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当我望向你的时候

    当我望向你的时候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大陆2022

    主演:黄树立 

    导演:黄树立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私人订制2013

    • HD

      一日雄狮

    • HD

      转轮手枪

    • HD

      兵人

    • HD中字

      延坪海战

    • 究竟天有几高

    • HD

      南极大冒险

    • 更新至index

      家有喜事

     剧照

    当我望向你的时候 剧照 NO.1当我望向你的时候 剧照 NO.2当我望向你的时候 剧照 NO.3当我望向你的时候 剧照 NO.4当我望向你的时候 剧照 NO.5当我望向你的时候 剧照 NO.6当我望向你的时候 剧照 NO.16当我望向你的时候 剧照 NO.17当我望向你的时候 剧照 NO.18当我望向你的时候 剧照 NO.19当我望向你的时候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从纽约重返故乡温州,以摄影机的距离,寻找那个似曾相识的自己,那个母亲眼中「不正常」的儿子。镜头捕捉之外,就与母亲来一趟搁在心头已久的对话,是责备、是抗拒、是失望;在她回望之时,试图寻找接纳与爱的可能。

     长篇影评

     1 ) My Odyssey Years

    我已经很久没有和父母对视过了。我逃避他们的眼睛,逃避他们的接触,逃避他们的话语,逃避他们本身。

    我知道爸爸看过我的日记。在房间外,我看着他一页一页地翻动,全然不知我的凝视。日记本里写了一个女生。那是初中的事。

    我不知道妈妈有没有同样看过这些日记,但我觉得她会,她是从我的头发丝到细胞都不会放过审视的人。

    我搬到了新的城市,例行公事地和他们视频。“你要多交朋友。”“我一直都在交新朋友啊。”“不是交女朋友。”一阵错愕,性取向这件事我从未敢提及。长久的沉默。“唉。你今天中午吃了什么?”“吃了鱼和蔬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交流漩涡,她擅长的转移话题,我擅长的逃避。

    她不想转移话题的时候,便是无休止的争吵,我是弱势的那一方。她的责备、评判、哭泣一上来就封印住了我本就难以说出的感受。“你怎么变成这种自私的人。”“我们辛辛苦苦给你出国读书的钱,你回来就是这样吗?“”我们每天担心你,你爸爸头发白了这么多,你什么时候关心过我们。“”除了我们,谁还会对你这么好。你反正现在是不听我们的,等你出社会就知道了。“”中国人就是要传宗接代、建立家庭、孝顺父母。你是中国人就该做这些事。谁不都是这样过来的?你为什么就要不一样?““你根本就不管我们。我们以后老死、病死,你也不会管的。”

    如出一辙的话语,除了我很少做到树立那样尽力地去说出自己。

    我们日渐稀少的面对面相处里,大部分是平静,或者说普通的。他们总是有空闲就带我出去,去那些新建的地方,试图弥补上我不在重庆时飞速发生的变化;他们兴致勃勃地给我做饭、买一堆我一年只能用得上2次的家居用品,好像我还一直和他们住在一起,还是那个从出生起就在家里被他们操心的女儿;他们不厌其烦地邀请我去和他们散步,我偶尔会同意,散步的大多数时候我选择默默听他们说出的一切,想听的,不想听的,几乎不太说话地走完全程。

    当这些画面被写下,或者被八毫米拍出,它们也会蒙上温馨的质感。但旁白总是在的,那些无法消解、令人痛苦的话语和鸿沟是埋在日常里的裂缝。平静下深渊在涌动,于我于他们,皆是如此。更糟的是,我总想逃开和忽视的裂缝在不经意间也变得越来越宽。

    现在,我站在妈妈生下我的年纪,过着与她截然不同,令她百思不得其解的漂浮人生。

    从一地游荡到另一地,生活始终悬浮。我体内流着重庆的山、水、树,但我好像回不去了。奥卢给我力量和自由,用温暖的手将我推上自己的道路,但我好像也回不去了。越走向世界,世界就越大,我跟着那个虚无缥缈的东西到处乱飘,试图找准时机抓住它。它是什么,它有多重要,我不知道。相遇、告别、重逢,亲近的人们渐渐散落在各地。树立和朋友们的欢乐时光,也是我和朋友们的欢乐时光。

    我漫长地生活在自己的奥德赛年里。

    I can only look at you from behind.

