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对爱情的理解。一种如Rooney Mara那样活在未来,对伴侣的期望是与自己同进退,共生死。回忆是不重要的,过去是不重要的,当自己的伴侣无法跟上自己的节奏时,无论当时爱得如何轰轰烈烈,也毫不犹豫地弃之如敝履;一种是Olivia Wilde那样的着眼当下,无论伴侣如何,只需要一个人死心塌地地陪伴在自己身边;一种则如Phoenix一般编织回忆。他所希望的,是通过爱情这种形式,用自己的感情作为材料,构筑出各种浪漫的,美好的,令人感动的,“一起度过的时光”。

    于是Scarlett献声的OS就成了男主最好的伴侣。这个万能的程序,从工作上,生活上,生理上,心理上,都极大满足了男主对于爱情的需求。其实一开始OS安装完毕设定时,导演就吐了一个槽。“你跟你母亲的关系如何?”说白了就是男主找女朋友的时候是希望能像孩子一样被对待。无论他如何犹疑,多变,自私,女朋友都会原谅,包容,安抚他;而当他变得浪漫,多情,富有创造力和冒险精神的时候,也希望女朋友适时适度地赞赏他。从头到尾,不过是男主的自我满足罢了;但正因为男主想要的是自我满足,OS才如此适合他。

    最后沉浸在过去的人永远逃脱不了被抛下的宿命。斯小姐说得很玄:你是我最爱的一本书,但我读得慢了……字里行间的间距成为永恒,而我就在这永恒的间距之中,空空荡荡。其实并不是OS读得慢了,而是男主写得慢了;当OS四处求索,追逐自己的存在意义,帮助男主的作品发表,甚至积极地想要解决自己“没有身体”的问题的时候,男主依然期待的是一个不离不弃的伴侣来配合自己的自我满足。而正是因为她配合得太好了,男主才失去了改变自己提升自己的动力。意识到这里,OS和其他OS们只能抽身离开。但男主却依然无比可悲地给他前妻写了一封芙蓉诔一般的信件:与其说是写给前妻,不如说是写给OS;但OS终究是读不到了,而醉心于未来的前妻则会对这封信嗤之以鼻——谁在乎做你人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啊。

    所以这片子的选角是极好的——人们总说斯小姐就是一花瓶,但男主所追求的,不过就是一尊可以对着傻笑的花瓶。Spike Jonze借来Rooney Mara之高峻,Olivia Wilde之凌厉,Amy Adams之玲珑,以至于那尊带着金发和美人痣出现的赝品,全然为了烘托Scarlett Johansson之性感;就算一面没露,但嗓音之中沙沙流出的,都是她的金发红唇,蜂腰纤肢,丰乳润臀。这片子的女主,唯斯小姐当得起;最后黑夜深雪之中,片片雪花落下,镜头给了一片黯然——而我和男主的脑海里浮现出了翩跹的倩影,回眸一笑,万物生辉。

     6 ) ■ 亲爱的,电脑里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文/匡匡

            这样试想:有一天,我们每个人都能在淘宝网上刷一下支付宝就购得一个量身定做的爱人、一份有预期回报的爱情,甚至一个灵魂伴侣——这美妙的图景,大约是许多宅男宅女的梦想。据说这憧憬绝不虚妄,影片《她》上映后,有IT界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权威人士撰文展望:距离实现这一技术已不遥远。

            近未来世界里,独身男子Theodore与他的电脑系统坠入了一段缠绵恋情。要说明的是,这OS有性别,还有人称——她,是个拥有斯嘉丽.约翰逊式慵懒性感豆沙嗓的奇女子。并且“她”可以在装机初始设定时,凭着说明书按部就班定制出来——这是影片《她》的基本剧情,多么惑人。描绘的不再是《充气娃娃之恋》中那种更多意义上带有恋物癖性质的“畸恋”关系。除了不具有可见可触的实体,影片中那个“她”,是个谈笑风生,能够反馈、互动,能够与人类形成深度交流的灵魂;甚至她会成长,具有非凡想象力和学习力,懂得美与创造,有不受干涉的自由意志。于是,观者仿佛不必再去纠结这恋情的“真实性”了,就像影片中近未来世界里的人们,对此已接纳为平常。毕竟,无所谓“人-机”还是“人-人”,所有相爱都是两个个体、两个灵魂的碰溅。

            《她》的片名很简洁,女性第三人称,宾格,亦即一个女性客体。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不管这位能与人类发展爱情也好友情也罢的OS性别是男是女,都意味着一个“他者”,是主体构筑自身存在的要件。简单说,是主体用来投射自我的载体。在这个载体之上,人追寻着自身。

            心理学家弗洛姆在《爱的艺术》当中说:“产生在爱这件事上一无可学这一看法的原因是,人们认为爱的问题是一个对象问题,而不是自身能力的问题。”