     2 ) 碎语:我们至少都曾被内心的情感所击穿

    其实我是蛮挑剔一人,很多被打高分的学生短片在我看来都审美贫乏(更多的是主题上的而不是画面),但这部直接给五星鼓励一下导演吧。(其实我之前觉得他给导演系毕联拍的《湖贝不再》摄影上有点程式化的用力过猛)。

    相对于戛纳另一个Vlog短片,这部姑且你可以刻薄地说它是超8mm胶片Vlog?但它的影像审美非常电影化的,我可以自由跳跃地从开篇的声画处理联想到《正午显影》中的鬼魅开场,斑驳绿影中山野漫步里去跳接河濑直美早期的森林影像,或者是从迁徙与放逐人生串场回溯起杜可风的异乡人身份,但拍伴侣时的亲密感觉联想起安迪·沃霍尔的实验影像或是南·戈尔丁的私影像等等。

    我可以不去care导演或许没有指涉任何作者或是规避任何可能性的互文本,其实最触动我的还是他的性别表达,但我又不关注这个欲望本身,而是她/他和家庭、伦理及人际关系之间的扭曲裙带,母亲的哭声惊悚却又无奈,我太知道活成父母/正常人眼中的怪物是怎样的感觉了。尽管我本人钢铁直男,但我没有一刻觉得导演有矫情的嫌疑,也不想做情感价值的判断,因为至少我相信导演在拍摄本片的初衷时是被他内心真诚的情感所击穿。

     3 ) 当我望向你的时候,你会望向我吗?

    (原载于虹膜公众号

    《当我望向你的时候》,戛纳予以了酷儿棕榈最佳短片奖的回馈。

    这一届,短片、温州、90后,成了中国电影人与世界影坛沟通的关键词。一方面,更多人感受到了中国年轻作者与地方叙述、私语影像相结合的魅力,而另一方面,长片,特别是非新生代导演的长片,再次零入围的事实,不外乎宣示了中国电影与世界影坛的进一步脱节。

    戛纳当然不是衡量电影的绝对标准,我们可以不用功利算计奖项多寡,但是无法忽视因为各种原因无缘的中国电影,还要花费多少力气才能重新找回自己的语言和声音。

    中国电影确实难。不稳定态势下的行情持续走低,使得电影这盘生意愈发集中在固定步调上,保守,重复,潜入主流,自我压缩。

    太多曾经生猛的、锐意的导演在某个人生或产业的阶段,不约而同步入精神的中老年,随着暮气四合,别说他们能够枯木逢春,单是初生牛犊,也难有几位可以不那么计较地走出头几步。

    所以《当我望向你的时候》的导演,1997年出生的黄树立,就有非常宝贵的真诚和无畏。因《海边升起一座悬崖》获奖的陈剑莹、因《地儿》获奖的李家和,凭《风筝》入围的李映彤、凭《口腔溃疡》入围的涂琳等等同样如此,当成熟长片输出有限,他们更加是这次世界影坛上的声浪。

    不过最出圈的,还是影后竞争者汤唯的温州老乡黄树立。获奖是一大原因,而这些天Festival Scope网站提供了难得的正规渠道,也提升了国内影迷的戛纳参与度,哪怕很多人因为没能搭对梯子而遗憾止步「Sold Out」关,此外,针对不当传播的热议,也提高了电影的知名度。

    再者,这本质上是一部关于年轻同性恋者的私故事,题材依旧的禁忌与当事人的自我袒露也能勾起更多兴致。

    黄树立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毕业之后,以电影专业MFA候选人的身份去了纽约大学,在他重返家乡的日子里,就带着新买的超8摄影机随处记录周遭人等,直至他选择跟家人出柜,扭转了这些本无目的的素材的立意,也扭转了自己作为电影人,更作为中国式儿子、同性恋者的轨迹。

    也就是说,原本的城市记录与人物捕捉,最终会人为却自然而然地,指向一种家庭的传统困境,以及一种个人的生命抉择,而这,又贯穿了国内千百年的所谓传统束缚。

    观看《当我望向你的时候》,我们能够看到故乡在以一种碎片化的模式交错呈现。在超8mm/16mm胶片上,温州的日与夜、市区与郊外、家人与陌生人成为观察的对象,也成了最大的风景。

    身为一位电影摄影师,他带有清新文艺气质的处理,使得画面具有生活化的充沛诗意。而他拍摄的行为本身,也夹带着童趣,他会饶有兴致地把视角对准飞起的塑胶袋,会通过影子的动作跟自己的镜头打招呼。有点游子归来,在召唤过往以及过往的自己的意思。

    他还找到许多故地。比如父母年轻时工作的旧址,那里有他们婚后故事的甜蜜初篇。又比如以前他们一家人的处所,如今住进了一位打工的女孩,他还打探了,租金是一年8000元。

    琐碎的叙述性出来了,而悠扬的怅惘尾随而至。喜事有了老去的痕迹,故乡有了他乡的性质,日升月落,人来人往,反而是自己,在历史与现下,都少了一个未来的稳固位置。

    所有的事件与情感,就这样跟着画面、声音逐一浮现了。这种复古的慢调,恰恰跟极具当下性的《口腔溃疡》形成强烈对比,后者以拼贴形式,刺激地融汇视频直播无处不在的侵入性和空虚感、恐怖意象呼应的生活态度以及女主角口腔溃疡般的痛与麻。

    追求隽永意境的《当我望向你的时候》也有痛感,但那是绵长的,连皮带肉的,而且是跟家中至亲环环相扣的。

    对很多跟他一样,未能遵循所谓传统去结婚生子的人而言,返乡是兼顾期待与折磨的举动。越是偏离快节奏、独立性都市生活的地方,越会在纠缠的人际关系中遵奉习俗与规训,进而排斥导演这类异己,毕竟同性恋根本无法契合这种宗亲生活,只能带来所谓羞耻。

    这时候,注定只能远离的家乡会最大程度地保留旧时印记,如同琥珀一样成为具有凭吊意味的根,而它强烈的陌生化具有排他性,把曾经的主角边缘化,直至对应上本质的「流浪」身份。

    看这部短片,也有这种感觉。用黄树立担当摄影指导的一部作品的名称来形容,就是「再见,乐园」。短片中的流逝时光清晰可见,越是怀旧,就越是难堪,而越是新奇,就越是残酷。

    这里有一个过去和当下的母亲,而母亲是跟故乡紧密关联的。他对母亲,对故乡怀有深厚的爱,但是,却因为对方直白的排斥,即对同性恋身份、对不婚状态的抗拒,而不会被接受乃至回应。感情投射的落败,是电影内核最明显的痛苦与悲哀。

    影像处理中非常突出的一点,是精巧的割裂感。

    关于母亲的懊丧、痛哭与失控,有三段声音带来的暴击。她会拖着哭腔数落儿子,「你现在的生活,像个正常人吗?」「我真的是生出个怪物来。」又有转向对自己的责怪,认为都是她的错,才会让他是这副模样,看似刀口朝内,实质上往外扎得更深。

    这时候,画面是晃动的景致,或是暗调的人面,哪怕是白天,也是拜祭或烧火的场景。而在那些暴风骤雨的话音过后,会立马排上相对美好的画面,譬如骂完「怪物」后,是母亲在对付一只螃蟹的影像,继而,同在厨房中,中年的母亲被迅速切换成青春时期的模样,笑意盈盈,爱心满满。

    她看得到沿途花卉的美,每每停步欣赏,但她看不到儿子情感世界里的盛放繁花,同样很美。

    这些有意为之的割裂感很有情感冲击性,而不仅仅是为了解决这种现场不可能进行录像的拍摄困境。

    观众很难不代入黄树立的处境,会从极其熟悉的话语里,思考曾经带给你最多爱与最大支持的母亲,为何同时也会是最不理解你,最能伤害你的人?就像是他以一种开诚布公的方式,很努力地靠近母亲,但只能接受被否定的噩耗。

    这种矛盾性,是我们所见怪不怪的。不可否认,母亲很爱儿子,花费了无法衡量的金钱与精力,让他出国留学,走到现在这一步,因此,当儿子无法按照自己所希望的样子光宗耀祖,就感受到失望与屈辱。

    在中国,甚至东亚,等价交换反而是家庭最凸显的牵绊。没有办法收支平衡的两代人,永远无法达成平等与爱。生命不再是一场允许你「自私」去体验美好的历程,而是从出生开始就背负债务的沉重任务。