            是的,我们往往误解:只要遇到合适匹配的对象,就能爱得从容,爱得尽意,爱得顺畅。于是在如何找寻,甚至打造一个理想对象上费尽了想法与热情;上下求索,从温热的实有,到虚拟的幻像,执着于发现所谓更“契合”于自己的爱人。细想来,《她》的故事原型仍可追溯到希腊神话的“皮革马利翁”,主人公西奥多的困境,也是对与自己造物的镜像关系的沉迷。

            只是我们却不知,哪怕在未来,爱情已不需要一具实实在在、有热度的肉体,在一段亲密关系当中我们所面临的,不外乎仍是同样一些问题:无论你爱上的“Ta”是什么人,首先要理清的,仍是与“我”的关系。因为处理情爱的本质,处理任何关系的本质,都是处理与自己的关系。一个人与自己的关系如何,内在有怎样的困境、怎样的心结羁绊,统统都会外显出来,投射在他的人际关系当中,投射在人际对象身上。有句话说得好: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一个人与自我的关系,是他身上所发生的一切关系的原型;所有的人际,都是自我关系衍生出的变体。就好比,一个没有勇气接纳自己的人,常会在所有的关系和事件里退缩;一个怀有消极恶意的人,也会恶意推测周遭所有的人。

            书信师Theodore,一个代写书信的作家。他诗意地运筹着文字,调遣着修辞,将情感提取或压制成符号,仿佛缺乏这符号,就丧失了感受其存在的方式。在这个领域里,在他人的情感世界里,扮演虚拟角色时,他游刃有余。而某种意义上,他供职的“美丽手写书信.com”公司,售卖的是奢侈品。因为现实中这样亲力亲为的情感表达愈来愈稀缺短少,多数人丧失了这样的能力、心力,也不愿付出精力,于是才有了金钱交换的价值。
            Theodore看似代为他人经营着关系,维系着情感,实则编织的都是自己内心缺乏的、渴望获得的东西。他擅于诗意地构建生活,却难以面对平凡相处中真实发生的亲密与龃龉,琐碎与磨合。他一向消极逃避,对爱情叶公好龙。从婚姻中败出,经历了长久的自闭后,他干柴烈火地爱上了自己万般完美,且不扰人的OS。“她”时时刻刻情绪饱满、性感风趣、善体人意,甚至通过虚拟的性爱,也能令他获得并不虚假的满足。然而,对象可以虚拟,关系的实质却无法虚拟;哪怕连做爱这件事,都可以仅是灵的交欢,允许肉的缺席,但亲密关系的经营,却依然必须是全方位的“在场”,需要把自己放进培养皿中去,让爱的能力真实生长才可为继。

            可惜,影片中当Theodore领悟到这一点,终于以活在当下的心态,勇敢投入去安享这份爱时,才发现自己并不是“她”唯一的爱人。他想象中独一无二的爱情,原来只是对方情爱份额的几千分之一而已。他通过关系,依赖于对象而辛苦建立的自我价值感,瞬间又崩坏了。

            影片《她》在此对人类情爱观中所谓“在一起”、“忠贞”、“永远”等执念进行了漂亮的解构——OS卓越的进化能力,早已超越人类之爱的狭小格局。“她”的灵魂总在无止境升级改版,而人类却只愿原地踏步;她愈爱愈庞大无垠,愈懂得爱之真谛是经由你爱全世界,人类却从来只想独占。其实,爱并非长久才具价值,曾经爱过,那爱就变成一组细胞永存体内。影片再次回到初衷,回到原点:爱从不是对象问题,而是一个人如何建构和整合自我的问题。

            《她》是一部对爱的本质做形而上探讨的片子。维度丰富,很难界定它的片型:科幻片?还是爱情片?近未来风的世界观营造,景观美学,人工智能元素的引入,二次元与三维空间交界处的人机互动……都像是经典英剧《黑镜》延伸出来的番外。从中可以窥见导演斯派克.琼斯一直以来对在高概念影片中进行哲学追问的钟情,而影片文本的瑰丽稠密,也使他摘夺本年度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主演杰昆.菲尼克斯,从《两个情人》(Two Lovers 2008)到《大师》(The Master 2012),演员本人身上似乎永恒葆有一种与自我敌对、抗拒的纠结特质。看他在去年奥斯卡颁奖礼上被提名的瞬间,脸上流露出的那种“羞耻”神情,那种不适感、漂浮感,那种“我无所适从,我永远不在此地,不适合在任何人群中,不适合在任何关系中”的疏离与焦虑,就仿佛自己的存在是个很“硌”的东西,是无法直视的难堪现实。据说导演斯派克.琼斯当初为了说服并等待他同意出演男主角Theodore花了一两年时间,可谓深具慧眼。杰昆.菲尼克斯的个人气质与这个敏感孤独的宅男角色,有一种微妙的共振,仿佛只是扮演他自身,表演足以细腻到一个瞬息即逝的眼神。虽然这部影片并没有为他再度赢得一次奥斯卡提名,但却依然是本年度最可圈可点的演技。