    为什么明明是私人的故事,却让这么多人找到共鸣,原因就在于,大部分的中国儿女,一代代都在默认这种成长模式,而等他们成了父母,又会传承这种教育主张。

    显然,《当我望向你的时候》的情节已不新鲜。而它进一步的动人,源自多年以来,亚洲绝大多数人依然突破不了这一情感困境。到了这里,就不只是同性恋者的独有问题了。

    我们也要看到,上一辈固然无意中展现了令人难过的交易思维,但是,被勒令担当等价商品的儿子,也让母亲在影片中成为转变基调的叙述工具。而摘录并强化这些声音内容,已把短片与导演推向了某种关乎利用的道德处境里,毕竟具有编排意识的私密记录,已经走向了世界。

    这自然不是有意为之的反击。就像他在采访中所透露的,「一切都自然地浮现。通过电影来质疑和展露自己,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是一场对自己内心的真挚对话,我在自我经历和记忆里漫游着,直到找到了那个最残酷的真相,这既让我痛苦,又治愈了我。」

    他需要呈现这些话语对于自己的伤害,也要由此呈现自己作为领受恩惠的人,并没有忽视这些供养,只是一度无能为力,手足无措。

    终归,短片很实诚地把我们一代代人共同的问题摆在面前,如何修复彼此造成的伤害,如何审视自己,如何面对未来?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需要摸索。

    把《当我望向你的时候》的英文片名直译过来,就是「你会望向我吗?」中英之间构成了一个伤感的问答,黄树立说那里有「沸腾的沉默」,而这的确是无数两代人之间的精准形容。

    走到这一步,独属于同性恋的困境,也可以挑衅地指涉广大人群的集体困境。而且,这部短片也可以随着中国电影的逐步式微、边缘,映射里里外外的双重压抑。那么之后,该是沉默,还是沸腾?

     4 ) 中国的同性恋大抵都一样

    我的母亲也发现了这个秘密,但是她没有守住,转而和我父亲分享,和我姐姐讨论:我会变吗?我是不是只是踏错了一步路?他们疯狂给自己洗脑我不是同性恋,即使他们翻到微博里我和男友的合照,他们也只是疯狂跟自己说这只是关系很好的朋友。“你看他好像和其他人也会这么亲密地拍照。”

    中国人养育自己的后代好像都带有其他目的,好像必须要传宗接代,必须要光宗耀祖。传统的男权社会不仅裹挟了我们,也裹挟了我们的父母不能让他们的子女与社会相悖。导演的母亲说“我花那么多钱把你打造出来的是这个样子,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我的姐姐告诉我,爸爸在发现我的秘密后跟她谈话。

    “我觉得当初我们来到长沙是个错误的选择,是不是我们呆在郴州,呆在我们那个小地方,他就不会这样了。”

    人固然是逃离不了社会的,我们的父母也面对不了来自亲戚的重重压力。人也不是独立的个体,所以每当我将自己与传宗接代人口繁衍割席的时候,我爸只会说一句,“你怎么这么自私”。

    可是真的很抱歉,我们不能活成你们想要的样子。同样是电影学院的学生,我的父亲从未奢求我能成为一名大编剧,能在北京混出名堂。他只希望我能够在两年之后毕业回到长沙,住在他们给我买的房子里,把我初中最好的女生朋友娶回家。他们供我读书成长,却不希望我有独立意识,他们想把我牢牢锁在身边,这样我就不会改变,我就能成为他们期望的样子。

    我仍旧没有正式和父母坦白自己是个同性恋的事实,他们在这一段风波过去之后仍会在餐桌上和我提起要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孩子,什么时候买房,以后要怎么给我带孩子…但他们其实也知道这些可能不会再实现,但是他们只能不断给自己洗脑,让自己好受一些。或许在我25岁的时候,我会和导演一样和家里再有类似的谈话。我们没有错,父母也没有错。我们小时候很乖很听话,但是现在我们不能了。对不起。

    当我望向你的时候,我希望你能看着我,告诉我能够做我想做,爱我所爱。

     5 ) 这个梦我不愿意醒来

    不得不说,超八复古胶片真的很棒,就像重拾一段摇摇晃晃的梦,这个梦如此耐看,如此私密,如此真切,如此刺骨,如此让人共鸣。单一价值观浸染下的东亚文明,代际的隔膜与撕扯,自由与传统,多元与主流,总是在不同的城市和家庭,产生碰撞,东亚儒家文化语境下的我们,自然都懂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相处模式。

    某种程度上,那些独身、不婚、丁克,所有他们眼中不正常的,都和黄树立是是同一类人,不被主流认可,行走在所谓边缘的地带。看第一遍时,作为35+依然单身的我被他的处境和遭遇打动,我想起了自己,也想起了身边那些喜欢男生的他们。他们的故事会是怎么样,应该也跟黄树立的故事差不多吧。应该也经历过无数次挣扎,内心的煎熬,与亲人的斗争,撕扯,直到双方都没了力气,抱头痛哭吧。

    有谁规定你要成为谁吗?

    我不喜欢,谁也无法改变。

    一定要结婚生子吗?

    爱真需要理由吗?

    我才不爱管别人说什么。

    我要做我自己。

    我喜欢的需要经过谁的同意?

    在豆瓣看到一张图,粉笔手写的字体,充满愤怒,也充满力量,反叛和不甘。我想起了我身边的同性朋友们,以前在朋友圈我经常给他们点赞,我觉得他们特别勇敢,敢爱敢恨,而我就比较怂,遇到自己喜欢的人,更多时候是沉默的,在北京曾经认识过好几位北漂,似乎他们也只有离开家乡,在北京才能获得自由,获得包容。

    印象最深的是在某广告公司的前同事,他个子不高,非常的时尚,我记得15年他就开始玩直播,他们玩什么家族,家人们,这些网络概念,可能是因为他,我对同志群体的印象非常好,我觉得如果从进化论角度来说,他们更超前,当然古代也有断袖。

    第二位是一个小胖子,他是我朋友的朋友,我们约在鼓楼蓬蒿剧场附近见面,姗姗来迟的他原来是去约会了,他好像约了一个男朋友在附近,跟人家匆匆见了一面,就道别了。我的第二个印象是,同志群体他们对真爱更渴望,我那个时间段,已经懒得追女生了。

    第三位是一个十分温柔的编剧小哥,只记得他很少发朋友圈,跟他说话,他都是非常温柔,给我们印象非常好。

    第四位是一个经常在朋友圈晒他男朋友的编剧,印象中他每天都会晒今天吃了什么,他写剧本也写小说,他的男朋友收入很高,他每天都会分享自己早晨在河边遛弯,在小区买菜,在附近溜达的见闻,当然分享更多的是和他男朋友的日常,每每读到他的文字,他对生活细微的观察,我都会被他触动。

    第五位是网友,一个在西安做独立戏剧的女生,她貌似在做比较疗愈的戏剧,我曾经想拍摄一下她的故事,结果被她拒绝了。

    第六位是人在西宁的一个女生,也是网友,她经常秀恩爱。

    第七位是一位独立纪录片导演,她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经常到处跟组,她最近好像恋爱了,她女朋友真好看。

    第八位是一位在美国留学的女生,她经常转发很多关于女权的新闻和事件,比如弦子事件,当时看得我很义愤填膺。应该说我就是在她的转发之下,对女权有了新的认识。

     6 ) 我想讲讲我的经历

    看完这部电影,我久久不知道如何开口,我在回忆,回忆我的出柜经历。

    我发现我的性取向大概也是在初中。同班男同学激烈的讨论他们看的本子,可我似乎对他们的讨论并不感兴趣,在这激烈的青春躁动下我似乎无动于衷。这一切一直到我一个女性朋友的一句话——你好受啊。当时的我身材偏瘦,我并没有多想,可她补充了一句——攻受的受。我好奇的向她追问,她却不愿意多说,只是神秘的告诉我,你去搜搜就知道了。我搜过了,我也大概明白了什么。那年是15年,刚好是贴吧火热的时候。在贴吧里,你什么都能看到,那大概就是我的性启蒙教育。我把它当做一个秘密留在心里,因为我明白我和大部分人不一样,我不知道这样的我他们是否能够接纳。这个秘密我在心里藏了三年,初中三年就这样过去了,我会用网络偷偷的看,悄悄的了解,把观看记录删掉,我没有告诉任何人。

    等我走进高中校园的那一刻,我有了一些改变,这个秘密我在心里保存了太久,我觉得很累很累,我有一种冲动,我想告诉别人。在文理分班前,我班上有一个和我玩的好的男生,我有一种感觉,他是我的同类,我告诉他了,而他也大方告诉我他也是,这是我第一次感到轻松。后来文理分班,我选择了文科,班上大部分都是女生,我感觉我更轻松了,我有个玩的很好的女生,她是个直女,甚至有些崆峒的那种,可我还是选择告诉了她,因为对于我来说她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不想瞒着她。她知道了后很惊讶,她没有在说话,我也不敢开口,一直到放学她走到我的身边,和平常一样跟我一起放学,走在半路上她突然跟我说:“我一直很讨厌死gay,可是你除外”。我楞了一下,嗯了一声,一直克制着我的眼泪。