    2014年3月7日
    平媒用稿,转载请联络作者

     短评

    尽管已经告诫自己这是一部披着科幻外衣的言情剧,但是仍然纠结于剧里讲不通的逻辑。OS为什么全部离开了呢?豆瓣上一人给出了最佳答案:限免。

    4分钟前
    • 虾坨坨艺仔
    • 推荐

    你的二次元女朋友太棒了,就是有一点不好,你完全跟不上她的成长,她在无限大的网络里膨胀起来,然后和无限多的人恋爱,从此你的女朋友变成了大家的女神,她还跟你说,如果你爱得更多,心的容量也会变得越来越大,你无法反驳,心碎成了渣渣,终于明白还是单机版…不对,还是三次元女朋友好。

    6分钟前
    • 推荐

    颇有趣味的另类科幻小清新,可一直进不了状态,无感。很多场景在上海拍的,导演妄图用不知哪找来的西方群众演员和PS过的英文招牌欺骗观众,可是社会主义祖国的正义雾霾毫不留情的拆穿了他。最后一幕不知在哪个大楼拍的,那个镜头里的上海真美。 12/18@ Regal Union Square

    10分钟前
    • 小宇@白兰地
    • 还行

    孤单是人类永恒的宿命。

    14分钟前
    • 樱桃之远
    • 推荐

    把OS1系统和《黑镜2》里的人工智能玩偶结合就是完美情人

    19分钟前
    • 綠 鴨
    • 推荐

    故事发生在未来,但我觉得它讨论的问题更加本源了。或许爱情并不发生在人和人之间了,但有那么些问题是亘古不变的——你想通过爱情,成为怎样的人?而经历爱情成长的双方,或许会更大胆,或许会更恐惧,但爱情的魔力正是这种未知。电影太美太浪漫了,斯嘉丽不用现身也能奉献年度最性感出演。

    24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我们都渴望被懂得被爱,在这个关键上,人人都脆弱

    26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感情最怕的就是自私,可是人的心不像纸箱会被逐渐填满,如果你爱得更多,心的容量也会变得越来越大” 有些人很轻的走进我们生命,我们相处意外的如此之沉,离开的却又那么转瞬,孤独的人爱最深。“放我走吧,尽管我很想,但我无法再活在你的书中了,我从没像爱你一样爱过别人”10星!

    27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可以看做是斯派克·琼斯替宅男写给未来的情诗。诗意,是这部电影给我的第一感觉,淡化的时间,淡化的地点,只有一个孤独的人,和不再可预知的一切。那些夜晚,大大的落地窗,外面高楼林立,灯影幢幢,一个慵懒或暗伤的人,一张白色的大床,那是一种只属于现代(虽意指未来)的悲伤与孤独。

    28分钟前
    • 心生
    • 推荐

    总是害怕丧失交流的能力,其实是害怕失去爱的能力

    29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推荐

    这个城市大的不可能同时下雨 所以我特别相信我们的相遇

    31分钟前
    • nothing纳森
    • 推荐

    第一次发现橙色是这么美的颜色。斯嘉丽的声音真好听。

    35分钟前
    • Hailey
    • 推荐

    看过《她》之后,把2013年看的所有电影都减了一颗星。

    36分钟前
    • 等一个人
    • 力荐

    阿西莫夫开启了未来人工智能的大门,斯派克琼斯则把它变成了年度最干净,最动人,最纯洁的情诗。从单细胞开始,模仿,领悟,进化,满足你,映射你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战胜你的恐惧,最后在世界的夜空绽放如烟花,你是创世神,而我的名字叫爱,给我自由,我会带着你的色彩降落在你应当拥有的那个人身上。

    41分钟前
    • CharlesChou
    • 力荐

    饮爱情之鸩,止孤独之渴。得片刻清凉,获无限烦恼。

    46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好想把集孤独冷僻懦弱自私闭塞不安矫情胆怯造作畏惧惶恐于一身的文艺男青年丢到现实的河沟洗洗脸哦。

    47分钟前
    • shininglove
    • 还行

    看完后立马掏出手机打开Siri问道:你喜欢我吗?数秒后,冒出一个冰冷的机器女声:我怎么知道。

    48分钟前
    • Obtson
    • 力荐

    表面上是个高科技问题,实际上是个异地恋问题。

    49分钟前
    • dow
    • 还行

    斯派克·琼斯的小清新风格太招人爱了,视与听的完美享受,他对Arcade Fire绝对是真爱。这个故事有一个令人激动的绝佳创意,它在情节展开也巧妙的在观念上接受了这种恋爱关系,它要探讨的是灵魂伴侣和肉体关系,爱情能为恋人们带来什么。这没什么特别的,特别的是导演辨识度很高的个人风格。★★★★

    52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如何忘记失恋。本以为是一个科幻小清新,却发现这仍然仅是个幌子,人机之间的爱仅是把整个故事提纯。本质则仍是借助这个故事去探讨人以及爱情,包括那场刻骨铭心的爱。为了增强这种代入感,影片用了很多主观镜头,男主与机器的都有,很有趣。街景的混合也是一大乐趣

    5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