    我算是比较晚熟的,初中一直以来没有对谁有过心动。但到了高中我第一次有了一个喜欢的男生,我知道他是直男,我也从来没有奢望过。我只是把他作为我的一个奋斗的目标,他成绩很好,长相英俊,我只会把这份喜欢藏在心里,等待淡去的那一天。我有写日记的习惯,里面会记录我的一些秘密,写完一本就扔掉,不会让任何人看到。日记我一直放在书包里,随身携带。我把他也写进了日记里,把一张书签留在那一页。有一天,我妈突然说她要把我的书包拿去洗掉,要把我的书拿出来,我随口应到。可我突然想到了那本日记,我就说还是我自己来整理吧,结果我刚走出来,发现我妈刚好打开那本日记,开着的刚好是书签那页,我突然就慌了神。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知道我妈不是故意的,她如果真的这是我的日记就一定不会翻开。她肯定只是把它当做我的笔记,想要检查一下我的学习,可是她还是看到了。我的记录很明显,我一直在上面称他为那个男生。我有向我妈主动坦白主动承认的冲动,可我有不敢。我的内心或许还存在侥幸心理,我不知道她看见了多少,或许只是刚刚打开呢。

    自那以后,我妈也没有提起日记,可她似乎全知道了,她会有时突然在我的面前提起txl相关的话题。有一天我坐在我爸车上,我妈正在指责我爸晚上回家太晚,她突然对我爸说:一群人天天在一块鬼混,这日子还不如你和你那些朋友过得了,搞txl又不是不行。我在旁边听愣住了。我爸在哪说:在孩子面前乱说啥呢。还有一次,她和我谈到她一个单身的男性朋友,她说:跟他介绍那么多那么好的对象他都不要,也不看看自己多大年纪了,又不是纯粹的独身主义,下次实在不行跟他介绍男的算了。她是以一种玩笑的口吻跟我说的。其实我明白了,我了解她,她说这些不是接受,而是希望我主动告诉她。

    我没有这个勇气,可我想到了小学时候我和她的一段对话,这段对话在我的记忆里尘封了很久,但它给了我勇气。当时丁克族热度很高,许多人在讨论,我妈妈有一次和我爸提起这个话题,我问我妈妈丁克是什么,我妈告诉我丁克就是结婚不要小孩,我妈还开玩笑说,早知道当丁克算了,养小孩这么累。然后她很严肃告诉我,以后结婚一定要慎重考虑,就算不要小孩也行,又不是非要传宗接代。当我想起这段话时,我便下定决心告诉她。

    告诉她是在一个下午,我很寻常的和她在聊天,聊着聊着我突然就觉得该告诉她了。我突然说,我是gay。我妈突然就安静了,沉默了一下说:这可不是乱说的。我很认真的告诉她,我不是在乱说,我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说的。在我和妈妈说着话的时候,我爸正在隔壁床上玩手机,可我明显感觉到他安静了。我妈妈听完我的话后,大概是突然无法接受自己的儿子真正的承认这一切,突然不知道该说什么,她说现在还是应该好好学习,不是考虑这些的时候,这些应该等你大学了再考虑。说着说着又谈到了如今这个社会还有许多人不会接受这个群体,会有许多人会议论我。她又说你需要变得很优秀,只有你足够优秀别人才不会对你议论纷纷了。谈到最后我妈妈几乎要哭出来央求我说:现在不要考虑这些好吗,你现在应该没有男朋友吧。我说没有,目前也不会谈。她明显松了一口气,说:如果到大学你还是想谈男朋友,那就随你吧。我知道她其实还在希望着我能喜欢一个女生,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无论她对别人如何开明,可确定自己儿子是的时候,她还是会接受不了。

    后来我食言了,我在高三谈过一个男朋友,然后几个月后就分手了。再后来我读大学了,她会在各种时候提起结婚生子的事,每次她提起,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回应她,我只能沉默。有一次家庭聚餐,谈到了哥哥张国荣,我叔叔突然说:他不是个txl吗。我小姨生气的回复到:txl怎么了,txl就不是人吗?我叔叔不敢再说话,在他们说起这个话题的时候,我发现妈妈正在偷偷看我。我知道我妈妈记得那段出柜谈话,可她从内心还是希望我能结婚生子,她所谓的接受是虚幻的,是为了安慰我顾及我的情绪说的,作为妈妈,她终究还是接受不了自己的儿子是个txl。我不忍心打破她的希望,可我知道我终究是无法按她希望的去做。我突然觉得第一次出柜反而不难,告诉她和说服她是两回事,我真的不知道我该怎么办。

    谢谢能看完的朋友,我叨叨了一大堆废话,虽然我妈妈目前还没有接受,但我会继续坚持,我知道她足够爱我,她一定会妥协。虽然我知道我在利用她的爱,但我只能如此。

     短评

    短片本身1星,勇气分加1星,感情分再加1星。短片本身是vlog时代的产物,很难用电影的标准去评判。非要的话,那我套用一下我学电影期间某香港导演对我习作的评价:“这个东西太简单了,太单一了,我看不到太多你拍电影的能力在哪”。感情上很能共鸣,类似这样导演和母亲的对话,相信都发生在超过90%的同龄人身上过。所以第一次看到这种交流以这样的形式被还原,还是很受触动。而且导演也很有勇气,用这样的方式展示自己最私密的片段纪录。能看出来作为摄影师的他对影像的感知和审美,但又不觉得太惊艳。大部分的质感都是超8胶片所带来的。在这样一部配画面诗朗诵的电影里,画面没有想象中的惊喜,导演念白的写作水平又实在是有点拉。最珍贵的还是那些对话的录音。

    9分钟前
    • Unbeliever
    • 还行

    好多自己也很想拍的画面。有几个剪辑点特别好。不过还是有些时刻的声画配合显得过于符号化,好在超八的影像质感和绵延的讲述总是能把有些干瘪的元素拢起来丰满起来。很难不哭,但是人物开始哭的时候我确实就停下来了。感觉上倒也并不是什么窥探的打断,更像是意识到那种平静的讲述和这些簸荡的嚎啕声并不在窄窄的屏幕之内,它穿透了出来——或许这就是片子里的那句“我也变成了他”。

    10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推荐

    或许外国人不会懂,这才是我们的中国故事。审美在线。

    11分钟前
    • 勾狗够
    • 力荐

    💔😭💔

    14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我怎么会生出你这样的人(怪物)啊”,即便抛开性向讨论,这句话是多少家庭争吵时,父母会丢出的话语。所谓“隔壁家小孩”,所谓光宗耀祖,多少的寄予众望下的失望,“我们”到底为了什么?和母亲的对望,在这个社会,孩子的问题都会成为家庭中为人母的失职,也又是她们“心中失败一生”的注脚。而影像上的处理,是对这个世界的逃避,也是一次重新认识。

    16分钟前
    • 豆瓣路人己
    • 推荐

    ……好沉重的话题。一直在流泪。影片里妈妈的每句话我都从我妈妈嘴里听到过。我说我为什么要和别人一样?妈妈说“你以为你是独立体吗?你脱离的了社会吗?”妈妈说“我花那么多钱,就把你打造成现在这个样子吗?”妈妈说“我都不知道跟你爷爷奶奶,舅舅怎么说。”妈妈说“我怎么生出个怪物来。”妈妈说“为什么你小时候那么乖,现在这么对我,是我做错了吗?”妈妈说的每一句话我都听过。妈妈说的每一句话都在跟我说。妈妈说的每一句话我都在流泪。可是怎么办。我不想让妈妈难过,但我也不想成为我之外的人。

    17分钟前
    • 明天就吃大煎饼
    • 力荐

    私影像的奥秘,是令作者与观众,都能借助作品,找到逾越相望、溯泅、对话和痛哭之外,更靠近对方的一种方式。说到底,“记录”这个行为,未必需要立即跟艺术与文学,划上等号,但对许多人来说,意义却是极其重大的。波光盈绿的胶片影调,很像1990s河濑直美的田园时代。当然了,你也可以说,八毫米本就擅长制造追寻记忆的朦胧调性。

    20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八分半钟,出租屋里的网突然卡了,妈妈那句直扎人心的话还没说完,字幕已经全部打出来了。我看着那个缓冲的圈圈一直转一直转,就像是一句说不出口但终究还是要脱口而出的话一样,突然一下就哭了。今天我29了,不是小孩子了,但好像也不是大人。时常佩服别人的勇气,也恨自己为何没有成为其他人。总会分开的,无根的,飘零的,笑着告别的,哭喊着逃离的,人和人,无一幸免。是吧?是吧。当我望向你的时候,will you look at me?

    21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推荐

    其实它的珍贵之处并不是在今天对中式家庭关系、传统与个体自由的撕裂,同性平权等这类话题的探讨,绝对不是,它的诗意也不是随便一个超8摄像机或者所谓“私影像”这类词所能概括(你就是买了也拍不出来)。要思考的问题是,它究竟为何如此动人、如此独一无二,为什么就是没有其他人在拍这样的电影?为什么中国看不到?戛纳乃至全世界也看不到?为什么今天的电影都是些一眼望穿的假把式?这绝不是人们放弃了胶片那么简单。要知道其实它的语法那么简单,是会让你感到近在眼前跃跃欲试而非远在天际的好作品。它打动我们也不是因为那些议题,而是因为他用自己的方式在书写中国,书写我们眼中的世界。他用诗人之眼望向我们所有人望过的焦土的现实,让眼泪和叹息有尊严、丰荣地坠落。当我望向你的时候,当我们所有人遥遥相望,这目光就汇成一片孤独者的汪洋。

    24分钟前
    • 叶隐
    • 推荐

    超8毫米胶片纪录的“日常对话”,声画分离影像诗。不得不说这个主题太私密、太真实、太中国了...

    2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有些评论真的令人作呕。那么多差评没有一个在评价电影本身,全都在批评导演作为一个个体的出发点。私影的出现意味着电影不应该只是社会的枪炮,她也有着承载一个普通人情感的能力。大家都上了那么多年学,谁不知道你那点狗屁阶级理论和所谓的社会责任感?有些人高高在上的学院派口吻真的让人怀疑到底谁才是真的自恋。这部片子不属于电影节,不属于观众,更他妈的不属于你。

    27分钟前
    • Ed L.
    • 力荐

    有几个段落处理很漂亮,独白稍微有点多了。中国母亲总是善于把自己放在行刑架上,一边沉默一边背负。隔代的痛哭也是无解的吧。

    28分钟前
    • 鬼腳七
    • 推荐

    如果说不好可能会被骂。。。叙事不行,剪得不好(尤其开头),影像太多直接的模仿,最后一部分影像有创新。。。镜头入水那一幕有点惊艳,唯一印象深刻的是缺席和沉默的父亲,文案是「沸腾的沉默」。然后文本的话也也不及绝大多数微博小作文。。。作为创作者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当故事的叙述对象不是自己而是他者时,才能证明你的创作才华;但由于是叙述自己,又无法第三人称般冷静和深入探讨,又抑制不住陷入自恋。勇气可嘉,但为何要成为另一个人?没说清楚,所以落脚有鸡汤的倾向。港真大部分东亚儒家同性恋的故事讲出来都比这个恐怖吧,导演已经很幸运了,哪有那么多皆大欢喜的结局。

    32分钟前
    • 宋不吃
    • 还行

    中国人过得开心是一种罪

    36分钟前
    • 名侦探兔美
    • 推荐

    “你小时候那么乖那么听话,长大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不同的孩子共尝同源的痛苦,不同的母亲拥有相似的哭腔。

    41分钟前
    • 五加皮
    • 还行

    也许暂时还需要藏在摄影机背后,但小螃蟹依旧决定勇敢地循着羊水的暖流洄游。

    46分钟前
    • 字母君
    • 推荐

    这岂止是泛lgbtq+的问题那么简单 这是两代人的集体创伤 一万个不一样的同代家庭 同一个对话 将问题放在结婚生子工作上也是一样 是我代跳不出的创伤 也是我们父母辈的困局

    47分钟前
    • igrɛkonze
    • 推荐

    勇敢和真诚,是做一个电影人的最重要的品质

    52分钟前
    • 狗牙
    • 力荐

    把超级帅的男朋友拍到作品里,把他的名字写在致谢第一个,黄树立:温州泰勒丝!

    55分钟前
    • yuan
    • 推荐

    过于坦诚和亲密的语气与触感。超8mm质地太棒 是最契合记忆的模样。20min的影像切片即可轻盈带出大陆家庭的一个完整切面。再次证明了一点 有时候 私人的 即是世界的。创作是要绝对忠于自己才能打动人心的。当我望向你的时候 will you look at me?妈妈 为什么不能直视我的眼睛?在那里 你一定可以看见我最澄澈的快乐与笃定。羡慕如此勇敢诚挚的叙述,难能可贵。

    56分钟前
    • Zan.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